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医真言:失眠的方证辨治

2023-06-05 13:39:33


「做最有腔调的中医人」

中医经典 | 养生之道 | 膳食调理 | 国学文化


睡眠问题是一个既浅显又深邃的问题,它是生命科学中的一大奥秘,曾引起古往今来无数科学家的浓厚兴趣。

失眠症是指在具备充分的睡眠机会和环境时,发生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

失眠是睡眠医学所关注的重要疾病(或症状)之一。现代医学所称之失眠,又叫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时睡时醒,或彻夜不睡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憹,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

中医学对睡眠的研究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临床上对失眠的辨识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睡眠医学涉及失眠、嗜睡、梦游、梦呓、梦交、、梦惊、磨牙、打鼾、遗尿、失魂等睡眠障碍问题。这里仅就失眠的方证辨治作简要介绍,祈望海内贤达正之。

1.失眼的病机辨识

睡眠由神所主,神出则寤,入则寐。心能藏神,血脉通达,阳能入阴,则睡眠正常。但心主睡眠的生理过程是与其他脏腑共同完成的,因为肝藏血,血舍魂;脾主运化,生化气血;心肾同为少阴,心为君火,肾为真水,心火下达,肾水上济,心肾相交,这些都是睡眠正常的基础条件。此外,胃不和,也卧不安。

失眠的基本病机是心神出而不入,阳动而不静。火热是中医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因。

在《素问·至真要大论》被后世称为病机十九条中,“皆属于火”者就有5条之多,条条与失眠相关。如“诸热瞀瘛”、“诸禁鼓慄,如丧神守”、“诸逆冲上”、“诸躁狂越”、“诸病跗肿,疼酸惊骇”。其中瞀瘛、鼓慄、丧神、冲上、躁狂、惊骇等,多伴失眠的临床表现。
总之,“万病困扰皆失眠”。此外,药物、心理、精神疾病(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等)均可导致失眠。

对于失眠的诊断,现代医学可以借助仪器,如多导睡眠仪检查是诊断心理、生理性失眠的重要手段。有一种主观性失眠,又称睡眠状态感知不良症(即假失眠),家里的人都说他睡得很好,但他仍说“没睡着”,这时用多导睡眠仪可以准确辨别之。

(1)中医对失眠的四诊方法

其中尤其要重视问诊以抓住主症。对一些“假失眠”者(强调睡眠时间必须不能少于6小时;老年人的正常眠少与早醒;主观失眠等),特别要注意鉴别:
①以不易入睡(30分钟以上还未入睡),睡中易醒,半夜醒后难以再入睡,睡眠时间不足,每天少于6小时,甚至彻夜难眠为主要临床表现。
②病程应在3天以上,并排除偶因某事失眠,而次日又能安眠者。
③常因失眠而出现疲乏无力、头晕头胀、心悸健忘或食欲不振,工作学习能力下降者。
④排除其他严重性疾病所导致的失眠,特别是器质性疾病,如见喘息咳嗽、鼻阻、多尿、心悸胸闷、心痛、疼痛、瘙痒、腹水、胸水、呕吐等。《伤寒论》用大承气汤治热上扰心之失眠、猪苓汤治水热互结之失眠、五苓散治肾津损伤之失眠、干姜附子汤治昼日烦躁不得眠,皆是他病所致之失眠,应先治本病,病去眠自安。
⑤排除咖啡、茶、酒、药物所致的失眠。

(2)注意鉴别其他严重疾病所致的失眠

①狂躁型精神分裂症,有严重的失眠,应注意鉴别并指导患者住院治疗。
②焦虑、抑郁症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应注意鉴别。
③《金匮要略》云:“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此为浊痰壅肺,肺不肃降所致。病势较急,为邪实重证,当不应为失眠本症。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这是指不能平卧,卧则胸部憋闷更重,也非失眠。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又如《素问·评热病论》曰:“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
以上这些都应提高警惕,不可当一般失眠论治。

针对“出而不入、动而不静”的基本病机,治疗失眠的原则应使之阳入阴、动入静。清火热、养阴血能使邪去正安,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传统的安神、宁神、定志、镇心、清心、潜阳,都是围绕这两大治法进行的。有邪者,神为病扰而不静,不静则不寐,乃实证也,去其病则寐矣。若无邪者,皆由营气之不足,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故或为惊惕,或为恐畏,或有所系悬,或多所妄思,以致神魂不安,终夜不寐,此虚证也。治之者,宜以养营气为主。

2.方证辨治是一种利于临床操作的方法
失眠是一个临床症状,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内科学按照辨证论治的方法,分作若干证候型,并以证立法,据法立方遣药,企图通过这种方法去规范指导临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但并不是全部,辨证论治仅着重于理论与治则,没有经验与操作的成分。因此,方证辨治作为经验传承体系,与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共同构筑了中医的特色和精髓。这种方法对失眠的临床更好操作。

“方证”是仲景及历代医家创立的经验传承体系,多年来被日本汉方家奉为圭臬。“方与证是《伤寒论》的核心”,证,“简而言之,凡人之疾病,反映体之内外上下,以及各种痛痒、各种异常现象,一些蛛丝马迹都可以称之为证。证,就是‘证明’,客观存在,而领事物之先。”(《刘渡舟医学全集》)因此,“方证辨治”也具有一些辨证元素,临床上每一病证必有一最优方剂匹配及最佳疗效。

本文所要研究的“失眠”是临床中之主症,其核心是方与证的最佳对接过程。这就是,总结识证、遣方与选药方面的经验,使方与证之间达到最佳组合,从而确保临床最好疗效,这是我们在临床与传承中的想法与实践举要。当否,尚需求证。

(1)黄连阿胶汤方证

源流:“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适应主症:失眠(入睡困难为主),心中烦热,夜卧不安。
伴随症:精神亢奋,浮想联翩,舌质红,少津液,脉细数。
病机:肾阴不足,心火偏亢,心肾不交。
治法:交通心肾,水升火降。

临证运用:心中烦,不得卧眠是本方证之标的。临床常见于热病、久病后期,以及年老、体衰或青壮年失于调摄,自身阴阳失调而呈阴虚火旺者。加生地黄疗效更好;热重口渴思饮者,可加生石膏、知母;多汗加五味子、浮小麦;更年期综合征加百合、生地;精神特别亢奋、通宵达旦无睡意者,加琥珀末、珍珠母、生铁落(煎水煮药)。

延伸方证:
①天王补心丹方证(《摄生秘剖》,组成用法略,下同):主症是失眠、心悸、健忘,病机偏于心血不足。此方生地黄长于凉血滋阴,用量是其他药物总量的八倍之多,加上当归、二冬、玄参,其滋阴力量比黄连阿胶汤强,为近年最常用于失眠之方。临床上如见大便干燥,口舌生疮,或长时间脑力透支而健忘、心悸者,更为适合。
②朱砂安神丸方证(《兰室秘藏》):主症是失眠、怔忡、烦乱,偏于入睡特别困难,毫无睡意,且对失眠产生恐惧者。如担心朱砂有毒,可用琥珀末、磁石代之。
③猪苓汤方证(《伤寒论》):主症是心烦不眠兼有尿淋。与黄连阿胶汤比较,相同的是均为少阴热化,有心烦不眠之症,都用阿胶。不同的是,前者单纯为阴虚火旺,治之只需滋阴降火;后者夹水气不化,可兼咳而呕渴,治必利水。
④交泰丸方证(《韩氏医通》):主症是失眠且怔忡。与黄连阿胶汤比较,都是以黄连为主,交通心肾,病偏火热,邪扰心神,重在治心。本方黄连与肉桂用量之比为6﹕1,少量肉桂是为引火归原。
⑤百合地黄汤方证(《金匮要略》):主症是失眠而兼症特多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本方能凉血清热、益气安神,主治更年期郁证、烦热失眠,常与黄连阿胶汤一起用,加夏枯草治失眠更好。
⑥栀子豉汤方证(《伤寒论》):主症是失眠加懊憹。清热除烦,治懊憹无以名状之失眠。本方原是治阳明病误下,邪热乘虚陷入胸膈,出现心中懊憹不适,以致影响睡眠。主治:身热心烦不眠,剧则心中懊憹,反复颠倒,或胸中烦热窒塞,嘈杂似饥,舌苔似黄。懊憹一症久久不愈者也可单用。

(2)酸枣仁汤方证

源流:“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川芎二两 (原注:深师有生姜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歌: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佐之良,芎甘各一相调剂,服后恬然是睡乡。
适应主症:不得眠,心中烦扰,郁而不宁,属虚者。
伴随症:头目昏花,双眼干涩。
病机:肝血不足,魂不守舍。
“人寤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虚劳之人,肝气不荣,则魂不得藏,魂不得藏故不得眠……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金匮要略心典》)
治法:养血安神。

临证运用:酸枣仁汤是专治失眠之方,历代有从补阴论者,因为知母能滋阴,而从肝血论者更多。方中药味不多,但每药均有深意,用酸枣仁者,是为阴血不足,不能涵阳而设;用茯苓者,是为湿阻三焦,阳不入阴而设;用川芎者,是为血行不畅,脑失所养而设;用知母者,是为热伏于胸,心神受扰而设。从这四个方面针对失眠病因,可谓周到。如果要想增加其力度,阴血不足为主,可加制首乌、夜交藤;湿浊为主,可加石菖蒲、半夏;热象明显加栀子;瘀血重者,可加赤芍、桃仁。

本方君药酸枣仁之归经,明以前归心经,李时珍加上了肝经,认为“酸枣实味酸性收,故主肝病……其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自唐代开始,酸枣仁之用有生熟之分,失眠者用炒,嗜睡者用生,一直沿习至今。历史上曾有争议,近年研究表明,生、炒枣仁水煎液对动物均有镇静、安眠作用,两者并无显著差异。要注意的是,炒制枣仁时,应该严格掌握火候,以免久炒油枯而失效。

延伸方证:
①归脾汤(《济生方》):主症是失眠兼有脾气虚者。本方亦有养血安神之功,但偏于补脾益气,着眼心血生化之源,以治失眠、心悸、健忘为主症。
②甘麦大枣汤方证(《金匮要略》):主症是失眠兼烘热出汗者。“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治脏阴不足,心神失养,躁扰不宁。常用于烘热出汗,失眠属心肾不足者。
③仁熟散(《医宗金鉴》):恐惧不能独自卧,胆虚气怯用仁熟,柏子地枸味萸桂,参神菊壳酒调服。主症是失眠兼恐惧者。本方益气养血,偏重治胆虚气怯,因怔忡而失眠早醒者,较之酸枣仁汤方证的虚损程度更重。
④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人参、茯苓、茯神、龙齿、远志、菖蒲,蜜丸,每服9g,亦可煎服。主症是失眠而兼梦惊。偏重治疗多梦易惊之失眠。 

(3)温胆汤方证

源流:温胆汤之名,首载于《外台秘要》,后世多种方书均有温胆汤之名,药味略有加减。何谓“温胆”?诸家讨论颇多。本文所指之温胆汤方证,为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所载三首温胆汤之一,即卷九之温胆汤。
组成与用法: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 各二两 陈皮三两 甘草炙一两 茯苓一两半
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适应主症:失眠,惊悸,多梦,呕恶,属痰所扰者。
伴随症:眩晕,多涎,苔腻,脉滑。
病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治法:理气化痰,清热和胃。

临证运用:温胆汤原来用于“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主要是因为痰与热导致惊、悸,进而造成失眠。常加酸枣仁、五味子、川芎和菌灵芝,疗效更好。本方临床应用极广,受“怪病多痰”的影响,随证加减用于许多疑难怪病。热重者加黄连,为黄连温胆汤;伴头晕加天麻、珍珠母;耳鸣加石菖蒲、磁石;气血虚者,加人参、熟地。

对于痰所致的失眠,临床上有一些特征,一是久治无效,二是补而无效,三是久病不衰,中年以上甚至日渐体丰而胖,或虽瘦而面色晦暗、淡而白,其形如肿。不一定有脉象滑数,也不必见苔厚腻。为了记忆方便,可以背诵如下四句:
心烦失眠头痛眩,胸胁背胀捶打痊,呕逆低热肢麻胀,久病不衰证属痰。
加用海藻、昆布、海、制远志、胆南星,对治痰可以增强疗效。或配伍降气之降香、香附、旋覆花等,对因气郁滞痰、痰气交阻所致之失眠、心烦有一定作用。

延伸方证:
①半夏秫米汤方证(《灵枢》):主症是失眠属痰之轻症。主治痰浊阻滞三焦,卫气出入受阻,卫气不能入于营阴而失眠不寐者,是《灵枢·邪客》中现存最早的古方之一。方中半夏祛三焦痰浊,令阳能入阴,秫米温胃健脾,能呈祛痰涤浊、交通阴阳之功。临床可先将秫米30~60g(重症可用250g)煎水,再与温胆汤诸药同煎,有效。
②保和丸方证(《丹溪心法》):主症是失眠属食积化热所扰者。专治因食积停滞,化热生痰,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坐卧不宁,嗳气吞酸,或呕吐泄泻,脉滑数,舌苔厚腻而黄,典型的“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失眠者。
③血府逐瘀汤方证(《医林改错》):主症是失眠属瘀血内扰者。痰与瘀同为机体的病理产物,故有“痰瘀同源”、“痰瘀互结”之说,也即“水血同源”之说。故王清任在本方的主治中,除了瘀血内阻所致的头痛、胸痛、胁痛和月经不调之外,还专门提到治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易怒。对于失眠,是因血行不畅,营阴不能上荣元神,阴血不能涵阳所致。凡久病之失眠,外伤之失眠,一切瘀血为患之失眠,用本方很好!

(4)白通汤方证

组成与用法: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温再服。
适应主症:失眠,萎靡不振,气短神衰,舌质淡者。
治法:温肾助阳,回阳止利。
“有因肾阳衰,而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气即不得下降,故不卧;有因心血衰,不能降君火以下交于肾,肾水即不得上升,亦不得卧……法宜交通上下为主,如白通汤、补坎益离丹之类。”(《医法圆通·卷二·不卧》)唐步祺阐释说:“余治心肾阳衰及伤及中宫之阳而失眠者,除用补坎益离丹、理中汤外,常配合桂枝龙牡汤加制附片,轮流服用,取得满意效果。”

延伸方证:
①补坎益离丹方证(《医法圆通》):药用桂枝、附子、海、生姜、炙甘草。主治失眠,无神,舌质淡有津,脉细数。
人们只知口腔溃疡有虚火上炎,而忽视失眠一症也有虚火上炎者,心肾阳虚者,可用白通汤、四逆汤;脾肾阳虚者,可用附子理中汤加肉桂引火归原。
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金匮要略》):主治失眠、遗精、梦交、盗汗者,本方可调和阴阳,引阳入阴。

(5)越鞠丸方证

源流:越鞠丸是《丹溪心法》中治疗六郁之名方。朱丹溪首倡六郁之说,《丹溪心法》卷三有“六郁”之专篇,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本方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仿此方加减者甚多。值得注意的是,其所指之郁不限于肺、肝之气郁,对于这方面的认识,秦伯未说得明白:“本方系一般理气解郁的主方,不是肝气主方……如果误认为解郁便是舒肝气,先失其本意了。”亦即是说,越鞠丸方证所治之郁是广义之郁,它包括了肝气不舒之郁。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郁都可以治,但历代少有记载治失眠者。
组成与用法:
苍术 香附 抚芎 神曲 栀子各等分
上为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也可水煎分服。
适应主症:失眠反复,胸胁满闷属郁者。
伴随症: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纳差。
病机:气机郁滞。
治法:理气通滞。

临证运用:越鞠丸方的对应主症,是以“郁”字为中心的包括失眠在内的各种病症。传统的七情之“郁”,五脏六腑气血不畅而使气机失调之“郁”,四肢百骸各种不通之“郁”,全在其中。加上传统认识上的“久病多郁”,我们认为是“久病皆郁”,万病经久不愈均可导致情志上的郁滞。因此,大多数失眠者,常有“郁”的因素在内,“失眠多因气郁起”,而久患失眠者,其困扰与压力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郁”成了失眠一症的核心问题。

关于郁病的症状表现,丹溪并未详述。其弟子戴元礼曾补充曰:“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紧盛者是也。”(《丹溪心法》卷三)丹溪还为郁之用药提出了建议:气郁用香附、苍术、川芎;湿郁用白芷、苍术、川芎、茯苓;痰郁用海石、香附、南星、瓜蒌;热郁用栀子、青黛、香附、苍术、川芎;血郁用桃仁、红花、青黛、川芎、香附;食郁用苍术、香附、山楂、神曲、砂仁等。提示用上述药物,虽不在安神定志,但可通过解郁,达到治失眠之本的目的。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各种诱惑、竞争增多,因郁而致失眠者太多了,有人喻为“精神感冒”。蒲辅周说:“郁之为病,人多忽视。”(《辅周医疗经验集》)在失眠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注意对郁的辨别与治疗,巧妙地运用越鞠丸,确有提高疗效的作用。

延伸方证:
①丹栀逍遥散方证(《内科摘要》):主症是失眠,烦躁,胸闷,头晕,脉弦细。肝郁则气机不畅而内生郁火,火扰心神,由此可以导致失眠。常加珍珠母平肝、酸枣仁补肝、香附子舒肝、合欢花清肝,其安眠疗效更好。
②清肝达郁汤方证(《重订通俗伤寒论》):焦山栀三钱,生白芍一钱,归须一钱,川柴胡四分,粉丹皮二钱,清炙草六分,广橘白一钱,苏薄荷四分,冲, 滁菊花一钱半,鲜青橘叶五片,剪碎。汗多者去薄荷,加人参、鳖甲。主治女子月经失调,失眠烦躁,胸乳胁胀者。
(6)合欢解郁汤方证(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
合欢皮15~30g 谷麦芽各10~25g 柴胡10~15g
茯神15~20g 香附10~15g 酸枣仁炒15~20g
珍珠粉冲0.5~1g 川芎8~10g 栀子10~12g
水煎服,成人每日1剂,分3次饭后服,每次200ml左右。
适应主症:情志压力所致的失眠多梦。

伴随症:肢体疼痛,胸胁胀满,寒热不定,全身无力,咽梗不适,信心下降,久病不愈等。

心悸怔忡者加生龙牡、柏子仁、夜交藤;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怕冷者加肉桂;多汗者加浮小麦、五味子;烘热者加百合、生地黄。

此外,服药时间的建议:为了使药效达到一定浓度,达到安神镇静助眠的目的,一般早晨、上午可不服药,只在午后及晚上睡前1~2小时各服药1次。

常用的中药利眠药有炒酸枣仁、灵芝菌、珍珠母、珍珠粉、琥珀末、茯神、夜交藤、合欢花、合欢皮、石菖蒲、远志、龙骨、牡蛎等,可直接作用于心神,引心神入归其宅,可以在对应方证中选用。

现代药理研究提示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川芎、山楂、天麻、丹参、升麻、牛黄、白芍、白鲜皮、冬虫夏草、艾叶、玉米须、仙茅、刺五加、玄参、华山参、半夏、石菖蒲、地龙、地黄、附子、西洋参、灵芝、赤芍、知母、徐长卿、桂枝、柴胡、淫羊藿、黄芩、黄连、黄芪、紫苏、熊胆、蔓荆子、僵蚕、藁本、独活、败酱草等。(传统通用安神药从略)
探讨中的利眠中药:延胡索、苦参、银杏叶、落花生叶。
耳穴、耳针、理疗、催眠、静坐、心理咨询等值得推荐。

总之,中医对失眠的辨治,内容丰富,疗效确切,值得花工夫去探讨。



推荐2015最HOT中医公众号


黄帝内经:neijinga


最大的黄帝内经养生社区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刮痧拔罐艾灸图解:huoguan1

最大的刮痧拔罐艾灸社区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mzsz1234

最大的面诊手诊舌诊脉诊社区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辟谷排毒:bigupaidu

最大的中医辟谷爱好者社区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五味古法中医:cn13711166609

中医经典 | 养生之道 | 膳食调理 | 国学文化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亲,上品姜粉、姜膏、艾条、温灸服、道地药材?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