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的合理应用

2022-01-12 08:21:04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刊公众号

王会玲,胡伟锋.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的合理应用[J/CD].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7,6(2):49-53.

【摘要】随着慢性肾脏病(CKD)进展,各类并发症逐渐加剧,临床证候更趋复杂,应结合各期的临床诊治要点,针对性地合理用药。对CKD的分期应结合临床实际正确解读,及时发现和纠正可逆因素。CKD Ⅰ~Ⅱ期应改善蛋白尿和活动性血尿,防止肾功能下降;CKD 2~3a期强调攻补兼施,遏制进展,控制可逆因素;CKD 3b~4期着重扶正泄浊,标本并治,延缓进入透析治疗的时间;CKD 5期非透析治疗主张内外兼施,扶危救困,为肾脏替代治疗争取时间。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分期;中医药

 

慢性肾脏病(CKD)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肾脏实质性慢性损害,伴随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心血管并发症将逐步凸显,临床将呈现各种复杂的急危重症。早期积极控制加剧肾损害因素,应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延缓CKD进展,防治各类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目标。目前临床报道大多侧重于CKD 3~5期诊治,对CKD 1~2期则少有关注。事实上CKD 1~5期各期均有不同特点,诊疗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应该正确分析,合理干预。不但要重视CKD的分期,更要重视引起CKD的原因,针对各个时期引起CKD加剧的因素和合并症情况,制定正确的防治对策。对于可能导致肾功能严重损害的疾病,从CKD1期开始即应重视病因和病理环节治疗,消除加剧CKD进展的危险因素,逆转和延缓CKD进展;对于孤立肾或高龄老人生理功能减退引起的GFR下降,即使处于CKD 3期,也应避免过度的不必要的治疗。西医治疗CKD的目标是减慢肾脏损害的进展速度,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肾性骨病、贫血等,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回归率等,但治疗手段较单一。中医药在延缓肾功能衰竭方面疗效确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于CKD分期诊治,尚待加强临床研究,强化诊疗规范,提高临床疗效。

 

一、合理正确地解读CKD分期 

自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公布KDOQI指南后[1],CKD的定义和分期成为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的统一疾病诊断名词和划分标准,但该指南单纯以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作为判定标准,并不考虑患者的原发病情况或蛋白尿严重程度,因此,与临床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2009年KIDGO筹委会在汇集分析了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55个队列人群、总样本量超过100万的随访资料,认为:单纯以GFR作为CKD分期标准并不能准确预测CKD的转归,在分期的基础上还要强调根据已知病因进行分类,并结合蛋白尿、高血压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2]。由于蛋白尿会极大地增加肾功能下降的风险,近年来更加强调关注和重视更早期的白蛋白尿,即使存在“低值白蛋白尿”(尿液白蛋白排泄量10~29 mg/24 h,或随机尿标本的白蛋白/肌酐值在10~29 mg/g),也要积极治疗,以便最大限度地控制肾脏受累。对于具有糖尿病、高血压、急性肾损伤和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的CKD人群,即便是暂时未发现明显累及肾脏的迹象,也要加强随访。此外,CKD 分期适用于肾脏病史自然进展者,而不适用于原有AKI on CKD(“A on C”),即在原有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病情突然急性加重,血清肌酐水平突然升高的情形,此时应慎重判断是否属于“CKD+急性肾损伤(AKI)”,并仔细分析诱发肾损伤急性加重、CKD加速进展的原因。

中医药对CKD分期诊治也在不断探索中,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依据KDOQI 的CKD分期标准,将慢性肾衰竭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末期,并提出辨证论治分型标准为正虚五型: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兼证五型:湿浊、湿热、热毒、瘀血、风动;着眼于已经出现肾功能损害(GFR下降)的治疗[3]。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委员会提出中医慢性肾衰竭(CRF)概念[4],特指在CKD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分早、中、晚期:早期相当于CKD 3期[GFR 30~59 ml/(min·1.73 m2)];中期相当于CKD4期[GFR 15~29 ml/(min·1.73 m2)];晚期相当于CKD 5期[GFR﹤15 ml/(min·1.73 m2)]的非透析患者, 着眼于CKD 3~5期中医药诊治,该专家共识认为CFR基本证型为正虚邪实,虚实错杂。正虚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邪实分水湿证、湿热证、血瘀证、溺毒证。提出治疗原则:早期临床上除了原发病症状外,开始出现氮质潴留和并发症表现,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评估、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中期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要兼顾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延缓疾病进展;晚期则患者可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不适表现,宜减轻症状,对症治疗,提高生活质量,为透析做准备。以上专家共识均未涉及CKD 1~2期中医药诊治原则。事实上CKD 1~5期因疾病所处阶段不同,矛盾焦点各异,诊疗策略各有特点,应结合各期的临床诊治要点,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用药的规范,以提高CKD临床诊疗水平。笔者针对CKD各期提出中医药合理治疗的重点,以供参考。

 

二、CKD1~2期的治疗

CKD 1~2期的治疗重点是控制蛋白尿和活动性血尿,防止肾功能下降。本期为慢性肾脏病已存在,肾功能在正常范围[GFR>60 ml/(min·1.73 m2)],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引起蛋白尿或血尿的原因,了解疾病进展特点,控制微量蛋白尿或临床蛋白尿及活动性血尿。此期中医诊治强调“辨病为主,审因论治”。因此,明确原发病诊断对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价值,中医的疾病诊断如水肿、腰痛、淋证、消渴性肾病、血尿等,应与现代医学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IgA肾病等,或继发性肾病如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肾炎、其他继发性肾病等一一对应起来。难治性肾病为CKD 1期治疗最为棘手,预后较差,最易引起肾功能下降的病种,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若蛋白尿持续>1 g/L,或伴显著的活动性血尿,易加剧CKD进展,所以,重视难治性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是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的重心。中医认为难治性肾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湿热、热毒、痰浊、瘀血胶着,正虚而邪实,是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治的重要机制。肾脏病理提示难治的疾病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等,治疗的着眼点不单纯在于消除蛋白尿、血尿,更要兼顾或重点保护肾功能,着眼于蛋白尿和血尿的长期缓解,不但治已病,更要治未病。选方用药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清利湿热以消蛋白:“湿热不除,蛋白难消”。注意辨别上中下三焦湿热所在部位,以斡旋三焦为治。清上焦湿热者可选择荆芥炭、鱼腥草、金银花、连翘、忍冬藤、玄参等;清中焦湿热者黄芩、柴胡、薏苡仁、栀子;清下焦湿热者用半枝莲、蒲公英、紫花地丁、荠菜花、石韦、六月雪等。

2. 活血通络以利水:“血不利则为水”。难治性肾病大量蛋白尿日久,多有体内深静脉血栓或潜在微血栓形成,可配合水蛭、蟋蟀、蝉蜕、僵蚕、地龙等虫类药,搜剔经络,强化活血化瘀,祛风解毒;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少量制大黄清热泄浊,可取得利水奇效。

3. 控制活动性血尿: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 持续存在的镜下血尿是活动性血尿常见表现,反映出肾脏的活动性损害,病机为素体阴虚、复感外邪、下焦湿热夹瘀、血不循经,灼伤肾络而发血尿,多见下焦热甚、湿热蕴结、气阴两虚等证型,以清利下焦、化瘀止血为治疗要点。选用加味猪苓汤、清心莲子饮等,酌情使用三七粉、琥珀粉、白茅根、生蒲黄等,凉血止血而不留瘀。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推荐玄麦甘桔汤,或酌用牛蒡子、挂金灯、桔梗等;胃热壅盛,易反复口疮、或便秘、唇红干裂者,加蒲公英、黄连、金银花等。肝胆火旺,多口苦咽干目涩,加竹茹、龙胆草、柴芩等。下焦有热,重用旱莲草30~60 g,马鞭草、白茅根等。

4. 重视病理微观辨证:用中医理论认识显微镜下肾脏病理改变,指导微观辨证施治。如系膜基质增生、内皮细胞增生、细胞性新月体形成等增生性病变,属于风湿之邪袭扰肾络,宜疏风清利湿热,使用白花蛇舌草、雷公藤、忍冬藤等。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球硬化、球囊粘连、间质纤维化等,与痰浊雍滞特征相符,血管病变为瘀血阻络,二者共见乃痰瘀互结,留滞肾络,治疗重在活血通络化瘀,可选用川芎、地龙、红花、丹参、水蛭、桃仁、鬼箭羽等[5]。

5. 涩精固摄以巩固疗效:疾病恢复期,尿蛋白虽已显著下降,但仍未达到完全缓解,缠绵难愈者,乃邪气已去而正气未复,可采用益气固摄、健脾固摄、补肾固摄等方法,中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怀山药、莲须、芡实、金樱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等,加强益气补肾固涩,可使肾藏精功能恢复。亦可采用益气养阴,防止血尿、蛋白尿复发。

 

三、CKD2~3a期的治疗

CKD 2~3a期的治疗重点为攻补兼施,遏制进展,控制可逆因素。此期为慢性肾脏病日久迁延,肾功能轻度受损[GFR 45~59 ml/(min·1.73 m2)]。中医辨证为脾失健运,肾失开阖,气血阴阳偏衰而未竭,湿浊瘀毒留滞,正虚邪实,胶着缠绵。肾脏病理多见肾小球硬化>50%,或缺血性皱缩,系膜基质显著增多或系膜结节硬化,肾小管广泛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较严重,肾小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或玻璃样变性严重,慢性化指数较高。治疗要点以脾肾双补,加强益气补肾固本,降低血清肌酐水平,防止肾功能急剧衰退为重点。方药宜参芪地黄汤。同时应区别外邪侵袭(风湿热毒)或内生五邪(湿痰瘀毒)何者为主,以疏风化湿、清热解毒等祛除邪实;佐以燥湿利水,活血化瘀等,使邪去而正安。健脾补肾宜选用党参、白术、山药、黄芪、当归、熟地黄、菟丝子、黄精、山茱萸、枸杞子等清补之品,不宜用鳖甲、鹿胶、阿胶、紫河车等填精滋腻之品。通腑泄浊、淡渗利湿可酌情选用制大黄、牛蒡子、车前子、薏苡仁、白茯苓、益母草、桃仁、半枝莲、石韦、土茯苓、六月雪、玉米须、猪苓等,不宜用生大黄、枳实、厚朴、槟榔等攻下破气之品。活血通络宜桃仁、红花、川芎、丹参、地龙等,不宜水蛭、虻虫等破血之物。总之,调补脾肾以固本,祛瘀通络以生新,守方长期服用,可较长时间稳定肾功能。

本期可以在CKD1期基础上,因某些急性因素使血清肌酐突然升高,而转入CKD 2~4期,甚至CKD 5期,应注意辨识急性加重因素。临床上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A on C”[6]:①严重感染后,尤其是近期使用有潜在肾毒性的抗生素药物;②血容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低血压、腹泻、过度利尿、脱水、大出血、严重低蛋白血症合并腹水或胸水等);③原发病未控制或急性加重,存在高凝状态或深静脉血栓;④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如肾动脉狭窄应用ACEI/ARB);⑤使用造影剂;⑥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或其他不明药物;⑦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⑧尿路梗阻,其它器官功能衰竭(如严重心力衰竭、严重肝衰竭);⑨未严格遵守低蛋白饮食,摄入大量高蛋白食物等;⑩突然少尿或无尿,肾功能指标很差,但贫血不明显、无明显低钙高磷或甲状旁腺激素增高,肾脏体积无明显缩小。对于“A on C”的治疗,强调及时发现并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尽量争取行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解除和控制加剧肾脏损害的因素,有可能遏制或逆转肾损害进展,促使肾功能恢复。切忌将“A on C”误认为是CKD的自然病程, 采用不当措施,使患者失去逆转机会。

 

四、CKD3b~4期的治疗

CKD 3b~4期治疗重点为扶正泄浊,标本并治,延缓进入透析治疗的时间。本期为肾病久损不复,原发病已难治愈,转为虚劳,邪难除而正愈伤。患者出现腰酸乏力,面色不华,夜尿频等。肾元衰竭,浊瘀内阻,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治疗宜补气滋肾填精,除湿化瘀泄浊;平补平泄,以保护残余肾功能,维持升清降浊机能,延缓病情进展为核心。 CKD 3期患者以肾气阴(血)虚、肾络瘀痹、风湿内扰、湿热内蕴为基本证候,肾气阴(血)虚证很突出,治疗宜标本并治,扶正祛邪。本期首重补养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病在下焦而治以中焦,乃土封肾藏之义。常用黄芪、当归、党参、太子参、山药、苍白术、茯苓等补益脾气。补肾宜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以温润清补,缓图固本,方宜左归丸、右归丸;酌用生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桑螵蛸、仙灵脾、枸杞子、桑寄生、杜仲、川牛膝等脾肾同补,阴阳兼顾。不宜用阿胶、紫河车、鳖甲胶、鹿角胶等厚味滋腻碍阳,或大剂桂附伤耗阴津。其次,注重升清降浊调气机,夑理三焦和阴阳。组方可稍佐升麻、柴胡、葛根、苏叶、苏梗等轻清辛散以助升提脾气,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制大黄、虎杖、大腹皮、王不留行通腑泄浊,配以半夏、茯苓、砂仁、竹茹、槟榔、旋覆花、丁香、柿蒂等药用以降逆止呕,斡旋三焦。

一项有13家医院参与、纳入315例CKD 3期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RCT研究[7],证实中药辨证组方对CKD 3期患者具有不依赖于减少尿蛋白的肾保护作用,能延缓CKD进展且安全性好。该研究以生黄芪、太子参、当归、女贞子补益气血(阴),对肾络瘀痹者治以积雪草、丹参、桃仁、大黄;对兼风湿扰肾者治以雷公藤、汉防己、鬼箭羽;对湿热内蕴者治以虎杖、川连、土茯苓、六月雪;以苯那普利及中药安慰剂为对照。治疗24周后,中药组血清肌酐水平下降,eGFR较基线时升高,中医证候积分值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小;苯那普利治疗组血清肌酐水平增高,17.2%患者由CKD 3期进展到CKD4期。此外,陈以平[8]发现金蝉花经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可保护肾功能,减缓肾纤维化进程;尿毒清经RCT研究证实具有延缓CKD进展的作用[9]。

 

五、CKD5期的非透析治疗

CKD 5期非透析治疗重点为内外兼施,扶危救困,准备肾脏替代治疗。此期属于气血阴阳俱损,升降失司,浊毒郁结,弥漫三焦。患者轻者可仅表现为乏力纳差,口气浊臭,面色萎黄而晦滞,夜尿清长;重者神气萎靡,口中尿臭,恶心呕吐,呼气深长而带尿臭味,汗味秽臭,肌肤甲错,不思饮食,恶心纳差、腹胀尿少,全身水肿,齿鼻衄血,便溏或便结,甚至神识昏迷,躁动不安,濒临“出入废而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属于五脏衰败,阴阳离决之危候。此阶段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为唯一有效手段,但部分轻症经中医药治疗尚可延缓时日,待内瘘成熟再行透析,或择期肾移植,或条件允许时行腹膜透析。非透析治疗仅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临床症状尚轻,可暂缓透析者;②具可逆因素,预计短时间内积极治疗可能改善者; ③无条件透析者。

本期治疗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用药讲求内外兼施,扶危救困。针对各种浊毒蕴积引起的标证,急则治其标,标证缓和后再治本。如患者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明显者,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清热化湿,和胃降浊;如浊邪冷积或热秘积聚肠道,致上有呕逆,下有便秘,宜温脾通腑(如温脾汤),或清热通腑(如大承气汤)。此期患者大多元气耗损,发汗泻下等均易伤正,用之稍过则犯虚虚之戒,宜综合应用中药口服、静脉、结肠透析、灌肠、药浴等内外兼治,峻药缓用,泄浊而不伤正。目前应用的序贯高位结肠透析加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利用肠黏膜的半透膜性质,通过肠道将毒素导出,并用中药灌肠方(大黄、牡蛎、附子、蒲公英、槐米炭等) 煎液200 ml,保留灌肠,使中药有效成分通过肠黏膜吸收,从而达到治疗作用[10]。肾性贫血者治以当归补血汤加淫羊藿、鸡血藤、巴戟天等温肾生血;皮肤瘙痒难耐者可采用中医“开鬼门”药浴方法,药用桂枝、地肤子、生姜皮等透表发汗药,煮开后加入温水(38~40℃) 浸浴30 min左右,有利于消除上述症状。

 

六、中医药延缓CKD进展的要点

“寓防于治”是CKD治疗贯穿始终的主题,饮食起居管理是延缓CKD进展非常重要的环节。节制饮食,不食生冷、肥腻、辛辣、厚味、高油高盐食物,不食用工厂加工的半成品食物,不食用甲鱼、鳗鱼、海鲜、膏蟹、高汤等高蛋白高嘌呤食物,不盲目进补,适度饮水,坚持低蛋白新鲜素食,对减轻肾脏负担,维持肾功能有重要意义。对CKD各期中医药治疗强调要把握要点、各有侧重。

1. 早期强调未雨绸缪:CKD 1期即应认真分析患者是否存在加重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肾病、IgA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容易进展至肾衰竭的疾病,即使微量蛋白尿,也要认真重视,积极治疗,加强随访。注意防止复发,平素易感冒者,加猪苓、灵芝、金蝉花,平时可服百令胶囊,助肾养肺,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尿蛋白转阴后,仍要继续服用固肾涩精中药,防止复发。平素注意勿过劳,饮食清淡,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 中期强调扶正祛邪、攻补兼施:CKD进展期的治疗,调补脾肾以固本,祛瘀通络以生新为守中之道,要始终注意顾护肾气,增一分元阳,复一分真阴,则留一份生机。湿瘀浊毒等为肾纤维化的病理产物,巧用疏风、化湿、清利、通下等法,祛除邪毒,使邪有出路。但注意切勿过用寒凉攻泻,或峻下逐水之剂,可使气虚下陷,致水肿加剧或大便溏泄不已。大黄为排毒泄浊要药,但宜用制大黄,以每日如厕2~3次为度。若用泻下而仍大便干结者,应考虑为阴虚血枯肠燥,宜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3. 晚期强调顾护胃气:CKD 5期变证百出,各类并发症层出不穷,浊度弥漫三焦,使胃失和降,治疗侧重于和胃通腑泄浊、祛除糟粕保命门。胃纳不佳者可佐以二陈汤、或砂仁、藿香、紫苏叶、炒麦芽、枳壳、(熟)大黄、煅牡蛎、乌贼骨等药,上以和胃降逆,下以通腑泄浊。峻猛之药易耗伤正气,虽能取效于一时,反而会加剧CKD进展。如厚朴、枳实、槟榔等辛燥耗气,或木通、知柏等寒凉败胃之药,只可暂用,不可久服。

CKD病程较长,治疗贵在坚持。CKD 4~5期各类并发症纷呈,药物治疗更要讲究谨慎选择,中病即止。对有蓄积中毒或潜在肾毒性风险的药物,绝不可久服。一项Meta分析,纳入检索1 078例CKD患者,分析可有效延缓CRF进展的常用方剂为: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参芪地黄汤、温脾汤、二陈汤;药物频次依次为:补气(黄芪、党参、白术);通腑泻浊(大黄、半夏、陈皮);活血(丹参、川芎、益母草、红花),补血(当归、熟地、川芎、赤芍);补肾(牛膝、山茱萸、附子),利湿(茯苓、泽泻、益母草)[11]。

总结:延缓CKD进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常重要的目标,临床上应该正确解读不同CKD分期的特点,合理应用中医药进行分期诊治,积极控制蛋白尿和活动性血尿,防止肾功能下降,及时发现和纠正可逆因素,延缓肾衰竭进展,推迟进入透析治疗的时间;晚期也可以通过内外兼施,缓解症状,为肾脏替代治疗争取时间。

 

参考文献(略)

 

王会玲,胡伟锋.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的合理应用[J/CD].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7,6(2):49-5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