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柴胡的品种与其功能、特性的关系

2020-08-09 10:14:56

無心閱讀全文者可閱讀以下總結,正文在下方:


1.作者初步认为,张仲景时代,医家处方应用柴胡的品种是北柴胡,其功能、主治和《神农本草经》所载相一致。唐代以后,银柴胡被认为是柴胡的上品,而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曾代替了北柴胡在临床上的引用。元、明、清朝,柴胡的品种逐渐增多,银柴胡和柴胡在临床引用上开始了区分,而南柴胡在江南地区为医家所习用。长期以来,对柴胡性能的认识和“柴胡劫肝阴”问题,所有存在着不同意见,作者认为:是和柴胡的品种有关

2.南柴胡和北柴胡的共同性是:1.疏邪退热;2.疏肝解郁;祛瘀调经。3.南、北柴胡的特性是:南柴胡长于升阳散邪,疏肝解郁;北柴胡长于解热泻下,推陈致新;4.银柴胡一般用于清虚热、退骨蒸,因其科属与南、北柴胡不同,性能上也大有区别,不能与柴胡相混淆。

3.从历代有关文献看来,柴胡的品种,大都以北柴胡为正品,入药部位应取其根。根和茎、叶的作用,有所区别。南柴胡的升散作用,初步认为:和应用其茎、叶有关。









论柴胡的品种与其功能、特性的关系


柴胡是临床常用药品之一,品种很多,产地遍于南北各省。由于各地应用柴胡的品种不同,药店给药的习惯不一,各种柴胡的采收季节和入药部分也有区别,因此,各类的功能,有其共同点,也有其特殊性。历代文献,关于柴胡功能、主治、品种的记述,有较大的出入;后世对柴胡临床应用的意见也不一致;最近各地医药刊物发表的关于柴胡是否劫肝阴的文章,意见也各有不同。

 

去夏,我院中医科邀请了药业老职工,收集了各类柴胡的原植物,探讨其品种和功能等问题。本文所述,是通过讨论后的初步小结。由于水平有限,体会不深,不当之处,请批评教正。

 

一、柴胡的品种和各地用药情况

柴胡,《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属伞形科植物(银柴胡属石竹科),主要分南柴胡、北柴胡两大类。

 

1.品种及入药部分

南柴胡类中,包括软柴胡、川柴胡、红柴胡3种,原职务名狭叶柴胡,主销于江浙地区。北柴胡又称硬柴胡,原包括长白柴胡、六安柴胡、长茎柴胡等。各种柴胡的产地和入药部分(见附表)。


 

2.用药习惯

全国大多数地区,以用北柴胡为主。如两广、两湖、江西、福建、陕、甘、华北(包括北京、天津)等地的药店,虽亦备有各类柴胡,但处方单写柴胡者,即付给北柴胡;炮制(如鳖血拌、醋炒、水炒)均以北柴胡加工;丸散修合(如逍遥丸、补中益气丸、人参鳖甲煎丸等),亦用北柴胡。江浙两省(包括上海市),习用南柴胡。如处方只写柴胡,即付南柴胡类的软柴胡;炮制及丸散修合,均用软柴胡。

 

3.处方应用

《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1、处方写柴胡、春柴胡、软柴胡、细柴胡者,概付软柴胡;2、处方写川柴胡、竹叶柴胡者,概付川柴胡;3、处方写红柴胡、柴胡头者,概付红柴胡;4、处方写北柴胡、秋柴胡、硬柴胡者,概付北柴胡。

 

历代本草所载,柴胡的地上部分名柴,地下部分名胡。古时入药概取其根,并从北柴胡为正品。如李时珍说:“柴胡生山中,嫩则可茹,老则采而为紫,故苗有芸蒿、山菜、茄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又说:“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所耎,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根部作用,较之茎叶部位著,故入药取其根。

 

此外,临床常用的“银柴胡”,属石竹科,其根肥白软濡,形如黄芪,它和“柴胡”不是同一科属的植物,临床应用,应加区别。

 

二、祖国医药主要文献关于柴胡功能、主治的记述

历代本草医籍,关于柴胡性能、主治的记载,出入较大;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1、唐代以前

以后汉张仲景时代为中心。这一时期,关于柴胡功效的记述,是比较一致的。记载柴胡功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说:“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晋代陶弘景《别录》说:“除伤寒新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气,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张仲景虽没有单独论述柴胡的功能,但从《伤寒论》中应用柴胡为主的方剂,如大、小柴胡汤,主: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腹中痛,胁下痞硬,心烦喜呕。柴胡加芒硝汤,主:胸胁满,与《本经》所说的柴胡功能基本是一致的。唐代《千金翼方》关于柴胡功能的描述,亦与《本经》、《别录》相同。

 

2.唐代中叶至宋元时期

以宋代《大明本草》为中心。这一时期,认为柴胡主劳热骨蒸,益气力,润心肺,添精髓。如:唐代甄权《药性本草》说:”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劳乏羸瘦。“宋代《大明本草》说:”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消痰止嗽。“金代张元素《珍珠囊》认为柴胡主痨热,骨蒸,潮热,妇人产前后诸热。此外,宋代《和剂局方》中的逍遥丸、龙脑鸡苏丸等方的应用柴胡,亦是取其清虚热,解肝郁,益阴养血作用。当时虽有些本草方书把历代记述兼收并蓄(如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但这时期的医家对柴胡作用的认识,确有较大的出入。所以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提出反对意见,他说:”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痨,令人治痨方中,鲜有不用此者......凡此误世甚多。”柴胡治痨热的风气,至明、清时,银柴胡与柴胡二者区分以后,才逐步改变。

 

3.金元至清末

这时的医家,应用的柴胡品种增多。南柴胡在江南地区被普遍地应用。本草和各家方书谓本品有“升散清阳,疏肝解郁”之效。如:明代缪希雍《本草经疏》说:“柴胡味苦平,微寒而无毒,为少阳经表药......其性升而散,故能达表散邪也。”黄宫绣《本草求真》说:“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虽引清阳之气,左旋上行,然升中有散,若无归者同投,其散滋甚......如元气下脱,虚火上炎,以及阴虚发热等类,非可妄投。”

 

在此以前,李东垣、张景岳等亦认为:柴胡能引清气儿行阳道,又能引胃气上行,其性善泄善散,断非滋补之物;凡病阴虚而孤阳劳热者,不可再损营气,病人虚而气升忌之。他们一方面提出对柴胡性能的看法,同时又反对当时有人认为柴胡是“清虚热、滋阴血”之品的说法。

 

上述三个时期的一家,对本品性能、主治的记述,有较大的差异。这些不同见解,在同一历史时期中,多数人的看法是一致的,说明这不是个别认识不一致的问题,而是有其临床实践为依据的。关于这些问题,近数年来,通过文献复习和品种的调查研究,初步可以看出: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应用柴胡的品种方面,的确有所不同。由于应用的品种不同,所以临床疗效不一,结论自然也不一致了。

 

三、各个时期应用柴胡品种演变的由来

古用柴胡,部分品种,但云“出银州者良”。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没有把“柴胡”同“银柴胡”区分;明代缪希雍《本草经疏》始把柴胡分别两种;他说:“柴胡有二种,一种色白而大者名银柴胡,专治劳热骨蒸,色微黑而细者为北柴胡,用以发表散热,《本经》并无二种之说,功用亦无分别,但云“出银州者为良”,则知其优于发散,而非治虚热之药明矣。”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始将银柴胡录入。“柴胡出银州者良”之说,最早见于宋代苏颂《图经本草》,他说:“今关陕江湖间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坚硬,微有细线,叶似竹叶而稍紧小,亦有似斜蒿者,亦有似麦门冬叶而短者,七月开黄花,根淡赤色,似前胡而强,生丹州者结青子,与他处者不类,其根似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从其描写的形态,可知所指示属伞形科植物的“柴胡”,不是石竹科植物的“银柴胡”。银州地区所产的柴胡有两种,翁有良说得很清楚,他说:“银柴胡产鄞州这佳,有二种。但辨形如鼠尾,与前胡相同......皆以西北出产者为胜,形既相同,当以河广古城柴胡为准。今银柴胡粗细不等,大如拇指,长数尺,形不类鼠尾,又不似前胡,较本草不对,治病难分,两用究非的确,用者详之。”从以上记述中可以说明,古代所说“柴胡出银州者良”,是指银州所产的“柴胡”而言,其实不是目前所供应的“银柴胡”。关于这点,过去没有很好的辨别。

 

银柴胡在临床上曾一度代替了柴胡:从有关文献资料看来,可能开始于唐代后叶,盛行于宋、元,至明代才逐渐纠正而二者并重。唐代以前,本草所载和医方所用,当北柴胡为正品。其理由是:1.当时柴胡品种尚少,银柴胡可能还没有传入中原,南柴胡一般认为次品而不用;2.当时文化中心在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目前应用的柴胡,仍以北柴胡为主;3。张仲景应用柴胡,是取其除寒热邪气,饮食积聚,决不是银柴胡的清虚热治劳损,也不是南柴胡的升清阳,解肝郁所主;4.当时方书明确指出:入药取其根,而南柴胡用的是全草。由此可以说明:张仲景所用的是北柴胡。五代以后,许多药物传入中原,可能银柴胡在此时开始为大家所应用。由于本草载有“柴胡出银州者良”,医家处方时在“柴胡”上每加一“银”字,药商亦以银柴胡为上品来供应,致以讹传讹,日久成习。《和剂局方》所载的龙脑鸡苏丸,注明用银柴胡;说明当时医药两界,都以银柴胡为柴胡的上品。银柴胡广泛地代替柴胡来供应,致使对柴胡功能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差异。明、清时期,虽明确地将“柴胡”同“银柴胡”区分卡来,但这一风气流传到现在,仍然有部分医家,认为银柴胡是柴胡的上品,在应用上没有加以区别。

 

四、从“柴胡劫肝阴”问题来探讨南、北柴胡的特性

南、北柴胡的功能,由于品种和入药部位的不同,有其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我们可以从柴胡是否劫肝阴问题来反证南、北柴胡的特性。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探索认为“柴胡劫肝阴”的医家们所用的柴胡品种,才能提出初步的依据。

 

柴胡劫肝阴之说,初见于张司农《治暑全书》的序文中;其后,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曾引用之;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更加申述;近人张山雷进一步加以发挥。其实,在此以前,李东垣、张景岳、缪仲淳、张石顽、杨时泰等亦认为“柴胡性升善散,阴虚火炎者忌之”。但在上述医家的著述中,都没有说明他们应用的是何种柴胡,这是很遗憾的。依据目前初步资料,作者认为:当时上述几位医家所应用的品种,以南柴胡的可能性为大。其理由是:1.柴胡升散之说,在东垣、景岳以前,很少人提出,唐代以前,临床应用以北柴胡为主,唐宋时期以银柴胡为主,南柴胡的应用,当开始于唐宋以后。2.认为柴胡劫肝阴的几位医家,可以说绝大多数是江浙人;江苏两省目前的用药习惯,仍以南柴胡为主。3.南柴胡药用带根全草,茎叶部分的作用一般偏于升散。4.参考最近发布关于“柴胡劫肝阴”探讨的文章,大致上亦有地区性的差别。北方几位医家认为:柴胡并无劫伤肝阴之弊,如林氏在《柴胡功用的商榷》一文中,举3例肝硬化、1例慢性肝炎、1例温病来说明,其中1例肝硬化应用柴胡达365天,并未出现伤阴现象;张氏在《讨论张山雷论柴胡的禁忌问题》一文中,也否认柴胡有劫肝阴之弊。南方几位医家,如陈氏《我对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学说的看法》、夏氏《关于柴胡劫肝阴的初步探讨》等文中,都认为:在临床上柴胡劫肝阴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夏氏更认为,柴胡能升少阳清气,易于引动肝阳,进一步损及肝阴,如肺胃阴虚,舌红津枯者,用时亦当谨慎,不能以其仅劫肝阴而忽视之。夏氏所用的是南柴胡,林氏文内注明用的是北柴胡,这样看来南、北柴胡的临床效果,确有不同。因之,笔者认为:各家对柴胡功能的不同认识和劫肝阴问题的不同看法,是于品种的特性有密切关系的。

 

五、柴胡性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南、北柴胡同属伞形科植物,其有效成分有相同之点,但由于产地、品种、入药部位等的不同,因此也有特殊性的一面。在历代文献复习中和临床实践方面,都有这样的体会,初步归纳于下。

 

1.南、北柴胡性能的共同点

1、疏邪解热:主少阳病寒热往来,疟疾型的间歇热。其疏邪解热、和解表里的作用,不同麻、桂的发汗解肌,也不同石膏的清热泻火,故仲景用以治邪在半表半里的寒热往来、口苦耳聋、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症;2、疏肝解郁: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女子情怀不畅,肝失条达,或木郁土中,脘痛痞胀,噫气泛恶等症;3.祛瘀调经:主妇女月经不调,经来腹痛,经前产后寒热腹痛。章氏推崇柴胡有解热、泄下、祛瘀作用。

 

2、南、北柴胡功能的特殊性

北柴胡长于推陈致新,能除心腹肠胃中结气,对饮食积聚,寒热邪气以及痰热结实的疏导和解,有很好的效用。其性降多于升,走而不守;其升亦由于浊音的下降,故清阳才得以上升。《本经》和《别录》所述柴胡的功能,实是指出了北柴胡的特性的一面。笔者通过临床应用,体会到:其疏导邪气、退热的作用,优于南柴胡;其性虽不同于大黄的导下泄热,但重剂亦能致泄,故邪在半表半里的寒热不解,胸胁苦闷及有肠胃滞浊见证者,用之最宜。

南柴胡长于发汗解表,升举清阳,能疏肝胆之气以解肝郁,气味俱轻,外感在表在上,兼清阳下陷者用之最宜。:“柴胡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司清气上行。”是指出了南柴胡的特性。故肝阳易亢,肝阴不足,血虚津枯者,用之宜慎。南柴胡长于疏散升阳,故其劫耗肝阴之弊,较为显著。

 

3.南、北柴胡和银柴胡的不同点

银柴胡味甘微寒,主劳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以及小儿五疳劳热。《本草求真》说:“银柴胡味甘微寒,功用等于石斛,皆能入胃而除虚热,但石斛则兼入肾,涩气固筋骨,此则入肾凉血之为异耳;故《和剂局方》,用此以治上下诸血,及于虚劳方中,参入同治,治肝劳之必用此为主。”张山雷也说:“银柴胡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固治虚热之良药。”

 

作者对慢性肝炎,肝郁不达,而肝阴已伤,低热不清,及温病后期微热,肺痨潮热,用本品调治,每获良效。

 

南、北柴胡和银柴胡虽都具解热疏肝郁之功,但其特性不同。总的来说:南柴胡得一“升”字,能于升散中解热疏肝;北柴胡得一“降”字,能于疏降中退热泄肝;银柴胡得一“滋”字,能于滋养中清热柔肝。南、北柴胡能升能降,走而不守;银柴胡能清能滋,守而不走。石氏说:“柴胡能升能降,因而得者一个‘和’字。”张赞臣氏说:“柴胡主要功能在于‘疏’于‘和’字,即既能疏通,又有宣畅和里的作用。”都道出了南、北柴胡的性能和特长。但在临床上辨证选用是,除了掌握各类柴胡的共性和特殊性以外,更须注意其配伍的相互关系和用量的多寡等。

 

六、小结

1.本文参考了历代主要本草文献,并结合当前全国各地应用品种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柴胡功能的共同性和特殊性。

2.作者初步认为,张仲景时代,医家处方应用柴胡的品种是北柴胡,其功能、主治和《神农本草经》所载相一致。唐代以后,银柴胡被认为是柴胡的上品,而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曾代替了北柴胡在临床上的引用。元、明、清季,柴胡的品种逐渐增多,银柴胡和柴胡在临床引用上开始了区分,而南柴胡在江南地区为医家所习用。长期以来,对柴胡性能的认识和“柴胡劫肝阴”问题,所有存在着不同意见,作者认为:是和柴胡的品种有关。

3.南柴胡和北柴胡的共同性是:1.疏邪退热;2.疏肝解郁;祛瘀调经。3.南、北柴胡的特性是:南柴胡长于升阳散邪,疏肝解郁;北柴胡长于解热泻下,推陈致新;4.银柴胡一般用于清虚热、退骨蒸,因其科属与南、北柴胡不同,性能上也大有区别,不能与柴胡相混淆。

4.从历代有关文献看来,柴胡的品种,大都以北柴胡为正品,入药部位应取其根。根和茎、叶的作用,有所区别。南柴胡的升散作用,初步认为:和应用其茎、叶有关。

 

 

本文承上海市南市区中药区店孙文斌同志和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同道提供材料,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学术小组讨论,同道夏仲芳、张赞臣、张镜人、陆瘦燕、夏理彬、黄儒珍等审改,并此致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