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冷感冒还是热感冒?

2020-10-19 06:29:59

我的中医研究生同学有两位是香港来的,学的是温病专业。我问他们,你们为何选温病而非伤寒?他们笑答:“香港这种热带地方,还有你们新加坡,哪里有人伤寒?不都是热病?”


前一向也有人跟我说,张仲景的《伤寒论》已经过时了,东汉时期大家吃不饱穿不暖,自然伤寒者十之有七。现在这个时代的问题是吃得过饱穿得过暖,哪有伤寒?


我带着这些问题,研考了一些书籍。


《素问·热论》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我们今天生活条件好了,不缺衣食,出门以车代步,但我们肌体的进化却远没有科技进步那样神速。在接近赤道的地区,由于长年高温,更增加了该地区民众受寒的机会。比方说香港新加坡等地,室外均温在30度以上,而室内温度长期控制在20度左右,大家经常出入于十度温差环境,衣服却没有增减,极易遭遇伤寒。而冷饮冰激凌等因冰箱的普及,民众取食远高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生时代,这些契机是伤寒频发的主要源头。


冷热交替频繁,肌体出于防护目的,产生表闭,就是皮肤的表层主动防御性关起来,防止寒入,但同时散热功能也打了折扣。一些人开闭枢机不好的就会发烧。发烧是受寒后产生的现象,其本源是受寒。很多家长忍受不了孩子高烧不退,急着抱着孩子去打吊瓶吃抗生素服退烧药。虽然抗生素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用抗生素解决受寒引起的感冒或病毒性感冒都不是好的方案。抗生素是人类救命用药,不到万不得已,莫轻易请神,以免哪天狼真的来了,神不搭理你。


发烧后若表没有解好,病会发生变化,进而由太阳病转为少阳、阳明病。这就是为何有些人一个轻微的感冒,好两天又坏三天,拖拖拉拉一个月。


唐宋时期为解伤寒用热药居多,产生了不少医源性疾病,再加上元明时期瘟疫流行,到了清代,温病学派逐步确立,再有外感,多用清热解毒之药,如银翘散、桑菊饮之类的辛凉解表药物。


伤寒派的辛温解表与温病派的辛凉解表对感冒都有效果,一些病人吃辛温的药也恢复了,一些病人吃辛凉的药病也好了,难道是老天随机分流的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谈到:“辛甘发散为阳。”温病学派取的是辛味的发散作用,取其气的凉,疏散郁热。而伤寒派用药辛温,不去管郁热,把力道都用在开表上,内外通畅了,自然热就散了。


由此可见,温病学派“辛”开表,“凉”清热,表里兼顾;伤寒派则辛温齐上,直接对因,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辛凉与辛温药服用后的区别是什么呢?


辛凉的药服用后待表证褪去后即要撤药之性凉以免损伤脾胃;而辛温的药则不会伤到脾胃。


最终,医生不是给病人治愈疾病的人,医生只是帮助病人建立起自愈之门的通道,健康之路仍需百姓自己行走,包括“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尤其是热带地区的人,即使常年高温,也要做到“无厌于日”,保持平和的心情和恬淡的精神,少吹空调少吃冷饮,即使吹空调也不要背对着风口,温差莫调太大。


让身体的开合枢机处于平滑运转的状态,疾病会自然远离我们。


这篇文章写于2016年12月,是我第一学期的温病课作业,今天想起来拿出发表,是因为这一段时间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现在是雨季,温度是一年中最宜人的,但晚上不开空调还是很难收藏,于是坐卧皆燥。开了空调,没两天就开始咽干喉痛。新加坡本地朋友会告诉我,上火了,喝凉茶!我笑说,中文造词甚有讲究,说,“上火”而不是“多火”,原因是火加热应在其下位,火在锅上自然不能加热,这就是“上火”——火不归位。要想不上火不长痘,就要下磐保暖。喝凉茶并不能使火归位,但袜子能。我于是出门随身带着厚袜子,到朋友家自己主动穿上,不像本地人那样光脚。晚上睡觉我也穿着厚袜,即使吹空调也不至于因脚露在外面而受寒。坚持三五天,并不喝一滴凉茶,反倒喝热茶,火气自然下来。自从我学习了中医,周围朋友总问我病了吃啥药,比方说胃胀胃酸等,我给的方子全是不花钱的,让他们饿几顿自然就好了。他们哀叹,怪不得中医没落了,都像我这样给人治病,肯定养不活自己,更勿论家庭。我说,医生的发心,须以让病人用最自然的方法启动自愈能力,不得已辅以治疗,若以挣钱为目的,便要承担发心的后果。这就是我为何不愁衣食以后,开始学医。






文章版权所有,媒体转载前请联系t51665266@qq.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