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人物】冯怡红:一片丹心照汗青 我的摄影作品入选培训教材

2022-03-10 16:26:50

点击广济文化关注我哟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历史人文,到乡村俚俗。这是一个与“乡情”、与“人文”有关的交流互动平台,一般人不会关注,关注的不是一般人!



一片丹心照汗青

冯怡红


作者简介


         冯怡红:男,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大学本科学历,湖北省武穴市文联组织联络部主任 ,中国、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日报》视界网、, 原《武穴报》摄影组组长,摄影作品多次荣获中国摄影报、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颁发的优秀奖、《湖北日报》摄影比赛一等奖、湖北省县市报学会一、二、三等奖,《湖北省法制报》一等奖。多幅作品评为新闻报刊优秀作品,有3000余幅作品见于国家、省、市级报刊。


       9月9日中午,韵达快递公司催我去市委门房里取快递,我连忙赶过去,原来是我2016年拍摄的《军民团结抗天歌》和《最美的睡姿》两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到了。

       这两组摄影作品,、、,这本书,长期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专家、学者专家称它“不仅是全国水利新闻摄影的第一步指导教材,更记录了30多年来中国水利改革发展历程中的许多重要新闻事件,是一部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集”。

       手捧着这两份沉甸甸的证书,我十分激动,决定做两件事,一是将全部的奖金买书,送给曾经理解、支持、帮助我完成拍摄任务的领导、同学和同志们,书只有摆上爱读书的人的案头才有价值;再就是将我拍摄的全过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让那些最可爱的人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付出汗水的精彩瞬间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脑海里,牢记在心间!



到前线去,合格的新闻人只有潜深水才能抓到活鱼


       2016年6月26日,,27日下午大暴雨如期而至,足足下了10多个小时,武穴市境内的武山湖、马口湖、太白湖相继越过设防水位、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

       我作为一名经历了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全过程的新闻工作者,知道这场大暴雨对于长江岸边的武穴市意味着什么!这又到了该我拿起相机拍摄惊心动魄场面的时候了。27日下午,我买好雨靴、雨衣和部分野外工作的必备物品,便徒步将历年来险情最大、防守任务最重的马口湖近20千米的防区走了一趟,仔细观察水势和堤防设施,以对这里是否可能发生抢险加固场面做到心中有数。

       从7月3日起,新一轮暴雨再次突袭武穴,内湖湖圩全部超过警戒水位,由于受四望、大金、梅川等三个镇下泄洪水的下压和长江及下游的太白湖水位的顶托,面积23000余亩国家湿地公园武山湖30余千米长的堤坝不但全部超过保证水位1.04米,而且持续居高不下。受长时间浸泡的影响,湖圩上散浸、管涌、脱坡、浪坎等险情不断,时刻威胁着圩内50万人口和数十万亩农作物、水产品的安全。

       就在这危急时刻,、武警驻豫部队2000名官兵,火速前来驰援武山湖朱华圩抢险,驻地武警和基干民兵也主动请缨参加战斗。这些天我打开了所有微信平台,、省、市和本地电视台关于武穴全市天气及汛情变化的报道,并做好随时到一线拍摄的准备。当我得知驻鄂某舟桥旅官兵支援武穴市石佛寺镇朱华圩抢险的消息后,立即租车赶到10多千公里远的朱华圩。在堤上指挥抗洪的市委常委雷洪很惊讶:“我刚想叫人打电话通知你,这么快你就到了……”

       这时,刚刚放下行李的舟桥旅官兵,已投入战斗,灌土装包,扛袋筑堤,朱华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在为他们打帮手,牵袋、扎口。由于不停地下雨,加之人员众多,坝面上泥泞不堪。为了拍摄战士们弓着身子送沙袋的场面,我一步一滑地冲到队伍最前头选取好角度,多次跪在泥凼里按下快门,捕捉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瞬间……

       7月7 日早上9点,位于万丈湖新港边上的龙坪镇王仪垸河坝溃口。那中午11点左右,我刚采访完给抗洪一线官兵送营养餐的爱心团队,在返回的途中突然听到这一消息,二话没说我就跳上了通往万丈湖方向的公交车。在离溃口大概还有500米的地方,溃口处冲下来的洪水淹没了所有的道路,怎么办?为了最快地到达抢堵溃口的地方,不让任何一个精彩的画面稍纵即逝,我豪不犹豫地涉过膝盖以上的急流到达抢险现场。由于以前曾采访过他们,舟桥部队薛副政委和几位班长对我比较熟悉,经过简单沟通后,他们允许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尽量靠前拍摄。当时的情况确实很危险,稍不注意就可能掉入溃口。

       在一人多深的溃口处,官兵站成一排,一只手抓着防浪桩,另一只手紧紧搂住战友们递过来的树木往溃口处送……这个场画,让我十分感动。是啊,一些官兵比我孩子还小,但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我怕什么?要想获得最佳拍摄角度,就得豁出去。于是,我时蹲时站地在战士们打下的防浪桩上,拍下了人工和机械共同抢险作业、浪花飞溅的动人场面。

       在抢险现场,武穴市龙坪中心卫生院深入抗洪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跪在地上为战士清洗因浸泡时间过长而腐烂的脚丫,为中暑的战士敷药物清热解毒,我赶紧按下快门,用光影记下了一个个军民团结的最美瞬间。

     


专家赏析:“侠骨”与“柔情”


       在自然灾害面前,一般情况下,人是异常渺小的。但人类出于生存的本能,往往会在自然灾害面前努力去抗争、去拼搏,表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钢铁意志。这不,2016年,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武穴市遭受大暴雨的袭击,湖堤、库坝纷纷出现散浸、管涌、脱坡和泥石流等险情。人民解放军某舟桥旅部队官兵和当地干群数万人奋力抗洪,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抗灾救灾的感人赞歌。武穴市委冯怡红同志拍摄的一组《军民团结抗天歌》就是在灾害现场捕捉的珍贵镜头。

       组图主体突出,场面震撼,生动感人。图一中舟桥旅官兵满身的泥浆、刚毅凝重的表情,使现场显得分外紧张、令人揪心。提坝就是战场,灾情就是“敌情”,严防死守就是命令。我们的战士个个表现出一种勇敢坚强的钢铁意志,个个都表现出不畏险阻、不怕牺牲的铁骨精神。

       图二表现的是舟桥旅官兵人机配合、勇堵决口的场面。根根木桩被大型挖掘机的长臂压下决口,被洪水淹没半个身子的官兵脸上紧张、严峻、刚毅的表情,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现场的灾情危急之程度,令人窒息。

       如果说前两幅图片摄影者的视觉焦点都是聚集在抗灾第一线的最危险、最激烈、最紧张之处,那么,图三则换了一个角度来展示救灾的另一个现场。这是医护人员为救灾战士输液的一个场景。两位“白衣天使”身着干净、整洁的工作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之中透出几丝“柔情”。从中可以感觉到我们战士的顽强和不屈。他一定是带病参加抢险救灾的,不然,不会在救灾现场这样如此紧张、危险的时间、地点输液。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说明了救灾的艰苦性和复杂性。同时,还与前两幅图片形成了强烈对比,让读者高度紧张的情绪得到一点舒缓和放松。第三幅图片不仅是前两幅图片的内容的扩展,更是前两幅图片内容的延伸。它不仅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救灾的艰辛、危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图片的信息量。

       如果说前两幅图片主要重在表现官兵将士的一般“侠骨”之气的话,那么,第三幅图片则主要表现的是医护人员的一种“柔情”。“侠骨”显示的是力量、无畏和不屈,“柔情”则是爱心、关怀的体现。在灾难面前,有钢铁意志,有满腔的爱心,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拍摄最美画面


       我曾经历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由于当时初学摄影,拍摄设备也不佳,看到大报大刊的新闻工作者拍出非常壮观的抢险场面,感人至深,羡慕不已。18年后,我再次遇到这种场景!

       从2016年6月底开始,鄂东武穴地区接连迎来4轮强降雨,湖圩全部超过了保证水位而且长时间居高不下,被上级确立为“98+”型大洪水。市内主要交通干道全部中断,不得不启用农村公路和新建浮桥出行。

       高水位浸泡的湖圩不断出现散浸、管涌、脱坡、浪坎等险情,为了战胜大洪水,。抗洪官兵和当地党员干部组成突击队,时常10多个小时不间断地灌沙袋、扛沙包,抢护险工险段。一次,我看到轮换下来的战士们席地而坐吃饭,浑身都是黄泥巴,个个都是三花脸,即可爱又滑稽,我很想拍几张新闻照片。可这些年龄20岁左右的孩子脸上,露出一种不好意思的窘态,我只好收起相机作罢。

       在太白湖东河口西坝抢险现场,由于受作业面狭窄和运送沙包路途远的影响,战士们只能轮换作业、吃饭、休息,身体极度疲劳的官兵有的往树上一靠就睡着了,有的靠在堤坡上发出重重的鼾声。我灵机一动,这不就是表现抗洪救灾的最好画面吗?为了拍好这组照片,同时又不妨碍战士们休息,我放轻脚步来到他们身边,一次又一次按动快门。为达到最佳拍摄效果,我在树后、车后抓拍,让被摄主体和周边环境保持原始状态,将战士们随地而卧、靠上树就发出鼾声的最美姿势完整地记录下来。

       战士们各种各样的睡姿,感动着楚天公益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她们激动地告诉我,这些孩子或许比自己的儿女还小,离开父母从事如此高强度的劳动,令人心疼。有人竟转过身去哭了起来,我也被她们的哭声感染了,几次停止拍摄,抹去眼角的泪水。

       我拍摄了多张战士们最美的睡姿,由衷地敬佩这些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摄影照片:最美睡姿

作品赏析:镜头内外尽显美


       《最美睡姿》这组照片拍摄于2016年汛期。当时湖北省武穴市遭遇特大洪水。为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和近万亩农田,,争分夺秒,昼夜奋战。作者通过镜头记录下了官兵们在高强度抢险工作之后,累得倒地就睡的情景。要不是太过于疲劳,士兵们怎么会在这样的条件下睡得如此香甜?

       作为新闻图片,真实、自然尤为重要。照片拍摄手法朴实,没有运用多高深的摄影技巧和构图法则,最大程度地真实再现出士兵们的精神面貌。图一中的四位士兵席地而卧,浑身泥沙,顾不得地面是否干净,就地取材,用救生服当枕头垫在头下方。图二反映出一位刚刚吃完盒饭,靠着树就睡着的士兵的画面。士兵的脖子歪向一方,这个姿势并不十分舒适,但是尽管如此,士兵仍然睡得十分安稳。第三幅图片中,作者利用对角线构图,主体在画面前方特别引人注目,其他官兵们在树下打盹成为背景,衬托着主体士兵的辛苦与劳累。

       这三幅图片形成一个系列,通过官兵们“东倒西歪”的睡姿,描绘出抗洪抢险一线的工作强度和现场条件,这种关键时刻不畏难、不退缩,能吃苦、能拼搏的精神才是最美的。





敬请关注,欢迎投稿!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严重呼吁天下广济人关注自己的《广济文化》

关注家乡的《广济天下报》

关注广济文化 服务武穴发展

《广济天下报》、《广济文化》创刊于2012年,主管单位为武穴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政协文史委、广济文化交流发展学会,报刊秉持传承文化、记住乡愁、搭建桥梁、服务发展的宗旨,面向全国发行10000份,12个版面,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报。投稿邮箱:gjtx2012@163.com;联系电话:15927185027,18696078968, 13476703284。QQ:493376976 ;QQ群:327519178

本期责任编辑:王子昂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