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笔

2022-05-06 09:30:48

文 | 丁老师       朗诵 | 网络诵唱

点击上方“熙熙妈咪丁老师”可以订阅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1. 三千丈:夸张语,形容白头发很长。

2. 缘:因为,由于。

3. 愁:忧愁。

4. 似个:像这般。

5. 明镜:一说是明净的镜子;一说指玉镜潭,在今安徽省池州市大楼山下清溪河上。

6. 何处:什么地方。

7. 秋霜:这里指白发。


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诗风:豪迈奔放。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杜甫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背景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产银河铜的地方之一。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李白漫游到这里,写了《秋浦歌》组诗十七首。这首诗是第十五首。李白素有匡时济世的志向,此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却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抒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愁思。


鉴赏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首句出语惊人,突兀而起,骇人心目,极写白发之长。白发怎会有三千丈呢?李白咏庐山瀑布为“飞流直下三千尺”,已是语奇不凡;而这里咏白发,竟说白发比庐山瀑布还要长十倍,这样大胆夸张,真可说非李白莫属。


次句揭开了白发长的谜底。显然,诗人并不是说白发真的有三千丈,而是形容其愁长而已。忧愁生白发,这是一般常识,而用发长三千丈来形容心中之愁却是李白的创造。这既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在感受的真实性,又巧妙地赋予诗歌外在形象以巨大的感染力。这样的夸张不但不虚妄,而且很有分寸。李白用“三千丈”来形容愁之长,古人还有很多写愁的名句:


李清照把“愁”比作载物:“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写得凄婉、悲苦。


李后主择取滔滔不尽的江水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足见其愁之深长无尽。李白却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如果说前两句是劈空而来,那么三、四句则是诗人索性明言。前两句的“愁”是在发上,后两句的“愁”则是埋在心底,隐而难识。这两句是诗人发自心底的愤激语痛彻肺腑的悲愁语。诗人运用移觉的手法,用外部感觉表达其心理感受。望着镜中的“秋霜”,诗人怎能不忧愤满腹、感慨万千呢!联想到国家的现状,个人的境遇,怎能不叫他倍加痛苦和忧愁?诗的末一句,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索。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诗诗人精心锤炼的诗眼就是末句中的“得”字。一个“得”字,把全诗的悲愤和忧愁全盘托出,把诗人生所受的排挤、压抑都呈现在读者面前。志不遂,国又乱,才是“得”白发的根本原因。愁思的浩渺无边,才是“得”白发之漫长无际的原因。如果从天宝末年唐帝国险象环生的社会危机来看,李白的悲愁,也正是时代的悲愁。



主题


《秋浦歌》通过夸张地写白发突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愁思。



参考书目: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熙熙妈咪 丁老师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诗词|成语|文化|亲子


·end·

最好的喜欢,就是你的点赞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