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读书笔记》连载(19)

2022-05-30 08:08:43

学徒11完成了《“四圣心源”读书笔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进展,公众号开始连载这本书。本书电子档完全免费提供给大家,获取方法如下:

1、索要笔记:

3077767324@qq.com

2、读书笔记百度网盘(20170108版本):

http://pan.baidu.com/s/1kUY2iWZ

3、《黄元御医学全书》百度网盘:

http://pan.baidu.com/s/1boYIeU7

4、免费语音讲解:

201718日开始,在“喜马拉雅FM”上,学徒11开始讲解《“四圣心源”读书笔记》,完全免费的方式进行。

 

要点(1)  治什么。

治一气,治六气,治十二经。迄今为止,我们探讨了人秉一气而生,六气致病原理,诊断一气的问诊法,那么很自然的理解,治法应该也是针对一气的治法。中医依据一气表现出来的证去理解一气的异常,然后利用各种治疗手段去恢复一气的正常运转。十二经统于六气,六气本为一气,所以我们说中医治疗是“治一气,治六气,治十二经”。

 

要点(2)  药物精气纳入人体一气的药物治病原理。

人秉一气而生,一气按照“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规律运行。人生病的原理也很简单: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就是人之一气的周流因为自己一气之气偏,或者因为天地之气偏而人之一气感应而气偏。气偏的意思就是:人之“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不正常了,人就生病了。一气周流不正常有各种情况,概括起来就是我们在上面的六节(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的气偏的情况了。

食物与药物亦秉天地之精气而生,但秉天地之偏气也。中医的药物生长于天地之间,人秉天地之全气而生,全气的意思是: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府,秉地气而生五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而天地间的其它生物则秉天地之偏气而生,偏气的意思是其它生物(动物、植物)得到的是天地六气五行的部分。例如,鸡肉多秉木气,羊肉多秉火气,牛肉多秉土气,马肉多秉金气,猪肉多秉水气。

《素问悬解.卷一 养生.金匮真言论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故病在头;其类木,其味酸,其臭臊,其音角,其数八,其畜鸡,其谷麦。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故病在胸胁;其类火,其味苦,其臭焦,其音征,其数七,其畜羊,其谷黍。(后面我就省略,不摘抄了,请参考原文)

食物与药物的精华之气被人体一气吸收以救人体之气偏,此为治病过程也。还记得之前精华滋生的“胃受纳、脾消磨、肺散播”过程吧,药物或者食物进入人体的胃,被脾阳消磨,精华上奉,肺散播精华到人体的五脏六腑中。这就是药物或者食物治病的过程。人之一气偏而病,得到食物或者药物的精华之气的补充而病自然就愈合了。

 

要点(3)  药物治病的作用细分方式。

药物归经者,秉其偏气所属也。我们要进一步细究食物或者药物的精华之气对人之一气偏的纠正与补充的细节。药物得天地之偏气而生。所谓偏气,就是一气周流的某个部分的气,具体说来是归那个经络的气。人体之气可以按照五脏六腑、十二经络而划分,同样药物的精华之气与人体十二经络的那部分气相同则称之为归经到人体的哪条经络。比如说,一个药物的气具备生发之气,则在归经的时候,一半就会归到人体的肝经,例如:《长沙药解.卷二.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阴肝经。

四气五味者,药物偏气的作用方式也。药物不仅仅是归经,还有一个作用是归经之后干什么。例如,你给一个军队的骑兵分队派人去,骑兵分队太毛躁则派人去稳定局面,骑兵分队太死气沉沉则派人去激活气氛。还是以丹皮举例子。《长沙药解.卷二.牡丹皮》:牡丹皮辛凉疏利,善化凝血而破宿癥,泻郁热而清风燥。牡丹皮辛味,让肝气走的快一些,故疏利、善化凝血而破宿癥。牡丹皮微寒,故泻郁热而清风燥。

药物作用之表里者,药物偏气深入人体一气的层次也。药物是在人体一气的表还是里起作用,就是在经络还是脏腑中起作用。例如,桂枝则走经络,肉桂则走脏腑。

 

要点(4)  方剂中的药物独立作用原理。

单种药物的精华之气不能刚刚好弥补某个人的六气之偏见情况,故需要多种药物组合来治病。人生病是因为人之六气各有所偏,而单种药物的精华之气不能刚刚好与人之六气之偏的情况无缝匹配,所以单个药物往往不能达到对症治病的作用,需要多个药物的精华之气合作来弥补人之六气的所偏。这就是方剂的原理:通过药物的组合,形成对人之六气所偏的全方位补充,最后达到治病的目的。

药物的精华之气是最小粒度的能量单元,药物之气补充人体之气的作用就是简单叠加作用,没有我们经常理解的化学作用。其实化学层次的能量已经是可以观察到的粒度,而药物的精华之气是最细粒度的能量,是不可观察的层次。我们看《黄元御医学全书》的通篇对药物的使用,都是直接对一气产生作用,没有说合成之后再对一气产生作用的。既然没有化学作用,一个药物的精华之气与另外一个药物的精华之气就不会冲突,将分别补充到人体对应的部分:归经、四气五味、表里。

方剂中既有升的药,也有降的药,相互之间不会冲突。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了,为什么一个方剂中有让一起升的药也有让一起降的药,它们不会相互冲突。让一气升的药,其作用是在补充人之一气中的肝气部分;让一气降的药,其作用是在补充人之一气中的肝气部分。类似与我们给一个军队补充人,一方面补充进攻的人,一方面补充防守的人,进攻的队伍与防守的队伍都是一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相互冲突。

通过薯蓣丸例子来体会药方中不同药物对一气的独立作用原理。《金匮》薯蓣丸(薯蓣三十分,麦冬六分,桔梗五分,杏仁六分,当归十分,阿胶七分,干地黄十分,芍药六分,芎䓖六分,桂枝十分,大枣百枚为膏,人参七分,茯苓五分,白术六分,甘草二十分,神曲十分,干姜三分,柴胡五分,白蔹二分,豆黄卷十分,防风六分;蜜丸,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敛肺而保精;麦冬清金而宁神;桔梗、杏仁,破壅而降逆;归、胶滋肝而养血;地、芍润木而清风;芎䓖、桂枝,疏郁而升陷,此所以辅乙木之升发也;升降金木,职在中气,大枣补己土之精,人参补戊土之气,苓、术、甘草,培土而泻湿,神曲、干姜,消滞而驱寒,此所以理中而运升降之枢也;贼伤中气,是惟木邪,柴胡、白蔹,泻火而疏甲木,黄卷、防风,燥湿而达乙木,木静而风息,则虚劳百病瘳矣。可以看到,通篇的描述,都是某某药物针对六气的某某部分进行调养作用是如何的。

 

要点(5)  没有引经药的概念。

没有引经药,所有药物的精华之气都是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一气。既然一个方剂中的各种药物是依据各自的精华之气去补充人体之一气,药物之间是没有相互作用的,那么就没有引经药之说。例如,外表相同的证状,相同的药,病人A使用有效,病人B使用无效。但是病人B在服用相同的药方之外再增加温水燥土之药(例如茯苓)服之则有效。这个时候,能说茯苓是引经药吗?我的理解是原来相同的药,提供了相同的药物的精华之气,之所以没有作用是因为病人B之一气周流环境不好,茯苓作用于人之一气,让人一气周流恢复,然后补充原来药物的精华之气,病就治好了。这里需要注意的,茯苓之气也是作用于人之一气;原来药物的精华之气也是作用与人之一气。不能说茯苓之气带领原来药物之气作用到该作用的地方,从而治好了病。说有引经药者,对一气的本质理解不够透彻也。

 

要点(6)  同一个病人,不同医生给不同的药。

如果一个人得了饿病,可以用馒头治疗,也可以用米饭治疗,还可以用烧饼治疗。说到这里,有一个经常困惑不懂中医的人的事情:为什么同一个病人,用中医方法看病,不同的医生会用不同的药。如果看这本书的朋友看到这里应该很容易解释:人之生病是因为六气之偏,不同的药物,只要提供差不多的精华之气,都可以治相同的病。

 

要点(7)  六气治法是所有治法的基础。

六气是百病之源,六气治法就是所有治法的基础。《四圣心源.六气解》: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我们这本书从“人是什么”,到“病什么”,到“诊断什么”,到“治什么”。上一节我们也总结了中医治病是“治一气,治六气,治十二经”,所以说,六气治法是所有治法的基础。

后续的章节需要结合“药物分析”章节中相关药物的描述一起来看。“药物分析”章节将本书用到的药材,实际是就是《四圣心源》用到的药材,参考《长沙药解》、《玉楸药解》中的内容进行逐一解说,在掌握诊断、治疗的方法同时,将药材也理解透彻。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原文:

治厥阴风木法,桂枝苓胶汤(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上热加黄芩。寒加干姜、附子。

 

要点(8)  桂枝苓胶汤治厥阴风木。

厥阴风木治法的要点是:风郁,疏泄,枯燥。先回顾一下厥阴风木的特点:疏泄,腹痛下利、亡汗失血等证;枯燥,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病之起,皆因于生气之不足;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有了这些特征,自然之法就可以理解了:甘草补中气;桂枝行经气;白芍酸以泻营热、敛营血,让桂枝发动起来的一气收敛一些,与桂枝一攻一守配合;茯苓燥土;当归、阿胶补血;生姜发表与行淤涩;大枣在发表出汗之际补脾经。如果水土寒湿,则加干姜与附子温燥中下。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原文:

治少阴君火法,黄连丹皮汤(黄连,白芍,生地,丹皮)。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若有下寒,当用椒、附。

 

要点(9)  黄连丹皮汤治少阴君火。

少阴君火治法的要点是上热,以及上热不敌下寒。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虽有上热,上热不敌下寒之剧。所以治法是:黄连清心家之烦热;芍药泻相火之逆升;生地凉血滋肝,清风润木;丹皮行瘀血而泻热。如果下面水寒,则加川椒与附子温燥水土。上热为标,下寒为本,清上热则中病即止,不可久行,久行清上热之药,伐削中气则下寒生矣,下寒一生则上热更盛。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原文:

治少阳相火法,柴胡芍药汤(柴胡,黄芩,甘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白芍)。

 

要点(10)            柴胡芍药汤治少阳相火。

少阳相火治法的要点是相火逆升。相火的特征是逆升而生热;然而相火虽热,而亦易衰。故除了用柴胡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用黄芩泻相火而清风木;还需要用甘草补中;半夏降肺胃;人参、生姜、大枣大补中气;芍药敛营。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原文:

治太阴湿土法,术甘苓泽汤(甘草,茯苓,白术,泽泻)。

 

要点(11)            术甘苓泽汤治太阴湿土。

太阴湿土治法的要点是祛湿。太阴湿土的最明显特征就是湿,所以甘草补中,茯苓、白术、泽泻泄水祛湿。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原文:

治阳明燥金法,百合五味汤(百合,石膏,麦冬,五味)。

 

要点(12)            百合五味汤治阳明燥金。

阳明燥金治法的要点是祛燥,同时要注意有没有“上燥下湿”的情况。百合凉金润燥,泻热消郁;五味子降咳逆,止滑泻,固涩收藏;麦冬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石膏清心肺而除烦躁,泻郁热而止燥渴。如果是针对阳明燥金的实证,这四味药确实是足够了。但是要知道我们刚才说的“上之燥,亦因于下之湿”,手阳明大肠经易燥,足阳明胃经易湿。反胃噎膈之家,便若羊矢,其胃则湿而肠则燥。有例如黄师在《长沙药解.卷三.麦冬》中说了“仲景用麦冬,必与参、甘同剂”,所以说单纯的阳明燥金治法,要慎重使用。阳明燥金之气有偏,则其它气之偏也要注意到。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原文:

治太阳寒水法,苓甘姜附汤(甘草,茯苓,干姜,附子)。太阳病,最易化生湿热,以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若有湿热,当用栀、膏之类。

 

要点(13)            苓甘姜附汤治太阳寒水。

太阳寒水治法的要点是水寒。太阳寒水者,水易寒也,故用附子。但是治水比水土同治,故加甘草补中、茯苓祛湿、干姜运中。若化生湿热,则用栀子、石膏之类清其郁热。

 

要点(14)            稳妥的自我调养态度:只用这25味药。

如果想开始调养自己的身体,特别是慢性调养的情况下,可以从这六气调养开始琢磨了。要非常重视与熟悉六气解中的这些药材,这些药材是黄师在几百种药材中挑选出来的。我认为只用这些药材,如果目的是慢慢调养自己的身体的话,是一定可以的。这些药材是: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黄芩,干姜,附子,黄连,生地,丹皮,川椒,柴胡,半夏,人参,白术,泽泻,百合,石膏,麦冬,五味,栀子。

当然,我们如果想将中医学习得更加专业,还需要继续往下解读。


学徒11微信号,请下定决心学习黄元御的人才加好友:


纸质书籍购买链接(很多人反馈需要纸质书,印数比较少,不为赚钱,只是为了那些不方便阅读电子书的人,印数量比较少,可能有点贵):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