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该注意点啥?

2020-10-22 09:42:00

今日秋分。
 
九月二十二日。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今夜22时21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秋分到了,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分就是半,“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立秋”是秋始,到“霜降”为秋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平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秋分当天日夜时间均等,而后夜愈长日愈短。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降水也逐渐减少。全国大部分地方气温下降快速而明显,即农谚所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凉风习习、碧空澄澈、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是秋分的标志性景色。




 

-多地迎降雨,要添衣保暖-
 
中央气象台预计,21日夜间至24日,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中北部、东北地区大部等地将有一次小雨或阵雨降水过程,局部地区有中到大雨。青藏高原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四川、重庆、贵州北部和云南中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局地有大雨或暴雨。一场秋雨一场寒,提醒大家注意添衣保暖。

秋分即将来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侯楼村的农民在场院里晾晒玉米。 赵玉国 摄



-秋季饮食 润燥保湿-
 
在金气旺盛肃杀,万物枯损的当下,不妨内守住精神,兼以清淡素净的饮食配合,多食清热安神之物。秋季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们品尝螃蟹的最好时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适宜多吃。

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时令水果:山楂 
山楂性味甘,酸,微温,含有酒石酸、柠檬酸、皂甙、果糖,维生素c、维生素B,尼克酸、钙、铁、硒、黄酮类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水果中仅次于红枣和猕猴桃;胡萝卜素和钙的含量也很高。秋季养生宜适当多吃酸性食物,吃些山楂可以消食化积,散淤生津,还有增强食欲、改善睡眠、保持骨和血中钙的恒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延年益寿的作用,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

时令水果:柿子
 
柿子,甜腻可口,营养丰富,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一个人一天吃1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柿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润肠、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秋季人易上火咳嗽,多吃柿子可以缓解。

时令水果:石榴
石榴红如玛瑙、白似水晶,富含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及钙、磷、钾等。石榴皮中含有多种生物碱,能抑制流感病毒。其果皮中含有苹果酸、鞣质、生物碱等成分,能有效地治疗腹泻、痢疾等症。秋季,人易患风寒感冒、腹泻等疾病,适当多吃石榴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防治腹泻。
 
时令水果:香瓜
 
香瓜含有维生素A,B,C和镁,钠和钾等矿物质,不含胆固醇,热量低,而且富含膳食纤维,非常适合胆固醇高的病人、减肥人士以及便秘患者食用。老年人经常吃,还可以预防与年龄有关的骨质流失,并且有助于防止心脏疾病,甚至癌症。

时令水果:梨

解秋燥的水果,梨该是数一数二的。生梨禀性寒凉,温和的食用方法是将之加冰糖炖熟。更有《调鼎集》中诸多吃法如煨梨片、整烧梨、拌梨丝等。

时令水果:柚子

柚子外形金黄圆满,名字又与“佑子”谐音,自然被作为团圆吉祥的象征。果肉甘甜多汁,比起柑橘也更为凉润,食之神清气爽,止咳、去火、清肺、助消化。

时令食材:桂花

桂花在古人的饮食文化里,是与生姜并称的调味品。可将新鲜的桂花瓣用冷盐水洗过滤干,加以层层白糖密封腌制,其中亦可调入梅卤或姜片。制成的桂花糖令人齿颊留香,在需要的食物中加入一勺,解即可品尝整个秋天的记忆。
 
时令食材:银耳

银耳堪称“菌中之冠”,又有“平民燕窝”之美誉,对肠道毒素有很好的清理作用。好的银耳羹当是细糯白净、清香浓稠,炮制的诀窍在于久泡和久煮,若担心银耳中含有二氧化硫,则可以多次换水浸泡将之除去。

时令蔬菜:芋头

芋头富含淀粉,炖煮之后可以充分吸收其它食材的汤汁风味,也能起到勾芡的作用。西方人多将之烘烤或油煎,而后淋上酱汁,或与糖浆同煮形成甜点。而对于国人来说,中秋不可或缺的便是一道平实的糖蘸芋子,淡紫绵糯的小芋头沾上一层细密晶莹的白糖,在味蕾上铺展开便是足够的怀旧美好。

 

-秋分三候-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一候雷始收声
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二候蛰虫坯户
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三候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秋分习俗,颇有讲究-
 
·祭秋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立蛋节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
 
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祭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粘雀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10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来破坏庄稼。

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的想象和美好愿望,不过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送秋牛

秋分期间,一些地方还有挨家送秋牛图的习俗。所谓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品秋蟹

 宜人金秋正是食蟹的最佳时机,各色烹饪方法更是层出不穷。螃蟹富含蛋白质,搭配姜葱陈醋及花雕酒最是相得益彰;然而其性极寒,不宜与其他生冷食物同吃,食毕的手间腥味则可通过菊花瓣或绿豆面洗去。



-秋分养生,祛寒养阴-

秋分时节天气转凉,秋风肃杀,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早晚温差大,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多事之秋”,故养生颇为重要。
 
胃部保暖,防止寒凉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故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饮食温润,宜食辛酸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燥令伤肺”,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进补有度,切勿过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要适量。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血压升高等;进补应分清虚实,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秋分艾灸,祛除虚寒

眼下天气转凉,燥邪、寒邪、风邪也渐渐增多。而人体毛孔收缩,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泻、腰酸背痛、过敏性鼻炎等虚寒病症也随之多发。在秋分当令之时,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因势利导实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夜愈深,寒气愈重,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适量运动,轻松平缓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太阳升起来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就结束。
 
调养情志,放松心情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此时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心情愉快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阴平阳秘 收敛闭藏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自然界的阳气在秋天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征稿小贴士

动动手指,一起记录多党合作!

、多党合作、统一战线等相关,无论是消息通讯、政论时评,还是理论文章、文史佳话,都欢迎投稿。如果合适,我们会在“团结报团结网”微信及团结报六位一体全媒体平台上刊载。

投稿请发至

tuanjiewang2015@163.com



本期编辑:杨镝霏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