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廉方临证传薪录》之带下病论治经验

2020-11-29 12:15:55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者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的疾病。湿热带下属于带下病的一种,其表现为带下色黄或赤白相兼,或气甚腥秽质黏稠,或见阴痒难忍,或见小腹隐痛,带下量多,缠绵难愈。带下病是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其临床变现,大抵西医学的阴道炎、宫颈炎、急慢性盆腔炎等引起白带异常的疾病对应,其中湿热下注型带下病多是由细菌性、霉菌性或者滴虫性阴道炎引起,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和生育质量。

一、病因病机

带下病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湿症。而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认为湿是带下病发病的主因。又载“……况加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指出脾虚、肝郁、湿热均可导致带下的发生。《沈氏女科辑笺正》指出:“若湿热则今最多,而亦最易治,其所下者,必秽浊腥臭,甚者且皮肤湿痒,淫溢欲腐,若大脾虚气虚之症,固亦有之”指出了湿热带下的临床表现。

杨老认为,带下属人体的阴液,肾收藏,肝疏泄,经脾运化、输布,由任脉所司,受带脉约束和督脉温化而生成,维持女性正常的生理、生育功能。肝气不舒,疏泄失常,郁滞日久影响及脾,导致脾主运化的功能障碍,津液失于疏布,水湿内停,下注于前阴、胞宫而为带下病此外,在生理上,带下为阴湿之物,易感受湿邪而发病。感受外湿,或体内生湿均可导致病理性带下;湿浊雍滞,加之患者性情急躁等原因,肝失于疏泄,化热下注而成湿热带下;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趋于热化;或感受湿热秽浊之毒,毒壅气滞,而为湿热带下。总之,湿热带下的病理基础是湿邪为患,尤与肝脾胃肾功能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主要是任脉失固,带脉失约所致;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

二、治法用方

针对湿热带下的病理特点,杨老分两阶段进行治疗。在湿热明显时,选用四逆四妙汤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8g,白芍18g,枳壳12g,苍术15g,黄柏10g,生薏苡仁30g,怀牛膝15g,怀山药18g,土茯苓30g,生甘草6g。方由《伤寒论》“四逆汤”与《成方便读》“四妙丸”加减化裁而来,具有调肝解郁,渗湿解毒之功效。除用于湿热带下外,本方也用于肝郁脾虚,湿注下焦之阴痒、湿疹等。方中柴胡苦辛微寒,能疏肝解郁清热;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珍珠囊》:“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壮骨髓,六也”共为君药。苍术辛苦温,能燥湿健脾;薏苡仁性味甘淡凉,能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怀牛膝苦干酸平,能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共为臣药。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能养血柔肝;枳壳辛苦温,能健脾行气止痛;怀山药甘平,能益气养阴,补脾益肾;土茯苓甘淡平,能解毒除湿,共为佐药。甘草甘平,能缓急,调和诸药。湿热带下已去,杨老师强调应该注意“脾为生痰生湿之源”之说,以健脾渗湿疏肝为主,选用四逆异功散加减。本方由《伤寒论》“四逆散”合《小儿药证直诀》“异功散”组成。方药组成:太子参30g,白术18g,茯苓18g,怀山药18g,芡实12g,柴胡18g,白芍18g,陈皮12g,枳壳12g,甘草6g。方中太子参甘,微苦,微温,补益脾肺,益气生津,可益脾气,养胃阴;柴胡苦辛微寒,能疏肝解郁清热,两药合用,疏肝理脾,共为君药。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能养血柔肝;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能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怀山药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清热解毒,四药通用能健脾燥湿,肝脾共调。陈皮、枳壳辛苦温,能健脾行气止痛;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三药合用,理气调带不伤正甘草甘平,调和诸药。

三、强调医贵圆通,注重临证加减

杨老在基础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加减。如带下腥秽臭气甚者加茵陈30g,白茅根30g;如带下秽浊如脓加芦根18g,天花粉18g,红藤30g;如带下赤白加赤芍15g,白头翁15g;如阴痒加金银花30g,土茯苓30g;如脾虚加党参18g,白扁豆15g;如伴有腰困痛,带下淡黄如蛋清,加菟丝子12g,杜仲18g,续断18g

四、典型病例

患者,女,36岁,农民。2014年11月19日初诊。

主诉带下色黄伴阴痒1年余。自诉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黄质黏,甚则秽浊如脓,气重而阴痒,病程已一年余。经中西医治疗,内服外用无不尝试,收效甚微,查所用处方,有用易黄汤加减者,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者。刻诊带黄浊如脓,质黏气臭,阴痒甚剧,苦不堪言,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小腹时有隐痛,经期加剧,睡眠差而多梦,纳食一般,大便偏干,小便黄。苔薄黄,舌偏红,脉滑微数。曾于某院检查提示:子宫内膜炎。从其丈夫处得知,患者性情平素易于激动,易生闷气。

辨证:肝郁脾虚,湿注胞宫。

治法:肝解郁,渗湿解毒。

主方:四逆四妙汤。

柴胡18g,白芍18g,枳壳12g,苍术15g,黄柏10g,生薏苡仁30g,怀牛膝15g,怀山药18g,土茯苓30g,生龙骨30g,川楝子12g,茵陈30g,白茅根30g,生甘草6g。10剂,水煎服。

2014年11月30日二诊:经服用10剂后,带下量减,色转白,痒止,睡眠可,舌质淡,苔微黄,脉细。湿热已化,应健脾疏肝,选用四逆异功散。

太子参30g,白术18g,苍术10g,茯苓18g,怀山药18g,怀牛膝18g,车前子20g,芡实12g,柴胡18g,白芍18g,陈皮12g,枳壳12g,甘草6g15剂,水煎服。

随访3个月未发。

按语:本案例患者就诊时虽诉纳食一般,但可观见其苔薄黄。而脾主运化,脾虚运湿无力,故虽叠进易黄汤、龙胆泻肝汤等处方,但效果欠佳而病反复。又因就诊时患者湿热之象明显,杨老选择先调肝解郁,渗湿解毒,再健脾渗湿疏肝的思路进行治疗。先选择四逆四妙汤加茵陈利湿解毒;白茅根清热凉血利湿;生龙骨重镇安神;川楝子疏肝泄热。由于药物紧扣病机,故服用10剂后湿热之象缓解;再予以四逆异功散加苍术、怀牛膝、车前子燥湿而清解余热以求标本兼治。整个治疗过程层次分明有序,施予方药得当,故疾患得以解除。

附:

  杨廉方(1944—),男,汉族,重庆市垫江县人,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名中医,2012年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至今已从事中医医疗工作50余年。杨老积极总结临证经验,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诊疗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廖成荣,男,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廉方传承工作室秘书,《中国民间疗法》中青年编委,特约审稿专家。师从多名国家级、省级名医名师。参与省、局级课题3项,策划并担任丛书主编《常见病医方·医案·医论系列丛书》、副主编《杨廉方临证传薪录》,参编《失眠症中医诊疗经验集》、《白癜风中医诊疗经验集》、《痤疮中医诊疗经验集》等多部著作;先后在《国际中医中医杂志》、《中医药导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擅长运用中医药诊疗临床疾病,疗效显著。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杏林廖成荣!

守护健康,你我同行!

祝大家工作愉快!!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