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上)

2021-03-07 11:55:42

蜜炼川贝枇杷膏


  【标明的成分】

  

   枇杷叶、川贝母、桔梗、陈皮、水半夏、北沙参、五味子、款冬花、杏仁、薄荷脑。

  

  【声称的功效】

  

    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适用于肺燥之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等症。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

  

  【真相】

  

   咳嗽是人体清理呼吸道,排除多余的分泌物、微生物、异物的一种生理反应。咳嗽本身不是病,而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频繁、严重的咳嗽则是某种疾病的症状,例如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既然咳嗽是人体保护反射,止咳反而有可能危害健康(特别是肺病患者),一般是不提倡的。如果咳嗽过于严重而需要治疗,也应该是针对引起咳嗽的病因(例如抗菌、消炎、戒烟),根除咳嗽的因素,而不是简单地强制止咳。如果咳嗽严重到影响生活,可以考虑使用止咳药。止咳药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咳嗽中枢、暂时抑制住咳嗽反射而发挥作用。常用的止咳药包括天然的麻醉品,例如从鸦片中提取的可待因(会成瘾),和合成的麻醉品,例如感冒药常用的右美沙芬(不会成瘾)。

  

   中医则把咳嗽看得非常严重,甚至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黄帝内经》),非治不可,出现了许多用以止咳的中草药、中成药。蜜炼川贝枇杷膏囊括了中医用以止咳的各种草药。在各种止咳中草药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川贝母。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暗紫贝母、棱砂贝母、甘肃贝母等多种同属植物的鳞茎,鳞片形状像一个个小贝壳,所以叫做贝母,又因为自古认为以四川产的贝母最好,所以就都叫川贝母。川贝母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有人认为这是其有效成分,但是不同种的川贝母所含的生物碱并不相同。中药最早的经典《神农本草经》把贝母列为中品药,但是所列的功效中并无止咳这一条,而是“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魏晋陶弘景辑的《名医别录》又给贝母加入了许多功效,其中才包括“咳嗽”。按中医的说法,咳嗽是因为肺有热而生痰,而贝母味苦性寒,能泄热;贝母在秋天采取,味辛,色白,五行中秋、辛、白都属金,肺也属金,而且贝母的形状也像肺,凡此种种,就注定了贝母是润肺化痰的良药了(《本经疏证》、《本草经疏》、《本草崇原》)。

  

   川贝母的生物碱可使实验动物的血压下降,并伴有短暂的呼吸抑制,以及血糖升高[1][2]。临床上有因服用贝母出现心率缓慢、心音弱等心肌中毒现象和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3],大剂量服用贝母能引起全身出血、血压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4]。

  

   蜜炼川贝枇杷膏中的另一个成分款冬花也是著名的止咳中药,它被用来止咳的历史甚至比贝母还要长,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把“咳逆上气”列为款冬花的主治了。款冬花是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款”的意思是至,这种植物在冬天开花,故名。款冬生长在水中,它的花能在冬天破冻而出,中医认为这说明它“本为至阳之物”,所以能“以坚冰为膏壤,吸霜雪以自濡”(《本经疏证》),性温纯阳,和贝母的性寒不同。但是为何性温纯阳也能像性寒一样润肺止咳呢?就因为它是生长在水中的,这叫“从阴生阳”,“禀水中之生阳”,所以就能润而不燥,可以用来治“温热之邪郁于肺经而不得疏泄者”了(《本草崇原》、《本草正义》)。只要认定了它能润肺化痰止咳,不管性温性寒,怎么都说得通的。

  

   款冬在西方也是传统草药。并无确凿的证据表明款冬花有任何疗效。德国管理草药的机构曾经批准用款冬治疗咽喉痛,但在发现款冬有肝毒性后即禁止使用[5]。款冬花中含有具有肝脏毒性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包括千里光宁碱和克氏千里光碱[6],动物实验表明款冬花能致癌,可使大鼠肝脏长出肉瘤[7]。临床报道,有婴儿因为服用用款冬做的草药茶而导致严重的肝病[8],也有孕妇因服用款冬茶而导致新生儿患有肝病[9]。

  

   常用的止咳中成药还有川贝枇杷糖浆、川贝枇杷颗粒,成分比蜜炼川贝枇杷膏简单,只有枇杷叶、川贝母、桔梗、薄荷脑四种,蜜炼川贝枇杷膏中都有。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8年3月14日发布的通知,川贝枇杷糖浆、川贝枇杷颗粒含有国际奥委会禁用的兴奋剂成分,应当在其标签或者说明书上用中文注明“运动员慎用”字样。

  

  【文献】

  

  [1]Kaneko K et al, Chem. Pharm. Bull. 1985, 33(6):2614

  [2]Kaneko K et al, Tetrahedron Lett. 1986, 27(21):238

  [3]陈慎行等,新疆中医药,1994,12(2):18

  [4]周蓉等,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15(11):42

  [5]Wawrosch C et al, Acta Hort(ISHS). 2000, 530:469-472

  [6]Roeder E, Pharmazie. 2000, 55(10):711-726

  [7]Hirono I et al, Gann. 1976, 67(1):125-129

  [8]Sperl W et al, Eur J Pediatr. 1995, 154:112-116

  [9]Roulet M et al, J Pediatrics. 1988, 112:433-436




乌鸡白凤丸

  

  

  【标明的成分】

  

    乌鸡(去毛、爪、肠)、人参、黄芪、山药、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丹参、鹿角霜、鹿角胶、鳖甲(制)、地黄、天冬、香附(醋炙)、银柴胡、芡实(炒)、桑螵蛸、牡蛎(煅)、甘草。

  

  【声称的功效】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虚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真相】

  

   乌鸡白凤丸大概算得上是最著名的妇科中成药,是根据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中的白凤丹、乌鸡丸加减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乌鸡(乌骨鸡)的肉、骨。乌鸡的皮、肉、骨均为黑色,羽毛多为白色,所以叫“乌鸡白凤”。乌鸡肉、骨颜色显得很特别,是鸡的罕见品种,也就被当成了珍贵药物。至于它的功效,则是根据阴阳五行推测出来的。鸡在五更时鸣叫,这时太阳在东方,是八卦中的巽位,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古人认为鸡属木,但乌鸡是黑色的,黑色在五行中属水,所以古人认为乌鸡得了水、木之精气,其性属阴,可以用来补血益阴(《本草纲目》、《本草经疏》),当然也就成了妇科良药。

  

   其实乌鸡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一般的鸡并无差别,99%以上都是水、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它和其他鸡的区别在于其骨膜、真皮、皮下组织、腱膜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黑色素。乌鸡黑色素属于真黑色素,它和人的皮肤、头发中的黑色素是一样的,属于二羟基吲哚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并非什么稀奇的东西。每粒大丸乌鸡白凤丸重9克,乌鸡肉、骨占了其中的八分之一,大约是1克。乌鸡肉、骨中黑色素的含量大约是0.2%[1],即每丸乌鸡白凤丸中黑色素的含量只有大约2毫克。即便黑色素真的有什么神奇功效,这一点黑色素吃下去也起不到作用,与人体自己合成的黑色素的量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么少的黑色素甚至还不够用来喂养果蝇:国内有人用实验证明乌鸡黑色素对延缓果蝇衰老的作用时,加的黑色素悬浊液浓度是8毫克/毫升[2]。人的黑头发中黑色素的含量大约是200纳克/毫克[3],即每丸乌鸡白凤丸中黑色素的含量与10克头发相当。那么吃一丸乌鸡白凤丸摄入的乌鸡成分,也就相当于吃下1克普通鸡肉、骨再加10克头发而已。

  

   乌鸡白凤丸中的当归含有雌激素活性成分,并能够显著地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参见“当归养血丸”。

  

   临床报道,乌鸡白凤丸可引起药疹[4]。

  

  【文献】

  

  [1]胡泗才等,中药材,1995,18(12):626

  [2]徐幸莲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2):105

  [3]Zoccola M et al, Pigment Cell Research. 2004, 17(5):579

  [4]王会英,中国中药杂志,1997,22(8):505





小柴胡颗粒(冲剂、片)

  

  

  【标明的成分】

  

    柴胡、黄芩、党参、大枣、生姜、姜半夏、甘草。

  

  【声称的功效】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临床上也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慢性乙型肝炎、预防肝癌术后复发。

  

  【真相】

  

   小柴胡颗粒(冲剂、片)源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所载“小柴胡汤”,成分基本相同,只是把人参改为党参。这是中成药中著名的保肝药,有很多慢性肝病患者长期服用。但是并无确切的临床试验证据表明小柴胡汤能够治疗任何一种慢性肝病[1]。

  

   小柴胡颗粒(或小柴胡汤)之所以被当成保肝药,是因为其主要成分、做为“君药”的柴胡被认为其气“轻清”,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而另一主要成分、做为“臣药”的黄芩则“苦寒”,能“清肝胆之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柴胡和黄芩现在都被怀疑具有肝毒性[2],保肝成了损肝。柴胡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柴胡皂苷d对人的肝细胞有较强的毒性[3]。黄芩的同属植物美洲黄芩所含的二萜成分对大鼠的肝细胞有毒[4],也有因服用美洲黄芩损害肝脏的临床报道[5]。柴胡还具有肾毒性,能对肾脏造成损害[6]。也有实验表明,柴胡煎剂、柴胡皂苷对动物胸腺有抑制作用,能降低机体免疫功能[7][8]。

  

   日本、台湾都有报道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汤而出现急性肝炎,可能是其中的黄芩引起的[9][10]。有患者为治疗慢性肝炎服用小柴胡汤而导致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11]。更严重的是,据日本厚生省统计,在1994~1997年间,日本有138人因为服用小柴胡汤而引发间质性肝炎,其中16人死亡[12];1998~1999年间,日本有50人因为服用小柴胡汤而引发间质性肝炎,其中8人死亡[13]。为此日本厚生省禁止对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使用小柴胡汤。此后日本仍有因为服用小柴胡汤而导致肺水肿的报道[14]。中国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于是有些中医人士便批评这是日本人不会用中药、不懂得“辨证论治”的必然结果[15]。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所谓的“辨证论治”就能避免中药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是靠现代医学方法才能发现的,古人根本不可能知道。相反地,这个“小柴胡汤事件”反而表明了日本药监机构的负责和透明。当1993年西方国家医学界注意到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导致肾衰竭的问题、禁用马兜铃科中药时,中国药监部门、中医人士也曾经批评那是西方人不会用中药、不懂得“辨证论治”的必然结果。直到2003年才被揭露出在很懂得“辨证论治”的中国,早就存在大量的因服用含马兜铃酸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导致的肾衰竭患者,数目比西方国家多得多,患者中包括出身中医世家的老中医。

  

  【文献】

  

  [1]Levy C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4, 2(11):947-956

  [2]李长兴,中药使用增加急性肝炎住院——以台湾族群为基础之个案交叉研究,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李涛等,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4):396

  [4]Haouzi D et al, Hepatology 2000,32:303-311

  [5]MacGregor FB et al, BMJ 1989, 299:1156-7

  [6]张春凤等,中国民间疗法,2006,14(5):35

  [7]施玉华等,中医杂志,1982,2(23):71

  [8]Yamamoto M et al, Arzncim Forsch, 1975, 27(7):1021

  [9]Itoh S et al, Dig Dis Sci. 1995, 40(8):1845-8

  [10]Hsu LM et al, J Chin Med Assoc. 2006, 69(2):86-8

  [11]Kiguchi T et al, Liver 2000,20:491

  [12]日本厚生省,医药品等安全性情报,第146号,1998年3月4日

  [13]日本厚生省,医药品·医疗用具等安全性情报,第158号,2000年1月14日

  [14]Miyazaki E et al, Nihon Kokyuki Gakkai Zasshi. 1998, 36(9):776-80

  [15]贾谦等,中国药业,2002,11(5):38




当归养血丸

  

  

  【标明的成分】

  

   当归、炙黄芪、白芍(炒)、地黄、阿胶、白术(炒)、茯苓、杜仲(炒)、牡丹皮、香附(制)。

  

  【声称的功效】

  

    益气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月经不调。

  

  【真相】

  

   中医典籍中有几种“当归养血丸”配方,市场上还有“当归养血糖浆”、“当归养血膏”等类似的中成药,它们的组成各不相同,但都以当归为主要成分。因当归味甘,“药膳”也喜欢用它。

  

   中药材的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当归被中医认为是“女科之圣药”,用以治疗妇科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中药最早的典籍《神农本草经》已记载当归用以治疗“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据《本草纲目》说,“当归”名称的由来就是因为它是中医妇科用以养血调经的主要药物,而养血调经是为了生儿育女,有思夫之意,因此取名“当归”(“归”字的本义是女子出嫁)。

  

   当归也被中医认为是“血中之圣药”,任何与血有关的病证,不管是补血、行血,还是破血、止血,都能治,甚至夸张地说它“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症癖”(《日华子本草》),简直是个万能药。为什么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病证当归都能治呢?据说是因为当归的味和气很不同,其味甘而重,所以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所以又能行血,这叫“补中有动,行中有补”(《本草正》)。为了说明当归什么血病都能治,又发明了一个当归的不同部位有完全不同的功效的解释,但是如何分配这些功效所在的位置,又有相反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归头(根头)止血,归身(主根)养血,归梢(支根)破血,全当归则能活血(《本草纲目》),另一种说法则说归头破血,归身止血(《雷公炮炙论》),第三种说法是归尾破血,归身和血(《医学启蒙》),第四种说法是归头破血,归身行血,归尾止血(《珍珠囊》),第五种说法是归头破血,归身养血,归尾行血,全用则根据配伍既能补血又能破血(《汤液本草》)。各家说法各不相同,几乎穷尽了各种排列组合,这也许会让信奉典籍的人觉得无所适从,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正体现了中医的玄妙和博大精深,却从未想到要用对比实验去验证这些说法,甚至也没有想到去分析一下当归根的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究竟有多大的区别。

  

   《神农本草经》把当归列为无毒的上品药,历代各种医书也均记载当归无毒。动物实验表明,当归提取物含有雌激素活性成分[1]。体外实验表明,当归能够显著地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增殖速度高达对照组的17倍[2][3],乳腺癌患者应避免用当归“进补”。临床报道,当归能使男子的肥大[4],哺乳期妇女服用当归后使母子均出现高血压[5]。当归能与抗凝血剂发生反应,增加出血的风险[6]。

  

  【文献】

  

  [1]Circosta C et al, Phytother Res. 2006, 20(8):665-669

  [2]Amato P et al, Menopause. 2002,9:145-150

  [3]Lau CB et al, Menopause. 2005, 12(6):734-740

  [4]Goh SY et al, Singapore Med J. 2001, 42(3):115-116

  [5]Nambiar S et al, West J Med. 1999;171:152

  [6]Page RL II et al, Pharmacotherapy. 1999, 19:870-876





牛黄解毒片

  

  

  【标明的成分】

  

   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

  

  【声称的功效】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真相】

  

   牛黄解毒片是最常用的清热、降火的中成药之一。中医所说的“上火”是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在现代医学中没有对应的称呼。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例如口腔炎、口腔溃疡、急性牙周炎、牙龈炎等)。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缺维生素引起的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菌、消炎药。病毒感染引起的无特效药,通常几天内会自愈,但是病毒仍然在体内潜伏,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精神压力大)会被再次激活,所以“上火”不能断根。

  

   牛黄是病牛胆囊、胆管、肝管中的结石。由于天然牛黄产量稀少而珍贵,许多中成药用人工牛黄代替。人工牛黄是由牛、猪、羊等动物的胆汁提取,经人工制造而成的。

  

   雄黄是一种矿石,其化学成分为硫化砷,遇热分解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口服10毫克三氧化二砷即可中毒,100毫克即可致死。雄黄本身也有毒,虽然毒性不像砒霜那么大,但如果从药物中一天口服大约10毫克硫化砷,即可导致慢性砷中毒[1]。砷进入体内后,主要在毛发、指甲、骨、肝和肾等器官沉积下来,难以排出体外,积蓄到一定程度,身体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可导致肝硬化、周围神经病、皮肤癌等。根据中国药典,雄黄有毒,常用量为一天50~100毫克,是雄黄中毒量的5~10倍。牛黄解毒片每片(大片)含有50毫克雄黄,按药典规定一天服4~6片,实际服入雄黄200~300毫克,是中国药典规定的雄黄常用量的3~6倍,是雄黄中毒量的20~30倍。

  

   此外,牛黄解毒片组方所用的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也常混有含砷化合物,有用含砷石膏入药致死的报道[2]。大黄具有肝毒性、肾毒性等副作用,参见“排毒养颜胶囊”。黄芩[3]、冰片[4][5](主要成分为龙脑)、桔梗[6]都可导致过敏反应,出现皮肤药疹。桔梗还能导致心房纤缠[7]、低血糖[8]。

  

   临床上有关服用牛黄解毒片(丸)导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很多例,涉及神经、循环、泌尿、消化、呼吸、血液各个系统,出现慢性砷中毒、肝脏损害、过敏性休克、皮肤药疹、喉头水肿、消化道出血、血尿、鼻衄、出血性膀胱炎、血小板减少、支气管哮喘、成瘾等症状[9][10][11][12]。

  

  【文献】

  

  [1]Tay CH et al, Med J Australia 1975, 2:424-428

  [2]朱昭祥等,中药通报,1986,11(5):58

  [3]陈荣华,江西中医药,1982,1:32

  [4]梁力平,中国中药杂志,1989,14(3):54

  [5]钟传珍,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0, 13(2):38

  [6]杨光礼,中医药研究,1996,4:53

  [7]杨学忠等,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3):196

  [8]阎春雷等,新中医,2003,35(2):73

  [9]庄洁等,中国药房,1998,9(6):274

  [10]陈丽娜等,中国中药杂志,2002,27(4):315

  [11]郭集军等,中国职业医学,2003,30(2):7

  [12]姜良铎等,中国药物警戒,2004,1(2):49




维C银翘片

  

  

  【标明的成分】

  

    金银花、连翘、薄荷素油、牛蒡子、淡豆豉、荆芥、桔梗、甘草、芦根、淡竹叶、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

  

  【声称的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真相】

  

   中医认为感冒是风邪由皮毛、口鼻乘虚而入引起的,将感冒分成风寒、风热、暑湿和时行四型,病证又有风寒表实证、风寒表虚证、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证、风热表证、风热挟湿证、气虚表证、秋燥表证、暑热证、暑湿证、表寒里证、表里俱热、少阳证等许多种。如果你吃了某种中药感冒药没有效果,那得怪你没有搞对病证,再换针对另一种病证的药试试,这时感冒也该自己好了,于是就觉得对证了。

  

   其实我们今天所说的感冒和吹风、寒热、暑湿没有因果关系,而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为流行性感冒,由其他病毒(多达一百多种,以鼻病毒和冠状病毒最常见)引起的为普通感冒。流感和普通感冒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是根据症状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将它们区分开(通常流感症状较重,例如发高烧、身体虚弱)。实验表明只要普通感冒病毒进入鼻腔,95%的人都会被感染[1],“着凉”并不能增加患普通感冒的风险[2]。感冒通常在一、两周内自愈,服用无药效的“安慰剂”能够显著地减轻感冒症状,但有些流感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乃至致命的并发症。目前并无能够治愈感冒的药物。虽然国内医院普遍使用抗生素治疗感冒,但是这是滥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并不能抗病毒。磷酸奥斯他韦(商品名达菲)等抗病毒药物能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的活性,阻止流感病毒在体内的传播,如果在流感症状出现的早期使用这种药物,可以缩短流感病程大约2天并减轻症状。但是还没有抗病毒药物被证明能够抗普通感冒病毒。市场上所谓的感冒药并不能治愈感冒,最多只能缓解感冒症状,最常见的是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用于退烧和缓解头痛,以及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又名扑尔敏)用于减少鼻粘液分泌和缓解鼻塞。

  

   维C银翘片在传统中成药“银翘散”配方的基础上添加了三种西药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实际上起疗效作用的是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和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多项临床对比试验表明服用维生素C对预防或治疗普通感冒没有效果[3]。除了维C银翘片,市场上其他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也都普遍添加了解热镇痛的西药,特别是对乙酰氨基酚,籍此取得疗效。香港、台湾药检部门多次在大陆产的治感冒中成药中检测出没有标明的对乙酰氨基酚成分。

  

   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维C银翘片中的10种中药成分能够起到抗感冒病毒或帮助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这些中药成分除了增加药物成本和价格外,还能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对乙酰氨基酚本来都是相当安全的西药,但是维C银翘片却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4][5][6],甚至有因为服用维C银翘片而出现过敏性休克致死的病例[7][8]。与维C银翘片的中药配方相似的银翘解毒丸(含9味中药,没有芦根)也有引起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的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报道[9][10][11]。此外,北京同仁堂生产的银翘解毒片被台湾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查出砷的含量偏高(高达156ppm,做为对比,国家标准规定巧克力中砷的含量不得高于0.5ppm),长期服用有引起重金属中毒的危险[12]。

  

  【文献】

  

  [1]Gwaltney, J.M.Jr et al, New Engl. J. Med. 1992, 326:644-645

  [2]Douglas, R.G.Jr et al, New Engl. J. Med. 1968, 279:742-747

  [3]Douglas RM et al, PLoS Med. 2005, 2(6): e168

  [4]邵永发等,工企医刊,1995,8(2):85

  [5]邓建华等,时珍国医国药,1999,10(9):696

  [6]胡婵等,医学理论与实践,1994,7(7):34

  [7]沙的汉等,综合临床医学,1997,13(3):283

  [8]王桂勤等,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8,19(4):352

  [9]刁云华等,中国中药杂志,2003,28(4):384

  [10]张晓荣等,西藏医药杂志,1999,20(1):56

  [11]刁云华等,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6(6):373

  [12]台湾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资讯网〉检验资讯〉透视大陆药品 〉感冒镇咳类





藿香正气水

  

  

  【标明的成分】

  

    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白芷、苍术、厚朴(姜制)、生半夏、茯苓、陈皮、大腹皮、甘草浸膏。

  

  【声称的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呕吐、泄泻、中暑、霍乱、手足癣等。

  

  【真相】

  

   中医典籍中所说的藿香现在定名为“广藿香”(主产于广东、海南,故名),为唇形科植物,茎叶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中医认为广藿香能治病的原因是由于它气味芳香。按照中医理论,病疫以气染人,从口鼻吸入,先到了胃,而芳香能助清气、去恶气,所以气味芳香的广藿香善行胃气、醒脾,能治霍乱呕吐(《药品化义》《本草正义》)。广藿香的挥发油是天然杀虫剂[1]。

  

   藿香正气水传统上也使用较便宜的另一种唇形科植物藿香(也称“土藿香”)制造。藿香香气比广藿香淡,中医认为其品质较差,但功效与广藿香并无不同,因中医认为芳香行气都是一样的(《本草正义》)。实际上藿香挥发油的成分与广藿香大不相同,主要成分是爱草脑(又称甲基胡椒酚)。爱草脑是一种致癌物,可诱发肝癌[2]。

  

   厚朴现在指的是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庐山厚朴的干皮、根皮及枝皮。“朴”是木皮的意思,因为皮厚,所以叫“厚朴”。中医典籍中所说的厚朴并不一定指的木兰科植物厚朴,其他厚皮的植物也被当成厚朴使用,比如《本草纲目》中的厚朴根据其形态描述和插图,可知并非木兰科厚朴。厚朴味苦,中医认为苦能下气,所以厚朴被用以泄腹胀。因厚朴被怀疑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在欧洲被禁用[3][4]。

  

   生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未经炮制的块茎,历来被视为有毒药物。、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其中包括生半夏。生半夏的急性中毒症状主要由半夏对粘膜的刺激性作用引起,可死于呼吸麻痹。长期服用生半夏能引起慢性中毒,导致肾脏代偿性增大。生半夏对大鼠妊娠和胚胎具有非常明显的毒性[5]。

  

   临床报道,藿香正气水(丸)可引起过敏性休克[6][7];呼吸困难[8];药疹[9][10];过敏性紫癜[11];肠梗阻[12];上消化道出血[13];心动过速[14];小儿低血糖症[15]。

  

  【文献】

  

  [1]Zhu BC et al, J Agric Food Chem. 2003,51(16):4585-8

  [2]Drinkwater NR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1976, 57(6):1323-31

  [3]Vanherweghem JL et al, Lancet. 1993, 341(8842):387-91

  [4]Violon C et al, J Pharm Belg. 1997,52(1):7-27

  [5]张伯礼等,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74

  [6]卢国珍,中国中药杂志,1991(9):566

  [7]郑淑萍等,中国中医急症,2002,(2):99

  [8]舒晓敏等,药学实践杂志,1999,17(3):180

  [9]郑桦,海峡药学,1996,8(1):52

  [10]马忠全等,皮肤病与性病,1995,(2):62

  [11]钟松才,中国中药杂志,1994,19(4):252

  [12]郑晶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7):652

  [13]李远辉,江西中医药,1996,27(5):31

  [14]周津通,浙江中医杂志,1990(3):112

,福建医药杂志,1995,17(4):112




复方甘草片

  

  

  【标明的成分】

  

   甘草浸膏、阿片粉、八角茴香油、樟脑、苯甲酸钠、酒石酸锑钾。

  

  【声称的功效】

  

   镇咳祛痰。

  

  【真相】

  

   复方甘草片中起镇咳作用的有效成分是阿片,因为阿片能够抑制咳嗽反射中枢。阿片即著名毒品鸦片,因此临床发现服用复方甘草片能够成瘾,形成药物依赖[1][2]。

  

   中药使用的甘草药材是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中医认为甘草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是中药中的“国老”,是最常用的中药药材之一,大部分中药药方都搭配了甘草,所谓“十方九草”,特别是由于其甜味能盖过其他药材的苦辛味,在中医儿科处方中用得更多。中医之所以认为甘草有这些功效,是因为甘草味甘,根据阴阳五行理论,甘属土,土居中,所以甘草能“温中”,而由于中医认为凡毒遇土即化,甘草是“九土之精”,所以甘草能解所有的毒(《本草经疏》、《本草纲目》)。

  

   甘草是生长在干旱荒漠区的一种耐旱、寒、热和盐碱性的良好的固沙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对甘草的市场需求量大,我国出现采挖甘草的狂潮,使我国西北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沙化日益严重[3]。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酸的钾盐和钙盐俗称甘草甜素,是甘草的甜味成分),它具有和人体肾上腺皮质产生的激素醛固酮相似的作用,因此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4]:由于尿量减少、体内水分储存量增加,导致水肿;身体积存过量的钠引起高血压;血钾流失过多引起低血钾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实验表明,即使每天服用甘草的量只有50克,连续服用2周就能导致高血压[5]。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甘草能致心肌损伤[6]。

  

   甘草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7]。孕妇服用甘草能导致早产[8][9]。有临床报道,儿童服用甘草甜素片能导致乳腺发育[10]。甘草能降低男子血液中睾酮的含量[11],导致阳痿、和萎缩[12]。

  

   根据实验和临床的证据,为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甘草甜素(甘草酸的钾盐和钙盐)的可接受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015~0.229毫克[13]。另一项研究认为甘草酸的可接受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2毫克[14]。根据后一项研究,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服用的甘草酸不应超过12毫克,甘草酸占甘草的含量大约是5%[15],即每天服用的甘草不应超过0.24克。一片复方甘草片含112.5毫克甘草浸膏,甘草浸膏含甘草酸不少于20.0%,即至少含22.5毫克甘草酸。复方甘草片剂量成人一次3~4片,一日3次,即每日摄入甘草酸至少202.5毫克,是可接受量的17倍。

  

   有临床报道,口服复方甘草片导致过敏性休克[16];药疹[17];低血钾[18][19];过敏性喉头水肿[20];成年男子缩小、脱落、萎缩至蚕豆大小[12];婴儿急性呼吸衰竭[21]、新生儿中毒[21]。

  

  【文献】

  

  [1]余明,中国内科实用杂志,1995,15(3):148

  [2]汤明启,医药导报,2003,22(3):195

  [3]孟宪泽等,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6):556

  [4]Conn JW et al, JAMA. 1968,205:492-496

  [5]Sigurjonsdottir HA et al, Hum Hypertens. 2001, 15:549-552

  [6]张永生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0):68

  [7]Somjen D et al,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04, 91:147-155

  [8]Strandberg TE et al, Am J Epidemiol. 2001;153:1085-1088

  [9]Strandberg TE et al, AmJ Epidemiol. 2002;156:803-805

  [10]孙明,江西医学院学报,1995,30(4):255

  [11]Armanini D et al, N Engl J Med. 1999, 341:1158

  [12]张冰等,中药不良反应概论,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79

  [13]Isbrucker RA et al,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06, 46(3):167-92

  [14]van Gelderen CE et al, Hum Exp Toxicol. 2000, 19:434-439

  [15]王静竹等,中国中药杂志,1995,20(9):535

  [16]郑晓玲,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5):292

  [17]邓朝晖,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2):769

  [18]孟桂凤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6,12(2):74

  [19]王海平等,人民军医,2001,44(2):1

  [20]李宁娜,广东医学,1998,19(10):772

  [21]吴伟群等,临床荟萃,2000,15(4):185

  [22]孙秀芝,中华儿科杂志,1995,15(3):148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