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误治救逆案例

2021-02-07 09:26:48

作者:刘平

编辑:李邦源




伤寒误治救逆案例


    2009年治疗一例伤寒被误治的患者。

刘某某,男,4岁余。11月28日开始发哮喘,经治疗到30日好转,此后一直有37.5°左右的低烧。12月2日晨不再发烧、咳喘。小孩被带至外地走亲戚,当夜开始高烧至39.5°,被予清热解毒中药及西药对乙酰氨基酚,当夜大汗,烧暂退。次日回成都,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无效。当夜寒战,四肢逆冷后高烧至40.5°。
12月4日下午接诊患儿,症见:发热,无汗。查体温39.3°C,患儿母亲诉患儿腹胀、纳差,大便两日未解。舌红苔白腻,脉浮数而紧,予:
苍术15g  藿香15g  厚朴5g  冬瓜仁30g  白蔻15g  杏仁10g苏叶15g  荆芥10g  薄荷10g  桔梗5g  莱菔子15g,2剂。

当天下午开始服药后,晚上汗出烧退,凌晨12点过后体温开始上升,凌晨1点过家人予乙酰氨基酚糖浆一次。次日解大量大便,白天体温在38°左右。晚上又开始寒战,手脚冰凉,然后体温升至40.3°,上方加生姜适量继续服用,凌晨1点过家人又予乙酰氨基酚糖浆一次。

12月6日,白天体温一直维持在39度至39.8°之间,当晚寒战后体温升高到41.7°C,其脉关尺皆浮数而紧,寸脉沉数无力有紧象。舌红苔腻黄白相兼,予麻黄汤、麻辛附子汤合理中汤:
麻黄8g  桂枝8g  杏仁8g  北细辛3g  干姜5g  制附片10g  炒白术10g  炙甘草5g,加生姜如小孩拇指大一块,1剂。

当夜睡前每半小时喂药一次,温覆取汗,当夜汗出热减,次日早晨体温在38°左右,双寸仍弱。舌如前。

12月7日处方:
麻黄5g  桂枝8g  北细辛3g  干姜5g  制附片15g  前胡5g  炒白术12g  炙甘草5g

40分钟到1小时喂药一次,上午11点之前体温在38°左右,11点半左右小孩睡觉约1小时,汗出,体温正常。一直到下午5点过,体温均正常,后体温升高到37.5°,马上服药一次,小孩思睡,睡觉约1小时,汗出烧退,但手脚仍不暖和。

12月7日晚处方:
麻黄4g  桂枝8g  北细辛3g  杏仁10g  制附片15g  白术12g干姜5g,加葱白寸许三根,1剂。

12月7日一直未大便,上方当晚喂三次,当夜全身有微汗,体温一直正常。
12月8日晨上方喂一次后即停,舌淡苔薄腻,脉浮略数。处方:
制附片15g  苍术10g  厚朴5g  干姜5g  炒白术12g  莱菔子15g

服药两次均呕吐,吐出大量稀痰涎,上药停服,舌淡苔退,同仁堂附子理中丸一丸,加少量参须同煎。每次两勺,半小时喂一次,到晚上患儿精神、胃口均转佳。


此案的误治,可能始于11月底治疗哮喘之时,过用了止咳定喘类药,而少用或没用解表的方药,导致患儿虽然咳喘暂停而低烧不断。后来虽然体温曾暂时正常,但是外出走亲戚,劳累后导致抵抗力下降,终致当夜高烧。而开始高烧的当晚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和发汗西药,导致患儿阳气大伤,从而形成伤寒的太阳、太阴、少阴并病。所以非小柴胡证,故治疗无效;虽有腹胀,亦非简单风寒加湿与食,故12月4日处方虽能暂时降低体温,终不能痊愈此病。至12月6日方认识患儿始于太阳病,误伤中阳后形成与太阴、少阴并病,所以转而以麻黄汤、理中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治疗,才开始走上治疗的坦途。12月7日手脚仍不暖和,故加葱白通阳。12月8日以温阳、祛湿、化痰为治,患儿吐出痰涎后病理产物已经祛除,后以理中丸加人参须煎服调理善后。

此案的教训在于外感病不及时解表,再经误治,后面的变证就会险象环生;临床中也有外感病失表,虽不象此案变化剧烈,但可能形成长期的慢性疾病。伤寒之中最多杂病,杂病之中也多伤寒,外感病的研究,一刻也不能放松。


摘自刘平老师微信公众号:悬壶庐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