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临证经验】刘茂才教授脑病临证擅长用的对药(下篇)

2021-08-07 08:21:53

本文作者华荣,文灼彬,王立新,孙景波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刘茂才国家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岭南林夏泉学术流派工作室


对药,又称药对、对子、兄弟药、姊妹药,是中医药学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从单味药到多味药组成方剂的过程中逐渐筛选出的、具有确切疗效的两种药物配伍。这种配伍是依据前人经验,有系统的配伍理论,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符合中药七情之“相须、相使、相畏、相反”规律,而不是随意的两种药物的组合。对药有的可相互协同,增强疗效,扩大治疗范围;有的可互弃其短而共取所长;有的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疗效;有的亦可相互制约,减轻毒副作用。刘教授常惜《雷公药对》、徐之才所著《药对》之亡佚,教导我们体会《内经》半夏、秫米合用治失眠,乌贼与蘧茹治血枯,《伤寒论》半夏、生姜止呕而不渴之支饮,附子、干姜加强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本草纲目》黄柏配知母以滋阴泻火等名药对的使用,其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正确运用对药的确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后学者继承发扬。


昨天我们介绍了六种茂才教授脑病临证时擅长用的对药,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另外七种。

7.平肝熄风对药:天麻、钩藤

天麻性平味甘,归肝经,《用药法象》载:“其用有四:疗大人风热头痛;小儿风痫惊悸;诸风麻痹不仁风热语言不遂。”不仅息内风,尚可疏散外风。《本草纲目》奉天麻为“定风草”、“治风之神药”,以其为“肝经气分之药……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

钩藤味甘性微寒,归肝、心包经,偏于清热平肝,尤适于热极生风所致的惊痫抽搐,正如《本草纲目》所说:“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

对中风、颤证、癫痫等所致之肢体强直、震颤、抽搐、眩晕等症,用天麻、钩藤熄肝风、定惊痫、止抽搐。两药不仅对热极生风所致的惊痫抽搐,而且对阴虚生风所致的肢颤、抽搐亦有息风止痉之功,尚能舒经活络,故对虚风、实风均可用之;亦可平肝潜阳,与生龙骨、生牡蛎合用,为中医脑病常用对药。

8.止痉熄风对药:全虫、蜈蚣

虫类药善行走窜,入络搜邪,全虫、蜈蚣均有毒,可入络息风止痉、逐痰、解毒散结。常用二者治疗面瘫、癫痫、震颤麻痹及运动神经元病所见之肢体、颜面痉挛抽搐。

全虫性平味辛,镇痉熄风,对头摇、手足震颤、频繁抽动、口歪舌僵、言语不利症状效果好,无论是外风入中,或是阴虚动风、脾虚慢惊、热极生风均有好的作用。临床运用该药时需注意有些患者服后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过敏反应症状。

蜈蚣性温味辛,其熄风、止痉、止痛的作用较全虫为优,但性温燥有伤阴动火之虞,故不用于阴虚风动证、热极风动证,对顽痰死血凝滞经络所致之肢体麻木不仁证有佳效。

两药合用对于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颈椎病等所引起的头部、颜面、肢体顽固性疼痛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在用法上,主张以两药研末冲服可增强疗效,常配合天麻、钩藤、羚羊骨等。

9.补肝肾强筋骨对药:牛膝、杜仲

肝主筋,肾主骨,中风后所见之肢体偏瘫无力,不仅有肝肾亏虚,亦有痰湿瘀血阻塞经络,对此主张攻补兼施,或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或以祛瘀涤痰通络为主。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杜仲性甘且辛,故能缓肝之急,润肾之燥。《本草经》谓其“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肾藏志,故强志不忘,亦养肾之谓。“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者,善除肾中湿热。故能充养肝肾而不惧滞腻。

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本草经疏》谓其“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者。”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虚则髓海空虚;腰为肾府,肾虚则腰府不充。故补肾能专治虚证之头痛腰痛。然牛膝补益之力尚不足,故配甘温归肝肾经之杜仲,增强其补肝肾之力。而杜仲主下部气分,长于补益肾气;牛膝主下部血分,偏于益血通脉,两药相须,兼顾气血,使补肝肾、强筋骨之力倍增。

临证之间常两药配伍治疗肝肾不足所致诸病。然而证属肝肾不足者,病属虚,多病久,非一日可建功,有形之精不可速生也。故治虚忌急躁,当缓缓图之。

10.理血对药:桃仁、红花

中风病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脑脉破裂血溢脉外而发病,脑脉之瘀血或溢于脉外之血,均为中风之直接病因;因此,去除脉内、脉外之瘀血为中风病主要治则。可选用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无论出血、缺血中风均可用之。盖桃仁味苦甘,性平,以破血散瘀为主,祛瘀之力强于红花,偏于局部有形或下腹部之瘀血,《本经逢原》谓“血瘀血闭之专药”;红花辛苦甘,性温,可活血生血,量大亦可破血行瘀,偏于散在全身经络之瘀血。且桃仁尚可润肠通便,通腑以引血下行。对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属气虚血瘀者,常伍北芪、党参;风痰瘀闭阻脉络者伍天麻、法夏、全虫、蜈蚣等;出血中风急性期之痰瘀闭塞脑窍者亦可伍水蛭、益母草等药用之。

11.凉血活血对药:丹皮、赤芍

赤芍味苦故能泻,味酸故入肝,色赤而入血,主破散,盖肝藏血,故专泻肝经血分火热而散瘀行血破癥。缪希雍谓赤芍“专入肝家血分”。功擅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牡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两药均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故常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两药相合,凉血活血倍增,血热清而不妄行,血流顺则不留瘀,凉血不碍祛瘀,活血不忘止血。尤其在中风病阳热证中,务须活血而惧辛温者,常予10~15g,多可收效。

12.清心除烦对药:丹参、郁金

《妇人明理论》以丹参一物有四物之功,以其性味平和而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不可多得。《本草汇言》谓“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劳。”知其治血之准。又擅凉血消痈而治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等症,是具温中补虚并凉血解毒,或温或凉,全凭临证配伍。郁金味辛而苦寒,辛则轻清上行,能通郁滞,顺逆气,散瘀血;苦寒则下行以降气,气降则火降,血热随之而凉,凉血活血之谓也。正如《本草经疏》之谓“郁金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已上诸血证者,正谓血之上行,皆属于内热火炎,此药能降气,气降即是火降,而其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气,则血不妄行。”丹参郁金亦为活血凉血对药,而较之丹皮赤芍,更径入心经,而心主神明,故刘教授更常以此用于情志病,尤病久者,多久郁化热夹瘀,即以丹参、郁金并入心肝,以凉血清心,开郁除烦。

13.安神对药:夜交藤、合欢皮

首乌藤、合欢皮皆性味甘平,且入心经,善安神定志,首乌之藤亦具首乌之性,补心养血;合欢皮兼入脾经,《本草从新》谓其“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故常合用于神志病,但凡情志不舒所致郁证、不寐、癫证等皆可选用。其性味平和,无重镇而下行之势,亦少清凉除烦之性,故不论寒热虚实,但凡情志不遂之病皆可用之。唯临证之中,以其药性温和,恐力不及,难为君主,但可佐助,且务须大剂,刘教授常用夜交藤至30g,合欢皮15~25g,以为佐药。又有合欢花者,具欢皮之性,且花性轻清开郁,故气结甚者多以合欢花理气解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