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柏:冷僻经方如何临床“唤醒”

2020-11-01 07:46:43

来源:《全国经方论坛现场实录(第1辑)》

发言人:刘方柏

原标题:冷僻经方如何临床“唤醒”

版权声明:版权归来源相关权利人所有,不有不当使用请留言联系我们

作者介绍:刘方柏(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6月生于重庆市巫溪县。少年从师习医,后入成都中医学院深造,再入全国名医江尔逊高徒班(研究生性质)学习。在4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一直恭身于临床,服务于患者,诊治病人数以十万计。近二十余年来致力于疑难病症临证思维和具体诊治的研究工作。著有《刘方柏临证百方大解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各位专家和朋友们好。因为只有一个钟头的演讲,所以内容有所侧重。

我选这个题目的主要原因是想达到三个目的:

第一呢,要唤醒沉睡的经方,首先要唤醒我们使用经方的人,要唤醒我们大家对经方全方位的关注,这是第一个目的。

第二个就是我本人搞经方,专门从事经方研究30多年,我本人搞医已经50多年了,在经方的使用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通过这个会议,把这些经验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第三,那就是经方的研究,冷僻经方的唤醒不是什么高深难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参与都能做到的,大家如果都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形成共识,都能够认同这个观点,那么就达到了第三个目的。

如果今天一个小时的演讲,这三个目的都能够达到,那就不枉大家在这里坐一个钟头了。 

经方是治疗疑难病症的法宝,蕴涵着无尽治疗疾病密码的载体。但是精妙绝伦的经方,却有很多置于被废用或者是半废用的地位。这不仅削弱了经方整体的功能,同时也减少了它的应用面,所以唤醒这些沉睡的经方,必将健全经方的整体功能,扩展经方的应用空间,揭示仲景的奥秘,进而为经方的应用补上完美的一笔。 

那么什么是冷僻经方呢?所谓冷僻经方,就是虽然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而却因种种原因,历代医家既少使用,多数文献也少有记载;或虽然有记载,也因为没有丰富的临床材料的支撑,仅仅是随文衍义的一些论述,这样一类方子,我们把它叫做冷僻经方。

冷僻经方,我做了一下统计,《金匮要略》的杂疗篇、禽兽鱼虫禁忌、果实菜谷禁忌这三篇共有44个方剂,是基本不用的,扣除了这个之外呢,还有很多方剂是分布在很多篇章当中,加起来也有40多首,我们把336首扣除这44首,还有292首,那么扣除这个之后呢,还有40多首,占经方总数的14%的冷僻方,因此唤醒它很有意义。

 现在我们讲第二个问题,造成经方冷僻的原因。

为什么仅这么多方就那么多没有人用呢?在将近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呀,名家倍出,从来没间断过,但是为什么这些方剂无人问津呢?是它没有效吗?不是的,我用这些方非常的有效。是它论述的比较混乱吗,都是一样的论述。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方冷僻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六点:

第一就是把附方看成了附带,《金匮要略》在九个篇章中,有附方28首,这28首方由于它本生没有记载在正式的条文里边,所以呀我们背诵条文的时候没有背,我们以前都要讲究背诵条文,《金匮要略》这个附方谁都不背的。那么讲的时候呢,老师也没重点讲,我们用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想到它。实际上潜意识当中,都认为是附带提到的,因此把附方看成了附带,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个就是受时代影响而废用,这2000多年来呀,人们的习俗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因此一些药人们就感到不洁净,或者是不雅,或者是炮制很难,制作很难,等等的原因,因而含有这些药的方就没有人用了。

第三,是因为少见历代施治验案而遭怀疑。每一个经方都有成千上万的临床验案的支持,历代都如此。但是有些方没有验案的记载,这本来是没有范本可以参考,人们就少用这个方,但是反过来又因为没有人用这个方,人们又怀疑它不是仲景的方,在我们中医学术上也是一个弊病,尊古崇经的学术氛围,人们更加对它产生排斥感,不作必要研究,这是一部分方成为冷僻的第三个原因。

第四,那就是所治病症发病率低,只见于某一个条文,这一个条文只治这一个病,这个病本身临床就少见,久而久之这个方再没有人用了。

第五,因为轻视局部用药而被忽视。我们内科医生有一个习惯,这个病没效,就在内科服药当中的汤剂寻找吧,怎么没辨证准确。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内服药以外的方剂,内外配合的兼治,这是不应忽视的。

第六,因为不识特殊病机而极少有人使用,有些方只适用于某一个病的某一个病机,而这种病机呢,在这个病当中,并不占主要地位,人们也就不再想到它,认为这些方,同整个病机有一些矛盾,不再使用。

还有一些原因,比如,药味难寻,或者制作不易,或者味怪难咽。

显然,导致经方冷僻的原因,不是这些方疗效不及其他方,主要是医者认识上的误差。因而,提出这个问题呀,不仅能够纠正医误,同时也是对中医学术研究另一隅角的探索。

现在我们进入今天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唤醒沉睡的经方。通过上面的简单的演讲,大家认为经方沉睡唤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怎么样的唤醒,或者唤醒后究竟有多大的意义,这是需要我们今天探讨的重要内容。

我临床几十年,用这些方剂有一些体会,我也把它归纳成六个方面来进行唤醒。 

第一个是附方的挖掘可获得惊人的疗效。我的老师是经方家江尔逊,他跟随他的老师也就是我的师祖,是上世纪30年代,他见他对一些手足瘫痪、不能转身、语言含糊一类的病人,都用“古今录验续命汤”,一用就效,治疗很多。解放后,他参加了大型综合医院工作,对急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氯化钡中毒这些西医明确诊断却少治疗办法的病症,就用这个方,一用就灵。我在上世纪60年代,跟随江老的时候亲自看了治疗效果真的很好,我就研究这个,我发现这个方,他的研究实际上仍然是经典条文。师祖用一个独到的眼光,不把附方看成附带,从而发现了这个方子惊人的疗效。那么我今天大胆的对比条文,也可以扩大经方的应用,他原文是这样的:“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这太重要了。当我接过这个方子后,原来是用治身体麻痹的一些病,我把它用治精神病人。这个病人是一个46岁的病人,他病了两个多月了,当时在一个综合医院神经科住院,中途几次修改治疗方案,但完全无效,住院36天之后,病人自行出院。出院以后两个人架起,他不是昏迷,也不是瘫痪,但是就是不能动,你叫他走一下,只可移步,你看这个太典型了。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用古今录验续命汤,第三天病人走来,我说你怎么的,他就能说我是两个多月前,家里面吵架怎么怎么的,这个病前后五副药即完全恢复正常。四川十几岁的小姑娘,都上山打猪草,打猪草露水挺多的,有一个小姑娘回来的时候就叫手脚麻,然后麻的不行了,就叫,再叫一声她就不叫了,父母说你怎么回事,她就呆滞了。这个病人不是昏迷,但是呆了,然后不回答,家里人吓坏了,找我看。我想这个病人所患的是风痱,虚而感风者发风痱,所以我再加50克黄芪,大概是两剂过后,诸证大减,看三次这个病全部好了。在这个基础上呀,我再发展,这个方不仅能治风痱,而且能治风痱发病当中的很难很难解释的一些并发症。 有一个广东打工的,几个月前,患了上行性麻痹,在广东多个医院做检查,确诊为急性脊髓炎,治疗好转后回四川来我那里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呢,是肛门紧缩,肛门收缩难过,大便不能排,每天打开塞露,然后大汗长流,那样勉强排出,三个多月了。再一个手指足趾痉挛疼痛。这病怎么治呀?我考虑这个病呀,他也是风痱的不同阶段,于是呢,我就试着用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方,这个病人服药三剂过后大便排出正常,肛门紧缩就消失了,停止用开塞露。后来病人小便淋漓,大便稀,我考虑这不再是古今录验续命汤的病证了,就给他用金匮肾气丸加二仙汤,这个病人刚刚吃了一副,原病再度复发,肛门再度紧缩,大便再度不排,我赶快回过手用古今录验续命汤一用就灵,又消失了。于是我肯定了古今录验续命汤对这个病有着肯定的疗效。这个病人前后治疗两个多月完全痊愈,手足的症状全部消失。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不能把附方当成附带。

第二呢,就是坚信经方,才能漠视习俗。我们生活好了,人们对很多东西产生了顾虑,如猪胆汁、灶心土等等,因此,含有这些药物的方剂人们就不再用了,然而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对这些方不可取代的临床效果的怀疑。自己没有信心,导致这些方被置于废用的地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最近治疗几个病人,一个是四川一个女大学生,她呕吐不止,6年多了,每天都呕吐十多次,从吃的食物到清水呕吐,成都很多所大型医院做各种检查,治疗都没有效果,她已经丧失了信心,然后是因为她的父亲其他的病找我正在看,她专门来看父亲,见父亲效果很好,她也顺便看看。我一问情况,就开了一个方,很简单,吴茱萸汤合五苓散加灶心土。灶心土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城市里边没有多少烧柴的,要烧柴禾的。灶心土挖一块,每天掰开一百克左右泡化搅匀澄清,用其清水熬着吃,第一次三副药吃了以后,从每天吐十多次,减少成一两次,再三副药后再也没来了,后来她母亲说就服了六副药,六年多的病六副药解决,这个病没有灶心土肯定是不行的。前面这个辨证,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讲方的原理,但是灶心土显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个重病人,持续高烧一个多星期,口干,但是并不想喝水,便稀,咽喉干痛,烦燥不安,曾经服过竹叶石膏汤、白虎加人参汤,没有什么效果。我看的时候,他是面红、发热、倦怠、蜷缩、口干舌燥、脉沉细、舌红。这个病发热口干烦燥,当是一个阳明病,而口干并不思饮,烦燥,但是更疲倦,又不像是阳明病。同时用白虎加人参汤后,症状没有丝毫的好转。这里神倦蜷缩是一个主要的症状,我们学伤寒见身蜷有三条,第一条是死,一条是不治,只有289条,他是有救的,这个救的标志是什么呢,他说“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这里他时自欲去衣被,就是标志阳气尚存,本患者身蜷而热,说明阳浮越而未绝,当属可治。我把他诊断为少阴阳衰,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处以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就是把健康儿童的童便,以及猪胆汁兑在里面,让他少量多次的服。这个病人服下一剂过后,热势就减,烦燥也止了,余证也减轻,于是我就改用了通脉汤,再服三剂这个病人全部好了。 我们不妨想想这两个病人,西医治疗要多少钱,你说这个白通加人尿猪胆几块钱,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的。

第三个就是自主验证研究而不停留于文献水平。冷僻经方,之所以称之为冷僻,就是资料很少,而且多数是语焉不详。因此,必须靠探索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够唤醒这些冷僻的经方。比如麻黄升麻汤,这个方剂很少有人使用,古今找医案是很难找到的,因此,柯韵伯认为这个方子是杂乱无章,并且明确怀疑其非仲景方,是混在里面的。这个方是药味最多的,共14味药,那么这个方究竟是不是仲景的方呢?我们没有搞文献考究,但是它的疗效是同其他经方一样的。大概20年前,我治疗一个人,他先是咽喉痛,然后便秘,找某个中医,他就用翘荷汤,看是不错的,翘荷汤用了没效,且病人便稀水,于是这个医生又赶快用理中汤来止泻,不料泻没止住,咽喉痛更加重,并发现烦燥,整个病情越来越加重。我问他前几天的情况,他说前几天感冒,身痛,恶寒,咽痛,以后不断的咳浓痰,后来痰中带血,血量很多,后来拍了片,胸片心肺正常,咽喉部严重充血,上面覆盖着白色的粘涎物,口臭,手完全冰凉,我摸他的脚,膝以下也是冰凉的。当时其他医生开了一个星期的青霉素,他已经输到第五天了,我说后两天你暂时输着,我给你开处方。实际上我是把他安抚过后,要查资料,这不羞人的,很多病可以临时查资料的。这里顺便说一句,我从来不中西药同用,我看病不管他是怎么重的,只要找我,他问原来的药吃不吃,只有四种情况我叫病人继续吃,一个是高血压的,一个是降血糖的,一个是长期用着的激素,一个是抗精神病的药,这几类我叫他继续吃着原来的,其他所有的,我都叫全部停下。为什么呢,这是基于两点,第一,他如果用原来的药有效,哪怕是有一部分效果,也不会辗转的找我了,都是没有效。第二,我相信我这个方肯定解决问题。这个方若不能解决,我第二套方案肯定会给你解决,我不会推诿病人的,不会推说我治不了呀,你去哪里哪里,我绝不会这样,这个是蛮有信心的。这个病人呢,我一个是把他安抚的,一个是输了五天了,还有两天,输青霉素也不错。然后我就翻书,首先《金匮要略》所有的方都未见相近条文,然后查《伤寒论》,我首先查厥阴证,一查很快就查到了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时,我当时拍案而起,就这个病!于是我马上原方照抄,就一剂麻黄升麻汤,这个病人服完两副,第三天来诊,他已经咯血停止,咽痛十去七八,肢冷已经恢复,然后再给两剂就痊愈了。因此我们说,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还不能停留在那个基础上,要发展,要有大胆的创新精神。还有一个代某小孩,他当时是急性肾炎住院,住了40多天,什么症状也没解决,面浮肿,少尿,口渴思饮,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脓球、管型都是三个加号以上,他来找我,当时开了一个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这个病人吃了几副肿消了,但是小便没有改变,及循方证相对原则,想到《金匮要略》不是有“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的明训吗?即以该方加猪苓汤,又考虑到肾炎的全过程都需要清热解毒,再加一点其他的清热解毒的药,这个病人几副过后,蛋白尿消失,然后坚持治疗两个多月,全部小便检验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第四就是敢于从“效其用”发展为创其用。我们大家讲经方都是“有方时效其用,无方时会其神”,这里的“会其神”其实就是对经方,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审视后的移用、活用或巧用,实际上也就是创用。怎么创用呢,这就要研究,你比方说,有一些方,看见条文,这照条文的那些病比较少,你怎么来创呢?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篇:“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我仔细研究,认为他根本的问题是一个“毒”字,这个方解决的是毒,尤在泾说:“毒者,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并且尤在泾认为“阳毒并非是极热,阴毒并非是极寒。邪在阳者为阳毒,邪在阴者为阴毒。”因此,我们考虑这个病,这个方主要是针对毒,并且再研究这个方,升麻这个主药,是攻散解毒,雄黄《本草纲目》谓能“杀邪气百毒”,鳖甲《神农本草经》谓“可去阴蚀恶肉”,于是我认为这是于理于方于药,都是一个攻毒的方,而且我据此将之移治多例毒邪嚣张的狐惑重证患者,皆获奇效。这个狐惑病,就是西医的白塞氏病,效果很好。 有一例病人,从咽喉到口腔,全部溃烂疼痛,他断断续续的发作四年了,后来这次加重是一个多月,红肿溃烂,疼痛难忍,长期不能吃饭,也不能说话,这样,他在成都几所大医院治疗,做了细菌培养,是真菌感染,但是治疗就是没效。他自己愤怒了,怎么治也没效,他回来找我,当时两个人把他抬进来的时候,根本不能说话,张嘴看一下,压舌头也张不开。我仔细问这个病人全部情况,他爱人说实际上他前阴也有溃疡,只是不这样痛,他主要是要求解决咽喉痛问题,故从来不跟医生讲。他咽喉也有溃疡,于是我就说这是一个狐惑病,开了一个升麻鳖甲汤加味。这个病人三剂过后,诸证大减,就能够进流食,前后服药仅八剂,这个持续治疗很长时间、住过多所医院的患者即被全部搞定。病人非常感谢。 关于这个我最近出一本书叫做《刘方柏重急奇顽证治实录》,包括40多例这样的病人,重到很重的程度,急证,那是高烧40度多,一周不下的,急证流血不止的,奇证顽证有30多例病人,记载很多,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不仅如此呀,还把这个方用治皮肤病一些顽固性的,原因不明的瘀斑,包括红斑性狼疮之颜面蝶形红斑、顽固性日光性皮炎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个古姓女子她是每年春天开始,一见阳光就开始面目充血发红斑,我这是班门弄斧了,北京市中医院是赵炳南、赵老的根据地,现在有很多高人,我这是班门弄斧了。然后八年来反反复复发作,后来到我这儿来,已经这次发作是几天了,面部烧热红肿疼痛,口燥咽干,坐卧不宁的,我把她诊断为阳毒,就处以升麻鳖甲汤加味。这个病人服一副过后,红就大减了,再服几副,基本上就解决了。

第五是“重拾仲景的综合治疗思想”。现在轻视局部治法,放弃综合治疗手段,已成为内科医生的通病。而仲景呢,是针药并用,内外兼施的。因此,使用被放弃的经方的外用方,不仅是找回新的治疗武器,同时是对仲景综合治疗思想的重拾。我治一个女性,她来找我看的时间是八月份,八月份头戴厚棉帽,头痛,头冷,来的时间感到很难受,我一问这个病的情况,她虽然几年了,但是就这个症状,很难受,脉是尺细脉,舌淡。这是血虚寒凝,气血失运,经脉失温。这个病机挺简单的,但是为什么治疗不了呢,我估计就是没用外用方,当时我就给他开了一个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汤内服,然后用头风摩散方,即以生附片60g打碎,也不用打成细粉子,就是打碎,药性能出来就行了,加一百克左右的盐炒烫,炒烫时迅速装于布袋内,置于头顶,上覆厚毛巾。这个病看一次就没来了,两个多月后,她的女儿来看病,我说你母亲怎么样啊,她说真好,一敷上就不痛了,后来又连续敷,和吃你的两副药,这个几年的病就这样消失了。这就是找回仲景综合治疗办法。

第六个就是推寻特殊病机,认识特殊方药。病机的复杂性,决定了用方的多样性,然而当一种疾病,它的病机比较特殊,或者比较少见的时候,那么纵然是针对这个病机所立的方,也就没有人再用了。如《伤寒论》23条“太阳病,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人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这段经文明确的为我们提出,治疗临床极常见的身痒这个病的一个较特殊的治法。但是由于人们对身痒,都害怕,“燥乃伤血”、“汗乃伤津”、“风乃助燥”。以致在治身痒时很少有人采用。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病机,他的主证是身痒,他的并见证是无汗,还有一个并见证就是身有某种热象,他的病程很久了,已经用过发汗吐下的办法了,因此他的病机是气血亏虚,邪郁肌表。通过这样一分析,这个方就大有可为了。根据这个认识,治疗一全身瘙痒半年,无斑疥结节,皮肤干燥无汗的患者,病人吃了三副以后,身痒大减,尽管某一个地方有轻微的搔痒,再吃三剂基本上都止住了。还有一个是从腰部到臀部泛发性的粟粒状丘疹,搔痒,局部发热,因为时间很长了,他腰臀部呈现大片陈旧性紫斑。根据其无汗、身痒、感热这三个症状,我就不顾他的年龄和病程,就用这个方,这个病程已经五年的瘙痒,吃三剂过后开始见效,连续服用一个多月完全痊愈。以后我把它用于糖尿病性神经炎的皮肤搔痒,以及一些无汗证的搔痒,效果都是不错的。 还有一个是《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篇当中有一条“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人们首先对吐血认定是由火所致,如《济生方·吐衄》肯定地说:“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血气俱热,血随气上,乃吐血。”这个认识本来是以偏概全的,但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人们基本上都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再分析方义,这不成了削足以适履吗?以致连魏荔彤,这样比较平实的注家在这个问题上也是这样的认识,他说是“柏叶性轻质清,气香味甘,治上部滞腻之圣药,佐以姜艾之辛温,恐遇寒而又凝也。”这里他明确的讲,用姜和艾,是怕血凝了,这个注解或者这个认识,很大的问题是在于违背了两个基本的东西,一个呢,首先是吐血不止,这四个字背的意思后,既然是不止,这必然不是新发;既然是不止,必已早用寒凉止血药无效。而仲景的措词是很考究的,他用的是“柏叶汤主之”,所谓“主之”,就是首选,就是必用。仲景用“宜”某某汤,那就并非是最理想,但是也可以使用,他用“与之”,等等就是没有很恰当的方,就用之试一试。那么这里仲景用的是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那就是首选,没有任何可以取代的。而《伤寒论》里用干姜为主药的四逆汤有13条,每一条都是针对着中阳虚的,是温中救逆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讲,干姜它是温热的,在这里它是温阳的。而方中用柏叶呢,柏叶并不是寒性,它是一种不属于凉性的止血药,很多种类型的出血它都可以用的。所以干姜和艾叶这两个药呢,这里不是“防凝”的,它是温中摄血,亦即本方是一个确确实实的温阳摄血剂。它所针对的病机是什么呢?病机是《灵枢·百病始生》篇,“阳络伤则血外溢”的病机。因此凡是阳络伤则血外溢就可以用。根据这个认识,凡是不具有实热火动指征者,我就用这个方,加用其他的方,一般说来,基本上一剂就可以见效,几剂大部分都可以止住的。 我最近治疗一个断断续续咯血30年,30年了,她初发时是数年一发,现在呢加频,最近半年呢,是每天咯几次,唾液和痰当中就混合着新鲜的血液,她咯血前左胁疼痛,咳嗽,心悸气憋,头昏欲倒。CT也查过,就左下肺点状影,也不知道什么性质,其他也查不到什么,脉迟细,这就没有实热指征,右三部尤迟细,苔薄黄。因此我诊断为阳络受伤之咯血证。就是柏叶汤和归脾汤,这个病人服完三剂咯血大减,再三剂后,第三次诊时咯血等症状基本消失。 

我不揣浅陋,把自己临床摸索到的一点经验和体会与大家交流,是因为冷僻方的唤醒,只能在临床中完成。而任何一个纵然毕生躬身于临床的人,实践面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广大临床医者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挖掘的力量。这种挖掘,在全面发挥经方作用、极大提高极大丰富临床治法的同时,必将对仲景学术研究起到整体的推进作用。冷僻经方的唤醒不是什么浩大精深的课题,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奥地。因此,并不需要实践者人人都有丰厚的学养,它是每一个人都能参加的、都能投身于其中、都能贡献一份力量的,它需要的仅仅是一种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和一股广泛参与的力量。

谢谢大家!

本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长按请关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