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黄芩

2023-06-05 13:39:33


黄芩Huangqin
SCUTELLARIAE RADIX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性状鉴别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饮片 黄芩片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有放射状纹理。


酒黄芩

形如黄芩片,略带焦斑,微具酒香气。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泄而燥,主入肺与大肠经,兼入胃与肝胆经。作用偏于上焦肺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除上中焦湿热。兼入血分,能凉血而止血,清热而安胎。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妙记


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功效助记:

学琴读诗胎教热

学——血——止血

琴——芩——黄芩

读——毒——解毒

诗——湿——燥湿

胎——安胎

热——清热泻火



主治病证

(1)湿温,暑湿,湿热胸闷、黄疸、泻痢、淋痛、疮疹。

(2)热病烦渴,肺热咳喘,少阳寒热,咽痛,目赤,火毒痈肿。

(3)血热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

(4)胎热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较强,湿热、热毒诸证宜用。炒黄芩苦寒之性略减,胎热胎动不安宜用。酒炒黄芩能上行,清上焦热宜用。炒炭凉血止血力较强,血热出血宜用。传统认为,条芩善清大肠火,枯芩善清肺火。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燥泄,能伐生发之气,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服。




药理

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促进细胞免疫、抗过敏、降血脂、护肝、利胆、利尿、镇静、降血压、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及抗肿瘤等作用。




故事一

他在26岁时,感冒咳嗽,久咳不止,发热,火燎皮肤,痰每日碗许,口渴多饮,寝食几疲。其父是当时名医李言闻,用柴胡、荆芥、竹沥、麦冬之类均无效,病逐日加剧。家人及邻居认为必死无疑。李言闻查遍医书,偶然发现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治肺病如火燎的论述,恍然大悟,原来烦躁引饮而盛者属气分之热,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气分之火。遂取黄芩片一两,水两钟,煎成一钟,给李时珍服。次日即身热尽退,痰咳皆愈。事后,李时珍颇有感叹:“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据分析,李时珍所患可能是大叶性肺炎、肺脓疡之类,属中医肺热实火之证。因黄芩苦寒,以泻实火除肺热见长,从而挽救了这位大药物学家,才使《本草纲目》能问世,而造福人类。




故事二

在识别黄芩时,有人提出黄芩为什么心黑而中空呢?要知道这个原因,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相传,在四川的大山里,有一对苦命的小姐妹,姐姐叫黄芩,妹妹叫黄连。父亲早丧,其母为了养活这对小姐妹,为人做活,也累得疾病缠身。母亲快要断气时,把黄芩和黄连叫到跟前嘱咐说:“我不行了,你们姐妹两个以后要互相照料,相依为命,不管谁找到好地方,都要有福同享。”姐妹俩对着母亲的面都点头答应了。 


母亲死后,黄芩带着黄连,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饱受风寒之苦。开始姐妹俩相处还可以,时间久了,黄芩总觉得带着小妹妹是个拖累,便产生了遗弃妹妹的邪念。于是,就把弱小的黄连撇在了四川的大山里,她独自一人去寻找她的幸福生活。可怜年幼瘦弱的小黄连,因无人照料,连冻带饿,不久便饿死在山里了。后来,在小黄连丧生的地方,长出了许多瘦弱的小草,其形状很像小黄连那枯瘦的身形,人们就把这种草取名为黄连。由于小黄连的一生饱受苦寒,所以这种草的性味也是极苦寒的。 


黄芩呢,她自从抛弃了妹妹黄连,独自去寻求幸福,后来她虽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地方,但她每每想到黄连,总觉得心中有愧。夜里睡觉总是噩梦纷纭,不久便因心中空虚而死。就在黄芩死去的地方,也出了一种小草,这种草的根也是黄色的,小时坚实,稍一长大,它的根就变得心黑而中空,人们就说这是黄芩的化身,就把这种草取名为黄芩。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