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集锦】活血化瘀法外科应用(三)

2022-01-07 12:32:08

绿萝斋工作室

凉血化瘀法


 “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凡热邪太甚入于血中,损伤血络,或者血热妄行,出血之后,离经之血,留滞不行,均可形成瘀血,如疔毒走黄、疽证内陷、出血性紫癜,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均有此类病变。治疗之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并用。热邪消散,则血行正常,瘀血化去,则脉道通畅,热毒得解。常用方如散肿溃坚汤、凉血地黄汤等。

医案赏析

  张某,女,20岁。1983323日初诊。

  从1982年7月中句以来,右足底生一皮下结节,色红,肿痛,之后左下肢内侧沿静脉走向起同类结节数枚,多方治疗不愈,近来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诊为皮肤变应性血管炎,脉细,苔白厚。此乃湿热之邪侵入脉络,营血运行受阻,瘀血凝滞肌肤所致。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处方:丹参1Og,鸡血藤30g,川牛膝10g,炮甲珠10g,桃仁10g,红花10g,连翘12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丝瓜络10g,生薏苡仁15g,车前子10g。3剂药后硬结软化,6剂药后痛减,9剂药后胫前之结节消散。


活血利水法


   水之与血异名而同源,互相维系,相为倚伏,水(津液)能生血,血能化水,“血得气之蒸变,亦化而为水”(《血证论·吐脓》)。在某些疾病中往往有水蓄则血瘀,血瘀则水壅,互为因果,缠绵不已,如象皮肿、前列腺肥大、水疝、慢性肾炎等。治疗以活血化瘀、利水化湿,瘀血去则三焦气化得行,水湿正常运行,壅塞之水消,则脉道通利,病因得除,症状自愈。


医案赏析

 任某,男,8岁。1985413日初诊:左侧精索鞘膜积液5年,早晨轻傍晚重,初由外伤引起,曾服疏肝、利水软坚之药消散,停药后即复发,再服原方数十剂而不见效。查左侧阴囊肿胀,精索上方可触及长圆形肿物,光滑、囊性感,透光试验阳性,苔白,脉缓。病属水疝,乃气滞血瘀,寒湿下注,寒湿互阻所致。治以活血理气,温阳利水。

  处方:①云苓6g,猪苓6g,泽泻6g,桂枝3g,川楝子4.5g,橘核6g,车前子6g,黄芪9g,红花6g,桃仁6g,水服。②当归30g,鸡血藤30g,芒硝30g,白矾12g,五倍子12g,水煎熏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上方服用6剂后,阴囊已接近正常,扪之无明显积液,精索鞘膜肿物变软缩小。又服药6剂后,肿胀全消,临床治愈。以参苓白术散善后。之后患儿又曾复发,仍以原法,改为丸药彻底治愈。


活血消风法


  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侵,痹阻络道,血脉涩滞,引发关节疼痛、口眼㖞斜等,治用活血化瘀,疏散风邪。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医案赏析

  张某,女,42岁,1978年1119日初诊:昨天突然口眼向左侧㖞斜,闭目不实,口㖞、舌㖞、流涎,说话不清。素来身体健康,发病原因不明。脉弦细,苔薄白,此乃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中络之证。治以调血活血,祛风牵正。

  处方:归尾10g,赤芍10g,川芎6g,白附子10g,僵蚕6g,全蝎3g。辅以局部针刺,服药4剂后,闭目正常,口㖞减轻,只有说话、嬉笑时仍显㖞斜。继服药6剂后痊愈。1985年底随访,病未复发,五官端正,毫无病象。



版权说明

本篇文章选自《赵尚华周围血管病治验集》,该书为赵尚华名老中医工作室系列丛书,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我们也会将其内容在绿萝斋微信公众平台陆续推出。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