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说养生 | 炎夏“十问”话养生

2022-06-29 08:59:42

点击上方广誉远养生俱乐部
立即关注您的掌上养生秘笈

本文导读:
△ 1.何谓“三伏”?夏季为何要“养阳”?
△ 2.夏天“吃”“喝”有哪些讲究?
△ 3.夏天疾病高发,需要备哪些药物?

温馨提示:本文共计1400字,4分钟掌握中医博士给您的养生意见!

博说养生
广誉远中医博士团/中国中医科学院  张立平
中医养生,讲究“因时制宜”。时,以四时的寒热温凉、生长收藏与升降浮沉的基本规律为本。而“炎炎夏日”,阳气乖张、阴气伏匿,是四时养生最需要注意而又是最难调理的季节。

Q
夏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对人体又有怎样的影响?
夏属火,其气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可以用一个形象的符号“离”卦来解读:离卦体阴而用阳,是阴气伏于内、热盛于外之象。这个时候的人体也是一样,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是“阴平阳秘”状态最容易失衡的时候。养生的重点是,使阳气得泄而不耗散,使阴气内守而不外泄。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Q
“三伏天”是一个怎样的节气?“三伏贴”可以用来保健吗?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今年(2016)三伏就有40天: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8月16日为“末伏”,8月25日出伏。

三伏天,阳气隆盛,是人体借助天之阳气蓄养自身阳气的最佳时节,所谓“春夏养阳”;同时,也是祛除沉寒、预防虚寒性疾病秋冬发作或减轻其发病症状的最佳时机,谓之“冬病夏治”。

三伏贴选用对皮肤具有一定刺激及具有温经、通经或相应功效的药物制成贴敷膏,以人体背部的腧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进行贴敷,可以预防和治疗治疗在秋、冬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虚寒性、顽固性肺系疾病、痹证、痛证等。

Q
夏天这么热,中医问什么还讲“春夏养阳”?又有“用热远热”一说,怎么理解?
春夏养阳”是中医经典的养生理论。春夏自然界阳气浮盛,人体的阳气也偏浮于外,内在的阳气就相对虚了,这个时候可以借助自然界的盛阳蓄养自身的阳气。另外,阴阳是互根的,春夏养阳,也当适当济之以阴,使阳气不至于偏胜。

四时阴阳消长,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更迭往复的规律。当天气变暖人体就会反应为热,本能的就会减衣物,至暑热之时也会阴居以避属;除了这些本能的应对之外,人还可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择药食之宜”,慎用热物,就是“用热远热”。当然,如果是虚寒之证,虽在盛暑之时,辛热之剂不需避忌,这是中医讲的“舍时从证”。

Q
夏天的“吃”有什么讲究?“喝”有什么建议?
暑气酷烈于外,心火焚炽于内,很多人喜欢食寒、冷饮以避暑热。脾胃强者无碍,而脾胃弱者就需要注意了:夏月伏阴在内,如瓜、桃、冰之类,不可多食;更如冻水、冷粉、冷粥等物,虽取快一时,冷热相搏,容易导致脾胃损伤,出现腹痛、腹泻之疾。另外,煎炒炙煿等物也应少吃,以免助热毒。总之,夏日饮食有一个原则,就是清淡一点的好,寒冷油腻、大辛大热之物可适当避忌。

另外,有一个理念——应季之物最相宜。比如“夏生瓜,甘寒以清暑热”。食物是大自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精心准备的,四时生物,各以其时益助五脏,以满足人体的时宜之需。

夏日饮品丰富,生津止渴解暑首推“乌梅汤”了。自制法:用乌梅,不拘多少,捣烂,加蜜或用砂糖,水煮或滚水泡,待温或凉置,即可饮用。

Q
夏天哪些疾病高发?家里需要备哪些药物?
防暑:化湿和中可备“十滴水”( 酊剂和软胶囊)、“藿香正气”(水或胶囊),可用于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益气生津备“生脉饮”,补气生津,防止伤津耗气而中暑。


感冒:外寒内热多见,可备感冒清热颗粒;小伤寒可用正柴胡颗粒。


清热解毒:夏心气旺,心主火。火热内盛,或痰火盛者,用牛黄清心丸

预防脑卒中:盛夏时节,气血浮盛,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可备安宫牛黄丸以备不时之需。





誉和你聊聊>>
夏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广誉远提醒您:乐享健康快乐人生!


1.小暑交大暑,消暑宁心最养生

2.健康一夏,夏季养生就得这么做!

3.冬病夏治就现在,必不可缺龟龄集!!!



誉和你聊聊
十个问题,您记住了几个?
直接留言一起来点读后感吧
官方热线:4006529888
商务合作:gyy1541@guangyuyuan.com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您所在地附近的广誉远门店信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