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秘录

2022-01-02 06:18:52

02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特别是一些民间老中医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临床经验丰富,其一生的心血可能都体现在他的几个方中,几句话中,如潜心领悟,一定会收益无穷。笔者年轻时曾得到一本民间老中医的手抄本,如获至宝,曾借鉴其法,多效。今整理如下:

一、妇产科

1、难产神效方:熟地30g、枸杞子30g、当归30g、党参30g、炙黄芪30g、茯神9g、川芎30g、炒白芍9g、炙甘草3g、醋龟板9g(交骨不开加至30g)、人参15g。水煎服。如产后久不下,连服4~5剂,产已下即停服。冬月三九寒天加黑附子9g。

2、产后生化汤,主治腹中块痛,恶露不行。当归30g、川芎9g、桃仁3g、红花3g、炙甘草3g、黑姜6g、黄酒、童便引,水煎服。产后7日之内杂病也可用此方加味治疗。如感冒头痛身热,将川芎加量3~5g克,再加炮姜3g。有汗加黄芪6~9g克、云苓9g、生姜、大枣为引。气喘加人参6~9g。如泄泻,方内当归改为土炒当归,黑姜改为炮姜6g,另加车前子9g、云苓9g。如妄言妄见,失眠怔忡,心神不安加人参9g、炒枣仁15g。总之,产后7日之内,禁忌凉药,忌用汗吐下三法,在百日之内以大补气血为主。如有实证,也应先补后用攻下药,宁可失治于温补,不可失治于寒凉。产后虚证十之八九,实证仅十之一二。如果产后肚内块过大,可加制鳖甲25g、红花9g、桃仁9g,如肚内块已消失,腹不痛,恶露已流尽,多用参芪无妨。如未见恶露流出,为防败血不尽,用参芪时可加桃仁、红花。

3、产后半月后气喘:人参9g、牛膝9g、熟地15g、麦冬15g、山萸肉12g、核桃2个(连皮捣)、枸杞子15g、辽五味10g。如某妇,产后两个月出现身痛、腹痛、肚腹膨胀、气喘,用活血化瘀药加重,用补气药减轻,用上方6付即愈。

4、产后发狂如见鬼。人参30g、土白术30g、半夏9g、制南星9g、黑附子3g,水煎服。某妇,产后1月患此症,百药不效,3个月后用此方3付即愈。后用此方治疗痰厥证也有效。

5、习惯性流产(胎漏方)

熟地30g、当归15g、白芍15g、阿胶12g、艾叶9g、杜仲25g、人参12g、土白术15g、黑芥穗9g。水煎服。如阴道出血,去黑芥穗。每月服3~4剂,可防小产。

6、孕妇遗尿方

熟地30g、当归15g、白芍12g、川芎9g、益智仁25g 、乌药12g、山药30g,水煎服。

7、白带及滑精与月经过多方:高粱壳半斤,水煎服,一日一剂。

8、产后痢疾:当归60g、白芍炭30g、川芎9g、桃仁3g、红花3g、炙甘草3g、山楂炭9g、炒卜子9g、姜炭3g、车前子9g、童便引。水煎服。

9、产后口唇舌崩裂无皮:当归25g、熟地25g、川芎12g、姜炭3g、云苓25g、黑芥穗6g、炙甘草5g。如产后7日内腹痛未除,可加桃仁3g、红花3g。

10、产后水肿、泄泻、高热方:土炒当归30g、川芎12g、炙甘草3g、桃仁3g、红花3g、炮姜3g、力参15g、云苓15g、生黄芪12g、炒车前子9g,童便引。水煎服。

二、脉诊一得:男女分虚实的脉

男子关前脉必充,女子尺脉定浮洪,这是正常的脉象。女得男脉为不及,即寸关脉大,尺脉弱,属虚;男得女脉为过盛,即尺脉大,寸关脉弱,属实。如一女患伤寒病,发热,两寸关脉洪大尺脉弱,用清热解表药不效,反增胸满胀闷,进瓜蒌陷胸汤后变成关脉大过甚,神昏气喘,病情危重,立即给予生脉散(人参、麦冬、辽五味),半个月后,神昏气喘明显减轻,病情稳定,改用补中益气汤(人参3g、黄芪9g、陈皮7、柴胡9g、白术9g、升麻3g、当归9g、甘草6g生姜3,红枣5个),连服3剂,关寸脉变成软弱无力,热退,头痛止,仍食少,上方加肉桂3g,进5剂而饮食增加,病愈。在当时,前医不知女得男脉为虚证,结果用清热解表泻实之法治疗,使病情加重,幸而及时用补法纠正,才转危为安。

三、内科

1、 头脑眩晕及高血压方

天麻3g、党参9g、半夏9g、白术30g、当归30g、白芍30g、熟地30g、山萸肉15g、川芎15g、陈皮3g、肉桂3g。水煎服。此方头脑眩晕,如血压高加桃仁3g、红花3g、人参6g,数剂见效,屡用屡效。

2、脑后痛方:熟地15g、山药9g、云苓9g、当归9g、炒白芍9g、川芎3g、陈皮3g、炙甘草3g、天麻5g、麻黄1g。此是肾受风邪,风入肾经所致。

3、 中风

中风偏瘫,言语不利,口眼歪斜,急性期先用三生饮:生半夏9g、生南星9g、生附子9g、广木香3g、人参30g、生姜10片,水煎服,服用数剂病情稳定后,对半身不遂可用补阳还五汤:黄芪120g、川芎9g、地龙9g、归尾9g、桃仁3g、红花3g、赤芍9g。如口眼歪斜加全虫9g、姜虫9g、白附子9g。病愈后常服十全大补丸预防复发,又有延年益寿之功。

4、 慢性瘫痪

初发病时先从一手大拇指及足大趾开始麻木,别无所苦,以后又出现半侧肢体活动无力,不能干活,后来又感觉肢体憋胀难忍,半侧身轻半身重,上肢瘫痪不能抬起,在医院里治疗了很长时间,诸医皆按“肝脏内热生风”,用清热祛风药反而加重,以至不能进食。最后我自己用温热与养血药治疗逐渐恢复健康。这病白天轻夜里加重。开始用的药方是:熟地30g、制首乌15g、丹参15g、白芍15g、半夏9g、陈皮9g、肉桂6g、黑附子6g,水煎服。药后平和,乃加重药量:熟地70g、制首乌30g、丹参30g、白芍25g、泽泻9g、半夏9g、陈皮9g、黑附子30g、肉桂30g。水煎服,效果良好。后来用西药安坦、芦丁、地巴唑治疗四肢憋胀有效。但吃什么药也没有治瘫痪,有时夜间难以忍受,来不及用中药,就服干姜面,三四小时后就安定了。听说有人患此病两三年就死了,我用此法治愈已经30年了。这也证明古人“中风是内热生风”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这是我亲自在自己身上体验出来的。

按 :本案慢性瘫痪,从发病看似为现代医学的脑梗塞,中医称之为“中风 ”,古今多认为此由“肝阳化风”,“内热生风”所致。王旭高指出:“肝风一证,虽多上冒巅顶,亦能旁走四肢,上冒者阳亢居多,旁走者血虚居多。”本案中风属血虚生风,兼阳气不足,阳虚则易生痰湿,所以治疗自然同常见的肝阳化风应用甘寒平肝息风不同,应当养血温阳,兼以活血化痰,所谓辨证必求其本,而不能拘泥于前人之说。

5、膈证治法:食物到胃口不能下行,与痰水一并吐出,俗称“膈证”,处方:公丁香9g、沉香9g、广木香9g、砂仁9g、紫蔻仁9g、半夏9g、陈皮9g、白芥子9g、当归15g、云苓9g、生姜3片。此方对食道癌亦有效。

6、红白痢疾:当归60g、白芍60g、炒莱菔子12g、枳壳9g、大白9g、滑石9g、车前子9g 、木香3g。如妇女则将白芍改为30g,再加白芍炭30g不损胃气。

又方:山查60g,炒成外黑内黄,白痢加红塘60g,入铁锅内同山查炭拌炒至糖溶化,加水一碗煎20分钟顿服。红痢用白糖,红白痢用红糖白糖各30g,煎服法同上。

7、姜糖饮:红糖一两,生姜一两,与糖同捣如泥,开水冲服,治瘟疫与伤风感冒感冒,服后出汗即愈。

又方:也治风寒感冒,反胃呕吐,方用白糖3两,生姜5片入糖同捣如泥,入铁锅内炒黄,用开水冲服。

8、五更泻(又名肾泻)用四神丸:补骨脂12g、肉豆蔻9g、五味子9g、吴茱萸3g、干姜5g、大枣10g枚,水煎服,对妇女白带过多亦有效,老人加人参、白术。

9、夜晚泄泻用八味丸:熟地25g、山萸肉12g、山药12g、云苓9g、丹皮9g、肉桂3g、黑附子3g、葛根9g、升麻3g,水煎服,晚饭前服用,老人久服能延年益寿,此方并治反胃呕吐。

桂附地黄丸治验:反胃、呕吐、大便干、尺脉弱、消化不良,咽喉疼痛。

10、肥胖病:病因多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肥胖气虚者方用:人参10g、黄芪10g、柴胡3g、当归15g、升麻3g、土白术30g、陈皮10g、云苓30g、半夏10g、甘草3g,水煎服。

11、冬犯咳嗽:此症多因肾阳不足,痰湿内蕴,外受风寒所致,治温补肾阳,宣肺散寒。方用:熟地25g、山萸肉12g、云苓9g、炒山药12g、泽泻9g、丹皮9g、肉桂3g、黑附子3g、麻黄9g、葶苈子9g、半夏9g、甘草6g、款冬花12g。水煎服。喘加人参、核桃2个连皮捣煎。春天麻黄改用蜜炙麻黄,如饭后出汗麻黄改为6g也可。

12、瘖厥风痱症:此症是肾脏阴阳虚极,故见面赤,舌苔黄,脉洪大一派假热现象。方用地黄饮子合三生饮与补阳还五汤化裁。某男,50岁,患此症,方用熟地30g、山萸肉25g、云苓25g、泽泻9g、炒山药25g、肉桂9g、黑附子9g、白术30g、力参15g、半夏9g、南星9g、陈皮9g、黄芪30g、川芎9g、桃仁3g、红花3g、地龙9g、赤芍9g、当归9g、巴戟天15g、石菖蒲9g、远志9g、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连用10余剂后,患者能下床自己行走,饮食正常,言语较前清亮,间断服药此方,大便溏泻时加炮姜9,服用3个月痊愈。

13、阳虚发热治验:某男,1982年患阳虚假热证,症见肠鸣腹泻,喜坐卧凉泥地上,舌苔白,饮食无味,右手脉洪有力,尺脉弦。方用熟地25g、山萸肉12g、云苓9g、泽泻9g、丹皮9g。水煎服,连用2剂,大便变稠,仍有肠鸣,上方加白术6g、肉桂2g、黑附子3g、制鳖甲15g,再进2剂,大便二日未解,肠鸣消失,但感耳内有热气,上方去黑附子,肉桂改为3g,一剂而愈。

四、儿科

1、小儿惊风:惊风是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候。凡其病急暴,属阳属实者为急惊风;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为慢惊风。(1)急惊风:常痰、热、惊、风四证并出,身热,大便不利,小便黄赤,虎口筋青,属实热证,方用:龙胆草3g、蝉衣2个、青皮1g、郁金1g、元胡1g、柴胡1g、白芍1g,水煎服。(2)慢惊风(也叫慢脾风):此症多因吐泻,或大病后,或平素体质虚弱,误服寒凉药后出现。症见抽搐,目睛上吊,便溏,精神疲倦,四肢发凉,虎口色青。此属虚寒脱证,如用凉惊丸或抱龙丸下咽即毙。方用:人参3g、土白术5g、云苓3g、白芍2g、熟地3g、肉桂1g、炮姜1g、黑附子1g,水煎服,2~3g剂即愈。此方分量是一岁以内小儿用量。

五、外科

1、痈疽论

王洪绪说痈是红肿高大疼痛属阳,宜用清热解毒发散药;疽属阴寒凝滞气血而成,属阴,宜用温补发散,两者治法若冰与炭相反。有医书说某方治病“一切痈疽能溃散”,怎么可能呢?痈疮初起宜用真人活命饮是为特效方,大便干加大黄。疽是阴寒证,痈是阳热证,怎么说一方能治而证。余曾亲眼目睹过生疽疮的人医生用清热解毒药服后加重的例子,而改用阳和汤,服用几付即愈。疽疮属阴寒证,症状是漫肿无边,皮色不便,脓液清稀,阳和汤主之。附:(1)真人活命饮:二花9g、陈皮9g、防风9g、白芷3g、当归3g、甘草3g、贝母3g、花粉3g、制乳没各3g炮山甲3g、皂刺3g,用水酒各半煎。(2)阳和汤:熟地30g、鹿角胶9g、炒白芥子6g、肉桂3g、甘草3g、炮姜炭2g、麻黄2g。

2、跌打损伤:当归15g、苏木9g、红花9g、桃仁3g、乳香9g、没药9g、川芎9g、人参6g(老人用至9g,如无人参,可用生黄芪15~30g代替)。头部受伤加藁本3g,胁伤加白芥子,腰部伤加杜仲,腿伤加牛膝,上肢伤加桂枝。水煎服。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