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防治,期待中国模式

2022-01-12 07:47:10

□ 文/本报记者 徐亚静 图/邢 玲

日前,。此次活动由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程支持,计划于9月29日~10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关爱健康,预防中风”为主题,包括大型社区义诊、健康大讲堂、病友会等在内的系列宣传教育推广活动。

“全球每年新发中风患者的一半在中国,防控形势严峻。”有关专家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我国应摸索出一套针对中国中风发病特点的,有中国特色的中风防治策略与模式;中医药所特有的“治未病”理论与养生方法,以及世代历史传承积累的中风防治经验方和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模式在中风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健康杀手”来势汹汹 1

   据介绍,中医所说的中风,即西医所说的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8%,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公民“第一健康杀手”。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脑卒中发生率仍然在以每年近9%的速率上升,死亡率数倍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据世界银行预测,假如不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到2030年,中国将有3177万名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防控形势将非常严峻。”脑防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指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中风发病激增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带来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高吸烟率、摄入热量过度、过量饮酒、膳食高盐、缺乏体育运动等不良方式普遍流行,导致我国目前出现了庞大的患病或亚健康人群:高血压患者2.66亿人、糖尿病患者9200万人、超重人群达到30%、吸烟人群达到28%以上。

   2015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的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脑卒中发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占33%,血脂异常占29%,高血压占25%,超重21.5%,糖尿病占6.7%等。该报告显示,在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治疗和控制方面,高血压患者控制率不到25%,糖尿病在30%左右,说明即使在患者人群中依然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

   “一人生病,全家蒙难”,身为医务工作者,樊东升切身感受到脑卒中给民众带来的巨大负担。他说,在所有疾病中,脑血管病所引起的致残率是最高的,相对于其他疾病患者,卒中患者需要更多的日常护理和生活帮助。


中风防控面临“中国困惑” 2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助理、神经内科主任武剑告诉记者,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脑卒中发病有自身特点。第一是高发。如果不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3177万名脑卒中患者,而此时全球脑卒中患者总数是5000多万人。第二,从发病类型来看,西方国家缺血性脑卒中较多,而中国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数量大致相当,这与高血压控制不良有直接关系。第三,中国人颅内血管易病变,西方人颅外颈动脉病变多。第四,病因不同。除饮食、生活方式等原因外,我国由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引发的脑卒中比例很高。“所以我国脑卒中的防治策略应与西方不同。”

  为遏制脑卒中在我国的高发态势,,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经过4年多的努力,已经建立由306个基地医院、1000余家区县协作医院、2700余家社区乡镇医疗机构组成的国家一级的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累计完成了460余万例的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和综合干预工作。王陇德认为,当前我国脑卒中防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国民的基本医疗素养和慢病防治素养亟需提高。《世界卒中宣言》明确提出“卒中完全可以预防”,美国近100年来脑卒中发病率持续下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有效管理。

   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人群罹患脑血管病的几率比一般人群高出5~6倍,对这些人群开展有效的综合干预和管理,延缓其病情进展,是控制慢性病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推广的示范区芬兰,因高寒地区高热量、高脂饮食等因素,一度是全球心脑血管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而通过持续开展针对主要有效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戒烟,芬兰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下降。他认为,我国在防控方面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干预并推动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结合一定的行政管理,最终实现持续有效干预。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健康教育是提高健康素质的优先策略,扩大健康教育规模,引导全社会都积极参与到中风防治的工作中来,从每个人做起,自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素养,共同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病,是中风防控最有效的方法。


中医药防治中风不应忽视 3


  “10年前,在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刘海若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发挥了积极作用。”樊东升特别提到,在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应结合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加强针灸、中草药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的使用,提高治疗效率。

   樊东升所提到的安宫牛黄丸,是我国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距今已有216年的传承历史。该药方始于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等功效,可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高颖介绍,我国公众中风急救意识薄弱,院外救护体系还不健全。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救治延迟问题更为突出。欧美国家2003年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就已达5.6小时,我国2006年数据显示还需20.1小时。近年来该数字虽有所降低,但早期干预水平仍然相差甚远,将中风防治的一线前移至社区甚至是居民家中尤为重要。

高颖认为,在中风发病时,与西医相比,中医药能前移干预时点,提高临床疗效,并较快明确是出血还是缺血型病性,治疗时间相对宽松,影像学结果依赖性低,就医成本较低且安全性较高,人群覆盖面较宽。但目前临床显示,中医早期干预的可操作性还较弱。她呼吁,强化以中医原创思维为核心的交流与合作,扩大病院、整合资源,提升中医药在临床脑病防治的认可度。

  “近年来,现代医学迈向精准医学时代。中医学特有的辨证施治体系就是一种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可以全方位地对个体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加强中西医学合作,对中风等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对这些病的防治很有好处。”武剑认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中医对于中风的防治摸索出了活血化瘀等多种治法,代代相传留存下了许多有用的验方。这些方法和验方深入人心。应更好地审视这些方法和药物,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使之能在当前我国中风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王斌介绍,这次中风宣传活动月,将结合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观,结合目前百姓关注养生、对中医信任度较高的特点,将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传播到民众中,切实提高宣传成效。


中医药防治中风研究起航 4


  据介绍,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已经成为我国中风防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药在中风防治方面,对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疾病的预后都有良好的效果。其中对于中风急性期,更是形成了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丸、苏合香丸这样的经典名药。热证明显的中风用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丸、寒证明显的中风用苏合香丸、预防高血压用牛黄清心丸等等,深入人心。

   “我们进行的文献检索显示,百年老药安宫牛黄丸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北京同仁堂研究院院长谢素花介绍,近年来北京同仁堂对安宫牛黄丸的临床用法进行梳理,发现其已被广泛用于高血压危象、痰热型中风,伴有高热昏迷躁动、颅脑损伤意识障碍、脑血管意外、乙脑、流脑、肝性脑病、幼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中毒性痢疾、大脑发育不全等伴有高热、神昏、抽搐等各种疾病出现高热极期危象的急救。

   中药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效果最好?其发挥作用的现代机理是什么?谢素花告诉记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安宫牛黄丸具有镇静、抗惊厥、抗脑损伤、促清醒、保护缺血损伤的心肌、解热、抗炎及抗休克等作用,但仍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目前有关安宫牛黄丸在中风防治和干预中循证医学研究已列入北京同仁堂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该项目将通过高级别循证医学研究,说明安宫牛黄丸的临床价值及临床优势,并结合课题研究编制《中医治疗脑病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为中医药在脑病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2008年我们在编写中风病中医诊疗指南时,虽然还没有系统的中成药评价,但是由于专家共识特别好,把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这些传统名药写了进去。现在,我们可以为这些经典名药的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高颖介绍,东直门医院最近对安宫牛黄丸做了一个近200例患者的评估。该研究发现,中风属中医痰热证者,病程越长,预后越差,但加用安宫牛黄丸的治疗组痰热证的缓解速度和程度均明显优于只用西药的对照组。“下一步我们将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高颖指出,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中风防治中的作用,中西医应加强合作,对中成药进行系统的循证评估,最终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北京同仁堂集团董事长梅群指出,,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加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进一步阐明中医药在中风防治中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中风,提供新的科研依据,打下坚实的临床基础;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中风防治模式,尽一份力。脑防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利用全国306个基地医院为中医药中风研究提供支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