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四川润德带你学习 中药 那点事

2020-10-31 11:57:18


春分      学习不懒惰


一、桂枝汤。

在执业药师考试中属于中药二中成药—桂枝合剂。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谐音记忆:桂枝药草姜枣   桂枝要炒姜枣

【通用名称】桂枝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 芍药9克 甘草6克(炙) 生姜9克(切) 大枣12枚(擘)

【用法】上五味,哎咀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功用】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上述症状者。

二、小青龙汤

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谐音记忆:芍姜甘辛味麻夏桂  少将甘心为妈下跪

【通用名称】小青龙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 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用法】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功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加减】若口渴,去半夏,加栝楼根9克;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熬令赤色)5克;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炮)1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9克。

【方论】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宜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诸药温散太过而耗散肺气;炙甘草缓和药性,益气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

三、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表,

清宣温热煮无过。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肿痛,小便短赤。

谐音记忆:银荷翘蒡,豉梗穗竹甘。  银河桥旁,支根碎竹竿

【通用名称】银翘散

【组成】连翘30克 银花30克 苦桔梗18克 薄荷18克 竹叶12克 生甘草15克 芥穗12克 淡豆豉15克 牛蒡子18克

【用法】上杵为散。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现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方论】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轻宣,透泄散邪,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散风清热,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风为臣;桔梗、甘草以清热解毒而利咽喉为佐;竹叶、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为使。诸药相合,共成辛凉解肌,宣散风热,除烦利咽之功。

四、大承气汤 

中药方剂,功效: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等。(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等。(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现代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等。

谐音记忆:硝将军朴实  笑将军朴实

【通用名称】大承气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酒洗) 厚朴15克(去皮) 枳实12克(炙) 芒消9克

【用法】上四味,用水1升,先煮厚朴、枳实,取500毫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再上微火煎一二沸,分二次温服。得下,余勿服。

【功用】峻下热积。

【主治】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手足潸然汗出,矢气频频,大便不通,脘腹满痛拒按,舌苔焦黄起刺,成焦黑燥裂,脉沉滑或沉迟有力;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臭秽难闻,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厥,高热神昏,扬手掷足,烦躁饮冷,便秘不通;痉病,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口噤蚧齿。现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某些高热性疾患,见有阳明腑实证者。

【方论】方中大黄泄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芒消润燥软坚。四药配合,具有峻下热积之功。

五、大黄牡丹汤 

中医方剂名,出自张仲景《金贵要略》。为泻下剂,寒下,具有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之功效。组成:大黄、芒硝、桃仁、牡丹皮、冬瓜子。

谐音记忆:黄涛担冬瓜忙

【通用名称】大黄牡丹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组成】大黄12克 牡丹3克 桃仁9克。瓜子12克 芒消9克

【用法】上五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则局部有痞块,发热恶寒,自汗出,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者。

【方论】本方治症属于热毒蕴结于肠,气血瘀滞不通而成。方中大黄清热解毒,祛瘀通便;丹皮凉血散瘀为君,芒消助大黄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为臣;桃仁、丹皮活血化瘀为佐,冬瓜仁排脓散结为使。五味合用,共奏泻热逐瘀,散结消痈之功。

六、麻子仁丸  

中医方剂名。泻下剂,润下,具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之功效。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少津。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胃肠燥热者。

谐音记忆:二仁药小承气  二人要小承气

【通用名称】麻子仁丸

【其他名称】麻子仁丸

【来源】《伤寒论》。

【异名】麻仁丸(《类证活人书》卷十五)、脾约麻仁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组成】麻子仁500克 芍药250克 枳实250克(炙) 大黄500克(去皮) 厚朴250克(炙,去皮) 杏仁250克(去皮、尖,熬,别作脂)

【用法】上六味,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现用于习惯性便秘见有上述症状者。

【方论】方中麻子仁润肠通便为君;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营为臣;枳实、厚朴消痞除满,大黄泻下通便,共为佐使。诸药同用,共奏润肠通便之功。


七、济川煎 

中医方剂名。泻下剂,润下,具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之功效。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产后便秘的等肾虚津亏肠燥者。

【通用名称】济川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当归9~15克 牛膝6克 肉苁蓉(酒洗去咸)6~9克 泽泻4.5克 升麻2~3克 枳壳3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60~18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老年肾虚,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酸足软,背冷畏寒,

【方论】肾司二便。肾气亏虚,下元不温,五液不化,肠道失润而大便不通,法当温肾润肠。方中肉苁蓉温肾益精,润燥滑肠;当归养血和血,辛润通便,牛膝补肾强腰,其性下降;枳壳宽肠下气,泽泻入肾泄浊;少加升麻以升清阳,使清升而浊降。张景岳称此方是:“用通于补之剂。”故适宜于肾虚便闭者。

【加减】如气虚者,加人参;肾阴亦虚者,加熟地;虚甚者,枳壳可减去之。

八、小柴胡汤 

是一种方剂,中成药又做小柴胡颗粒,属中药类,源自《伤寒杂病论》。其功效主要是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

谐音记忆:生芩柴草大夏人  生芹菜炒大虾仁

【通用名称】小柴胡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4枚

【用法】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方论】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九、四逆散 

中医方剂名,出处 《伤寒论》。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主治阳郁厥逆证。

谐音记忆:四逆枳芍柴草  四逆只烧柴草

【通用名称】四逆散

【来源】《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四味,捣筛为细末。白饮和服3克,一日三次。

【功用】疏肝和脾,解郁透热。

【主治】少阴病,阳郁于里,致患热厥;以及肝失条达,气郁致厥,手足厥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细。

【加减】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方论】本方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十、大柴胡汤  

中医方剂名,同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大柴胡颗粒。为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通用名称】大柴胡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柴胡15克 枳实9克(炙) 生姜15克(切)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洗) 大枣12枚(擘) 一方有大黄6克

【用法】上七味,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现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方论】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

四川润德教育中药面授班持续火热报名进行中,3月26药二正式上课,开放20个免费试听名额,想要一睹润德名师风采的,赶紧预约座位吧,预约方式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参与预约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