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中药外洗与艾灸治疗

2021-09-18 15:20:11

本公众号是弘道艾灸贴第一个总经销商服务平台,旨在为广大艾灸爱好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指导!为推广艾灸的微商创业者提供专业的培训与指导服务!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文字:弘道艾灸贴服务商→再点击:关注完全免费,请放心关注

乳腺癌是女性乳腺上皮组织上多发的恶性肿瘤。目前,乳腺癌根治术仍是治疗乳腺癌的最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但根治术后可并发上肢淋巴水肿,这不但会造成上肢的疼痛,还会影响正常的功能活动,甚至还会继发严重的感染甚至残疾等严重后果。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通过改良手术方式、药物疗法和早期机械物理疗法等,以力求减少或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但仍然难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疗效不甚稳定。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时,配合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现将他们的方法介绍如下: 

将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与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上肢局部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63.3%与23.3%)及总有效率(93.3%与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1  资料与方法

1.1水肿分级标准:

将上肢水肿程度分为3级:(1)轻度水肿:患侧上肢的测量周径和健侧相比,粗3 cm以下,且常限于上臂的近端,多在术后短期内发生;(2)中度水肿:患侧上肢的测量周径和健侧相比,粗3~6 cm,水肿的范围常波及整个上肢,包括前臂、手背部;(3)重度水肿:患侧上肢的测量周径和健侧相比,粗6 cm以上。且皮肤变硬韧,水肿范围波及整个上肢,并包括手指,患者整个上臂及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临床表现为上肢肿胀、沉重感、烧灼痛和“丹毒”样发作。

1.2一般资料

60例女性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年龄27~66岁,平均(43.2±13.5)岁;左上肢水肿19例,右上肢水肿11例;病程2~8个月,平均(103.5±28.3)d;轻度水肿10例,中度水肿18例,重度水肿2例。对照组3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0.8±15.6)岁;左上肢水肿22例,右上肢水肿8例;病程3~8个月,平均(112.5±30.8)d;轻度水肿11例,中度水肿16例,重度水肿3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年龄、病程和水肿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上肢功能锻炼与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的方法治疗。

(1)局部功能锻炼:先进行手掌外翻,上臂抬举的爬墙锻炼,以恢复上肢基本的外展和抬举功能;继续进行上肢抬举、旋前、旋后、外展和扩胸运动。每天坚持锻炼30~60 min,循序渐进,直至最终达到患侧手能越过头顶摸到健侧耳部。

(2)全身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入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

(1)中药外洗:患肢局部中药外洗方组成:苏木25 g,伸筋草25 g,赤芍25 g,川芎25 g,大黄25 g,丝瓜络25 g,苍术25 g,金银花25 g,连翘25 g,黄柏25 g,鸡血藤30 g,苦参30 g。用法:先将中药外洗方浸泡4 000 mL的水中约30 min,再水煎至剩余药液2 000 mL,趁热先将患肢放药液盆上熏蒸10 min,待药液的温度适宜浸泡时,再将患肢浸泡于药液盆中20 min,每日1剂,早晚各熏洗1次。

(2)艾灸疗法:取天泉、关元、水分、内关、足三里、曲泽等穴位,将艾条的一端点燃,距皮肤约3 cm处采用悬灸法对准穴位进行施灸,以局部皮肤发红、发热和无灼痛感为宜,并随时询问患者的自觉感受或者用手探查皮肤温度,根据温度的变化随时调整施灸的距离。每日施灸1次,15 min/次。


(关元穴位于人体中线脐下4指。


(水分穴位于人体中线脐上1寸)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


(足三里位于手握髌骨上外缘,中指尖所指位置)


曲泽穴位于人体的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1.4 疗效标准:

以治疗后患侧与健侧周径差值较治疗前减少的程度为指标。①优:减少>75%;②良好:50%≤减少≤75%;③有效:25%≤减少<50%;④无效:减少<25%。

1.5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良好

有效

无效

优良

总有效

观察组

30

4

15

9

2

19

(63.3)

28

(93.3)

对照组

30

0

7

13

10

      7

(23.3)

20

(66.7)

注: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8.2127,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5.1042,P<0.05)。


 

上肢淋巴结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数患者可在行手术数天后出现。如不及时治疗,会呈进行性加重。因此,积极而又及时的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形成的原因受多方面的影响,乳腺癌清除手术后血液回流障碍和淋巴回流障碍以及放疗是导致乳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主要原因。乳癌术中腋窝淋巴的彻底清扫必不可少,但手术同时又切断了上肢的淋巴回流通路,加之术后腋窝区域放疗会导致放疗性炎症,以及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导致炎性粘连、瘢痕形成、淋巴管扭曲或闭塞,使患者上肢的淋巴液不能充分引流,故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最终导致上肢组织出现纤维化及炎症发作。研究表明,腋窝清除的范围、腋区的感染、放射治疗和个体因素等可能是造成淋巴回流障碍的主要原因。

静脉回流障碍形成的水肿,临床可表现为上肢短时间内水肿增粗,多累及前臂和手掌,可表浅静脉明显扩张,抬高患侧上臂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严重时可伴疼痛和上肢功能障碍。多在术后1~2个月,甚至更久后出现橡皮样上肢肿胀,而表浅静脉扩张并不明显,可伴疼痛和上肢功能障碍。虽然较轻度的上肢肿胀者在数月内水肿可自行消退,但严重的水肿,尤其是影响上肢功能且伴疼痛的水肿,则需要药物、机械物理疗法等治疗手段积极的干预,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机械物理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保守治疗手段,其中以上肢功能锻炼、局部按摩、弹力绷带或充气囊压迫、微波或红外线加热等方法最为多见。机械物理疗法是治疗乳腺癌清除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常用的治疗手段,其适用于上肢淋巴水肿的整个时期,但因其具有耗时长、周期多、停止使用后病情易反复的不良特点,多作为基础治疗方法,并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有研究指出,水肿早期行功能锻炼、弹力绷带压迫等保守治疗疗效明显,但患肢发生纤维化时,疗效则明显下降。

可以看出,现代医学将之视为一种难以治疗、逐渐进展、损伤外形并致残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由于现代医学在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上的有限性,中医药便成为了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的新思路及新方法。

中医在保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效果较好。中医治病以辨证论治与治病求本为原则,故有一定的优势。中医将乳腺癌称之为“乳岩”,其发病与情志、饮食、冲任或先天因素所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失和有关,属于消耗性疾病,本已正气不足的机体在乳腺癌手术后必将进一步加重气血的不足,随即引起水湿内停而发生水肿,甚至感受邪毒之气,阻塞经络气血运行,从而加重上肢的水肿。此外,手术损伤脉络致瘀血内停,血行畅,脉络瘀阻加重,血行不利则为水,并且气虚致水液不能气化而停滞,溢于肌肤而生水肿。可见,此时的水肿是以气血不足、瘀血阻滞、水湿内停为主要病机,因此,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和利水渗湿为原则。清代医家吴师机曾经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意思是说不管外治还是内治,其道理都一样,用于治疗药物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方法而已。

本临床观察中,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鸡血藤、丝瓜络、苏木、伸筋草、赤芍、川芎、大黄等药物外用熏洗共同发挥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之效;而其中金银花、连翘、黄柏、苍术、苦参又能起到清热解毒利水之功。在此基础上,又加用艾条灸之。灸料之艾叶本身就是一种中药,它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等多种治疗作用。正如《本草从新》中所指出:“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将之点燃施灸,又可借助火力,其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更加强烈,正如《灵枢·禁服》篇所曰:“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将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合而用之,既可以借助热力改善微循环,又可以发挥药物、经络的作用,其活血化瘀和温阳化湿的作用相得益彰。因此,观察组能取得较对照组更好的临床疗效。

当然临床应用时,医护人员首先有必要做好乳癌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其次是干预要及时,术后4~6个月即要进行,尤其是前2个月,艾灸治疗结合功能锻炼对于预防和缓解患肢淋巴水肿至关重要。在施以中药外洗和艾灸时,要时刻注意温度和时间,适宜的温度量和时间量往往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有助于药物发挥疗效,而不必要的烫伤往往可能导致皮肤的感染,加重病情。施灸时患者体位应平整舒适,以便于操作;艾灸时操作者应将一手拇指始终置于患者皮肤所灸穴位附近,以感受局部温度,防止烫伤。总之,只要操作得法,该方法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疗效快、经济实用、患者易接受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