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方剂中的熟地黄与生地黄

2022-08-18 08:26:57



名医张景岳与熟地黄的不解之缘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叫张景岳,善于用地黄,尤其是熟地黄,因此有个外号叫“张熟地”。张景岳的医书里关于熟地的论述是医学史上最多的。


当时有一个患者叫王蓬雀,是个年轻人,患了咽喉肿痛的病症,并且肿得非常严重,水都咽不下去,更不用说吃饭了,非常痛苦。由于他脑袋都肿了,晚上睡觉不能平躺着,只能让一个丫鬟在背后靠着,他才能睡觉。


很多医生看了都认为是有热毒,就开了很多清热解毒的方子,结果病情却越吃越重。最后就把张景岳请来给他看病,张景岳看了这个年轻人后,觉得他虽然表现的是热象,但却不是有毒邪,而是肾阴虚。因为肾阴虚有时候会导致虚火上浮,表现出热象。张景岳断定他是火不归原,肾脏本来应该是阴阳协调的,但如果阴不足的话,阳就会自己往上跑,到咽部、头部,那里就会肿起来了。



熟地黄


熟地黄是由地黄的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的,有很好的补血滋润、益精填髓功效。


于是张景岳开了一个方子,叫镇阴煎。就是用了大量的熟地,大约50-70克,其他的药像肉桂、附子,也就是一两钱的分量。这个叫王蓬雀的年轻人吃完一服药之后,第二天肿痛就全部消失了。


干地黄是地黄的干燥根块,在《神农本草经》里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可见干地黄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滋阴凉血用生地


我们现在用的地黄,有生地和熟地两种,但都不是鲜的。“生者尤良”指的是鲜地黄,鲜地黄治病有独特的作用,滋阴和凉血两个作用是生地和熟地都有的,而鲜地黄与生地和熟地都不一样的一个独特地方,就是它可以透热,能把人体内的热邪往外清透,有清热的作用。古代在治疗热性病,比如浑身发热,伴有炎症,咽喉肿痛,舌苔黄等病症的时候,除了用解毒的药之外,经常会用到鲜地黄,它既能滋补阴津,又能让热邪往外透。



生地黄


《神农本草经》中说的“干地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生地。鲜地黄切成片晒干了以后就是干地黄。干地黄的主要功能是滋阴凉血,但凡有阴虚情况的人,就可以用生地,比如肾阴不足的人。肾阴不足的人一般会有一些虚热的表现,中医说阴虚生内热,内热就是因为阴虚,虚火往上浮,人就会出现口干舌燥、眼睛干、手心热、脚心热、腰酸腿软,这些都是肾阴虚的临床症状。


在每年的春天,尤其是天刚开始热的时候,很多人尤其是阴虚的人往往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这些阴虚的人脉大多是弦的,弦脉代表肝气不疏,体内的津液不足。


中医讲人的五脏跟四季是对应的,春天对应肝,属木;夏天对应心,属火;秋天对应肺,属金;冬天对应肾,属水。在春天,万物升发,人体的肝气也要升发。树的生长需要水,我们就给它浇水,而肝气要升发,就需要体内有足够的津液。如果人体出现津亏的情况,尤其到春天的时候,肝气在升发,而津液又不足,人就会表现为怒,因为肝在志为怒,所以这时人就很容易发火,中医叫风动。


针对这种阴虚风动的情况,中医经常用的一个方子是一贯煎,这是一个古方。主要的药就是生地30克,配上沙参、麦冬各10克,川棟子3克,当归3克,然后再加点枸杞子。我不主张常用这个方子,大约用一个星期左右就要停,然后用六味地黄丸善后。


对于早搏,就是心脏跳几下就停一下的病症,生地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肾阴不足不仅会影响到肝,同样也会影响到心。中医讲心属火,心也是有阴阳的,如果心阴也不足的话,心血就会不足,那么心也就只剩下火了。归根到底,早搏也是由阴虚引起的。我们治疗的时候当然就要用生地黄了,生地能滋肾阴,肾阴足了,津液足了,心跳自然就能恢复正常了。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边有一个方子,叫炙甘草汤,主治的就是“心动悸、脉结代”。“心动悸、脉结代”就是指心脏跳得不均匀,或者是跳得快但偷停,或者跳得慢但偷停。这个炙甘草汤的组成其实非常简单,主要的药是生地30克,还有阿胶、火麻仁、麦冬、人参、炙甘草,然后再放点生姜大枣。这个方子治疗心肌炎过后的心脏早搏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这个方子还适用于因为劳累导致心血耗伤过多的人。


生地治疗风心病


《神农本草经》说生地黄能“逐血痹,除痹”,“痹”在古代就是指风湿,风湿是因为风寒湿邪进入了人体导致的疾病。生地能够走血脉,而痹症往往是因为血脉不足,血液流通不畅,停留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我们一方面需要用药把风寒湿去掉,另外一方面还要用些养血药。


生地黄能治疗风心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位老中医提出来的。他在治疗风心病的时候,除了用治风湿的那些温燥的药,比如说附子,还要再加上60克的生地,效果非常好。


熟地黄的药用价值


熟地黄软软的,甜甜的,古代炮制的熟地,有点像六味地黄丸的味道。熟地黄的制作很费力气,要把鲜地黄九蒸九晒。就是要先把地黄放到锅里蒸,然后再拿到太阳底下晒,这么来回九次才可以。因为生地黄是凉性的,九蒸九晒后是把生地黄的凉性去掉了,所以熟地黄就变成温性的了,能够补肾精。




肾精在中医里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我们人体生发的根本。现代医学说,先天之本带有遗传信息在里边,后天再吸入空气和水谷之精结合就形成我们后天的肾精。肾精足了,人就会很健康,人的精力就会充沛。随着人体的衰老,肾精越来越不足,肾精的损耗和人衰老的过程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我们补肾,也可以延缓衰老。补肾精的中药有很多,但熟地是首选。


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的渊源


虚火上浮除了会导致咽喉疼痛以外,还会出现口腔溃疡。好多人得了口腔溃疡都以为是上火了,但是大多数患者其实都是肾阴不足引起的。口腔溃疡的患者下肢也是凉的,这种病人除了可以服用镇阴煎的方子外,也可以吃一种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是应用熟地最经典的一个方子,它和六味地黄丸有着密切的关系。金匮肾气丸是张仲景在《金匱要略》里记载的一个方子,叫肾气丸,因为它收归在《金匮要略》里,所以我们叫金匮肾气丸。这个方子的特点就是重用八两熟地补肾阴,四两山药补脾,四两山萸肉补肝,这是个肝脾肾同补的方子。金匮肾气丸里有三味泻火的药——牡丹皮、泽泻、茯苓,还加了一些温阳的桂枝和附子。这个方子的组成运用了中医从阴引阳的思想,就是说补阴的同时加一点补阳的药,最后达到补阳的效果。


宋朝有一位名医叫钱乙,是治疗儿科疾病的大家。他给小孩治病的时候发现小孩阳气很足,每天都在生长,不需要补阳,就把金匮肾气丸里的肉桂和附子去掉了,剩下了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这六味药,就取名叫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最早的时候是专门给小孩吃的,但是到了清代,大家一提到补肾,就会想到用六味地黄丸,那是不科学的。




现代有些人,家中常备六味地黄丸,并且经常服用。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时候要慎重,因为它毕竟是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无论是六味地黄丸,还是金匮肾气丸都一定要对症吃药。补肾一定要分清阴和阳,要学会辨证施治。


有人可能会说,怎样区分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呢?如果我们的舌质是红的,脉是细数的,跳得很快,而且伴有眼睛干、嘴唇干、耳鸣、腰膝酸软、小便发黄,这些症状都是阴虚有内热的表现,这时我们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


如果是肾阳虚的人,就会表现为怕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并且这类人往往是眼圈发黑的,脸上有黑斑。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能吃六味地黄丸了,否则越补阴气越重,阳气越不足。这时候我们要吃的是金匮肾气丸。很多老人就是夜尿多,有时一晚上好几次厕所,如果服用金匮肾气丸,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文章均来自作者原创,如发现侵权,欢迎举报。其它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 责任编辑:高原 艾民;

◎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不作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中医师;

◎ 投稿邮箱:706516839@qq.com (欢迎原创投稿)

◎ “心脏瓣膜病”咨询沟通可加微信号:13280181668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