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风散热之牛蒡子

2022-04-14 12:03:50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入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红肿疼痛。

本品疏散风热,且能利咽,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合桔梗、银花、连翘等同用。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

3.用于咳嗽咯痰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痈肿痛等症。

牛蒡子配黄连、板蓝根等又能清解热毒,对热毒疮痈有一定疗效。

【处方用名】

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按语】

1.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解热毒。但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并无发汗作用,故在用于感风热或透发麻疹时,须与薄荷同用,始能收透发之效。至于它的清泄热毒的作用,则较显著,无论咽喉红肿,痄腮肿痛,疮痈肿毒以及痰热咳嗽等症,都可适用,常与银花、连窍等配伍。

2.牛蒡子疏散风热的作用,与薄荷相似,常配合同用,唯牛蒡清热解毒之功较优,薄荷解表发汗之力较强。

3.由于它性寒滑利,能滑肠通便,故脾虚腹泻者忌用;痈疽已溃、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

牛蒡汤《证治准绳》:牛蒡子、大黄、防风、薄荷叶、荆芥穗、甘草。治咽喉肿痛、丹毒。


附:张锡纯应用牛蒡子探要

功用特点


疏邪透热治外感


牛蒡子味辛,具有疏散风热作用和透疹作用,临证常用于治疗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麻疹。《本草求真》:“牛蒡子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热邪毒而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无不因此表解里清”。张錫纯治温病的犹龙汤中,利用牛蒡子透散特性,配伍蝉蜕,既解表又透里热,治胸中素蕴实热,又受外感,内热为外感所束,不能发泄。时觉烦燥、或喘、或胸胃疼,其脉洪滑而长者。


张錫纯创制的从龙汤,用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再服原方不效者,自拟此汤后,凡遇此等证,服小青龙汤一、二剂即愈者,继服从龙汤一剂,必不再发。未全愈者,服从龙汤一剂或两剂,必然全愈”。该方利用牛蒡子通利透散作用,一方面疏邪透表、化痰平喘,另一方面,又可防龙骨、牡蛎之涩滞,使龙骨、牡蛎敛正气不敛邪气,发挥其治痰的作用(张盛赞方中龙骨、牡蛎的作用,谓两者相配,为治痰之神品。余认为牛蒡在方中起到了有很好的佐制作用,功不可没)。


润肺利肺以止咳


牛蒡子归肺经,善治肺系疾病。张锡纯认为牛蒡子体滑气香,能润肺利肺、止咳,在资生汤、醴泉饮、参麦汤、沃雪汤诸阴虚劳热方中,均配有牛蒡子,在治阴虚外感的加味越婢加半夏汤中也配有牛蒡子,在这些方剂中,张氏利用牛蒡子的润肺作用,配伍山药、玄参,或配麦冬等共奏养阴润肺、止咳作用。张称“牛蒡子与山药并用最善止嗽”、牛蒡子与山药、玄参并用,“为养肺止嗽之要品”,“牛蒡子与山药、玄参、麦冬治劳嗽”。张錫纯如此称颂牛蒡子的润肺作用,这在历代医家中是较少见的。


祛痰、降气以平喘


牛蒡子药性苦寒降泄,能消痰涎、降逆以平喘,在从龙汤、加味越婢加半夏汤中均有祛痰作用。张錫纯认为牛蒡子又能“使逆气转而下行、即能引药力速于下达也”,具有平喘之功,如在治阴虚不纳气的薯蓣纳气汤中,牛蒡子配苏子降逆平喘;在滋培汤中,牛蒡子配赭石、陈皮清痰、降胃气平喘,张认为“胃气宜息息下行,有时不下行转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即可作喘”,牛蒡子能祛痰平喘,降肺气平喘,甚至通过降胃气以平喘。


清热解毒治肺痈


牛蒡子药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毒咽喉肿痛、疮疡、痄腮等。《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味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而张氏用其清解肺部热毒,治肺脏损乱,或将成肺痈脓血者,又兼治肺结核,如清金解毒汤。


降胃气以止吐衄


牛蒡子除归肺经外,又归胃经,药性苦降,张氏认为其具有降胃气止吐血、衄血的作用。张氏治吐衄的寒降汤、清降汤、保元寒降汤、保元清降汤四方中均有牛蒡子,张认为吐血之证,多由胃气挟冲气上逆,衄血之证,多由于胃气、冲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降其胃气,则血止矣,引《内经》厥论篇:“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为据。张氏用牛蒡子与代赭石、半夏配伍降胃气止血。张氏止血方的创制受张仲景泻心汤启发而又有所发挥,尤注重降胃气。因世人虑大黄之峻猛,故用代赭石代替大黄重镇降逆,凉血止血,又以牛蒡子、半夏降胃气,降其胃气则血止矣。


润肠通便以治痢


牛蒡子苦寒降泄,具有滑肠通便的作用,泻下作用较缓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牛蒡主要成分为牛蒡甙和脂肪油,这些成分有润肠通便之功。张氏治下痢、噤口痢的燮理汤中配有牛蒡子。张氏言:“痢证古称滞下,所谓滞下者,诚以寒火凝结下焦,瘀为脓血,留滞不下,而寒火交战之力又逼迫之,使之下也。”方中牛蒡子能通大便,自大便以泻寒火之凝结,与清热的黄连、温阳通滞的肉桂等配伍成方,共奏燮理阴阳、泻下通滞之功,施之于人,效显异常。


通利小便以治淋


牛蒡子有一定的利小便之功。古籍亦有记载,如《食疗本草》谓牛蒡子有“通利小便”的作用,《张文仲方》:“治水盅腹大,牛蒡子微炒”,《太平圣惠方》治风水身肿“牛蒡子二两,微炒,为细末”。张氏用其利小便以通淋,治疗淋浊,偏实者,与金银花、鸦胆子等配伍,如毒淋汤;偏虚者,与山药、龙牡等同用,如澄化汤。


药对配伍特点


牛蒡子与山药配伍


用牛蒡子的18首方剂中,12方中配伍了山药。张氏在资生汤方后曰:“牛蒡子体滑气香,能润肺又能利肺,与山药、玄参并用,大能止嗽定喘,以成安肺之功”;在参麦汤方后曰:“牛蒡子之滑利,防山药之壅滞,且降肺气之逆”,在滋培汤方后云:“与山药、玄参并用,又为养肺止嗽之要品”等等,张氏力推牛蒡子与山药相伍而用。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的作用。牛蒡子味辛、苦,药性寒凉,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的作用。山药能补肺气养肺阴,牛蒡子能清肺热、祛痰、润肺利肺,两者配伍,能润肺止咳,祛痰利肺;山药益气健脾,牛蒡子通降胃气,合用能调理脾胃。山药以补为主,牛蒡子以清为要,二药伍用,一补一清,清补合法,共奏宣肺气,清肺热,健脾胃,祛痰止咳之功。张氏用山药剂量多为一两,且用生品,不免有滋腻滞脾碍胃之弊,伍用滑利之牛蒡子,则无此顾虑,两者配伍,相反相成。


牛蒡子与白芍配伍


牛蒡子与白芍配伍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滋阴降肺以定喘嗽。虚劳肺虚咳喘,脉数而弱,大多责之阴虚,肺阴虚者,肺中虚热薰蒸,稍一动作,即发喘促。治此类疾病,张氏常以山药配牛蒡子。因山药多浆汁,滋脏腑之阴,牛蒡子润肺解热散结,利咽化痰,性冷而滑,故二药合用,可滋补肺阴,化痰止咳平喘。是补泻并举,动静结合之配伍。张氏认为牛蒡子体滑气香,能润肺又能利肺,与山药、玄参并用,大能止嗽定喘,牛蒡子与山药并用最善止嗽。如薯蓣纳气汤、参赭镇气汤、滋培汤、既济汤、沃雪汤等都采取了这种配伍;二是用于外感风热、温热表证,白芍和营敛汗与牛蒡子辛凉发散,有调和营卫之意,如从龙汤;三是滋阴降胃以止吐衄,如清降汤、保元清降汤、保元寒降汤等方中,均用山药配伍牛蒡子,取牛蒡子性降以降泄胃热,山药补益滋阴以润燥,用于治疗胃热炽盛、气逆上冲、兼有阴伤之吐衄等;四是用于下焦湿热积滞证,牛蒡子苦寒润肠通便,与白芍清热利尿,前者“自大便以泻寒火之凝结”,后者“自小便以泻寒火之凝结”,两药配伍,前后分消,将湿热之邪从二便排出,如燮理汤。


牛蒡子与半夏配伍


两者配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牛蒡子能宣肺化痰,半夏能燥湿化痰,二者协同,增加祛痰之力,如从龙汤、加味越婢加半夏汤;二是两药均有降胃气的作用,合用降胃治吐衄,如寒降汤、清降汤。三是牛蒡子药性苦寒,可制约半夏之温燥,如参麦汤。


牛蒡子与代赭石


牛蒡子与代赭石的配伍主要体现在“降”:降肺气以平喘,降胃气止吐衄。牛蒡子善入肺经,能升能降,对肺的治疗体现在宣肺祛痰、降气平喘。代赭石质重下行,降逆平喘,两者相伍,代赫石可增强牛蒡子降逆平喘之功;而对于肺胃气火上逆吐衄之证,苦寒质重的代赭石,张氏常用为主药,牛蒡子则协同使用,能增强其疗效。


总之,历代医家擅用牛蒡子的不多,现代对其研究亦不宽泛,主要涉及降血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几方面。而张錫纯用牛蒡子有几点独到之处:


一是用牛蒡子降胃气,降胃气以平喘,降胃气以止吐血、衄血,这在历代医家及医论中较少论及,也是张氏用牛蒡子的最大特色;二是用牛蒡子润肺,润肺以止咳;三是用牛蒡子利小便治淋证,现代在这方面应用较少见。


其牛蒡子与山药、牛蒡子与白芍、牛蒡子与半夏、牛蒡子与代赭石的药对配伍亦很有特点,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