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中草药中的三萜类化合物

2021-12-31 13:35:42


中草药已在中国传承千年,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草药种类高达5000左右。地大物博是中国使用和研究中草药的先天优良基础,近代对中草药的医学研究,使得中草药的使用有了依据,也使中草药和中医技术发展到了世界各地。


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已在多种中草药中被科学家们探究发现,是中草药的重要药理成分。三萜类化合物多是以游离、成苷、成酯的形式存在,难溶于水或者不溶于水。


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的发现,使得其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之后备受关注,成为了中药生物化学的热点领域之一。



抗炎作用


有研究[3]证实,菊花中含有27种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理是这些三萜类化合物对产生炎症的几种诱导蛋白酶有潜在抑制作用。


中草药雷公藤一直被中医们用作消肿止痛辅药之一。试验和研究已证实雷公藤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直接作用于免疫效应,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可直接抑制炎症的浸润和渗出。


五色梅根的抗炎作用也被证实与其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有关[4].



抗肿瘤作用


赤芝菌丝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其对小鼠肝肉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早在1983年就被科学家Toth发现。


中国医学家李薇[2]的研究表明,三萜类化合物对艾氏腹水癌和肺癌等瘤株的抑瘤率均达到了30%以上。该研究中发现,三萜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是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早在1990年,台湾医学博士杨书威就在牛樟芝子实体中发现多种三萜类化合物。之后的研究中证实了,牛樟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因其氧化类型与胆固醇很接近,因此可诱导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溶血作用


甘草被用来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是中草药里较常用的配方之一。医学家傅乃武等人的研究证实甘草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可使血制品(输血用)中的病毒失活,对H₂O₂等的溶血作用明显。



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中国医学家王英在匙羹藤中分离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甜味反应的作用,从而使人达到降低血糖、抗龋齿的目的。


兴安升麻是蒙古族古配方的一味重要中草药之一。医学家鞠建华的小鼠实验证明,兴安升麻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可有效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二酯。




抗病毒作用


中草药很早前就已传入日本,不断在日本发展壮大,日本人甚至将中草药卖到了世界其他国家。蕨类中三萜类化合物对EB病毒活性的抑制作用,正是由日本科学家木岛孝夫发现的。


英国科学家Young M C M,在茜草科植物的成熟果皮中,发现了能抗孢子菌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中草药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三萜类化合物是大自然馈赠,不管是在研究和利用,还是在资源保护上,人类都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资料及重要声明:

内容/图片来源:原文、杂志官网、百度、网络等。所有版权归拥有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旨在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