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健康科普专家教您辨清中医养生经里的真真假假

2021-08-31 06:51:00


  中医养生是门科学,它既来源于生活,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又不能与生活和文化划等号。因为它是经过中医学研究、改造、升华之后才形成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文人书中记载的他们个人的生活习惯、老百姓自己总结出的个性化的生活经验都冠以“中医”养生之名,更不能把伪科学的东西强加给中医。

  比如,有人宣传喝生蛇血、吃生蛇胆、吃活泥鳅。其说辞是以类相求,同类相生。中医理论确实是有这样的说法,但中医是发展的,茹毛饮血的落后早已被祖先认识。当没有条件吃熟食的时候,人不得不吃生食。而火的发现和利用,为人类的饮食带来了质的变化,人们早就不再以吃生食为基本生存条件了。


  生食带来的卫生问题,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吃生食带来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触目惊心。有报道说,有吃生海鲜习惯的地区,寄生虫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非典”的教训还在眼前,与生食某些小动物肉不无关系。

  还有一种说法,吃生鸡蛋能润喉清热。有人吃了之后喉咙疼痛的症状确实好转了,因为鸡蛋是凉性,鸡蛋有清热解毒之效。这个说法与中医理论相关。中医确实讲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但古人处方中早已不用生食鸡蛋了,说明人类对生食问题已有了成熟的认识。


  如今,生食鸡蛋造成的感染问题屡有报道。细菌感染之外,鸡蛋中一些物质如果不做熟,对吸收和消化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古代一些生活习惯确实被中医引了进来,但那是经过中医选择、提炼并提升到科学水平的。

  还有一种说法,借酒消愁。因为魏武帝曹操曾经讲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医对饮酒问题,是从两方面认识的。无损害饮酒,有益于人。无损害,就是适量。健康的人可以适量饮酒,甚至可能稍微多喝一点。肝脏有问题的人,喝一滴都是有害的。


  中医也同时强调:“过饮不节,杀人顷刻。”这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的。喝得迷迷糊糊,就是醉酒,醉酒就是乙醇(酒精)中毒,借酒浇愁愁更愁,心病未去新病来。


  更有甚者,有人把一些不健康的民俗也拿来当养生知识讲。南方有些地方,过去有男女婚后到邻居菜地“偷”生菜的游戏,说是有利于怀孕、生孩子。“生菜”与“生孩子”有联系吗?肯定是没有的。


  中医讲“秋收冬藏”,秋日的确是孕育的好时节,但生孩子是男女阴阳和合的结果,与吃生菜无关。一些和医本不相干的东西,被拿来乱讲,硬要与医学挂钩,其结果肯定是既危害医学也危害健康的。

“食补”和“食疗”不是一回事

  民以食为天。中医学非常重视食物的保健问题,这也是当今健康养生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今讲饮食养生的书多,讲饮食养生的讲座也多。如何体现出中医学的特点问题,却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也是民众首先需要弄清楚的。


  中医在饮食养生上有两个概念是不能混淆的:


  一是药食同源,许多中药既是人们的食物,又是治病的药物;

  二是食补(食养)与食疗(药攻)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譬如绿豆,人们使用它本身没有什么过错,关键是如何给它派用场。如果作为食养(食物),利用的是它的食性(性味、口感、营养成分等),只要体质、喜好和节气符合就可以选用,用量以食论。


  如果作为食疗(治病),它就成了药物,必须有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用量,不是人人都可以吃的。一些所谓的养生专家混淆了二者的概念,误导了民众的正常生活,那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任何药物和食物的作用都是局限的,在养生和治疗疾病方面,任何食物和药物都不能包治百病,没有唯一性和“最好”、“最坏”之分,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选择、多项选择的。


  不分青红皂白让全民都去吃某种食物、让所有的病人都去用某种药物是不科学的,是国情、民族习惯和中医基本思想的。不少养生宣传中刻意地让大家都去吃某一种食物,把它说成“唯一的”、“最好的”,这显然不是科学态度,起码不符合中医学的基本思想。事实上,人对于食物有很大的选择性,并不是人人都一定要吃某一种食物的。

盲目进补很不“养生”

  很多人把“养生”与“进补”划等号,以为补比泄好。补出问题了,还不以为然;泄不出问题,也不乐意接受。


  女人都要补血,男人都要壮阳,把六味地黄丸当成万能保健药,成为许多人的追求。


  过分养生既不是中医的理念,也不是西医的理念,不符合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也不符合我们的国情。


  养生与进补是不能划等号的:首先是要弄清需不需要补;二是要解决怎样补、补什么。


  中医把补法分为平补、温补和峻补三类,要根据人体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不同类型辨证选用。


  如果运用得当,对体质虚弱、久病体虚的人是有一定作用的。如果运用不当,会出现各种毒副作用。千万不要盲目进补,也不要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中医从来没有说过中药没有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老百姓都知道这个道理,《黄帝内经》中也有相关论述,只不过天然植物药的毒副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比化学合成的药品小一些。中医的进补原则是 “无病不用补,无虚不可补,火大不能补,阴虚不受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补法,盲目进补害处无穷。

三点辨识养生“真经”

  如何擦亮眼睛,正确选择养生专家和书籍呢?


第一,

作者(讲座者)必须是有学术职位的正牌专家。

第二,

著作、讲座内容的背景应该是他本人所从事的领域。从事文化研究来讲治病,从事骨科治疗来讲内科,肯定讲不好。专家的价值就在于专。如果写养生书、讲养生知识的人是万事通,什么都会,建议大家打个问号。

第三,

  看策划者和组织者的背景。他们的目的必须是公益的,如果养生讲座讲的就是某种产品如何好,还千方百计动员你去买,肯定有问题。对出版社也要有选择,,医疗出版物的出版单位要有医学资质,必须拥有5位以上医学经验丰厚的专业编辑人员,其中两位是必须具备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


  文/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温长路 

图/源自网络


推荐文章:
中医应对“暑病”,方法全在这里……
想好好养生吗?先看看自己属于哪个体质
32个细节让你留住食物中的营养(文章偏长,全是干货)
当心,身体出现这几个信号,说明健康受到了威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