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如何防治病毒性肝炎

2022-07-11 13:10:12



1

基本知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可将之分为甲、乙、丙、丁、戊型。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慢性感染者可症状轻微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

防治病毒性肝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目前,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形势严峻,长期积累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基数较大,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有发生,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治病毒性肝炎,需要各部门密切协作和社会公众的理解、参与及支持。


2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


(一)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二)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三)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在妊娠或分娩的过程中,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感染时年龄越小,转化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风险越高,因此,开展乙肝母婴阻断的意义重大。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应确保住院分娩,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四)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目前,甲肝疫苗已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此外,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重要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我国已有戊肝疫苗,可自费、自愿接种。

(五)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丙肝。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

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以下行为可有效预防丙肝: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如有生育意愿,最好在丙肝治愈后怀孕。

(六)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研究未发现乙肝和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