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神奇的羌族医药,大山深处的馈赠,民族医药的瑰宝

2021-03-29 11:43:24

羌医简介

   早在公元2世纪初,居住于西北地区的羌族人就懂得用羚羊、鹿胎、麝香、鹿粪、鸡胆等动物治病,在南朝时候,著名医药家、文学家陶弘景对《本草经》注释和补充时,已详细记述了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药物近二十种,产地和效用都有明确的记载,如羌活、独活、大黄、当归、黄芪、戎盐、雪荷花、麝香等品种。

羌族医药传承人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和松潘的镇江关一带,多数居住在高山或半高山地带,地形复杂,海拔悬殊,气候多变,是许多名贵药材的天然产地。有植物药冬虫夏草、贝母、羌活、独活、黄芪、天麻、当归,动物药熊胆、鹿茸、麝香,矿物药水晶石、水母石、石膏、雄黄等。由于疗效好,品种多,产量大,治愈了许多疾病,药物也非常畅销。

 羌族医药传承人


用药方法

   羌族医药有它独特的用药习惯,医疗技术主要靠家传和师承,通过口传心授、脚踏手指或投师学艺,方药对换等方式沿袭下来。治疗方法和工具比较简单,多采用牛角罐、挑刺、针刺、放血、火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火罐等。

    用药剂量无统一标准,采取一把、一握、一撮等经验量法,一般鲜用或晾干用,具有新鲜、味浓、效快的特点。保存了古老的治疗方法和格式。羌族民间对药物采收都有季节性,花一般在春夏采集,根基、种子在秋季采收。四五月收红毛五加,挖冬虫夏草,端午挖欠母,立秋挖羌活、大黄、秦艽等品种。

    羌族民间流传着一些药物歌诀,如:“百草皆药,无病用不着”,“骨头跌成渣,加点乱头发”等,外用药都是鲜用生用。内服药只有治疗需要用剧毒药时,才加工炮制。一般都直接用或晾干用。

常用药物

   自古以来羌族人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发展积累了自己的医药经验和用药习惯,为羌族子孙的繁衍、昌盛起到积极的作用。据统计,羌族药共102种左右,其中植物药85种,动物药15种,矿物药2种。比较代表性的药物有:

   羌活(寺格):将羌活根部晒干、捣烂,成粉末状,用纸卷成卷烟状,平常用抽烟的方法,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头痛、咽喉痛、四肢酸痛等症。

   大黄(崇迪):将新鲜大黄的根,除去泥沙,洗净后用水煎煮40-60分钟,然后取出切成数片,热敷患处。治疗扭伤、无名肿毒、痈疽疮疡。

   贝母(葛白):将挖出的贝母除去泥沙、晒干,磨成粉末,粉末用鸡蛋清(不要大黄)调匀后蒸,治疗久咳痰喘、咳嗽咳血、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

   小叶杜鹃(窝兰巴):将小叶杜鹃的鲜叶、花、枝条新鲜捣烂外敷式干燥后备用;治疗各种化脓性痈疽、恶疮、疥疮,有解毒消炎止痛作用,疗效较好。

   车前草: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止泻的功效。不仅可药用,还可食用,深受人们喜爱。

   熊胆:取新鲜式干燥熊胆2-6g,青稞15-20g,加1-2ml水调匀备用;治小儿惊痫、疔疮、恶疮、风虫牙痛。每次内服2-4粒青稞。

内容来源于网络


   管:

   办:汶川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编:王 飞

   辑:赵 琼  朱远志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