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发,健康与否看头发~

2022-03-22 07:26:36

发,即头发,古称“血余”。中医理论认为,发为肾中精气盛衰的外华,又为人体血气盈亏的标志。因此,头发的疏密、润燥、泽枯、韧脆等状态,多可反映人体脏腑精血,乃至于人体生命的机能状态。乌发飘逸,正是年轻之体气血充盈、生机勃发的象征。鹤发童颜,正是年迈之人精血尚充、老当益壮的表现。


1、中医论发的生理联系


中医学对头发生长过程的论述,首见于《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男子八岁前后因肾气盛而“齿更发长”;女子二十八、男子三十二岁前后因肾气实而“发长极”;女子三十五、男子四十岁前后因气血始少而“发始堕”;女子四十二、男子四十八岁前后因肾气衰而“发始白”。经文阐明了头发由于人的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演变过程,指出了人体头发始长、始盛、始堕、始白的大致年龄及原因所在。


发为肾之华


古代医家观察到头发由盛至疏、由黑至白多与年龄的增长密切有关,而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主要源于人体肾中精气的盛衰,故而从《黄帝内经》开始即强调“发为肾之华”,或云“肾者,其华在发”,意为头发是肾中精气充沛与否的外部表现、外华所在。临床观察也表明,青壮年肾中精气充沛,多见发色光泽、发布茂盛、发质润韧;中年人肾中精气始衰,多见发色渐枯、发布渐稀、发质渐脆;老年人肾中精气衰少,多见发白、发脱、发枯。当然,头发状态作为肾之外华,多需排除局部病变,如脂溢性脱发、恶性或良性斑秃等。

发为血之余


中医理论又认为,发的营养来源主要是血,所谓“发由血之余气所化生”中医藏象理论强调,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为藏血调血之脏由此而言,头发与脾的生血功能、肝的藏血功能也有密切关系。验之于临床,脾胃健旺、肝血充沛之人,头发多乌黑有神。脾胃虚弱、肝血虚少之体,头发多稀疏无力,易脱易枯。产后失血过多的人,多见头发骤脱,便是典型例子。


2、中医论发的病因病机


头发的生长与肾精和气血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正常人发黑浓密润泽,是肾精和气血充足的表现。中医临床头发病变的常见病因病机大致如下:


发枯



头发枯黄稀疏,若伴有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等症者,多偏于气血衰少。治以八珍汤、归脾汤、二至丸等加减以补气养血。若伴有腰膝酸软、夜尿频数、健忘耳鸣等症者,多偏于肾精亏虚,治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加减以补肾填精。


斑秃


突然大片脱发,脱落处显露出圆形或椭圆型的光亮皮肤,多为良性斑秃。中医辨证多属血虚受风。治以养血祛风,遣方用药多以当归饮子(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为基础方。斑秃病灶的局部治疗同样重要,外涂专病药水、局部针灸治疗等,均可选择运用。临床尚有短时间内头发全部脱光的恶性斑秃,其病因往往与强烈的精神创伤或情绪波动有关,除药物、针灸等治疗以外,注意心理调适更显重要。

脂溢性脱发


多见头皮作痒多屑、头发油腻易落、甚至露出光亮头皮,其多为湿热体质,或血热化燥。治以清热化湿或凉血润燥。龙胆泻肝汤、祛风换肌汤等加减均可选择运用。此外,因脂溢性脱发多有一定的家族倾向、体质倾向,治疗有一定难度,除服药治疗外,选择适宜的药物或洗发用品外涂外洗、饮食清淡少油、心情放松恬淡等方面均需综合考虑。


少白头



青少年白发而无其它不舒感觉,多缘于禀赋所为,不作疾病而论。青壮年发白质枯而脆,稀疏易落,当以肾虚或血虚论治

结发如穗


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多见于疳积患儿,当以疳积论治


药源性脱发


 服用或使用某些西药,比如化疗药物,或接触某些有害化学药品,也可引起脱发,其程度可轻可重,均属药物不良反应或中毒表现。停药后一般头发会重新长出。


小编寄语:当下,大家被来自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重重包围,“压力山大”的状况使得每个人的健康都堪忧,最直观的表现即为发,头发变白、秃顶问题不断严重,该怎么办呢?明日即7月19日晚八点,东红升博士来为大家解忧愁!要听课的快长按如下二维码或加上医网阿宝(微信号:shangyiwangnini),阿宝拉您进群收听~




7月19日【微课堂】东红升博士:白发脱发不用愁—小小针灸的健发之道


作者:李其忠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编辑:青芝


想获取更多中医干货,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