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解析】扶正解毒散使用解析

2022-08-04 08:51:21

主要成份:板蓝根、黄芪、淫羊藿

功能:扶正祛邪,清热解毒,补中益气

药物分析:

1.板蓝根:性苦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各家论述:

《本草述》:治天行大头热毒。《中药志》: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60-120克;或入丸、散。用药禁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药方选录:

①治流行性感冒:板蓝根50克,羌活25克。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

②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25克,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10克,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5克,僵蚕、升麻3.5克,柴胡、桔梗10克。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③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山茨菇各50克,连翘40克,甘草30克,青黛5克(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从上面的药物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板南根主要是用来清热解毒凉血的,其性苦寒,入肝胃经,治不了外感病,因为它没有辛味,不具有发散的功能,也不入肺与膀胱经,中医上所有外感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感冒,流感一类病都属于外感病范畴,要想治疗必须用辛温或辛凉之品才能起到作用。所以,感冒用板南根治疗不起任何作用。如果不分体质的虚实寒热就会造成很大的副作用。板南根只适合体内血热以及发热性瘟疫一类疾病的预防治疗。要想治疗感冒,必须复配到解表的处方里才能起到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板蓝根在临床上清热凉血、抗病毒抗菌作用明显,用量大,堪称中成药之最。研究结果表明,板蓝根具有显著的清除体内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热原作用,并已分离得到这种活性物质。板蓝根的退烧作用即是通过杀灭体内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清除引起发烧的过氧自由基和热原等因素而实现的。在低烧的情况下,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不但能够有效的退烧,同时,还能够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免疫力抵抗力的增强。早期应用,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用药注意事项应该避免大剂量,长期服用板蓝根。感冒大多由病毒感染所致,中药板蓝根虽有抗病毒的作用,但中医学把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和风热型感冒两大类,又由于季节的不同,感受外邪(致病因子)的不同,又有夹湿、夹暑、夹燥的不同,如果患感冒不分寒热、虚实和夹杂,一味用板蓝根治疗,是不科学的。

2.黄芪: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

功效主治: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药用配伍:

补中益气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固表敛汗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利水消肿

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托疮排脓

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配伍禁忌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历代名家论述

《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①倪朱谟:“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之药也。故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而敛汗;伤寒之证,行发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虚而正气内乏也,黄芪可以济津以助汗;贼风之疴,偏中血脉而手足不随者,黄芪可以荣筋骨;痈疡之证,脓血内溃,阳气虚而不敛者,黄芪可以生肌肉,又阴疮不能起发,阳气虚而不愈者,黄芪可以生肌肉。”(《本草汇言》)

②张景岳:“(黄芪),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其所以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固而血自止也;故日血脱益气。其所以治泻痢带浊者,以气固而陷自除也,故曰陷者举之。”(《本草正》)

③贾所学:“黄芪,性温能升阳,味甘淡,用蜜炒又能温中,主健脾,故内伤气虚,少用以佐人参,使补中益气,治脾虚泄泻,疟痢日久,吐衄肠血,诸久失血后,及痘疹惨白。主补肺,故表疏卫虚,多用以君人参,使敛汗固表,治自汗盗汗。诸毒溃后,收口生肌,及痘疮贯脓,痈疽久不愈者,从骨托毒而出,必须盐炒。痘科虚不发者,在表助气为先,又宜生用。”(《药品化义》)

④张石顽:“(黄耆),入肺而固表虚自汗,入脾而托已溃痈疡。《本经》首言痈疽久败,排脓止痛,次言大风癞疾,五痔鼠瘘,皆用生者,以疏卫气之热。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其治气虚盗汗自汗,及皮肤痛,是肌表之药。治咯血柔脾胃,是中州之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脏元气不足,及婴儿易感风邪,发热自汗诸病,皆用炙者,以实卫气之虚,乃上中下内外三焦药,即《本经》补虚之谓。如痘疹用保元汤治脾肺虚热,当归补血汤治血虚发热,皆为圣药。”(《本经逢原》)

⑤张秉成:“(黄芪)之补,善达表益卫,温分肉,肥腠理,使阳气和利,充满流行,自然生津生血,故为外科家圣药,以营卫气血太和,自无瘀滞耳。”(《本草便读》)

⑥张山雷:“(黄耆)补益中土,温养睥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其皮味浓质厚,力量皆在皮中,故能直达人之肤表肌肉,固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凡饥饱劳役,脾阳下陷,气怯神疲者,及疟久脾虚,清气不升,寒热不止者,授以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无不捷效,正以黄芪为参、术之佐,而又得升、柴以升举之,,而中州之大气斡旋矣。”(《本草正义》)

现代药理研究;

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这一过程与诱生干扰素同时发生。另外,尽管从黄芪中提取的黄芪多糖等成分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但从黄芪中也提取出有很强免疫抑制作用的成分。

增加红细胞数

黄芪多糖能升高正常大鼠红细胞的比容,增加红细胞数。对血虚证模型大鼠或小鼠,黄芪和黄芪多糖均能升高红细胞比容或血红蛋白含量。黄芪还能防治因辐射而造成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减少,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对肝的作用

黄芪水煎液可以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增加脾脏蛋白质合成,并使脾脏细胞增生。恢复正常免疫功能,提高清除病毒或抑制病毒扩散的能力。

对精子的作用

黄芪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亦有良好的影响。黄芪可增强精子活力,在体外人的中添加黄芪水煎液,可使精子活动率、精子运动速度、精子前向运动速度、精子头部摆动的频率等均有显著提高。这对于将黄芪作为体外添加剂在辅助生育技术方面(如人工授精、体外授精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增强抗疲劳的作用

黄芪能增强大鼠和小鼠的肌力。黄芪可使游泳应激大鼠肾上腺重量增加,肾上腺皮质增厚,束状带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丰富。表明黄芪增强大鼠抗应激能力是通过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来实现的。

减缓自然衰老的作用

黄芪能延长减缓细胞的自然衰老过程,使细胞寿命延长达98代,使寿命延长l/3。黄芪并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动物血清中过氧化脂质和肝脏脂褐素含量。黄芪总黄酮有回升SOD活性的作用,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生物膜的损害。

对心脏作用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加有黄芪培养的心肌细胞内,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糖原颗粒丰富,因此,黄芪可因加强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而加强其功能。

抗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其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黄芪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性心肌炎。降低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

抗溃疡

黄芪精对多种实验性动物胃溃疡有抑制作用,对95%乙醇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及大鼠幽门结扎所致胃教膜损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减少损伤面积,降低损伤指数,但对大鼠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并可协同西米替丁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与黄芪补气固表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造血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增强性腺功能、抗应激、延缓衰老等作用。黄芪还具有强心、调节血压、抗病毒性心肌炎、保肝、抗溃疡等作用。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3.淫羊藿

归经

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

临床应用

1.用于肾虚、遗精早泄、腰膝痿软、肢冷畏寒。治遗泄,可配仙茅、山萸肉、肉苁蓉等品。

2.用于寒湿痹痛或四肢拘挛麻木。治风湿痹痛偏于寒湿者,以及四肢麻木不仁或筋骨拘挛等,可与威灵仙、巴戟天、肉桂、当归、川芎等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3~9克。

适宜对象

1.适宜、宫冷不孕、阳虚性高血压、更年期症人群。

2.阴虚火旺阳强易举者禁服。

食疗作用有雄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扩张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增加冠脉流量;有镇咳、祛痰、抗缺氧、镇静、抗惊厥作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多种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

附方

黄芪羊藿汤:黄芪30克,淫羊藿15克,五味子6克。煎汤。

本方以黄芪补肺益气,淫羊藿温肾阳,五味子补肾敛肺。用于肺肾两虚,喘咳短气。

名家论述

《本草经疏》:"淫羊藿,其气温而无毒。辛以润肾,甘温益阳气,故主阴痿绝阳,益气力,强志。茎中痛者,肝肾虚也,补益二经,痛自止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辛以润其燥,甘温益阳气以助其化,故利小便也。肝主筋,肾主骨,益肾肝则筋骨自坚矣。辛能散结,甘能缓中,温能通气行血,故主瘰疬赤痈,及下部有疮,洗出虫。"《本草述》:"淫羊藿,《本经》首主阴痿绝伤,《日华子》亦首言其疗男子绝阳,女子绝阴,则谓入命门、补真阳者是也。盖命门为肾中之真阳,即人身之元气也,其所谓绝阳绝阴,不本之元气,何以嘘之于既槁。所谓益气力,强志,并治冷气劳气,筋骨挛急等证,皆其助元气之故。至若茎中痛,小便不利,皆肝肾气虚所致,此味入肾而助元阳,即是补肾气,而肝肾固同一治也。老人昏耄,中年健忘,皆元阳衰败而不能上升者也。以是思功,功可知矣。须知此味以降为升,其升由于能降也。"

现代药理作用

1. 对性机能的影响;淫羊藿能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肾上腺皮质轴,胸腺轴等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明显增加正常大鼠垂体前叶、卵巢、子宫重量.淫羊藿有催淫作用,这种作用是由于分泌亢进,精囊充满后,刺激感觉神经而间接兴奋性欲.淫羊藿流浸膏有促进犬分泌的作用,其叶和根部的作用最强,果实次之, 茎部最弱;淫羊藿炮制品亦有明显提高性机能及提高血浆酮含量的作用,其作用强度与肌肉注射酮无显著性差异,并明显促进组织增生与分泌.

2.抗衰老作用;实验表明:淫羊藿黄酮能显著恢复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功能。

3.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由于淫羊藿多糖和淫羊藿甙对Ts细胞作用相反,因此,淫羊藿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实验表明:淫羊藿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淫羊藿多糖给小鼠皮下注射,可使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提高;淫羊霍总黄酮给小鼠皮下注射,可使抗淋巴细胞血清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炭粒的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

淫羊藿总黄酮可使“阳虚”小鼠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及抗体滴度趋于恢复;能显著促进“阳虚”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 使之接近正常动物

总之。通过上面的各种资料分析,扶正解毒散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黄芪补益动物机体的正气,达到固表的护卫作用,增加机体对外界不利因子的抗逆性,另外处方中的淫羊藿可以大补肾中之真阳,从而也进一步帮助黄芪提高机体补气的能力,二者相扶相成。至于方中的板蓝根,属于寒凉之品,只是起到了一个泻火凉血的反佐作用,防止其他两个药物使用之后引起伤阴动火罢了。这个方子的组方理论基础,还是中医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例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