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90个问题

2022-03-07 09:21:59

1、方剂和治法的关系是什么?

答: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手段。简而言之: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何谓“八法”?

答:八法是清代医家程松龄根据八纲辨证提出的八种治法,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3、佐制药的含义是什么?

答:制药是指能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物的毒性,制约君、臣药物的峻猛之性的药物。如小青龙汤中配五味子敛肺止咳,可防止麻桂发散太过,耗散正气;白芍敛阴和营,防辛散温燥耗伤阴液。均属佐制的用法。


4、方剂的加减变化形式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方剂的加减变化形式有三种:药味的加减、药量的加减、剂型的更换。药味加减必然引起配伍关系、功效、主治的变化;药量加减虽不一定引起配伍关系的变化,但必然会引起功效、主治的变化;剂型更换虽不引起配伍关系和功效变化,但主治病证有轻重缓急的差别。


5、汤剂的优点是什么?

答:汤剂的优点:吸收快;起效迅速;加减变化灵活,能照顾到具体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病证治疗需要。


6、丸剂的优点是什么?

答:丸剂的优点: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比较方便。


7、特殊的煎法有哪些?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常用的特殊煎法有六种:先煎:介石类药物宜先煎,如磁石、石决明、龟板、鳖甲等;泥沙含量大的宜应先煎,如糯稻根;有些毒性较大的药物亦需先煎,如附子等。后下:芳香类药物宜后下,如砂仁、薄荷等。包煎:细小种仁类或含有泥沙量大的药物,为防止药液混浊,减少对消化道、呼吸道的不良刺激,需先包煎,如车前子、赤石脂、旋覆花等。另炖(另煎):某些贵重药材,为充分保存其有效成分,可另煎或另炖,如人参、羚羊角等。烊化(溶化):胶质、粘性大的药材宜烊化,如阿胶、蜂蜜、饴糖等。冲服:某些芳香药或贵重药,成药,自然汁等宜冲服,如麝香、牛黄、紫雪丹、生藕汁等。


8、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答:两方均有发汗解表作用,用于治疗风寒表证。麻黄汤中有麻黄、杏仁,发汗力强,且能宣肺平喘;桂枝汤中有芍药、大枣、生姜,发汗力弱,但能调和营卫。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无汗、喘咳,苔白脉浮紧;桂枝汤主治风寒表虚,恶风汗出脉浮缓。


9、小青龙汤组成药物有哪些?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白芍、甘草配伍而成。其组方特点是:开中有合,散中有收,散不伤正,敛不留邪。


10、银翘散中配伍荆芥、豆豉的作用是什么?

答:荆芥豆豉作用有二:一开达皮毛以透邪外出,助银花连翘辛散解表之力;二是防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冰伏郁遏邪热。


11、银翘散与桑菊饮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是什么?

答:两方组成均含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具有辛凉解表之功,用于治疗风热表证。但银翘散含银花、牛子、荆芥、豆豉、竹叶等,解表清热之力强;桑菊饮含杏仁、桑叶、菊花,宣肺止咳力强。故银翘散主治风热表证,热毒偏重,邪偏在卫分;桑菊饮主治风热轻证,邪偏在肺经。


12、简述银翘散的组方配伍特点。

答:一是大量辛凉之中配小量辛温,既增强解表透邪之力,又可使寒而不遏。二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芳香辟秽同是并用。


13、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时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如何变化?

答:麻杏石甘汤主治外邪化热入里,热邪壅肺,症见汗出而喘,或无汗而喘。方中以麻黄宣散透邪,石膏清泄肺热。但麻黄性温有助热之嫌,故石膏用量二倍于麻黄,麻黄得石膏散邪不助热,石膏清热不凉遏。临床可根据有汗无汗调节麻黄石膏的用量比例。若无汗而喘,表邪未尽,麻黄用量可稍大。一般麻黄与石膏比例可用至2:3;若汗出喘,表邪已尽,里热为主,故石膏用量可加大,一般麻黄与石膏的比例可用至1:3~5。


14、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意义何在?

答:败毒散主治气虚外感。方中用小量人参一是扶助正气,使正得药力之助以祛邪外出;二是防止辛散太过,使祛邪伤正。


15、败毒散与参苏饮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答:二方均有人参、前胡、枳壳、桔梗、茯苓、甘草等组成,能益气解表,治疗气虚外感风寒的表证。但败毒散以羌活、独活配川芎、柴胡、薄荷等,散寒祛湿,解表之力强,主治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邪,临床以憎寒壮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苔白脉浮重按无力为证治要点。参苏饮以苏叶、葛根配半夏、陈皮、木香等,燥湿化痰作用强,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痰色白,胸脘满闷,乏力倦怠,苔白脉弱为证治要点。


16、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辛散温燥与寒凉滋腻同用,汗而峻,寒而不滞;药备六经,治通四时,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17、何谓“逆流挽舟法”?

答:针对痢疾初起兼有表证的治法。外邪从表陷里,治以辛散解表之法,疏散表邪,使肌表疏通,里滞亦除,下痢自止,称为“逆流挽舟”法。代表方剂如败毒散。


18、三承气汤在组成、功效、主治、用量、煎服法方面的异同?

答:三承气汤组成均有大黄,能泻热通便,治疗阳明热结。但大承气汤以大黄配枳实、厚朴、芒硝,其中大黄后下,泻下之力强,属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重证,临床以痞、满、燥、实四证俱全为特征。小承气汤大黄配厚朴、枳实,三味同煎,泻下力弱,属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轻证,临床以痞、满、实为特征。调胃承气汤大黄配芒硝、甘草,大黄甘草同煎,泻下力强于小承气汤而弱于大承气汤,但作用缓和,属缓下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轻证,临床以燥、实为特征。


19、简述大黄附子汤中大黄与附子的配伍意义。

答:大黄附子汤主治寒实里积证。方中重用附子配大黄。附子大辛大热,温阳散寒,大黄苦寒,泻下攻积。附子温热制约大黄寒凉之性,使大黄寒凉之性去而泻下之用存。两者寒温相配,去性存用,共成温下冷积,温阳通便之功。体现温下配伍方法。


20、简述济川煎的组成、功效及配伍特点?

答:济川煎以肉苁蓉、当归、牛膝、泽泻、枳壳、升麻组成。具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之功。临床用以治疗肾虚便秘。方中补泻结合,寓通于补,标本同治,泻下不伤正,补益不助邪;寓降于升,以升助降,相反相成。


21、十枣汤临床使用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一辨清适应证。本方为峻下逐水之剂,适用于水饮壅盛之证。二使用剂型。方中诸药,药力峻猛,毒副作用较大,治用散剂,不宜作汤剂;三用量。本方使用时宜小量递增,初始以0.5克开始,逐渐加大,以利为度,即每日大便3~4次为宜。四只可暂用,不可长服。一般以3~5日为一疗程。五服药时间。以晨起空腹服,疗效最佳。六使用本方宜与补益剂配合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交替使用。


22、简述小柴胡汤的组成。方中配伍人参、甘草、大枣的意义是什么?

答: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七味组成。方中配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防御外邪入里。


23、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在组成、功效、主治上有何异同?

答:二方组成中均有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小柴胡汤还含有人参、甘草。大柴胡汤中有大黄、枳实、芍药,且生姜用量加倍。二方均以和解少阳为主,治疗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但小柴胡汤能扶正祛邪,主治少阳证,正气不足,邪偏在表,兼见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大柴胡汤可泻下热结,主治少阳证兼阳明热结。兼见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呕不止,大便不解,苔黄脉弦实有力。


24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作用是什么?

答:防风辛散性升,散肝舒脾,胜湿止泻,并有为脾经引经药之意。


25、简述逍遥散的组成、功效和主治。

答:逍遥散由柴胡、当归、芍药、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甘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作用。治疗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临床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神少,或月经不调,胀痛,脉弦而虚。


26、简述半夏泻心汤组成、主证及病机。

答:半夏泻心汤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生姜、甘枣、大枣等组成。主治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所致的心下痞满,肠鸣呕利,舌苔腻微黄。


27、简述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

答:半夏泻心汤配伍特点: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苦降辛开以调气机,补泻兼施以顾虚实。


28、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答:二方均以石膏、甘草、粳米等组成。具有清热泻火之功。主治气分热证。但白虎汤以石膏为君,配知母,泻火之力强,主治气分热盛,症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竹叶石膏汤以石膏配竹叶,并用人参、麦冬、半夏,泻火之力较弱,但兼有益气养阴作用,主治余热未尽,气阴两伤证,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欲饮,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虚数。


29、简述清营汤的组成、功效和主证。

答:清营汤由水牛角、生地、玄参、麦冬、银花、连翘、黄连、竹叶、丹参组成。具有清营养阴,透热转气。主治热入营分,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口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30、什么是透热转气?请举例说明。

答:透热转气是治疗温病热入营分的一种治法。当邪热初入营分之时,证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治疗上除清营解毒外,以芳香之品,轻扬宣散,导营热邪向外透发,从外而解的治法,体现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法。


31、简述龙胆泻肝汤的组成和功效。

答: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组成。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肝经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临症以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32、简述芍药汤的用药配伍有何特点?

答:芍药汤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标本兼顾,气血并调,通因通用。


33、什么是“以泻代清”?请举例说明。

答:清法之一。通过泻下通便使体内之郁热火邪从大便而出,从而达到清泻里热的目的。如凉膈散用大黄、芒硝泻热通便,以清泻上焦郁热。


34、清胃散中黄连配升麻有何意义?

答:黄连清泻胃火,升麻清热解毒,升散郁火。二者相伍,降中有寓升,黄连得升麻,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散火而无升焰之虞。


35、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三方在功效、主治上有何异同?

答:以上三方均可温中祛寒,治疗中焦虚寒证。但理中丸长于温阳益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运化失职,症见腹痛腹泻,不欲饮食,舌淡苔脉沉细。吴茱萸汤长于降逆止呕,主治胃中虚寒,浊阴上泛之腹痛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细。小建中汤长于补虚缓急,兼能调和阴阳,主治中焦虚寒,肝木乘脾,症见腹中挛急作痛,喜得温按,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虚怯少气,虚烦心悸,或咽干口燥,手足烦热,肢体酸楚,舌淡苔白,脉细弦。


36、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效、主治上有何区别?

答:小建中汤是桂枝汤重用芍药加饴糖组成,主治寒证。但桂枝汤属辛温解表剂,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汗出、头痛、发热,苔白脉浮缓。小建中汤中重用芍药加饴糖,故走里不走表,以温中补虚为主,兼能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腹中挛痛,喜得温按,面色无华,心悸虚烦,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弦细。


37、当归四逆汤、四逆散、四逆汤均可治疗厥证,有何不同?

答:此三方均治厥证。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凝之厥证,临床以手足厥逆,冷不过肘膝,伴肢体疼痛,脉沉细为特征;四逆散主治阳郁不伸之厥证,临床以四肢不温,冷不过腕踝,伴身热脉弦为特征;四逆汤主治阳衰阴盛之厥证,临床以四肢逆冷,冷过肘膝,伴全身畏寒怕冷,四肢蜷卧,脘腹冷痛,呕吐下利,神衰欲寐,脉微欲绝为特征。


38、阳和汤中药物用量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阳和汤中重用熟地一两、轻用麻黄五分。本方主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所致之阴疽。其中阳虚血弱是本,寒凝痰滞是标。故用熟地温补营血,填精益髓,以治血弱之本。麻黄开达腠理以散寒通滞治其标。熟地滋腻阴柔,有腻滞之弊;麻黄辛温发散,有伤正之虑。故方中用大量熟地配小量麻黄,熟地滋阴养血而无滞之忧,麻黄开泄而无汗散伤正之患,如此配伍补不恋邪,散不伤正,标本同治,邪正兼顾。


39、简述阳和汤的组成和配伍特点。

答:阳和汤配伍特点:温阳与补血同用,祛痰与通络相伍,滋而不腻,散不伤正。


40、试分析四君子汤的制方原理,并说明其组方特点。

答: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方中以人参为君,益气健脾,补脾胃之虚,以助脾运化。白术燥湿健脾,与人参相须为用,益气补脾之力益著。茯苓渗湿健脾,茯苓、白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益彰。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同用,共奏益气健脾之功。本方补、燥、渗泻同用,补中有泻,补不壅中,泻以助补,温而不燥,平补不峻。


41、简述参苓白术散的组成、功效和主证。

答: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莲肉、薏仁、砂仁、桔梗、甘草。具有益气健脾,祛湿止泻之功。主治脾虚湿胜的泄泻。症见脘腹痞满,肠鸣腹泻,四肢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苔白腻,脉虚缓。


42、参苓白术散与补中益气汤均可治疗泄泻,其主证、治法有何异同。

答:此二方均能健脾止泻。但参苓白术散以祛湿止泻为主,主治脾虚湿胜之泄泻,临床表现除肠鸣腹泻,伴见脘腹痞满,舌苔白腻,脉濡缓等湿胜之象。补中益气汤以升阳止泻为主,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泄泻,临床表现除泄泻,伴见少腹下坠或脱肛,少气懒言,舌淡脉虚等清阳下陷之象。


43、何谓“甘温除热”?请举例说明。

答:甘温除热为内伤发热的治法之一,主治气虚发热,症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少气懒言,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治疗根据脾喜甘恶苦,喜运恶滞,得阳始运,以升为健的特性,用甘辛温燥之品组方,补脾虚,燥脾湿,升脾阳、行脾气,使脾胃气旺,运化复常,则清阳升,气血生,阴火濈敛而发热自除。正如李东垣所说“甘温可以除大热,人参、黄芪、甘草为除热之圣药”。


44、补血剂中为何常配伍补气的药物?

答:气与血相互为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摄血、行血,血能载气。因而在治疗血虚病证时常配补气药,使气旺则血生。


45、为什么说四物汤是“血家百病此方通”?

答:四物汤以熟地、芍药、当归、川芎组成。熟地滋腻味厚,滋阴养血填精,芍药酸敛之品,养血敛阴和营,当归甘温,补血活血润燥,川芎辛温行散,活血行气止痛,地芍滋补有形之阴血,归芎温养血中之阳以行血,诸药合用,补中有行,散中有收,温而不燥,补血不滞血,行血不破血,是一首补血调血的基础方,故临床加减可用于各种血证。


46、归脾汤的为何以“归脾”命名?

答:归脾汤主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之心悸失眠。心脾为母子之脏。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心虚不足,母病及子,可引起脾虚不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不运化则营血更虚。故本病表现虽重在心,但病机核心在于脾。本方治疗用药以益气健脾为主,重在通过益气健脾,资助化源以化生营血,从而达到补血养心的目的。故方名“归脾”。


47、简述归脾汤的组成和配伍特点。

答: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元肉、酸枣仁、远志、木香、茯神、甘草、姜、枣等组成。组方特点:气血并补,以补气为主,重在补气以生血;心脾同治,但重在健脾生血以补心;补中有行,补而不滞,补不壅中。


48、逍遥散、四物汤、归脾汤、温经汤均可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有何区别?

答: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主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月经不调,临床常伴有两胁胀痛,情志抑郁,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弦细等症状。四物汤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之月经不调,临床常伴面色萎黄,唇甲无华,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脾不统血之月经不调,临床常伴心悸失眠,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短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候;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瘀阻胞宫之月经不调,临床常伴少腹冷痛,咽干口燥,手足烦热。


49、简述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及配伍特点。

答: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组成。配伍特点:三补三泻配伍。三补配三泻,补大于泻,以泻助补;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


50、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证,方中为何配伍“三泻”?

答:方中配伍三泻的原因有三:一是肾主藏精,又主水液,肾虚不足,常可影响肾主水液功能,导致水液代谢失常,产生湿浊。浊邪不去,会影响肾阴化生。故方中配三泻,以渗湿泻浊,使浊邪去真阴生。二是肾阴不足,阴不胜阳,常致虚热内扰,表现口咽干燥,五心烦热等,故用三泻以泻相火退虚热,兼顾其标。三是三补滋腻味厚,易壅中滞气,配三泻以制约三补滋腻之性,使补而不滞,补不助邪。


51、一贯煎与逍遥散在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答:二方均可疏肝解郁,治疗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一贯煎主治肝肾阴虚,木失滋荣而致肝气不舒。治疗重在养肝之阴血,兼顾肾、肺、胃之阴,以加强养肝阴之功,宜于肝肾阴虚,血燥气郁之胁痛,伴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弦。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木不疏土,脾失健运,侧重在疏肝养血,健脾。治疗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胁痛,伴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弦虚。


52、肾气丸治疗肾阳虚证,方中为何配伍大量的滋阴药?

答:阴阳是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即水为火之主,火为水之源,水火原不相离。故张景岳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源泉不竭”。故本方以少量桂附纳入大量补阴药,大量补阴药滋补肾阴,少量温阳药化生肾气。从而达到温补肾阳之目的。


53、牡蛎散、玉屏风散均可治疗表虚自汗,其组成、功效和主治有何异同?

答: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黄芪,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主治表虚不固的自汗证。但牡蛎散除黄芪,还有牡蛎、浮小麦、糯稻根、麻黄根,以收敛固涩止汗治标为主,兼能益气固表,镇潜心阳,故主治自汗属表虚不固,心气不足,心阳不潜者,临床以自汗夜卧尤甚,伴见心悸,短气,烦倦,舌质淡红,脉细弱。玉屏风散以益气实卫固表止汗治本为主,兼能辛散祛风,故主治卫虚不固,自汗恶风,面白无华,脉浮虚。


54、简述真人养脏汤的组成、功效、主证。

答:真人养脏汤以人参、白术、诃子、肉豆蔻、、当归、芍药、木香、肉桂、甘草等为主组成。具有温阳健脾,涩肠止泻功效,主治脾肾虚寒,肠失固摄的久泄久痢,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按喜温,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沉迟。


55、凉开剂组方配伍有何规律?

答:凉开剂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常配伍以下几类药物:一是清热解毒药;二是化痰开窍药;三是镇静安神药;四是熄风止痉药。


56、简述“凉开三宝”的区别。

答:凉开三宝指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其中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治疗热闭证邪热偏盛,身热较重;紫雪长于熄风止痉,适用于热闭证兼有肝风内动而痉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用于热闭证而痰浊偏盛昏迷较重者。


57、苏子降气汤主治何种喘证?方中配伍当归的作用是什么?

答: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的喘证,“上实”指痰涎壅肺,临床症见喘咳气急,痰多色白,胸膈满闷;“下虚”指肾阳不足,症见腰疼脚弱,呼吸困难,呼多吸少,痰涎清稀,甚至肢体浮肿。方中配当归作用有二:一是主咳逆上气,二是养血润燥,加强肉桂的温补下虚之力。


58、苏子降气汤与小青龙汤均可治喘,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答:苏子降气汤与小青龙汤均可用于喘证。苏子降气汤以降逆平喘,祛痰止咳为主,兼能温补下元,主治下元亏虚,痰涎壅肺的喘证,临床以喘咳气急,呼多吸少,痰多色白,伴腰疼脚弱,或肢体浮肿为辨证要点。小青龙汤长于温化水饮,兼能解表散寒,主治风寒束表,水饮内停的喘证,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伴喘咳气急,痰多质稀为辨证要点。


59、肉桂在芍药汤、阳和汤、苏子降气汤、真人养脏汤四方中配伍作用有何不同?

答:芍药汤配肉桂是作为反佐药,既可制约芩连大黄寒凉之性,使其苦寒凉降而无冰伏湿热之弊,同时又可温通血脉,助当归、芍药以行血;阳和汤配肉桂温阳散寒,温通血脉;苏子降气汤用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下虚;真人养脏汤中配肉桂温肾暖脾,合人参、白术以温补脾肾治虚寒之病本。


60、定喘汤中麻黄配白果有何意义?

答: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止咳,祛痰定嗽。定喘汤中麻黄配白果之收敛,宣肺散邪不耗散肺气,白果得麻黄之宣散,敛肺平喘而不留邪。二味一散一收,一开一阖,加强平喘之功。


61、天台乌药散中的川楝为何要用巴豆炒制?

答:天台乌药散主治小肠疝气,证属寒凝气滞所致。方中用川楝苦寒,入肝经,可疏肝行气止痛。但川楝苦寒,故以巴豆大辛大热峻下攻逐之品炒川楝,去川楝苦寒之性,使其寒性减而疏肝行气止痛之力存,同时借巴豆温通之性,增强散寒破结之力,加强本方行气散寒止痛的功效。


62、旋覆代赭石汤与半夏泻心汤均可治心下痞,有何区别?

答:均可治心下痞。但半夏泻心汤以平调寒热,散结除痞为主,适用于寒热错杂,升降失常的心下痞满,肠鸣呕利,苔黄腻,脉滑数。旋覆代赭石汤以降气化痰,益气和胃为主,适用于胃气虚弱,痰浊内阻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反胃呕吐,或吐涎沫,苔白腻,脉弦而虚。


63、活血剂中为何常配伍行气药?

答:气与血相互为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的运行赖气的温煦推动,才能周流全身,环周不休。故活血剂中常配行气药,使气行血行。


64、止血剂中为何常配伍活血药?

答:止血剂适用于出血病证,多以止血药为主组成。但止血过急,容易留瘀。且血溢脉外而留蓄体内,则成瘀血。瘀血不去,会致血不循经而加重出血。故方中配活血药,使止血不留瘀。


65、桃核承气汤治疗瘀热留蓄下焦,方中为何配伍辛温的桂枝?

答:本方治疗下焦蓄血证,以寒凉之大黄、芒硝泻热逐瘀。但血属阴主静,温则消而去之,寒则涩而不流。过于寒凉不利于消瘀,故方中配辛甘温的桂枝,一方面制约大黄、芒硝的寒凉之性,防其寒凉凝血之弊;二是桂枝温经通阳,又可助桃仁活血化瘀,通利血脉。


66、血府逐瘀汤由哪两首方剂加减变化而成?其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答:血府逐瘀汤以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加减变化而成。方中活血与行气相互,气血并治;祛瘀与养血同用,祛瘀而不伤正;升降兼顾,,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67、牛膝在玉女煎、镇肝熄风汤、血府逐瘀汤、济川煎、独活寄生汤中的作用各是什么?

答:玉女煎中配牛膝导热引血下行,兼补益肝肾;镇肝熄风汤重用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血府逐瘀汤配牛膝重在活血通络,引血下行;济川煎用牛膝下行降浊,兼能补益肝肾;独活寄生汤用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68、复元活血汤中柴胡配大黄有何意义?

答:复元活血汤中柴胡味辛升散,疏肝行气;大黄苦寒凉降,力猛善行,荡涤留瘀败血,导瘀血下行。柴胡与大黄相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攻散胁下之瘀滞。


69、补阳还五汤是活血祛瘀之剂,方中为何重用益气的黄芪?

答:补阳还五汤主治气虚血瘀证,其中以气虚为本,血瘀标。治当补气活血通络。故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少用桃红归芎芍活血,补气以治本,活血以治标,意在使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不伤正。


70、黄土汤用药配伍有何特点?

答:配伍特点:寒热并用,刚柔相济,标本兼顾,温阳不损阴,滋阴不碍阳。


71、十灰散中配伍大黄的意义是什么?

答:十灰散中配大黄作用有三:一是清热降火,引热下行,以治病本;二是炒炭存性,有收敛止血之功;三是大黄凉血祛瘀,使止血而不留瘀。


72、风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风证治疗: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


73、如何理解“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含义?

答:风邪入中经脉,使气血不畅,脉络阻滞,故症见皮肤瘙痒、疼痛、麻木、皮疹等。故治以祛风散邪为主,常配养血活血之品。一是畅旺气血,通行脉络,使营血周流全身,以滋养肌肉筋骨,从而达到消除病证的目的;二是活血活瘀,促进气血的运行。气血流通,则风邪易散,增强祛风散邪之效;三是可防风药之温燥,使祛邪而无伤正之弊。


74、川芎茶调散为何用清茶调服?

答:川芎茶调散治疗外风头痛,方中以大队辛香温燥的风药祛风止痛,但温燥升散太过,易化热化燥,故用清茶调服,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升散,使其升中有降。


75、镇肝熄风汤中重用牛膝的意义是什么?

答:镇肝熄风汤主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上逆所致的类中风。牛膝,归肝肾,入血分,性善下行,方中重用以引血下行治其标,并能补益肝肾以顾本。


76、镇肝熄风汤中为何配伍川楝、麦芽、茵陈?

答:镇肝熄风汤主治肝肾亏虚,肝阳上亢,气血上逆的类中风,方中以牛膝配赭石、龙骨、牡蛎等重镇之品,镇潜肝阳以治标;以龟板、芍药、天冬、玄参等滋腻之品滋水涵木以治本。肝阳上亢,易于生热,且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舒畅恶抑郁,过于重镇滋腻,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均不利于肝之疏泄。故配以川楝、茵陈、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顺其性。麦芽还有消食导滞之功,防金石碍胃之弊。


77、玉女煎、玉液汤、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均可治消渴,主证有何区别?

答:玉女煎主治胃火亢盛,肾阴不足之证,临床见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脉虚大。玉液汤主治气不布津,肾虚胃燥的消渴,症见口渴引饮,小便频数,量多混浊,饮不解渴,困怠短气,脉细无力。肾气丸主治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津液不布所致之消渴,症见口渴喜饮,小便频数,腰痛脚弱,畏寒怕冷,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消渴,症见烦热干渴,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78、杏苏散治疗燥证,为何仍用苦辛温燥之品?

答:杏苏散主治凉燥。凉燥犯肺,宣降失职,津凝不布,诸窍失于濡润,故症见咽嗌干燥,咳嗽痰稀。治当温宣凉燥。故方中以辛温之苏叶疏散凉燥,宣肺开郁,杏仁苦温质润,肃降肺气。肺失宣降,津失输布,聚而生痰,以苦燥之半夏、枳壳,辛温之橘皮、桔梗等宣利肺气,燥湿化痰,使痰消气行而津液敷布。诸药苦辛温同用,使凉燥散,肺气畅,津液布,痰涎消,诸窍得以滋润,体现苦辛温润之法。


79、简述清燥救肺汤中石膏的用法特点。

答:清燥救肺汤中石膏煅用,且量少于桑叶。石膏清泄肺热,量小于桑叶,则不碍桑叶的轻宣之力;石膏煅用减其寒凉之性,防其寒凉太过损伤胃气,胃气不绝,则生化有源,肺金得养,肺气不绝,从而达到保肺救肺的目的。


80、简述藿香正气散的组成和配伍特点。

答:藿香正气散由藿香、苏叶、白芷、半夏、厚朴、陈皮、桔梗、白术、茯苓、大腹皮、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本方诸药配伍,表里同治,升清降浊,邪正兼顾。


81、三仁汤中配伍杏仁的作用是什么?

答:三仁汤中配伍杏仁宣利上焦肺气,使气行则湿化。


82、湿温病治疗的三禁忌是什么?并阐明理由。

答:湿温病治疗三禁忌:忌汗、忌下、忌滋补。汗法多以辛温升散之品组成,辛温升散易使湿热弥漫上焦,蒙蔽清窍,出现神昏耳聋。湿为阴邪,非温不化,下法多以苦寒泻下之品组成,苦寒泻下易伤中阳,使运化失常,则湿浊难化,湿浊下注则变生洞泄。滋补之剂多以滋腻味厚重浊之品组成,滋腻太过易于助湿固湿,不利于湿浊的化除。故湿温病忌用汗、下、补三法。


83、茵陈蒿汤主治何种黄疸?其临床特征是什么?

答:本方主治阳黄,系因湿热内蕴,薰蒸肌肤所致。临床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84、五苓散与五皮散均可利水渗湿,有何不同?

答:两方均能利水湿,主治水肿。但五苓散兼能解表散寒,化气利水,健脾制水,主治表邪不解,邪传膀胱之蓄水证,临床症见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或缓。五皮散兼能理气健脾,主治脾虚湿盛,气滞水泛之皮水,症见一身悉肿,皮色光亮,小便不利,心腹胀满,上气喘急,苔白腻,脉沉缓。


85、真武汤中配伍芍药的作用是什么?

答:真武汤中配芍药意义有三:利小便以行水气;柔肝缓急止腹痛;敛阴舒筋以解肌肉动。


86、真武汤与实脾散在组成、功效、主治上有何异同?

答:两方均有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等组成,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治疗水湿内停。但真武汤配伍芍药,以温肾阳为主,兼能敛阴缓。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致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或沉重,舌淡胖苔白润,脉沉迟。实脾散有干姜、木瓜、草果仁、木香、槟榔、厚朴、甘草等,以温脾阳为主,兼能行气导滞,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浮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胸腹胀满,苔白腻,脉沉弦。


87、桂枝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当归四逆汤、桃核承气汤、肾气丸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答:五苓散中配桂枝一是解表散邪,二是温阳化气,以膀胱气化。苓桂术甘汤中配桂枝温阳化饮;当归四逆汤配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桃核承气汤中配桂枝制约寒凉之性,使其寒凉而不凝血,且助桃仁活血通脉。肾气丸中配小量桂枝温助肾阳,取少火生气之意,意在微微生火以生肾气。


88、二陈汤中的“二陈”指什么?方中配伍乌梅的作用是什么?

答:二陈汤中的二陈指半夏、橘红。《药性赋》云: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与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用后方知功效奇。方中用乌梅敛肺止咳,防温燥化痰之品祛邪伤津。


89、健脾丸有哪些药物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肉豆蔻、山楂、麦芽、神曲、砂仁、陈皮、木香、黄连、甘草组成。本方以补气健脾药与消食行气药同用,消补兼施,补大于消,补而不滞,消不伤正。


90、乌梅丸为何可用于治疗久泄久痢?

答:乌梅丸以乌梅、黄连、黄柏、附子、干姜、桂枝、蜀椒、细辛、人参、当归等组成。其中乌梅涩肠止泻,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坚肠止痢;附子、干姜、桂枝、蜀椒、细辛温肾暖脾,助其运化;人参、当归益气养血扶正。诸药合用,具有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涩肠止痢止泻之功。故可以用于寒热错杂,正气虚弱之久泻久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