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最好的生命教育契机!今天让我们陪伴孩子做这些事

2021-01-16 13:01:33

 

出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死亡”向来是一个忌于提起的话题,尤其是面对孩子时。事实上,生与死是再正常不过的生命现象,每个家庭、每个人都不可回避。


清明时节,如何与孩子谈论亲人的逝去,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今天,正是一个与孩子谈论生命教育的最好契机。教孩子正确面对,不畏惧死亡,却懂得时刻警醒,珍爱自己珍惜生命,上海升学今天和你一起学习。



 

先来看两个故事:

场景一:


【爸爸妈妈,你们也会死吗?】


妈妈给孩子讲“小美人鱼”的故事,儿子听后问妈妈:“妈妈,美人鱼变成泡泡是不是就死了?”妈妈回答:“是。”儿子追问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死呢?”在听到妈妈的回答为“是”时,儿子大哭起来:“不行,不要你们死!”


场景二:


【4岁孩子躺着装死】


一天,林女士看到4岁的儿子直挺挺地躺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这可把她吓坏了,儿子是不是生病了?平时淘气得很,怎么这会儿突然如此安静?


林女士赶紧走到儿子身边,一摸,儿子动了。紧接着说了一句让林女士十分诧异的话:“妈妈,我死了。”再一细问,原来儿子是在“装死”。儿子说,家里养的兔子死了,兔子死的时候就是这样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林女士说,儿子还小,还没有与他谈论过生死,但他已经对死亡有懵懂的认识,而且还“怕死”。有一次,儿子不小心把口香糖吞到肚子里,一阵狂哭,说“口香糖会把肠子粘住,会死的”。林女士哭笑不得,只好安慰他,“不会的,死不了的”,好说歹说好一会儿,儿子才止住了哭声。


 

当孩子问及死亡,

我们该如何回答?

 

死亡一直以来都是个严肃、沉重的话题,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跟孩子谈论什么是死亡。可是孩子一天天长大,死亡是个无法逃避的话题。当遭遇家里的亲人离世,当孩子目睹新闻中的灾难,“死亡”两字,横亘在孩子面前。此时,我们应该如何跟孩子谈论死亡呢?

 

生命教育任何阶段都合适,只要有契机

 

生命教育其实在孩子成长的任何阶段都合适。不论是5岁还是15岁,只要有契机,家长不应回避,而应该抓住时机向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0-4岁的孩子

 

比如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在养小动物时,动物死亡,家长不应以“再给你买一只”这样的回答来处理,而应该借此对孩子进行生命是有期限的教育,让孩子记住与小动物曾经有过的美好回忆等。也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比喻成“死亡”,没法恢复,就是死亡了。

 

4-7岁的孩子

 

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这时父母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7-13岁的孩子

 

他们已经具有独立的人格,也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情绪,此时家长应该直面孩子提出的问题,教导孩子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不过,家长们切记,和孩子们表达“死亡”的言论时,千万不要去吓孩子,不要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

 



  

协助儿童面对死亡“七原则”


(1)坦诚地表现出自己的悲伤,也允许儿童自然地表达出他们的任何情绪与想法。


(2)配合儿童的认知与情绪发展阶段,以其能接受的方法,详和而坦诚地告诉儿童真相,也应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诚实以对,勿搪塞。不要以欺骗的安慰或神话来告诉儿童,不实的或半真半假的遁词只会让他们无法分辨事实;更不要搪塞说等你长大以后就会知道。


(4)让儿童一起接受或表达对过世亲人的哀悼或追思,使他们从中学习到真爱,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勇气。这也是他们将来能够成熟面对失落或挫折的力量。


(5)鼓励儿童和别人讨论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感受。他们需要机会“说出来”,而不是“被告知”。


(6)尊重儿童的人格,接纳他们的怀疑与质问。因为惟有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了解,他们才能自己去发现死亡问题的谜底。


(7)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儿童对死亡的态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对死亡的情绪反应也不相同,不应以某些必然模式去处理或对待不同幼儿的情绪或反应。

 

 

清明时节,家长可以陪孩子做这几件事

  

祭祀活动也是一种感恩教育


 

清明祭祖,也是一种孝文化熏陶和感恩教育。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让孩子们知道生命的可贵和感恩。

 

对于去世这一件事,家长不要以为孩子还小,跟他说什么都没用。然而这种耳濡目染的情境中,也许只是一枝白菊,一个鞠躬,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先人的尊敬和敬仰的。

 

和孩子踏青,亲近大自然


 

清明节前后,也是踏青的好时候,你可以带着孩子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感受秀美的田园风光,感受大地的浩瀚,感受生机盎然的春天。让孩子们奔走于田野山林间,放飞心情。

 

最重要的是,通过与大自然的这种亲密接触,可以让孩子闭目倾听风声、松涛声或是鸟鸣虫叫声,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也在玩乐、奔跑中锻炼自己的大动作发育能力。

 

带孩子一起种花养草

 


趁着清明节,父母可以带着孩子种植花草树木,孩子在参与种植、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过程中,看着小苗长大、开花、结果、凋落……这个过程让孩子懂得生命是有周期的,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就像人一样。

 

在这种情感和责任感的支配下,孩子会逐渐跟自然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

  

和孩子一起尝时令鲜


世间万物,生生不息。和孩子一起品尝清明时节的传统美食,有利于让孩子们感受自然,体味岁月年华的流转。

 


【吃青团】


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青团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用青艾的汁与糯米粉一起调和,将豆沙馅、芝麻馅等馅料包入,做成一个个如小孩子拳头大小的绿色的团子。


青团的营养价值也很丰富,做青团的艾草有平喘、利胆、消火、抗菌、驱寒除湿等功效,而小麦草的汁有去油解腻、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时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不过尝鲜的同时要注意适度,贪食会引起消化不良。



【马兰头】


“明前马兰菜中宝,明后马兰羊口草”。意思是清明前的马兰鲜嫩清爽,是菜中一宝,适合食用;而清明后的马兰则叶老还有一股怪味,不适合食用,只能当作羊的饲草了。马兰头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抗菌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经常吃马兰头,对高血压、咽喉炎、急性肝炎、扁桃体炎等许多疾病都有好处。


清凉解毒的马兰头择去梗蒂、老叶后洗净,拌上香干便是道春日美味。



【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古来就有“清明螺,抵只鹅”的说法。洗净后清炒,也是时令美味。



【香椿头】


俗话说“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每年春季谷雨前后,正是采食香椿芽的时节,可做成各种菜肴,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椿苗拌三丝等。香椿芽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钾、钙、镁元素,维生素B族的含量在蔬菜中也是名列前茅。另外有研究还发现,香椿对预防慢性疾病有所帮助。


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孩子一起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顺其自然,云淡风轻。



注:本文系上海升学原创整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转载请联系授权,授权转载须标注出自“上海升学”微信号(ID:shanghaishengxue)。

责任编辑:陈莹 执行编辑:崔翼琴

联系邮箱:shanghaishengxue@163.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