攻克癌症:近代医学对肿癌的认识与发展

2023-06-05 13:39:33

 

     中医肿瘤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几十年来中医学、西医学、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它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学科,其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了肿瘤的起因,发病、诊断方法、治则、治法与康复、抗癌中草药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特别是中医肿瘤临床治疗学的研究发展非常快,并且取得可喜的成果。

(1)中医肿瘤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近几十年来中医肿瘤学经历了一个理论探索与飞跃的变化,众多的医家对我们祖先留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大量的文章和著作问世,为今天我们用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了方便与依据。对中医肿瘤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诊法的研究 

  舌诊是中医诊病的一种独特方法。许多资料表明,恶性肿瘤病人的舌质有明显的变化,而且随着治疗后病情的好转,舌质也会向好的方面转化。如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舌两边有“肝瘿线”,一些病人在手术治疗病情好转后,“肝瘿线”消失。有学者研究发现患有消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病人,常常于口唇内出现紫色斑点,手指甲出现黑纹或紫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黑纹或紫纹的指甲数量增多,范围扩大。胃癌患者的舌象变化明显,有瘀斑,瘀暗,红绛,青紫,舌苔厚。食管癌以青紫舌为主,约占69.5%。肺癌患者也以青紫舌为主。通过内窥镜与舌诊对照观察食管癌病人的舌象变化,发现早期食管癌病人的舌质呈粉红色,苔薄白而润滑,偶有暗红或青紫;中期食管癌病人以暗紫红舌,肥胖,齿痕,舌面粗糙,苔垢,尤以舌根部绿豆样丘疹为其特征;晚期食管癌的病人灰暗舌,苔剥落或龟背样裂纹,厚苔,尤以舌根部扁平丘疹和暗青舌为其特征。一些研究表明,舌苔增厚与肿瘤有一定的关系。有学者收集了125例患有不同肿瘤病人的唾液与71例正常人的唾液进行比较,结果肿瘤病人唾液中的h-EGF含量高于正常人,并且厚苔者 h—EGF的含量也高于薄苔者。EGF又称表皮生长因子,可以通过与其相应的配体—受体结合,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王济民统计了16865例癌症患者的舌象,认为青紫舌、裂纹舌、腻苔、剥脱苔等对癌症的诊断与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3)治法的研究 

  使用中药治疗肿瘤已从单独地在临床上使用、观察疗效发展到研究其治疗原则、方法、作用机制,从复方的使用到单味抗肿瘤药物的筛选,以及到提取抗肿瘤药物的单体。研究人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研究抗癌中药的机制、疗效、治疗方法和防止副作用的出现。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可归纳为祛邪与扶正两大治则。祛邪方面又可分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除痰散结、消瘤破积、外治抗癌等治法,:

  a、清热解毒法

   恶性肿瘤病情险恶,癌块溃破则流血渗液腥臭,溃而难收,历代医家称为“恶疮”、“毒物”,认为是内有邪毒留着,郁久化热所致。如宫颈癌病人的五色带下臭秽;肝癌患者烦热黄疸,邪热迫血妄行则吐血或便血;肺癌出现脓血痰;结肠癌见脓血便;白血病的吐衄发斑等等,并伴见发热、五心烦热,口渴溺黄,便结或带下,舌红苔黄,脉数者,皆为热毒蕴积,治宜清热解毒。此法在临床肿瘤病治疗中使用较广泛。这里所讲的热指里热证,里热证由于病情发展变化阶段的不同,以及患者体质情况的差异,临床症状可以有各种表现,因而处方用药亦有不同。如以气分实热为主者宜兼用泻火药,以血分实热为主者宜用凉血药,属瘀热者宜配活血化瘀药。所选用的药物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外,还兼有抗肿瘤的效果,本类药物有较广泛的药理效应。本书所载清热解毒药物在体内及 (或)体外均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或间接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如从长春花、三尖杉、喜树、青黛、汉防己中分别提取长春花碱类、三尖杉酯碱类、喜树碱类、靛玉红、汉防己甲素等,皆为疗效较肯定和药理研究较深入的抗癌药。有些药物不但有抗肿瘤的效果,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汉防已、穿心莲等,能提高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豆根等药物组成的复方与化学药物同用,初步见到能增强化学药物的治疗效果;汉防己、青黛等配合放射治疗有协同作用;某些清热解毒药尚能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如白花蛇舌草可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而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提高化学药物的治疗效果,这些机制可能有助于说明清热解毒药对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增效原理。本类药物多有较广的抗菌谱,有消炎、退热、散肿、排毒或中和毒素的作用,有的能抑制病毒。通过观察感染瘤株及未感染瘤株的生长情况和进行动物试验,发现炎症和感染是促使肿瘤扩散恶化的条件之一,由于这类药物能控制肿瘤周围炎症和其他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亦可能有助于控制肿瘤的发展。目前在用中药治疗肿瘤中,使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较多,主要是取其有祛邪作用,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杀灭作用,对肿瘤引起的发热有较好的效果。清热解毒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影响运化,损伤阳气,服用时间过长和用量过大,对身体会产生不良影响。凡脾胃虚弱、胃纳不佳、肠滑易泻及阳气不足的患者宜慎用,或适当辅以健脾药。

 b、活血化瘀法

   人身气血运行于脏腑经脉、四肢百骸,升降出入,流畅无阻,气血相依,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若气郁、气滞、气聚等皆能凝血成瘀,出现积聚肿块。明·董宿原《奇效良方·积聚门》谓“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不散,津液凝涩渗著不去,而成积矣。”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指出:“今请问在肚腹能结块者是何物?若在胃结者,必食也;在肠结者,燥粪也。……肠胃之外,无论何处,皆有气血。……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说明肿瘤的形成与气滞血瘀有关。由于血行不畅,瘀血凝滞,“不通则痛”,患者每有固定性疼痛,疼痛时间较持续而顽固,因血行不畅或局部瘀血故可见颜面暗晦,指甲及皮肤粗糙无光泽,舌质瘀暗、舌面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瘀血等,属血瘀者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临床上气滞可以导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故本类药物常与行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又血遇寒则凝滞,对寒凝血瘀者宜配温里药以温通血脉。活血化瘀药依其作用强弱又可分为和血、行血、破血之类,前者药性较平和,后者较为峻猛。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肿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某些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有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临床上放疗时配合使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以减轻或防止放疗后出现的纤维化。活血化瘀方药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软化结缔组织,消炎止痛,可能改善实体瘤局部的缺氧状态,提高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国外资料指出,由于癌瘤周围有大量纤维蛋白沉积,并形成纤维蛋白网络,使抗癌药物和免疫活性细胞不易深入瘤内。因而癌组织周围纤维蛋白的积聚,是癌细胞得以在体内停留、生长、发展,最后形成癌块或转移灶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活血化瘀药具有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性和降低纤维蛋白稳定性的作用,从而可能防止或破坏肿瘤周围及其癌灶内纤维蛋白的凝集。通过改善肿瘤组织的微循环及增加血流量,使抗癌药物、免疫淋巴细胞到达肿瘤部位,发挥抗癌作用,并能提高抗体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有助于减轻症状,消除肿块。有人认为恶性肿瘤病人血液中的血清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免疫球蛋白)、脂质、血小板的异常等可使血液循环处于“高凝状态”。上海观察71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现其血液流变性异常,即血液粘滞度偏高者占 59.15%,所以肿瘤患者常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的转移,血凝异常已作为重要因素之一而引起充分的重视。活血化瘀法通过其促进血液循环,能减弱血小板凝聚性,降低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液粘滞度,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着床、种植,减少恶性肿瘤扩散和转移的机会,如活血化瘀药莪术就有比较肯定的抗癌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为活血化瘀法的抗癌机制研究初步提供了佐证。另一方面,有人提出由于包裹肿瘤的纤维组织的溶解破坏,也给肿瘤细胞的扩散创造了条件,若单独使用无抗癌作用的活血化瘀药有可能促进肿瘤扩散,故本类药物应与抗癌药配合使用为宜。在使用活血化瘀法的同时要注意机体的情况,凡正气不足者应酌情配伍补益药物以扶持正气。对出血患者、月经过多以及孕妇等,皆宜谨慎使用。

c、除痰散结法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肺津液不布,功能失调,水湿内停,兼之邪热熬灼,遂凝结成痰。中医学中痰的概念较为广泛,认为“顽痰生百病”。古人还有“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的论述,故肿瘤每与“痰滞作祟”有关。临证常见痰热在肺则咳喘吐脓血(如肺癌);在食管、胃脘则呕秽痰涎,饮食难进(如食管癌、胃癌);流窜皮下肌肤则成痰核、瘰疬、瘿瘤、乳石痈(如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淋巴肉瘤、甲状腺瘤、乳腺癌等);痰饮泛滥、痰热瘀结经络则足肿、腹水或黄疸(如肝癌),等等,并伴见脘腹满闷,痰涎难咳,舌苔白厚或腻浊,脉滑。治宜化痰软坚,除痰散结。痰的成因很多,从其性质来讲,又可分为湿痰、燥痰、热痰、寒痰、风痰、老痰等。《景岳全书》告诫“见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为正本清源之法,若肺热熏蒸生痰者宜清热除痰;燥邪伤肺、津液被灼、津灼成痰者宜润燥除痰;脾不健运,蕴湿成痰者宜配健脾燥湿药;肾虚水泛成痰者又宜配温肾壮阳药;又气滞易于生痰,痰郁则气机亦阻滞,故除痰散结药中亦常加入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本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善于消散囊肿及其他良性肿瘤,亦可能有减少或控制恶性肿瘤周围炎症分泌物的作用。

 d、扶正补虚法

  ,邪不可干”。强调了正气对疾病的发生和防御的重要意义。恶性肿瘤发病迅猛,邪毒嚣张,证情险恶,病人多具有进行性消瘦乃至恶病质的特点,并出现阴、阳、气、血偏虚的见证。人体气血阴阳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阳虚者多兼气虚,气虚者又易导致阳虚,气虚和阳虚常表示机体功能的衰退;阴虚者每兼血虚,而血虚又易导致阴虚,血虚和阴虚常表示体内精血津液的损耗。扶正培本就是指扶助人体的正气,调节阴阳、气血的不平衡,它可以提高患者抵御肿瘤的能力,控制肿瘤的发展。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积聚篇》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早在宋元期间成书的《卫生宝鉴·卷十四》云:“养正积自除,……令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扶正补虚法的应用除了辨阴阳气血之亏外,还要辨虚在何脏而采取相应的治法,故《难经·十三难》说:“治损之法奈何?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恶性肿瘤的论治,应注意祛邪中不忘扶正,扶正与祛邪结合。对于癌症患者来讲,健脾益气和调理脾胃是扶正补虚的重要内容,必须时时顾及“胃气”,因为“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脾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所以张仲景提出“脾旺不受邪”之说。食欲不振,脾不健运是癌症的通病,加之癌肿消耗体力,更加促进机体衰竭,只有脾胃健运,使“生化”之源不竭,才能耐受祛邪药物之攻伐。扶正补虚法的运用,必须仔细分辨体内阴、阳、气、血的孰盛孰衰,决不能不分阴阳、气血的盛衰而采用面面俱到的“十全大补”,要把扶正与祛邪辨证地统一起来,扶正是为祛邪创造必要条件,要以中医辨证论治的原理与方法来权衡扶正与祛邪之间的轻重缓急。在恶性肿瘤的临证中,以气虚及阴虚较为常见,故益气养阴法也比较常用。然而癌症的病情复杂,变化也较迅速,在疾病的不同时期,要分别主次。故《内经》着重指出“谨察阴阳,以平为期”,强调了辨证的重要性,如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常可出现“火毒内攻”或“阴虚火旺”之证,见口鼻焮热,咽干喜饮,小便短黄,心烦纳少,舌红少苦,脉象细数等证候,治宜养阴清热,或养阴润燥;有时出现口渴而不喜饮,怠倦乏力,短气纳呆,白细胞减少,脉数而无力等脾气虚或脾气虚兼有肾阳虚的证候,此时就应少用寒凉阴腻之品,宜予补脾益气,或益脾气、养肾阴两者兼顾,每每强调使用血肉有情之品及饮食调养,重用参、芪之类以益气培本。总之,有是证而用是药,但由于“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在补阳时避免耗阴,在养阴时防止碍阳,不仅如此,《景岳全书》还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就是这个道理。扶正补虚药依其各自不同的功效可分为下列四类:

1.益气健脾药  能调中补气,与补血药同用有补益气血、扶助正气、增强体质的功效,常用药物有黄芪、人参、白术、灵芝等。

2.温肾壮阳药  能温补肾阳,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本类药常与补肾阴药配伍,常用药物有刺五加、鹿茸、附子、淫羊藿等。

3.滋润补血药  能滋补填精生血,常与益气健脾药配伍以增强补血功效,用于体弱血虚者,常用药物有当归、熟地、阿胶等。

4.养阴生津药  能滋养肝肾及肺胃,育阴增液,用于肿瘤呈现阴虚者,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中出现火热内灼、耗阴伤津时也每应用本类药物,如属气阴两伤者则配补气药同用以益气养阴,常用药物有天门冬、人参、生地等。

    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力低下,中医的扶正固本法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抗突变,对细胞内的核酸、蛋白质合成和环核苷酸的代谢和产生有影响。在临床上扶正固本法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临床资料及实验证明,中医扶正培本与增强或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前已述及机体的免疫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细胞免疫水平的降低和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抑制,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常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或使已存在的肿瘤迅速发展。扶正补虚药可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又多有促进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的作用,有的还能增加细胞中环磷酸腺苷及调节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的比值,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e、外治抗癌法

    本法包括外用中草药及针灸治疗恶性肿瘤。部分肿瘤在中医学属痈疽疮疡肿毒的范畴,历代外科名家创立许多有效的外治膏、丹、丸、散,常选用金石矿物类及芳香走窜类药物,辨明机体的寒、热、虚、实,药物亦配以温、凉之性,通过外治敷贴,可以化散其毒。不令壅滞、消瘤溃坚。如用信枣散、鸦胆子外用治疗宫颈癌,用皮癌净、猪屎豆外敷治疗皮肤癌、淋巴转移癌等;用药烟吸入法治疗肺癌、鼻咽癌;用清热解毒药或泻下逐水药外敷治疗肝癌或肝癌腹水等,每每取得效果。现在,人们利用外治法的熏、洗、敷、贴、滴、吹等方法,治疗皮肤、五官九窍等浅表部位的癌肿,有良好的止痛、消块、逐水的作用。近10多年针灸治疗肿瘤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现已观察到肿瘤病人经穴感应呈偏亢状态;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和瘤施灸可以抑制其移植成活率,施灸皮肤的提取物对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目前已有用针灸治疗癌瘤使症状缓解和病变消失的个案报告。

(4)抗癌中草药研究现状与评述 

      《神农本草经》记载一类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如大黄能“破癥瘕积聚”、斑蝥能“蚀死肌、破石癃癥瘕”、苦参“主……癥瘕积聚”、夏枯草能“破癥,散瘿结气”,是我国古代较为全面的总结抗肿瘤中药的专著。迨至《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普济方》、《和剂局方》、 《本草纲目》、《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证治全生集》等,皆在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抗癌中药的系统研究,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使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药学相结合,才得以跨进一个新的阶段。

     从1955年开始,全国各地从发掘流传民间的单验方着手,筛选了近3千余种中草药,对百余种中草药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这些抗癌中草药和复方,按照防治癌瘤的作用和途径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对癌细胞有直接抑杀作用并经临床验证有效的中药,如从青黛中提取有效成分靛玉红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总有效率60.65%,配合清肝化瘀及健脾消食中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各20例,其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5%、90%与25%、70%,无骨髓抑制的副作用。从三尖杉属植物提取的三尖杉酯碱对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总缓解率可达84.1%,其优点是同其他多数抗白血病药之间无交叉抗药性。莪术是活血化瘀中药,提取1%莪术油注射液治疗子宫颈癌459例,其中I~Ⅱ期343例有效率 70.7%,Ⅲ~Ⅳ期116例,总有效率55.1%。从斑蝥中提取斑蝥素,衍生甲基斑蝥胺、去甲斑蝥素等,治疗原发性肝癌344例,有效率为58.6%,治后1年生存率为30%,治疗期间未出现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从冬凌草中提取冬凌草甲素治肝癌31例,治后1年生存率 12%,2年生存率l0%。冬凌草糖浆对各期食管癌均有一定疗效,可减轻症状,使部分病人的肿瘤缩小并延长生存期。其他如喜树(含喜树碱)治肝癌;鸦胆子(含鸦胆子油)治宫颈癌及肺癌;山慈菇(含秋水仙碱)治乳癌;藤黄(含藤黄酸)治疗皮肤癌、恶性淋巴瘤;甜瓜蒂(含葫芦素)治疗肝癌等,皆有较好的疗效。这类药是抗癌中药研究的重点,有的已先后鉴定并批准投产, (草案)》。

       从中草药中寻找更多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从原来使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肿瘤,到现在使用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体治疗肿瘤,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2.有一定抗癌作用,能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时间的药物:本类药物繁多,为民间习惯及临床医师常用的中药,如清热解毒类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石上柏,活血化瘀类的肿节风、大黄、田七、泽兰、徐长卿,消瘤破积的虫类药如蟾酥、蜈蚣、守宫、水蛭、土鳖等;多数抗癌中成药也归属本类,如鹤蟾片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研究获1986年全国中医药重大科研成果乙等奖,单用治疗62例Ⅲ、Ⅳ期肺癌,总有效率62.9%,1年生存率16%,中数生存期8个月,治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其他如莲花片治肝癌,大黄蟅虫丸、化癥回生丹、片仔癀、云南白药、平消片等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六神丸、梅花点舌丹治头颈及口咽部肿瘤,西黄丸、小金丹治胸腹肿瘤及恶性淋巴瘤等,皆取得较好的疗效。动物实验还证明西黄丸、六神丸等有较好的抗急性白血病作用。

    3.通过增强机体防御能力而起一定抗肿瘤作用的药物:本类药多数属于扶正补肾方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活化T淋巴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功能,延长抗体存在时间,调节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调节其与环磷酸鸟苷(cGMP)之比值,包括人参、黄芪、女贞子、冬虫草、海参、燕窝、绞股蓝,以及真菌类如猪苓、灵芝、香菇、猴头菇、雪耳等,在癌症综合治疗中可以减轻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用于晚期或终末期癌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有的药物如黄芪、冬虫草、海参、绞股蓝、猪苓等,尚含有一定的抗癌活性成分,成为兼具提高免疫功能和抗肿瘤作用的“扶正祛邪型”药物。中医学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养正积自除”,因此,扶正补肾中药可望广泛应用于未来防癌和抗癌的综合治疗。

    4.抑制致癌作用及探索治疗癌前病变的中药:从广义而言,肿瘤包括一大类类型既不相同,表现也迥然而异的疾病,它是由于多种不同的内、外因素协同作用而引起的机体组织细胞发生一系列质的改变,形成异常的反应性增生,因其生长特性及对人体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从正常组织至出现异常的反应性增生乃至出现恶性肿瘤,可以经历数月、数年或几十年,因此,常把各个组织器官中具有恶变倾向的不典型增生视为癌前病变,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肝炎后肝硬变、子宫颈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白斑、乳腺纤维腺瘤、交界性黑痣等,在食管癌高发区探索应用六味地黄丸、冬凌草治疗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取得满意疗效,如服六味地黄丸者取得85%的好转率,对治疗组58例随访5年,服药组癌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用小建中汤治疗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斑蝥酊外搽外阴白斑,小柴胡汤或木鸡冲剂预防肝硬化癌变等,皆有较为肯定的疗效。新的研究还表明,体内有害自由基的生成对机体正常组织的损害加速了衰老和诱发癌变的过程,体液中水分子经电离辐射和在微量过渡金属离子催化下可以生成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机体内各组织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生物膜),都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双层结构,含有不同类型的脂质酸,在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启动下,极易诱发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膜的完整性,损害生理功能;自由基对细胞内核酸分子的损伤可引起复制、转录和翻译紊乱,导致突变,是癌变早期诱发因子。实验提示补肾类中药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等具有清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本类药物对于探讨抑制致癌作用、防止细胞的逆转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孕育中医肿瘤学的中医药学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中医肿瘤学立足中医自身的学术优势,感受近代科学发展和中西医学渗透交融,提出中医肿瘤学的学术内涵源于《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历代各家学说和临床经验奠定了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的认病辨证施治原则,而经过临床验证、理论更新而日趋完善的中医肿瘤学术体系建立后,已作为有效的抗癌手段进入自己的角色,如在癌前病变、临床治疗、康复治疗中的广泛参与,或在某种癌瘤或某一病期的疗程中担任主角,使中医药抗癌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学术繁荣局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