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00后的身高已经逼近美国!但这个危险指标被严重忽略了!

2023-07-25 11:26:57

前阵子,“中国男女平均身高东亚第一”的话题冲上热搜,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公布了一项研究,过去的35年,中国人越来越高了!

不过,先别高兴得太早,这事和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可能关系并不大……

我们先来看看《柳叶刀》的研究说了啥:

这篇研究关注的是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变化趋势,主要是身高、体重两项指标。

研究人员分析了全球200个国家、2181项研究,纳入了6500多万5~19岁儿童青少年的数据,估算了过去35年间(1985~2019年)的身高和BMI(体质指数)的变化趋势[1]。

中国孩子是全球身高增长最快的群体,尤其是男孩。

在过去35年里,中国19岁男孩的平均身高增长了8厘米,增幅在全球排第一,世界排名从1985年的第150名跃升至2019年的第65名。

以前我们总觉得,欧美人长得人高马大,实际上根据最新的研究,咱们国家19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已经追平甚至超过了欧洲的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

从下面的表格里能清晰看出,中国男孩子有多争气!

除了给力的中国数据,这个研究里还有一组能满足你好奇心、成为朋友圈意见小领袖的数据呢:

(在哪啊?答:东南亚,离印度尼西亚挺近的)

(这又在哪啊?答:中美洲,离美国不远)

医学上有个词叫“靶身高”,就是根据父母的身高推算孩子的身高。

根据不同的研究,靶身高有不同的计算公式,我们选取其中一个比较公认的[2]:

我们以妈妈155厘米、爸爸175厘米为例,算一个例子给你参考。

如果生的是男孩,身高大约是174.69厘米。

如果生的是女孩,身高大约是161.60厘米。

但如果你是80后、90后,计算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身高似乎比“靶身高”高一些。

原因是,遗传只能决定身高生长的倾向和限度,环境、体育运动和营养等后天因素也很重要[2]。

过去35年来,中国人平均身高的“逆袭”,和经济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从这篇研究也能看出来,儿童平均身高增长最多的国家,主要是新兴经济体,比如韩国——男孩增长排名第3,女孩增长排名第2。

北京市海淀区对1526名学龄前儿童身高进行了分析[3],发现父亲的文化程度、孩子的性别、出生身长、进餐情况、运动情况、周末运动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靶身高。

你们两口子的身高虽没法改变,但可以在后天努力,比如保证孩子每天充足的营养摄入、周末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等。

关于《柳叶刀》的这个研究,很多媒体和自媒体都在为身高而欢呼,但有一个“大坑”却被忽略了——

当然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儿童肥胖率都在上升。

以体质指数(BMI)为标准,也就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男性最胖的国家是库克群岛(南太平洋,靠近新西兰):29.6

男性最瘦的国家是埃塞俄比亚(非洲):19.2

女性最胖的国家是汤加(南太平洋,也靠近新西兰):29.0

女性最瘦的国家是东帝汶(老面孔了):19.6

身高同为170厘米的男性,库克群岛的比埃塞俄比亚的胖30千克(85千克 VS 55千克)。

身高同为155厘米的女性,汤加的会比东帝汶的胖23千克(70千克 VS 47千克)。

回到中国,我们的孩子肥胖率也在快速增长。

个子高不高,影响的是外表。爸妈更应该重视的,是孩子的体质。而一个人的体质跟肥胖程度密切相关,就好比你正常跑100米可能需要15秒,但如果负重20千克的话,可能要20秒才能跑完。

在过去的35年间,中国19岁男孩的BMI提高了3左右。以身高170厘米为例,相当于增加了8.7千克的体重。

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胖,和各种高热量、油炸食品、高糖饮料脱不了干系,试问,有几个孩子不喜欢炸鸡呢?

2018年发布的一项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国7~18岁学生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达19.4%[5],而儿童肥胖是引发成年期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

根据美国一项对5~18岁儿童青少年的研究[6],超重和肥胖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躯体功能,导致呼吸功能下降,进而影响心肺耐力。

回忆一下你上学的时候,班上跑得快、跳得远的哥们儿,有几个是小胖墩?

《柳叶刀》这项研究对我们来说,喜忧参半。中国孩子高了,但也胖了。而肥胖对于健康的影响更大。

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孩子的饮食和运动,让孩子不仅要长得高,还要长得健康。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