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揭开中医门派的神秘面纱!看,江都“陆(张)氏”眼科

2020-10-10 16:53:00


在金庸的笔下,仅仅一个江湖武林就分出了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昆仑派、华山派……
中医也不例外。扬州中医药不断传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众多门派,他们各以所长而名列医林,有的绵延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不衰,流传近代,扬州影响较大的就有“庭”字门喉科(耿氏喉科)、“谦”字门儿科、“然”字门内科等七大门派。“扬州云诊堂”带领广大网友一起揭开扬州中医门派的面纱。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江都“陆(张)氏”眼科。

讲述者:张乃和
眼科主任,主治医师。师从江都名老中医张佩奇老先生。

陆(张)氏眼科简介
近现代以来,扬州有一名扬大江南北、世代薪火相传的中医眼科,这就是人称江都永安陈龙桥的陆(张)氏眼科。陆氏眼科起源最少可追溯到清同治年间(1862—1874),至今薪火相传达七代,有150余年历史。张家与陆家同住永安陈龙桥蒋庄,是同庄邻居。著名眼科名医张幼安便是陆氏眼科二代传人陆献其女婿,亦是他亲传弟子。张幼安在继承陆氏眼科基础上,融汇百家经典医案,摘精华、善自悟、集见解,历经多年探索磨砺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医诊疗技术——张氏眼科特色疗法。2012年“张氏眼科特色疗法” 入选江都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陆(张)氏眼科诊疗法入选第三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陆(张)氏眼科传承
第一代:陆万宏、陆万岭。
第二代:陆万宏传子陆献其。陆献其,名秉琛,生于1879年(清
光绪五年),陆氏眼科第二代,自幼读书,稍长随父习眼科,经得父传,一生以眼科为业务。陆献其除精眼科医术,兼精风水。1941年腊月病故,终年63岁。受陆献其亲传的为张幼安,为陆氏眼科第三代传人。陆继五为陆万岭眼科传人,名德和,生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早年读书,后随父学眼科医术,父逝后,便于扬州南柳巷开眼科诊所,并加入江都县中医协会。陆继五一生在扬州南柳巷专业眼科,因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求治者络绎不绝,深得病家好评。
第三代:张幼安为陆献其女婿,亦是亲传弟子。张幼安是著名的眼科名医,用药如神、认症奇准,并对困难者舍药,治好了诸多疑难眼病,有妙手神医之称,创立张氏眼科。张幼安胞兄张少安亦精眼科。1932年,张幼安病故,陆献其已年过半百,其子尚幼。为传承陆氏眼科医术,正在中学读书的张幼安之子张佩琦遂遵母命回家,师承外公陆献其学眼科。张氏父子先后皆从陆献其学眼科,虽同出师门,但按辈分,张佩琪应属陆(张)眼科第四代传人。陆继五4子中有3人业医,即次子陆达五,三子陆寿人,四子陆铭。陆达五,名湘山,亦作香山,1910年(清宣统二年)9月出生于扬州南柳巷。自幼过继叔父陆瑞五,并随其学祖传眼科。婚后,教书兼业眼科。新中国成立后,曾与本家陆荫培、陆常之、陆海仙等人于陈龙桥开眼科联合诊所,后至樊川、丁沟卫生院任眼科医生,1960年,调扬州文昌卫生院任眼科医生,2003年病逝,终年92岁。他有二子,均不业医。生前,他亲手将他抄录的《家传应手眼科类校验秘录各方》一书交给侄媳王兆凤。陆寿人,名连山,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医科,回国后在扬州南柳巷开普业医院,于1950年病逝,年仅34岁。陆铭,名桂山,亦业西医。
第四代:张佩琦,江都县永安乡人,生于1920年11月,中医眼科主治医师。张氏早年曾在扬州读小学、中学,1934年至邵伯从孔三先生补习古文。1936年中学未及毕业,返回故乡永安陈龙桥,随外祖父陆献其学习中医眼科,历时5年。1941年自去邵伯镇开业行医,专事眼科。两年后,外祖父去世,仍回陈龙桥以继承衣钵。此后,两个舅舅即陆献其两个儿子陆文蔚、陆文炳又从张佩琪学眼科。按师承关系陆文蔚、陆文炳应为陆(张)氏眼科第五代,可按辈分讲,陆氏兄弟实为陆(张)氏眼科第三代。陆文蔚、陆文炳学成后在家单独营业,在乡里也有一定影响,于是张佩琪逐再迁邵伯另设诊室。建国后,张氏曾任邵伯区医务协会副主任、主任。1956年以后任邵伯联合诊所所长、江都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继后受聘于江都县邵伯中心卫生院。1959年及1978年两次出任邵伯中心卫生院副院长,1980年任邵伯中心院卫生院院长。1984年退休。曾任江都县第二至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国前和建国初期,中医眼科专业医师屈指可数。张氏不仅勤于诊务,而且服务态度和蔼,注重患者心理以获得患者的配合,得以加强药物治疗的效果。邵伯眼科赢得县内外患者的称誉历久而不衰。张氏医务繁忙,经常推迟下班时间。除门诊业务外,尚设有眼科住院病床20张。1982年曾设旅馆病床30张,张氏利用下班时间查治病情。7年之间未尝懈怠。对邵伯本镇的孤老患者,张氏不辞劳苦经常送医送药上门。张氏在继承和发扬中医眼科医学的同时,悉心学习和涉及现代医学眼科方面的理论和成就,并曾于1961年至苏北人民医院进修,对中、西医学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开展青光眼减压和白内障摘除等较复杂的手术,仅1978年至1982年,就施行各种眼科手术1314例次。张氏于1982年被授予江苏省优秀卫生工作者称号。女乃宏、乃勤同子乃和等承其业。王兆凤出生于扬州富商之家,自小读书,品学兼优,毕业于扬州医专(今扬大医学院),因请陆继五治疗眼疾,结识其孙陆庆荣(陆寿人之子),一见钟情,结为连理。婚后,双双在湖北工作。1990年,由湖北回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
第五代:张乃和,男,1954年5月出生,主治医师,曾任扬州市江都中医院眼科主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1996年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他在继承祖传眼科基础上,并有所创新,有所发明,把陆(张)氏眼科发扬光大。他对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眼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病毒性眼病(如病毒性角、结膜炎,角膜溃疡等),胶源性眼病、免疫反应性眼病(如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泡性结膜炎、白塞氏综合征等)及眼底病(如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术前、术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的治疗有深入研究。他秉承历代先祖所传的特效系列秘方,独特诊疗技法,集本人行医近40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用更为宽广的视野,将现代西医的理念和技术渗透到中医的望、闻、问、切之中,完成了更为先进、更为科学阶段的突变,为传统的中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诊病救治时,他精选道地上品中药,专科专药,让患者免受开刀之苦,迅速恢复视力,其疗效确切,功能独到,具有疗程短、花钱少、无毒副作用等优势。为更好的将陆(张)氏眼科发扬光大,张乃和医师改变了陆(张)氏眼科原有的世代家传的传承方式,逐步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了众多弟子。
扬州市江都中医院:张乃勤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潘耘
扬州市江都第二人民医院:张乃鹏
扬州市江都邵伯中心卫生院:张乃宏
扬州市江都砖桥卫生院:张乃星
扬州市江都永安卫生院:张乃慧
第六代:
扬州市江都中医院:张文、郜小莉、张伟、张蕾、马继平、闫成谊
扬州市江都第二人民医院:吴红、曾广琴
扬州市江都邵伯中心卫生院:张玲、闫卉
扬州市江都永安卫生院:叶昀云
扬州市江都东汇卫生院:戴家斌
第七代:
扬州市江都邵伯中心卫生院:杨馨

陆(张)氏眼科价值
医学价值:陆(张)氏眼科,秉承历代先祖所传的特效系列秘方,独特诊疗技法,并不断使其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对于现代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社会价值:陆(张)氏眼科强调医德,老辈是施药,告诫后代要牢记祖训,不得以秘方谋取暴利,要学习神医孙思邈之教导,对病人无欲无求。陆(张)氏眼科凭其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广大民众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经济价值:随着医学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陆(张)氏眼科在服务民众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经济价值;伴随着陆(张)氏眼科的不断开发,陆(张)氏眼科也会在医药产业方面逐步显现它潜在的价值。

陆(张)氏眼科学术特点
陆(张)氏眼科其学术思想和用药风格受明清两代中医眼科大家影响较深。临证上重视脏腑气机调理,倡导通补结合,论治上内外灵活兼治,倡用针药并施,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眼病的特色与优势。临床以四诊取症,审病求因、循因推机、依法处方遣药,在辨证施治基础上,以中药、穴位按摩注射、中药熏蒸等方法治疗眼科疾病,方法独特,效果显著。
提倡因地制宜,因病施治。

1、外眼疾病治疗。在治疗外眼疾病(如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巩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等)以祛邪为先,佐以扶正。祛邪首重疏风解表,次为清热泻火,以其解表药可开腠理、调气机使其腠理疏通,气机调畅,郁火发散而不上达,清热泻火药与解表药相伍,既可外散表邪,又可内清里热。补益药在外眼方中配伍使用,主要是增强机体抗邪能力,以加强解表散邪的作用。
2、内眼疾病治疗。在治疗内眼疾病(白内障、黄斑病变、视神经萎缩等)以滋补为主,兼以通利。所谓“补重脾肾”,即认为瞳神属肾,肾水不足乃是内障疾患的主要原因,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审视瑶函》云:“真精者,乃先后二天元气所化之清汁,先起于肾,次施于胆,而后及乎瞳神也,凡此数者,一有所损,目病生矣”。内障组方,常以补益药加理气活血药和解表药为基本组方。以理气活血、解表通腠以达通利的目的。
3、出血性疾病。在治疗出血性疾病(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静脉血栓、糖尿病眼底出血等)全过程抓住一个“瘀”字,以瘀化通,邪实可去,以通助补,补可防滞。具体用药早期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适加活血理气消瘀之品,以防有留瘀之弊。病至中期,眼底积血未消,瘀血未去,新血不生,血脉不通可致再度出血,故治疗总以活血化瘀为主。后期出血已止,若瘀血积久不化,多属日久血虚,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母病及子可致气虚,气虚帅血无力,又致瘀血不易消散。治疗应扶正祛邪,通补并用,做到化瘀不伤正,扶正助瘀消。
4、麻痹性疾病。在治疗麻痹性疾病(如外展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等)擅长用虫类药物。本病因患者素体本虚,感受风邪所致,常在固本培元药中加入全蝎、蜈蚣、僵蚕等药物加强祛风通络功效。
提倡针药并施、内外结合。

陆(张)氏眼科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眼病的特色与优势。依据眼部各组织与脏腑之间的配属关系引申到眼科的具体应用,临床以四诊取症,审病求因、循因推机、临证上重视脏腑气机调理,倡导通补结合,论治上内外灵活兼治,倡用针药并施,以中药、针灸穴位按摩、中药熏蒸等方法治疗眼科疾病,方法独特,效果显著。
陆(张)氏眼科部分经方。

1、中药汤剂治疗风牵偏视,相当于西医学麻痹性斜视,中医辨证风邪中络。
主要症状:以目珠偏斜,转动失灵,视物昏花,是一为二,舌淡,脉浮数。
辩证要点:气血不足,腠理不固,风邪乘虚而入,致筋脉迟缓。
治法:祛风散邪,活血通络。
方药:羌活胜风汤加减。药有:羌活、防风、荆芥、白附子、僵蚕、全蝎、钩藤、秦艽等。

2、中药汤剂治疗云雾移睛,相当于西医学的玻璃体混浊、玻璃体积血,中医辨证气滞血瘀。
主要症状:自觉眼前黑花,呈絮状、块状混浊,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舌有瘀斑,脉弦涩。
辩证要点:肝郁气滞,致脉络淤阻,血溢络外,滞于神膏。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丹皮、赤芍、蒲公英、茯苓、川芎、红花等。

3、中药汤剂治疗聚星障,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辨证为风热上犯。
主要症状:患眼羞明流泪,抱轮红赤,黑睛浅层点状混浊,或多或少,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风热之邪上犯于目。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药用:野菊花、密蒙花、金银花、荆芥、防风、连翘、柴胡、黄芩等。

4、中药汤剂熏蒸。利用中药煎制后的热气熏蒸眼部,能发散外邪,畅行气血,达到疏通经络、退红消肿、收泪止痒等效果,主要治疗针眼、胞生痰核、聚星障。

5、祖传眼球按摩治疗绿风内障,能够很好的控制眼压,配合中西医疗法,有效防止绿风内障的复发。

6、祖传眼部穴位及耳穴按摩,配合针灸,治疗眉棱骨痛、上胞下垂以及青少年假性近视、弱视。

7、家族自制眼药水治疗慢性结膜炎、干眼症等。
陆(张)氏眼科发展现状
治疗眼科疾病从过去的单一剂型,发展为现在汤剂、膏剂、丸剂、散剂、滴眼液等多种剂型,剂型的增加,使眼科用药更加精准,方便了患者的使用。陆(张)氏第四代传人张佩琪将家传冰黄散转型为冰黄滴眼液,自制熊胆滴眼液、鱼腥草等滴眼液。

强调中西融合、中西并重,在中医方面融合百家之长,精通中医眼科传统外治术如角巩膜割烙术、角膜血管翳灼烙术、针拔白内障术等,积极采用西医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开创现代青光眼、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从过去的虹膜嵌顿术、巩膜灼漏术发展为现在的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手术从过去的囊外摘除术发展到现在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

注重情志调节,情志对防病治病很重要,《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心情舒畅,性格开朗乐观,才能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有利眼病恢复。

陆(张)氏眼科诊疗法术近年来受到上级部门及医院的重视,已经列入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张)氏眼科诊疗法在江都中医院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以中药汤剂、滴眼液、穴位按摩注射、中药熏蒸等治疗眼科疾病的特色疗法得到广泛应用,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享一带享有盛名,患者络绎不绝。江都中医院作为陆(张)氏眼科诊疗法保护单位,近年来不断改善眼科软硬件条件,特别是加大人才培养,使陆(张)氏眼科诊疗法后继有人,使陆(张)氏眼科诊疗法在后人手上进一步发扬光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