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给心血管病患者开张精妙中医方

2022-07-01 11:43:01


冬天来了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病专家黄丽娟教授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由于体质不同、各种疾病的进展阶段不同,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瘀血与内热或毒热(火)互结的表现;虽然心系疾病瘀血致病的病因病机已被广泛认同,但瘀血兼热、毒致病的机理研究则相对不足。笔者将黄教授以瘀热病机为主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治热不仅在于清与解

黄教授认为,瘀热指火、热、毒邪或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以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致脏腑功能受损;病位在营血、脉络。从五脏的整体观念分析,心脑血管疾病虽为心系疾病,但瘀热是在五脏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如肝肾阴虚、脾虚失运等,在阴阳偏盛、气血逆乱基础上产生血瘀、血热,形成瘀热相搏的本虚标实诸症。瘀热如不能及时被阻断,使邪热稽留不退,瘀血久踞不散,必导致阴血亏耗,元气耗散,甚者瘀热动血、出血、气随血脱,致阳气虚脱之重症。



对于瘀热证的治疗,黄教授主张治热不仅在于清与解,而且在于顺与降;消瘀不仅要散血分之瘀,而且要兼清血分之热,此为治疗心系疾病瘀热阻络证的重要原则。


治疗中,黄教授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15~30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5g、栀子10g、黄连6~10g、苦参10g、丹参30g、生大黄6~15g、白茅根15g。方中水牛角、生地、栀子、黄连、苦参清热解毒,丹皮、赤芍、丹参凉血活血,生大黄、白茅根清热通腑利小便,使瘀热从二便而出。



1.外感瘀热证:

外感瘀热证

起病急,常见热入营血阶段,配伍清热解毒之品,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玄参等。


2.

内伤瘀热证:

辨明脏腑病位以配伍用药,清散脏腑郁热、化瘀活络。瘀热阻肺者兼顾清泻肺热,加桑白皮、鱼腥草、半枝莲、黄芩、金银花等;热瘀肝胆者加龙胆草、夏枯草、郁金、茵陈等清泻肝胆;瘀热腑结者加枳实、桃仁、芒硝清热通腑兼泻下瘀热;瘀热水结者加茯苓、猪苓、牛膝等清热活血利尿。


3.

瘀热动血证

加紫草、血余炭、仙鹤草等凉血化瘀止血。


4.

瘀热动风证:

酌加天麻、钩藤、石决明、龟板、生牡蛎等凉血熄风。


5.

瘀热损伤气阴证:

加太子参、北沙参、玄参、石斛、麦冬、五味子等益气养阴。


常见心血管病咋开方


急性心肌梗死

瘀热痹阻心脉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常见证型,其症状为胸闷,胸背灼痛,烦躁,口干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暗,苔黄干,脉弦数;辨证属瘀热胶结,心脉痹阻;治以清热凉血,活血通脉。方药组成: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5g、黄连6g、炒栀子10g、丹参30g、郁金15g、元胡10g、连翘15g、炒枣仁30g、枳壳15g、酒大黄6~15g。


介入后再发心绞痛

黄教授认为,虚、瘀、热毒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关键,因介入治疗属有创治疗,常合并创伤出血,导致瘀热并存,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


介入治疗后1~3个月,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法,主要针对介入治疗损伤血管内膜而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常用方药: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5g、连翘15g、金银花15g、黄连6g、丹参30g、元胡10g、郁金15g、玄参15g。


介入治疗后3个月以上则多采用益气活血、清热凉血法治疗,常用方药:生黄芪15~30g、太子参15g、玄参15g、丹参30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5g、连翘15g、金银花15g、元胡10g、郁金15g、地龙10g。


心力衰竭

黄教授认为,多种病因所致的心气亏虚是心衰的发病基础。心气不足,血行不畅致心血瘀阻,水液运行不利致水湿内停,瘀血、水湿停聚日久化热;此外心衰患者应用益气、温阳药多为辛温之品,大量、久用有伤阴之弊,利水渗湿药也有伤阴的可能,在气虚基础上同时兼有阴虚,阴虚生内热,均可致瘀、热、水互结。症见气短、胸闷、喘憋、心悸、口干苦、烦热,或手足心热、水肿,舌暗红苔薄黄,脉沉弦细或结代。辨证属气阴两虚,瘀热水湿互结;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凉血,活血利水。方药组成:生黄芪15~30g、麦冬15g、五味子10g、赤芍15g、丹参30g、葶苈子15g、茯苓15g、猪苓15g、水红花子30g、泽兰15g。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由于外感毒热邪毒侵犯于心,壅遏血分,血行不畅为瘀,热、瘀相互搏结,临床症见发热、心悸、胸憋、胸痛,舌绛红苔黄,脉滑数。辨证属热毒侵心,瘀热互结证;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常用方药:双花15g、半枝莲15g、连翘15g、黄芩15g、牛蒡子15g、锦灯笼3g、麦冬15g、五味子10g、玄参15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5g、白茅根15g。


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邪毒得以控制,但尚有余热毒邪未尽,而气阴已损,血行瘀滞,瘀热互结,临床症见心悸,心律不齐(多为室性早搏),乏力,气短,盗汗,自汗,眠差,舌暗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或促。辨证属气阴亏损,余热未尽,瘀热互结;治以益气滋阴,清热活血。常用方药:生黄芪15~30g、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百合15g、龟板15g、郁金15g、丹参30g、赤芍15g、丹皮15g、黄连6g、炒枣仁30g。



/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 安海英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