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方】参芪三黄汤

2020-10-07 16:00:17

 

  裴正学,男,1938年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首批名老中医,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专家,甘肃省文史馆馆员。

 

  他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肿瘤、肝病、血液病、自身免疫病等疑难杂症;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已成为当前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之一。出版《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血证论评释》《裴正学医话医案集》《裴正学医学笔记》等18部医学论著,发表80余篇医学论文。

 

  参芪三黄汤

 

  组成:党参15克,黄芪20克,大黄6克,黄连6克,黄芩10克,白术10克,白蒺藜20克,制乳没各6克,甘草6克。

 

  功能:补气摄血、清热泻火、化瘀止血、调肝宁血。

 

  主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属气虚血热者。

 

  用法:每日1剂,加水适量,头煎30分钟,二煎40分钟,2次煎液混匀,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

 

  方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内脏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及成熟障碍。此病属中医“血证”、“发斑”、“肌衄”等范畴。

 

  裴正学认为本虚标实为其病机特点,脾虚气弱、气虚不摄为本,郁热在里、迫血妄行为标,肝失调摄、瘀血留滞为其久治难愈的重要因素;治以健脾益气摄血,,兼以调肝化瘀,相得益彰。

 

  参芪三黄汤用党参、白术、黄芪、甘草健脾益气以收补气摄血之效。唐容川谓:“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故用三黄泻心汤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肝藏血,主疏泄,肝失疏泄,藏血失司,或肝郁化火,热迫血行,则易出血发斑。

 

  唐容川亦云:“肝藏血,即一切血证,总不外理肝也。”故以白蒺藜疏肝清热、调肝宁血。气虚不运,气滞血瘀,离经之血,亦可留而成瘀,致使出血反复难愈。瘀血不去,新血难生,制乳没化瘀生新,又无耗气之弊,用之较为适宜。此方溶“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于一体,补泻兼施,标本兼顾,诚斯病之良方也。

 

  加减:久病及肾、脾肾两虚者加北沙参15克,太子参15克,人参须15克,生地12克,山茱萸30克;精血亏虚者加龟板胶10克(烊化),鹿角胶10克(烊化)、鸡血藤30克,仙鹤草30克,并将白蒺藜加至30克;阴虚火旺者加玉竹10克,黄精20克,土大黄15克,生地12克,连翘15克,龟板15克;病久入络者加僵蚕6克,全蝎6克,蜈蚣1条,地鳖虫6克;出血较多、斑红密布者加白茅根30克,仙鹤草30克,藕节炭20克,紫草15克,旱莲草15克;鼻衄者加大黄炭10克,丹皮炭10克,陈棕炭10克,薄荷炭10克;牙龈出血者合用玉女煎;大便出血者合用黄土汤;热毒伤阴者合用宛项臣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甘肃中医学院 王鑫 甘肃省肿瘤医院 冯永笑  甘肃中医学院 白丽君 整理)

-------------------------------------------------------

在这里了解中医药,在这里学会养生——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微信号:cntcm1989

中国中医药报-养生中国微信号:yangsheng-cn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