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治不愈的痤疮,可试着从肝阳虚治疗

2020-09-29 14:01:35

作者:许嗣立

编辑:李邦源



小议痤疮从肝阳虚论治


余自学医以来,对祖国医学甚是喜爱,现有幸跟随我校中医诊断学专家严石林教授侍诊,聆听教诲,见严老在难治性痤疮的治疗上,采用从肝阳虚角度治疗,获得奇效。现结合一则病案,对肝阳虚所致的痤疮的病机及其治疗加以总结,并以此与读者共同探讨。


01

病例介绍

曾某 ,女, 25岁,患痤疮7年。2006年6月8日初诊,因见鼻两旁痤疮,按常规,诊断为肺胃热盛,选用枇杷清肺饮。


2006年7月1日复诊:服药2剂,大便溏稀,毫无疗效。仔细辨证,发现鼻两旁痤疮,左脸颊尤多,色暗红,胸背散在性分布,经常怕冷,身体困倦,睡眠较多,咽喉反复疼痛,口淡不渴,左半身肢体不适,左乳腺小叶增生,月经推迟,大便经常稀溏,苔少,舌淡红,脉微细。


诊断为肝阳虚。

治用温肝暖脾法。

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12g,柴胡10g,川芎10g

生地30g,桂枝15g,黄芪30g

党参30g,细辛6g,半夏15g

郁金12g,泽泻15g,甘草6g

服4剂。


2006年7月5日三诊:复诊时痤疮有明显好转,上方再服4剂,痤疮未再复发。


02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寻常痤疮发病与人体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皮脂腺作用及毛囊内微生物滋生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以颜面部、胸、背部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变为特征。中医称本病为“肺风粉刺”,由素体血热偏盛、饮食不节、复感外邪致气血不畅,血郁痰结,凝滞皮肤发窍所致。治疗上,疏风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常以枇杷清肺饮随证加减,局部以颠倒散水调擦,适当配以针灸刺络疗法以助疗效。


此病案,该患者痤疮已经7年,用了枇杷清肺饮后,不仅症状没有好转,而且出现了大便溏泻的情况,结合患者自述平时怕冷,至少可以证明此患者体质属于阳虚。


经过仔细辨证后,发现患者左脸痤疮严重,左部身体常不适,左乳腺小叶增生。《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左右为阴阳之通路,人生之气,阳从左升,阴从右降。肝属木,应春,位居东方,为阳生之始,主生主升,肝气从左向上升,以助人体的生命活动。此患者左部症状明显,可考虑为肝阳气不足造成机体出现的病理表现。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患者出现“经常怕冷,身体困倦,睡眠较多”,肝之阳气虚弱,无力温煦人体,出现怕冷困倦症状。肝经循行于巅,阳气虚弱不能温养头目则见出现睡眠较多。“咽喉反复疼痛”是因为肝经走于咽喉时,阳气不足,无以温养咽部血脉,不荣不通,故现疼痛。肝经下绕阴器,肝阳气虚弱,无力温煦胞宫和冲任,所以患者出现了“月经推迟”的症状。肝阳虚不能温补脾土,故见口淡不渴、大便经常稀溏。其舌脉表现均属于阳虚之征。


肝阳虚导致痤疮的病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寒火上犯”, “寒火”是严老师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提出的观点,是指“本质为寒,表面似火的证候。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肝居下焦,其自身的阳气温补中焦和上焦,当下焦阳气不足,不足以温煦中焦,造成中下焦阳虚火浮,寒火上冲,蒸腾上焦和面部,即可形成痤疮。另一方面肝之阳气是肝脏升发、疏泄的一种生理功能。其主要作用是调畅全身气机和水液代谢,当肝阳虚,肝用难展,疏泄无权,升降失司,常可夹痰留瘀,且肝阳虚后,虚寒内生,寒凝经脉,也可致气血流通不畅,便发为痤疮。


针对此病案肝阳虚的特点,严老采用了“温肝暖脾”的治法,用药也十分精当。《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肝属木应春生,其气温而性条达,黄芪性温而上升,以之补肝,乃有同气相求之妙用,思之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少佐以理气之品,服之复杯而见效。”认识到黄芪是补肝要药,此方用党参与黄芪相配,以助黄芪补肝之力,重用了桂枝,以取其温补肝阳之用。今人秦伯未指出“正常的肝气和肝阳是使肝脏升发和条畅的一种能力,故称做`用'”。故肝阳不足,则气血难行,易出现气滞血瘀痰结,故在方中配伍郁金以行气,配四物汤以行血,配半夏和泽泻以散痰利饮。柴胡在此作用有二:一方面是升举肝之阳气,另一方面则是引大量补气养血药入肝经,取到温补肝阳的作用。细辛则助柴胡升提阳气之力,服药四剂,顽疾顿挫。


肝阳虚的证型由于古代医学著作少有提及,故古代的医家往往忽视了此证型,但在现今的中医学界对肝阳虚的认识是普遍认同的态度。例如在《蒲辅周医疗经验》中提出了“肝阳虚则筋不能动,恶风,善惊惕,喜冷阴湿,饥不欲食”的观点。而且此痤疮通过从肝阳虚这一特殊证型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临床的治疗中,从一般思路辨证治疗无效的情况,我们应该考虑另一种病机,从而使自己的思路更加广阔,辨证更加准确。



摘自《四川中医》2007年25卷第6期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