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不肉补,艾灸养阳有奇功

2021-10-31 16:46:23




虽然小寒已经过了好几天,农历猴年的冬天既是接近于高潮,但又接近于尾声。今年的冬天与往常有点小差异,自立冬以来,经常刷屏的已不再是“低温”、“寒潮”、“冷空气”而是“雾霾”、“高温”等本来不属于这个季节的词语。


传统习惯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在冬季吃补品,可以增强体质。虽然冬天进补对人体大有裨益,但必须养生进补,必须随顺天地自然,明辨体质,才能做到安养精气神。今年冬天进补,首要是温通阳气,其次是清肺润燥。切忌经常以牛羊肉等高热量食物进补,因为近段时间以来的高温雾霾天气,阳气早发,如果过度进补会导致上火,影响健康。



冬季进补,不止食物进补一途,可以通过艾灸调整人体的阳气,温补身体。中医学认为,艾灸可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

艾草是一种纯阳性植物,经过燃烧后,作用力更强,是补充阳气,延年益寿的佳品。艾灸是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身体的穴位,通过经络、神经、体液的传导,激发和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全是因为人体阳气不足、阴阳失和,经络不通。艾灸的热量可以渗透皮肤深层达身体里层,产生循经感传现象,气血在强大的热流推动下,冲破瘀阻点,从而达到祛病保健的作用。



元气充足的表现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古时医家常用“神奇”来说明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宋代名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 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就是元气、阳气,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元阳,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现代人由于工作及生活的严重压力,或其自身所有的不良嗜好,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萎靡,失眠健忘,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

阳气不足导致的诸多疾病治疗在于“补充阳气,驱除阴邪”,提升五脏六腑的运化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待到阳气充足,六脉平和,自然诸病已愈,身体素质全面恢复。





冬天艾灸常用保健穴位
陶道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是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的地方,具有有调节人体大气血的功效。



至阳穴: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至阳是阴阳交关的地方,刺激他就相当于给阳方一支生力军,攻无不克,艾灸至阳穴有助于缓解腰背疼痛、胸胁胀痛、心慌、胸闷等症状。



身柱穴 :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理肺气,宁神志的功效。



大椎穴: 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是诸阳之会,灸之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等功效。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艾灸可补肾益精、温阳散寒、化气利水、聪耳明目、壮腰止痛等。



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艾灸之可防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



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关元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持续温灸关元穴可使腹内寒气消散,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对月经不调、痛经、尿频等妇科疾病有疗效。  



气海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泻痢不止等。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等有治疗作用。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位于前部凹陷处,属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灸之可治疗失眠。



神阙穴:在脐中部,,属任脉。艾灸神阙可补气血,温脾肾,培补元气。



艾灸时应保持精神集中,心与神会,从自身的气息入手,用心体会热流在体内流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望你越来越健康


欢迎点击
阅读原文

参与互动分享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