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的重灾区!清热解毒类中成药要谨慎

2022-03-06 16:48:05



每天10分钟,中医养生不用愁!

主讲医师:李远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

国家级名老中医史载祥教授弟子

史欣德教授古方传承工作室主任

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分会青年委员

今日分享主题

儿科中成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现如今儿科用药主要集中在脾胃和呼吸系统疾病上面,如鼻炎、咳嗽、发烧、腹泻或者消化不良等。

今天我们主要讲讲儿科用药的一个重灾区——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这些药本身组成较为偏颇

一大堆的寒凉药,清热解毒药,有的都用了栀子、大黄、生石膏,甚至用了牛黄、冰片这些成分。

表面上,这样一来药物的清热效果比较好,一下就能把体内的热和毒压制住。

然而却造成正气的克伐,免疫力,消化功能减退,引起反复感染。

另一方面,药品适应症的描述上面

很多这类清热解毒药多描述为适用于感冒,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好多这类药比较适合用来治疗危重病,如惊厥、谵妄,抽搐、躁狂这些病症。

最为忧虑的是,都被作为家庭常备药出现,冠以“小儿”。

最后,现在儿科中成药的使用者大部分不是中医大夫,70%的中成药都是非中医大夫开出去的,而且经常是多种同类功效,成分相似的中成药叠加使用。

这些成药的滥用抓住了家长对发烧的恐惧,却将短期感染问题,变成了长期体质损害,造成比抗生素滥用更可怕的后果。

分享一个案例

这个案例,让大家认识到如果说感冒、发烧就只用清热解毒药,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甚至悲剧。

上海有一位名医恽铁樵,解放前是上海的名医,他弃文投医,为什么呢?

因为他在商务印书局从事出版工作的时候,他的4个孩子中的3个孩子相继死于伤寒病;

当时的医生说伤寒就是发热,得当热病治,不能做寒医,于是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来治,结果3个孩子都死了,后来第4个孩子也得了同样的病

他自己用《伤寒论》里的温热方子给孩子用,结果孩子救回来了。

所以他痛下决心,要弃文投医,最后成了一代名医。

对于发热性疾病的把握,一个优秀的中医大夫都会觉得棘手。

需要分析是否有表证,是表实还是表虚,是寒还是热,有没有夹杂里症,甚至是否有坏病在里,这都需要大夫去精心辨证,斟酌用药的。

并不是开几个解热镇痛的西药,再开几个清热解毒的中药,统一应对所有的发烧。

并且即便是中医大夫开处方,也并不是一味的用清热解毒类的药来治,还要结果整体辨证论治的结果综合用药。

提倡清热解毒药治疗发热性疾病可追踪到金元朝代,当时是为了纠正一味使用温热药物治疗发热性疾病的弊病,但后人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走向另一个极端。


现代医学报告中指出,对于儿童感冒发烧咳嗽的患者,过多使用清热解毒药,会导致脾胃运化失调,吸收功能下降,食欲减退,免疫功能减退,阳虚腹泻;

而且因为阳气太虚,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很容易反复感染,反反复复上医院,反反复复用这些药,结果本应阳气勃发的孩子,种下了阳虚的病根。

最后我们对临床上常用的20多种儿科中成药进行一一的鉴别,发现大约仅有2种中成药适用于孩子,但这两种药却并不是依据发烧来使用,而是用于中医讲的实热症。

中医和西医各具特色,各有优点,同时也都不完美,一个优秀的医生最好能把这两个医学融合在一起;

为患者挑选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掌握好最合适的治疗时机,避免出现一些重大的医疗安全事故,比如说一些急性肾炎、脑炎、心肌炎这些问题,可以用中药,但要在西医检查和基本原则的支持之下。

我们也查看胃肠道、消化不良这方面的儿科中成药,大多还是适合孩子用的,基本处方也都比较合理,但不是人人都可以用的,比如一些健脾的药,小儿保和丸就不能用在阴虚的人身上,因为里面有茯苓等成分,具有化湿作用,不适合阴虚证。

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

为了孩子的健康,请不要自行购买使用或不经中医号脉辨证使用。

请有关方面有所为,为孩子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