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运用心得:清胃定痛、清肝达郁、消痛散肿、排脓治痢(另附经验方:蒲连益胃汤)

2020-11-21 14:17:19

作者:陆长清

编辑:李邦源


导读:

运用芒硝治久咳

吴茱萸之妙用

半夏在咽喉疾病中的应用

鬼箭羽——名老中医的运用经验

治胃痛的良药:九香虫



蒲公英遍地皆有,寻常易得,而其功用颇为神奇。本品味甘苦,性寒,能化热毒,擅疗疔疮、恶肿结核,又能疗喉痹肿痛,并可利尿通淋,种种治效,难以尽述。


01

清胃定痛

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载:“本品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脘痛”,其效甚佳,当是实践经验之总结。从蒲公英之性味分析,其所主之胃痛,当属热痛之类,而王氏之应用,既炙脆存性,又送服以火酒,则其寒性已去,只存其定痛之用了,王氏可谓善用蒲公英者矣。


近贤章次公先生治胃溃疡病,具小建中汤证者,恒以此汤加入公英30g,疗效甚高,这一配伍方法,乍看似属温凉杂凑,不知章先生既重视整体,又针对此病之胃黏膜充血、水肿、溃疡之局部病灶,而拟定辨证于辨病相结合的处方也。其立法制方之妙,匪夷所思矣。陆老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根据切身的体会,认为“蒲公英的镇痛作用不仅在于它能清胃,还在于它能消瘀,凡胃脘因瘀热作痛,用其最为相宜。而溃疡之疼痛,配合养胃之品,又可奏养胃清瘀,镇痛医疡之功,如能选用其药根,晒干研末吞服,效尤佳良”


02

消痛散肿

公英为治疗痈疡之佳品,尤擅治乳痈。乳痈,妇女在哺乳期易于罹患,多素情怀不适,胃热熏蒸,乳汁排泄不畅,郁结而成。


由于属肝,属胃,而蒲公英专入肝胃二经,具有消肿散结之能,故治此证效著。陆老使用蒲公英治乳痈,常辅以理气散结之品,每能提高疗效。常用蒲公英30—60g,配合陈皮10—15g,生甘草5—10g为基本方。


红肿焮痛,加漏芦、天花粉;

乳汁排泄不畅,加王不留行、白蒺藜;

局部硬结较甚,加炮甲片、皂角刺,均以黄酒为引,其效历历可稽。


03

排脓治痢

痢疾一证,好发于夏秋之交,多因湿热积滞蕴结肠中,阻遏气血之运行,化为脓血下泄所致。故清化湿热,行气导滞之法最为常用。


陆老用蒲公英治湿热痢初起有良效,其义有二:“一者本品具清热解毒作用,能清解肠中血分之毒热;二者本品有缓下作用,能解除下痢之后重。约言之,功擅解毒排脓故也。凡湿热邪毒交阻,痢下红白如脓,后重不爽者,在清肠治痢方中,加用蒲公英,一般用30g,鲜者其功尤佳,但需用至60g,可以顿挫病势,进而缩短疗程。”


04

清肝达郁

蒲公英除有清肝泻火作用外,并能“达肝郁”。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指出:本品能“散滞气”,已隐然有达郁之意矣。盖公英花发甚早,得春初少阳之气,所以饶有生发之性,与苦寒沉降之品有间。清肝兼可达郁,此蒲公英之长也


陆老进而指出:“凡肝寒而郁者,宜用桂枝;肝热而郁者,宜用蒲公英,临证不可误也。”各种肝炎患者,症见肝经郁热征象,可随证选加公英。本品除清肝外,又能利胆,故陆老常用其治疗胆囊炎。胆囊炎急性发作,以“胆胀”而痛为主症,尽管临床表现不一,究其病机,总缘气滞、郁火,湿痰,瘀血互阻,以致胆失通降也。恒以化痰行瘀,,此所以宜选用蒲公英也。


附:蒲连益胃汤(陆长清经验方)


组成:

党参,法半夏,生姜

蒲公英,黄连,甘草

红枣

 

两胁不舒,加青皮,陈皮;

泛酸,加乌贼骨,大贝母;

疼痛明显,加元胡,川楝子以疏肝止痛,加三七粉、制乳没以活血止痛;

纳呆,加山楂、薄荷以增食欲,加神曲、炒麦芽以消食积,加黄芪、莪术以益气消积。

功能:益气健脾,降逆和胃,调理气机。

主治:胃脘痛。

方解: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陆老用蒲连益胃汤,治疗各种证型的胃脘痛,疗效满意。此方具有益气健脾,降逆护胃,消炎抗菌,调整气机的功能。方中法夏,生姜辛温散寒开结,降逆和胃,助脾胃健运;蒲公英,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消痞,并能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党参,红枣,甘草甘温补脾,益气运脾。全方共奏辛开苦降,寒温互补,降逆消痞,消炎护胃,调畅气机,康复脾胃功能的作用。



摘自《陆长清临床经验集》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