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痛风:是该清热祛湿多一点,还是活血化痰多一点?

2022-04-18 14:44:03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病是正邪相争,脾肾功能失调的结果。脾肾两脏清浊代谢紊乱,浊毒内伏复因劳累暴饮暴食及外感风寒湿热而诱发痛风。痛风久病不愈则血脉瘀阻,津液凝聚,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而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关节周围瘀斑、结节,并且内损脏腑,可并发脏腑病变,则病情复杂而严重。

患某,男,47岁,2016年5月就诊。主诉:反复关节红肿热痛10年,加重半年。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痛风,予止痛片(具体不详),疼痛可缓解。此后多次出现膝、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均自行服用止痛片等药物后症状缓解。逐渐出现双手第2、3近指关节、踝关节红肿热痛,双足、手指关节痛风石形成。


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第2、3近指关节、膝、踝、足跖趾关节肿痛加重,行走下蹲困难。查体:舌淡胖,苔白腻、脉沉涩。化验血尿酸560umol/L。中医诊断为慢性痛风。处方:土茯苓60g,萆薢30g,桃仁、红花、茯苓、五加皮各15g,当归、川芎、制半夏、白芥子、胆南星、鸡内金各10g,金钱草、海金砂各20g,甘草、陈皮各6g,等等。1日1剂,水煎服。

1周后患者多关节肿痛减轻。化验血尿酸560umol/L,继用上方服用2周,多关节肿痛缓解,有时感关节酸困,无力,化验血尿酸340umol/L,其余指标也均已正常。上方加黄芪、桑寄生、仙灵脾、骨碎补各15g,鸡血藤20g,继续服用2周,症状均缓解。


按:痛风慢性期多属痰瘀痹阻,症见:痛风石可沉积于身体任何组织,且以关节和肾脏居多。痛风发作频繁,间歇期短,疼痛加剧,关节肿大、畸形、僵硬、痛风结节、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或沉涩。治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上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茯苓、陈皮、制半夏、甘草化痰通络为辅药;加入五加皮、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利水消肿,泄热通淋,消石化浊;土茯苓、萆薢为痛风急性期处方中清热祛湿的常用药,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诸药合之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泄热通淋,消石化浊。


中医在痛风的急性期采用药物以清热祛湿为主,兼以活血通络,随着病情的进展,在痛风的慢性期活血药与化痰药比例逐渐增大。这体现了中医治疗痛风将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且善用血肉有情之品虫类药的治疗思路。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微信gcd8284了解或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添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