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华人生活中的中药

2021-11-26 09:37:4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烈。不少人外出旅游会听信当地人的宣传买回各种中药保健品。


近日在微信圈里有这样一段笑话:去年同事出差时买回来一大瓶蛇酒,里面有一条大眼镜蛇。最近天气热,同事听说喝蛇酒如何如何好,就每天喝一点,还跟我炫耀说自己身子骨越来越好了。今天早上他碰到我说,酒昨天喝光了,他把眼镜蛇取了出来。我以为他被蛇咬了,他说不是的,他研究了半天,发现蛇是塑料做的……!


我在实际生活中,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是亲朋好友,也有素昧平生的患者,拿着一些不知从哪里买来的中药;有的包装精美,有的沾着泥土,前来咨询是不是真的,治疗什么病,可否保健,怎么服用……?


其实中药除了真伪之外,还特别要注意是否经过了炮制。人们常说的“中药”,可不是从山里随手拔下来的草根树皮,或是干燥的动物尸体。医院、药房提供给患者用来煎煮汤剂的是“中药饮片”。即使用各种规范的方法加工,才能把中药材变成中药饮片,这个过程就称为“炮制”。


 我从一些人的手中,看到过没有经过黄酒蒸炙且没有去核的山茱萸;被去掉了尾巴的蛤蚧(蛤蚧的主要药力是在尾巴上);没有用黑豆煮汁拌蒸过的生何首乌;没有去刺除核的金樱子……;像这些没有经过加工炮制的药材,如果直接服用不仅起不了保健和治疗的作用,还可能危害人体。


 同时,中药采摘收集的季节时令也是大有讲究的。


目前还有一些人,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囤积升值较快的中药。


不过在此要给大家提个醒:中药材不是金银珠宝,字画古玩,长期囤积会影响药物疗效。


因为存在自己家里的中药材多为散装,且中药也有有效期,中药保存有严格的限制条件,保存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很可能因为保存不当导致药性变化,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中药存放温度最好在20℃以下,最高不能超过40℃。宜在阴冷处存放,要注意干湿度。含油类的药物如杏仁、桃仁等,湿度要保持在12%-13%左右。枸杞容易生虫子,瓜蒌容易发霉,保存时要保持干燥;有防虫措施。


另外,中医用药重在随时调整,人的身体状况随时有变化,很可能每周所开的药方都不同,长期囤积的中药无法满足辩证施治的需要。


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中药的小知识吧。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少数源于外国,如西洋参等。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药物中植物类占大多数,所以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据考,秦汉之际,本草已经流行,可惜这些书籍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最早的著作是《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记载的地名,很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述而成。流传至今的是我们熟知的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



中药在近代也称之为“中草药”,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枝、叶、皮、汁、花、果、籽等)、动物药(内脏、皮肤、爪甲、毛发、骨骼、器官或全体等)、矿物药以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称中草药。中国各地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


中药从采摘、收集到加工、炮制、储藏都有一整套的工艺流程,十分严格。所谓,道地药材,遵古炮制就是此意。


内行人都知道这句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药王孙思邈在一千多年前就明确指出,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有名无实,跟烂木头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中药采集除了重视产地,还必须遵守节气时令。


以山茱萸为例,要求是: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等地。10--11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摘,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挤出果核,晒干或烘干即为“山萸肉”。


“酒萸肉”则是用山萸肉进行酒炙:取净山萸肉,加入黄酒拌匀、润透,置适宜的蒸制容器内,用蒸汽加热蒸至酒吸尽,取出,干燥;或取净山萸肉,加入黄酒拌匀、润透,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炖至酒吸尽,取出,干燥。每100kg山茱萸肉,用黄酒25kg。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一种果实不仅要求产地、采摘时节,之后还要经过那么多的加工程序和时间,以及严格的配料比例,才能成为药品。


另外,根据需要,还要把中药材加工成为一定的形状,如把药材切成薄片、厚片、斜片、丝状、段状、块状等一定的规格,一些大块结晶状的矿物药材,要被打碎,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并便于进行其他炮制及储藏和调剂等,这时中药材就被称为“中药饮片”了。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照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这才是放在医院和药房里出售,是我们平时见到的中药。那些处理中药材的工厂,被称作“饮片厂”。


我们的药工费尽周折处理一种种的药材,有什么目的呢?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其目的和意义如下:


  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扩大其适应范围。


3.增强药物联系,提高临床疗效。


4.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5.便于调剂和制剂。


6.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7.矫味矫臭,有利于服用。


8.提高药物净度,确保药材质量和称量准确。


比如,我们熟悉的黄连,本为大苦大寒之品,经过辛温的姜汁炮制后,能减低苦寒之性,即所谓以热制寒,可以抑制其偏,称为“反制”。若使用胆汁炮制黄连,却能增强黄连苦寒之性,即所谓寒者益寒,称为“从制”。


中药药性(分为:寒热温凉)是临床用药的基本依据,由于性味改变,治疗作用也有所不同。如,生地黄主泻,具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炮制后的熟地黄主补,具有补血、滋肾、养阴作用。这样就使得药物作用范围扩大了。


药物经炮制后,可以改变作用的趋向。如黄柏:系清下焦湿热之品,经酒制后作用向上,就能兼清上焦之热;黄芩走上焦,用酒炒制后,增强其上行清热的作用;砂仁行气开胃消食,作用于中焦,经盐水煮后,可以下行治疗小便频数。


药材需要经过炮制或制成半成品后,才能方便有效地用于汤剂和各种中成药,以适应临床的实际需要,发挥更大疗效。如清宁丸中的大黄要用黄酒多次蒸制之后才能使用,否则药力太猛易产生腹痛等副作用;小儿健脾丸中的六神曲需炒制后才能起到健脾的作用。 


 因此,中药炮制品是一个复杂的门类,根据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多个种类,如:1、净制品;2、切制品;3、炒制品;4、烫制品;5、煅制品;6、制炭品;7、蒸制品;8、炖制品;9、煮制品;10、酒制品;11醋制品、;12、盐制品;13、姜汁炙品;14、蜜炙品;15、油炙品;16、水飞品;17、制霜品;18、煨制品;19、提净品;20、干馏品;21、烘焙制品;22、发酵制品;23、发芽制品;24、复制制品;25、特殊制法制品;由于不同的临床用药需求,对相应的炮制品的要求也不同,无论用哪种方法炮制出来的产品统称炮制品。 


(一)液体辅料 

常规液体辅料:酒、醋、蜂蜜、食盐水药汁液体辅料:甘草汁、吴茱萸汁、黑豆汁、姜汁、黄精汁等特殊液体辅料:米泔水、胆汁、麻油、酥油、羊脂油、鳖血等

(二)固体辅料

矿物类固体辅料:白矾、滑石粉、河砂、石灰、黄土等食物类固体辅料:稻米、豆腐、萝卜、麦麸等动物类固体辅料:等…………!


呵呵!看到这里,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了,中国料理的:“煎炒烹炸、蒸煮炖烧”和“油盐酱醋、糖酒料椒”啊?


是的!正是因为工艺复杂,用料精良,我们才制作出脍炙人口的中华料理!同样,也因为药材地道,炮制严谨,我们才生产出治病救人的中药饮片啊!


现在我们知道了中药材不是像电视剧演的那么简单:爬上悬崖,拔下一棵小草,回来一煮,喝了就能救命。


所以下次,您如果需要用中药调理身体,还是去找专业的中医师咨询咨询吧!

(来源:阳光导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