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体质(血虚常伴随气虚)的调理

2022-04-14 13:16:18

 血虚证的特征 

血虚证,是指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五官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的全身性衰弱的证候。但要注意,中医讲的血虚和西医的贫血不是同一个概念,血虚未必贫血,但贫血一定存在血虚。



 血虚证的致病原因 

失血过多

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由于出血过多,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慢性消耗

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呕吐下利等耗伤阳气阴液;劳力过度易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临床表现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会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症。


脏腑失于濡养

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血不载气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



 中医生对此症的分析 

本证以面色、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虚弱为辨证要点。人体脏腑组织,赖血液之濡养,血盛则肌肤红润,体壮身强,血虚则肌肤失养,面唇爪甲舌体皆呈淡白色。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滋,所以头晕眼花。心主血脉而藏神,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神失滋养而失眠。经络失滋致手足发麻,脉道失充则脉细无力。女子以血为用,血液充盈,月经按期而至,血液不足,经血乏源,故经量减少,经色变淡,经期迁延,甚则闭经。年老、体弱、久病、失血、脾胃虚弱、思虑过度,心脾两虚患者。



 血虚证与贫血的区分 

有些人听到中医讲自己是“血虚”,便以为是患了西医的贫血症。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成年男性血红素在12毫克每百毫升、女性在11毫克每百毫升以上才正常,不足此标准才称为贫血。常见的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自体免疫性贫血、恶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等。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所说的“血虚”是指患者所出现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面色苍白或萎黄、妇女月经量少、闭经等一系列症候群的概括。它并不等于西医的某一种病。同时,在内、外、妇、儿各科病症中都可以见到血虚的症候。血虚的症状是中医所指的血,不仅代表西医的血液,还包括了高级神经系统的许多功能活动。所以中医所诊断的“血虚”症,绝对不等于西医的贫血症。



血虚证常用的补血食品 


当归羊肉汤 《济生方》


【原料】当归15克,黄芪25克,党参25克,羊肉500克,葱、姜、料酒、味精各适量。

【制法】羊肉洗净,当归、黄芪、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好口,与葱、姜、盐、料酒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煨炖,直至羊肉熟烂即成。食用时可酌加味精。

【服法】吃肉和汤。可早晚各食一次。

【功效】养血补虚。

【应用】血虚及病后、产后体弱,脘腹冷痛,血虚宫冷崩漏及各种贫血。

【注意事项】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牙痛者不宜食用。忌用铜器,忌食南瓜。


归参山药猪腰 《百一选方》

【原料】当归10克,党参10克,山药10克,猪腰500克,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适量。

【制法】将猪腰切开,剔去筋膜、肾盂,洗净,当归、党参、山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清炖至猪腰熟透,捞出猪腰,冷却后,切成薄片,放在盘子里。拌入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即可。

【服法】可佐餐食用。

【功效】养血,益气,补肾。

【应用】气血亏损兼肾虚的心悸、气短、腰膝酸痛、失眠等症。


糯米阿胶粥 《食医心鉴》

【原料】阿胶30克,糯米60克,红糖少许。

【制法】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两三沸即可。

【服法】晨起空腹食用。

【功效】养血补虚,止血安胎。

【应用】用于血虚引起的妇女月经过少,胎动不安及虚劳咳嗽,久咳咯血,或吐血、衄血、大便出血。

【注意事项】本粥应间断服用,连续服食易致胸满气闷。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者不宜食用。


龙眼酸枣仁粥《食物与治病》

【原料】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芡实12克。

【制法】炒枣仁捣碎,用纱布袋装。芡实加水500毫升,煮半小时后加入龙眼肉和炒枣仁,再煮半小时。取出枣仁,加适量白糖,滤出汁液。

【服法】不拘时间,随时饮用,并吃龙眼肉及芡实。

【功效】养血安神,益肾固精。

【应用】凡因心阴血虚、虚火内扰不能下济肾阴,出现心悸、怔忡、神倦、遗精等症者,皆可服用。


蜜饯姜枣龙眼《泉州本草》

【原料】龙眼肉250克,大枣250克,蜂蜜250克,姜汁适量。

【制法】将龙眼肉、大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时,加入姜汁和蜂蜜,搅匀,煮熟。起锅待冷,装入瓶内,封口即成。

【服法】日服3次,每次吃龙眼肉、大枣各6~8粒。

【功效】健脾益胃,滋补心血。

【应用】脾虚血亏所致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悸怔忡等症。



 血虚体质如何养护

饮食调养

平时常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莲藕、黑木耳、鸡肉、猪肉、羊肉、海参等。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桂圆等。

精神调养血虚体质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 起居调养

早睡保证睡眠,养肝血。血虚体质的人不宜过度劳累,凡事宜量力而行,以免耗伤气血。因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使肝气得养,所以这类体质的人尽管睡眠多不佳,但要早些上床,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迟于晚上11点入眠,以养肝血。


药补调养

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阿胶等。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如当归羊肉汤、四物鸡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炖鸡汤)等,均有很好的养血效果。



 预 防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2)益气生血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清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说:“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 《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景岳全书》则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3)补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脏六腑后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时,肾中之命门为原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熙、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之所在。所以,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临床上,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常用方剂有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4)祛瘀生血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5)解毒生血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下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络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热解毒。常用方剂有犀角地黄汤、三黄石膏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常用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紫花地丁、大黄、紫草、茵陈、半枝莲等。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