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红楼梦

2021-08-31 10:44:43

“解毒”红楼梦

记华师大“丽娃讲堂”

与“华外学生讲坛” 合作活动

2018年3月22日下午,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丽娃讲坛“合作举办的“华外讲坛”活动于如期举行。此次活动,我校有幸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主讲古代文学研究的教授——王冉冉老师。他为我校七八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一场“解毒”红楼梦的精彩讲座。“解毒” 一词令许多同学感到不解,但随着王教授的讲解,许多学生也慢慢感受到了王教授的“别有用心”。

华东师范大学王冉冉教授

七年级组长朱老师主持,并向大家介绍王教授

王教授对于红楼梦的见解用三个词来形容。第一个词是万马千军,这个词的一方面是说读过红楼梦的人不计其数,就好比万马千军;另一方面是说各界对于红楼梦的好评也是不计其数。王教授首先提起了大家熟知的,他对于红楼梦的评价是:当时我国与西方列强相比有三大优点,一是地大物博,二是人口众多 这两项还是有争议的,唯独第三项“还有一部红楼梦”是没有异议的。可见对红楼梦的评价多高。同时王教授还讲到了钱钟书先生,鲁迅先生等对红楼梦的好评。

第二个词是百家争鸣,既然有好评,那便必有差评。说到这里,王教授便提到了梁启超。梁启超对于红楼梦的评价是:红楼梦虽然曾经评价很高,但梁先生提倡的是新小说,而红楼梦就属于旧小说了。王教授虽然研究红楼梦,但对于这样的见解没有给予评论。因为他认为不同的人对于事物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们只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权利去批判别人。

第三个词是混乱,这里讲到了文中的贾宝玉具有顺治皇帝的影子,而林黛玉具有董小宛的影子。例如顺治在位十八年,贾宝玉十九岁出家;顺治谥号章,宝玉谥号文妙,暗含文章两字。再例如董小宛名白,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这些证据让人不禁相信这一言论了。还讲到了红楼梦的作者,红学家认为作者不一定是曹雪芹和高鹗,还列举了各界的对红楼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争论等等。

整场讲座,王教授语言通俗易懂,将红楼梦这样一个看似复杂的作品通过讲解,清楚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样一场讲座,赋予了枯燥的学习一种新的乐趣,为学生知识的积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也激励学生学习王教授研究红楼梦式的精神,在学习上更加努力。

七、八年级的每个班级都认真对讲座内容进行了回顾,并写下了自己的感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学生感受

陈余蓉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可能未曾拜读过,但对于其中的一些经典场景也是耳熟能详的。我对这本名著一直很有兴趣,而今天王老师也为我们“解毒”了它。

谈《红楼梦》的人,从古至今都不少,“开谈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可见它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可凡事都有两面性,肯定有人夸,有人贬,这本著作的褒贬不一却几乎是到了两个极端。认为它好的,觉得它是“打破传统思想和写法,在文学艺术上超越了前代,”不得不承认,因为一部小说而专门形成一门学科,在《红楼梦》之前是绝无仅有的,更不用说当时小说在文学领域地位不高,更有甚者为这部小说读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可见它魅力之大。而不喜它的,比如说梁启超,他就认为“《红楼梦》结构糟糕,纯粹是‘不良少年’贾宝玉‘早恋’的故事,完全没有正面教导意义,”还有人鄙弃它是“毒品”。这样两种反差的巨大,不免让人讶然,可谓是一个捧上了天,一个踩下了地。随着“红学”的不断发展,这种争论也是越来越多,对它的解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越来越读不懂。

以索隐派一众,认为《红楼梦》表面上写贾宝玉和林妹妹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则是写顺治皇帝和董小宛的故事。理由为何?贾宝玉出家前在红尘里待了18年,而顺治皇帝在位也正好是18年;董小宛名白,林黛玉的“黛”字下半部分就是“黑”;董小宛喜欢穿洋衣陪红杉,林黛玉喜欢穿红衣;董小宛善调香,林黛玉会用香;董小宛善烹调,林黛玉善女红······刚开始还有点道理,怎么越说越不对劲了呢?烹调和女工怎么搭上的?亦有人觉得《红楼梦》写的是康熙朝的故事,它解决了雍正是怎么死的等等。

这种过度诠释使“红学”体无完肤,十分混乱,一些学者往往用先入为主的观念研究,先立论,再找证据,顺序颠倒,先认定《红楼梦》的文风和另一个人相似,就断定这个人才是它的作者。虽然能证明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的证据薄弱,他更像是编辑者而非原创,但这样有某种倾向性,往往会剑走偏锋,得不到正确答案。虽然了解作者当时的身份背景对深入了解红楼梦有更大的帮助,但还是要建立在绝对的基础证据上,不能凭空臆想。而且《红楼梦》本身也只是一部文学作品,为何就这么确定它一定有历史意义,一定藏着什么史料呢?做这种“红外线”研究不如就对它文学价值做一个好好的研究,只有“解毒”过后才能“解读”,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曹舒雅

“开坛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3月22日下午,怀着期待而又紧张的心情,我校七,八年级的同学们聆听了一节讲座——“解毒”红楼梦。这一次,我们迎来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王冉冉教授,他的论述,引发了同学们的无限思考。

王教授从中国文化讲到红楼梦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再引申出对“红学”研究持很高评价的三位伟人,,钱钟书和鲁迅。围绕“千军万马”,“百家争鸣”,“十分混乱,””一塌糊涂”, 又揭示了许多对红楼梦的遮蔽与误读。

例如:红楼梦的作者并不是曹雪芹,他可能只是位编辑;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原型可能是董小宛和顺治皇帝;故事情节可能还与雍正皇帝的死因挂钩……无数不同的说法,未解的谜团,使得这部人尽皆知的明清著名小说变得扑朔迷离。在场的同学也都是一个个沉思着。但这些有很多毕竟是猜测,不妨亲自去品读一下,也许还能悟出什么……

总之,这堂讲座让在场的所有老师和同学受益匪浅,中国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还等着我们去了解。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文智慧的博大精深

 计琳娜 

今天下午最后两节课,我们七八年级的同学们来到实验楼4楼的会议室,听一个讲座。这次的华外讲坛第10讲,学校请来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冉冉教授来跟我们谈谈“解毒”《红楼梦》。

一开始,王教授以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的一句话“平生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引入“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本讲的主题也随之引出。在本讲中,王教授针对“万马千军”“百家争鸣”“十分混乱”“一塌糊涂”的《红楼梦》研究与解读现状,对《红楼梦》的种种遮蔽与误读进行分析,当我们大家在活跃而又丰富的课堂下,了解、并学会如何面对和质疑关于红学误读。

在第一部分“万马千军、百家争鸣”中,通过钱钟书、梁启超、鲁迅等著名文学家对于《红楼梦》的评价,我心目中对于《红楼梦》的印象也有所改变,也感受到了它巨大的吸引力和魅力。

另外,在重点内容“一塌糊涂”的讲解中,王教授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诠释针对红学的“乱象纷呈”,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条说法是:《红楼梦》表面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实则写顺治皇帝和董小宛,理由有说林黛玉和董小宛都爱穿红衣,林黛玉的号是潇湘妃子,而董小宛在外有一种名号称香妃,顺治皇帝在位18年而贾宝玉在红尘中待了18年......种种理由十分牵强,甚至还有学派说《红楼梦》的背景是反清复明,说《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曹天佑和竺香玉......

总而言之,无论《红楼梦》的作者是不是曹雪芹,它的背景究竟是怎样的,这还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地品读、研究,而在这堂课上,王教授已经彻底带领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博大精深,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看待红学的误读,同时,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领略了一回中国智慧!


八年级学生感受

杨贝特

王冉冉教授的“解毒”红楼梦的讲座深入浅出,从中我知道了《红楼梦》这部小说巨作在文学大家面前褒贬不一,有的文学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有的文学家则相反,总而言之,《红楼梦》在文坛上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另外,王教授还讲到世人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和高鹗,这有可能是不正确的,曹雪芹有可能只是一个编辑者罢了,也有可能是因为曹雪芹和作者的名字谐音等等,这些见解让我涨了很多知识。


陈洋

王教授说研究《红楼梦》已经成了一门学问,红学里有很多派别。王教授还讲到读《红楼梦》的人非常多,也人甚至沉迷于此,因此称《红楼梦》为“毒品”。另外,各界对《红楼梦》的褒贬不一,有很多人赞扬,也有很多人批评,当然每个派系的见解也不一样。从这场讲座中我们学习到了王教授自己对于《红楼梦》的见解,还学习到了王教授“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华外实验新闻宣传部

文字:白旸

排版:王秋芷

图片:刘肖君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