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如用兵:浅析舌尖上的中药

2023-06-05 13:39:33

关键词:用药如用兵;中药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个道理看似都懂,可生活中又常常被人们抛在脑后。由于中药药源的天然性及宣传误导,造成某些患者乃至医生只看到中药的正作用和功效性的一面,而忽略了其副作用的一面。那么,造成中药副作用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用药如用兵”出自《医学源流论》,作者徐大椿,清代名医。他用类比手法,以用兵之道推论用药之道,指出药物是用来攻病的,如同用兵除暴,有病才用,否则必生祸殃。“……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从“知己知彼,多方以制之”的指导思想出发,阐明一系列用药治病的原则。以“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的观点,提出用药攻补的原则,告诫医者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中药的药源为植物、动物和矿物。关于中药的毒副作用,古人早有认识。《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下品多毒,不可久服。”《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由于中药药源的天然性及宣传误导,造成某些患者乃至医生只看到中药的正作用和功效性的一面,而忽略了其副作用和危害性的一面。事实上中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所占的比重并不小。

造成中药副作用的原因有7方面:

1.药材本身的毒性

有毒中药有近百味,临床常用约50味。按其主要化学成分分类:生物碱(附子、川乌、草乌、洋金花、马钱子、天仙子、龙葵、山豆根、雷公藤、长春花、喜树、巴豆、芫花、天南星、半夏、白附子、大戟),氰苷(苦杏仁、白果、肿节风),皂苷(商陆、木通、黄药子),强心苷(万年青根、夹竹桃、北五加、罗布麻),蒽醌(芦荟、虎杖),毒蛋白(苍耳子、天花粉、蓖麻子),挥发油(细辛),动物毒蛋白(水蛭、虻虫、蟅虫、全蝎、蜈蚣、蟾蜍、露蜂房、斑蝥、白花蛇),矿物含砷(砒霜、雄黄)、含汞(轻粉、朱砂)、含铅(铅丹、密陀僧)、含铜(铜绿、胆矾)。这些有毒药物,使用时正是基于它们的毒性作为药效的正作用而获疗效。由于用法、用量的不当常导致不良反应,而使其“正作用”转化为“副作用”,甚至是“负作用”。

2.品种有误或炮制不当

如柴胡有大小叶之分,大叶柴胡有毒。关木通有大毒,而川木通无毒。炮制不当也会屡见不良反应。


如半夏、附子的炮制就十分讲究:


清半夏100kg、白矾20kg加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有微麻舌感取出,清水洗净切厚片干燥备用。法半夏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去水加甘草、石灰水浸泡,每天搅拌2次,并保持PH值12以上至口尝有微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为度,洗净烘干备用。姜半夏用清水浸泡,起泡沫时加白矾适量,泡至内无干心,取生姜切片煎汤同半夏共煮透,切片干燥备用。


盐附子浸入盐卤和食盐混合液中,每天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至附子表面见大量结晶盐粒,体质变硬为止。淡附片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天换水3次,至盐分漂净,加甘草、黑豆同煮透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辣感为度,取出刮去皮,切成两半,加水煮2h,取出晾晒,反复闷润数次,润透后切片晒干备用。炮附子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切片,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再用姜汤浸3天后蒸熟,焙至七成干,倒入锅内武火急炒至烟起,微鼓裂为度,晒干备用。

3.制剂粗滥

中药制剂品种多样,一些企业不顾质量,粗制滥造,以致产生不良反应。

4.煎法失控

中药煎法与疗效直接相关。如煎法不当,轻则降低药效,重则产生不良反应。如附子必须先煎半小时以上;雄黄、朱砂不能加热,只宜冲服等等。

5.配伍失当

配伍失策酿成不良反应已是众所周知,特别是中西药合用引发的不良反应更为多见,不宜提倡。

6.盲目超量

盲目超量服用引发不良反应亦多见报道。如超量服用牛黄解毒片、牛黄清心片而致休克、昏迷;超量服用龙胆泻肝丸而致肾功能衰竭等等。

7.外界污染

大量使用化肥、超量喷洒农药造成培植中药材污染而引致不良反应。“以草木偏性,攻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上海沈氏女科认为临证遣方使药须时时念及“用药如用兵”,高度警惕不良反应,注重安全第一,确保临床安全。

验案

陈某,男,54岁。


病史:两年来,患者畏寒肢冷,双腿尤甚,时有麻木冒凉风之感,盛夏亦需穿棉毛裤,室内不敢穿拖鞋,入睡双腿要盖毛毯,时感乏力腰酸,纳便尚可。西医检查诊为微循环障碍。曾用温阳通脉、活血化瘀等中药治疗,证情时有起伏,未能根除,特来求治。

检查: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尺弱。手足外观无异常,触之偏凉。

辨证:肾虚阳衰不能温煦肢体,气血失畅则见腰酸畏寒肢冷;卫气失固,腠理失司则感乏力冒风,触之发凉;舌脉亦皆肾阳不足之象。病位在肾,证属肾阳虚衰,气血失畅。

诊断:痹证,肾阳虚衰证。微循环障碍。

治法:补肾温阳,益气通络。

处方:附子先煎半小时15g,炮姜10g,生地10g,山萸肉15g,生黄芪15g,丹参15g,当归10g,二活各10g,云苓15g,桂枝8g。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4剂,畏寒肢冷稍减,麻木依旧,原方去附子加川草乌各10g,(先煎半小时),改炮姜15g,生黄芪20g,丹参20g,桂枝10g。再进14剂后诸症显减,但觉口苦微干,原方加黄柏6g,续服14剂后,除双腿微麻外余症悉退。时已深秋,嘱停服汤剂常服当归羊肉汤善后。


按语:本例为虚痹,与风寒湿所致之实痹有别,治当补肾益阳,以扶正为主,用桂附八味丸化裁。原方去健脾之山药、凉血之丹皮、利水之泽泻,加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生黄芪益气固表;二活、桂枝温阳散风通络;肉桂易炮姜,以增强温通之力而助附子益阳通络,共臻温肾补阳、益气通络之功。服药两周,畏寒肢冷减轻而麻木如旧,考虑药轻病重,故原方去附子加川草乌,且加大炮姜、生黄芪、丹参、桂枝之用量,以增药力,续服两周后诸症显减,但见口苦微干之热象,故再加黄柏反佐以防温热过甚。再进两周后唯剩双腿微麻一症,中病即止,无使伤正,即嘱停服中药,以当归羊肉汤善后。此案表明,处方遣药,处处应视安全为要,在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强调取效才是正道。

版权声明

shengming

本文选自《上海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沈绍功,沈依功 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微信号zhongyichuban)推荐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广大读者原创投稿!)

中医出版 · 名医坐堂

新媒体编辑:郭青丽

戳原文,一键下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