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虽苦,却暗藏玄机!(鲜为人知)

2020-11-01 10:14:32



小编导读

哑吧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却将黄连之苦描述得甚是到位。黄连虽苦得到位,但也是难得的一味中药,《神农本草经》中,更是将其列为上品,其地位不言而喻。拥有崇高地位的黄连,却也是暗藏玄机,到底黄连有哪些功效?且听本文作者一叙。


黄连气味苦寒,《本草经》上说它主治祛热,在中作呕、作泻,湿热腹痛,痢疾,风热目病,诸疮疡毒,胁及季胁作痛各证。

总体来说,它的效能是清热燥湿。在临床应用上:治泻痢。消肿。

治泻痢者,例如香连丸,用黄连、木香,治里急后重的痢;姜连散,用干姜、黄连,治湿胜于热、腹痛甚的痢疾;变通丸用吴萸、黄连合炒分丸,用治赤或白痢。这是黄连在临床应用于治痢。

消肿者,例如治两目暴肿赤痛,用黄连秦皮汤;治痔漏用黄连散;治疮疡已破用四物薄贴方(方用黄连、黄柏、地榆、白芷),四味研极细面,用蛋清调敷疮口四周肿处。这是清热消肿的例子。此外,用吴萸、黄连合制为左金丸,治胁、季胁作痛,也是清热燥湿的又一例子。

大黄、黄连合用,临床上常见的有:泻心汤(《金匮要略》)用大黄、黄连、黄芩三味治吐血,衄血;大黄黄连泻心汤用大黄、黄连渍服,治心下虚痞,则又为一例也。

【附】

《医学经谈》曰:黄连苦寒,色深黄,肥大连珠者良,故名黄连。连苦燥入心,心火有余,左寸脉数者宜之。

泻心汤用之治心下痞满或郁热在中,烦躁恶心;香薷饮用之治卒心痛热呕,热泻,一切湿热腹痛,热痢肠澼下血,中暑,镇肝,凉血,调胃厚肠。

姜汁制炒治上焦痰火,以吴萸佐之治吞吐酸水,与木香同用治心下痞至肠中积滞,为腹痛下利要药。

同吴萸用治肝火,兼胁与小腹痛。

黄连、大黄都是苦寒清热之药,但黄连是燥湿清热,大黄是散结泻热,二者有所不同。

黄连的燥湿清热
1
黄连秦皮汤

治暴发赤肿多眵多泪的眼痛。用黄连秦皮作饮剂,加苦竹叶作洗方,就可以减少眵泪,消肿止痛。此治热在上焦者。

2
治泻痢

有香连丸、姜连散、姜黄散,都是以黄连清热燥湿。后重剧的就用木香辅助黄连以利气;腹痛剧的就佐以干姜,助黄连的燥气而除湿;腹痛轻而作呕逆的,就佐以生姜,散滞气而降逆。此为治湿热在中焦之例子。

大黄的散结泻热
1
散血的结滞

例如吐血衄血用泻心汤。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

妇人经闭用抵当汤丸。抵当汤丸用虻虫、水蛭、桃仁、大黄。下瘀血丸用大黄、桃仁、虫。这是大黄散血结的例子。

2
下宿食或结热或燥粪

例如三承气汤,胃肠俱实的用大承气汤,小肠实的用小承气汤,结热只在胃的用调胃承气汤。这是大黄下结热的例子。

又,用以调气化饮,三物厚朴汤、厚朴大黄汤均用大黄;大黄甘草汤治食已即吐。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2版)•内科专家卷:袁鹤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袁立人整理),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原创投稿!)

◎新媒体编辑:王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