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正当时,别让痘来扰—寻常痤疮的中医辨治

2021-02-15 13:07:12



夏天人体油脂分泌和代谢都很旺盛,是痤疮的高发季节。我们的微信后台有很多用户咨询青春痘的治疗问题,中医君今天就为大家推送这篇痤疮的中医辨治文章。但请切记以下方药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哦。


寻常痤疮,中医谓之“粉刺”,俗称“青春痘”,是由于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雄性激素分泌失常所致毛囊与皮脂腺感染的皮肤病。一般好发于成年男性或女性,多发生在发生头面部、胸背部等,逐渐形成丘疹、粉刺、脓疱、结节或囊肿等病理损害。笔者认为其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肺胃蕴热,大肠热盛,或外感毒邪,或肝气郁结,湿热火邪,郁结于皮肤毛囊、皮脂腺等部位。临床分三型辨证施治。


外感毒邪,肺经郁热


颜面部位以前额、两侧腮帮部,或前胸后背部散在密集分布红斑、丘疹,挤压有皮脂溢出,粉刺疼痛,口干口渴,大便干结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则:清肺泄热,解毒泻火。


方药:枇杷清肺饮、五味消毒饮加减。枇杷叶10克,桑白皮15克,黄芩10克,菊花10,生地12克,赤芍10克,丹参20克,苦参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白术10克,冬瓜皮15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15克,紫花地丁15克,山栀子10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11剂。




胃热火郁,热毒伤阴


头面部粉刺密集分布,红肿疼痛,刺头根深,易感染破裂出血流脓,愈合后色素沉着,凹陷疤痕,结痂囊肿形成,高低不平,面部皮肤粗糙,口干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溺,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方药:清热祛痤汤加减。生石膏30克,山栀子10克,桑白皮15克,侧柏叶10克,大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元参10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马齿苋15克,丹参20克,赤芍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热毒血瘀,正气内耗


颜面部或躯干部位粉刺多年不愈,刺头黯红,红肿疼痛,挤压有白色豆腐渣样分泌液溢出,此起彼伏,反复发作,乏力口干,皮肤干燥,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细。


治则:清热解毒,托毒生肌。


方药:大黄蛰虫丸、仙方活命饮加减。生大黄6克,6克,水蛭6克,蛴螬6克,土鳖虫6克,干漆3克,生地6克,桃仁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丹参20克,甘草6克,重楼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浙贝母10克,制乳没各12克,鳖甲15克,皂角刺15克,黄芪2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粉刺脓肿破溃感染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重楼、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药,依患者个体邪气盛衰而定,不可盲目使用,一般选用2~3味药即可,不可过多,以防寒凉伤胃,影响胃气升发;结痂或囊肿形成者加用夏枯草、三棱、莪术、海藻、昆布、山慈菇、黄药子、龙骨、牡蛎、乌贼骨等软坚散结药;瘢痕疙瘩、皮肤瘙痒可用虫类药搜风通络,祛瘀止痛,常用蛰虫、水蛭、蛴螬、土鳖虫、蝉衣、僵蚕、蜈蚣等,虫类药祛风止痒,活血化瘀,但药力强猛,易伤气血,化燥伤阴,故量易小,一般常用量3~6克,选用1~2味即可,不可过多。不论何病,久病入络,久病必虚,亦需活血化瘀,常用丹参、赤芍、鸡血藤、三棱、莪术、穿山甲等,选用2~3味即可;扶正固本,常用党参、黄芪、当归、女贞子、旱莲草、阿胶等益气补阴药。(甘肃省兰州市展文国诊所 展文国


本文为中国中医药报原创内容,如有转载请注明转自中国中医药报微信(cntcm1989)




阅读更多中医药学术临床文章,请登录中国中医药网 www.cntcm.com.cn


编辑:朱蕗鋆


在这里了解中医药,在这里学会养生——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微信号:cntcm1989

中国中医药报-养生中国微信号:yangsheng-cn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