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纹,你有吗?

2022-02-11 06:11:36

肾虚纹,你有吗?


点上方绿标收听本文主播语音版 

对于肾虚纹这个概念,相信很多朋友就不了解了,那什么是肾虚纹?肾虚纹对身体有影响吗?


肾虚纹



肾虚纹:指腰部有类似妊娠纹一样的横纹在腰两侧。肾虚纹是皮肤缺乏水分,表面脂肪减少,弹性下降的结果,提醒你该给肌肤抗衰了!


如果你有肾虚纹并且有以下的征兆,提醒该养肾了!


1
总感觉口咸是肾虚


为什么肾虚的人口会咸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五味(酸苦甘辛咸)跟我们的脏腑是相对应的,与肾对应的味就是咸味。


为什么肾和咸味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因为肾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归属是属水的,咸味五行归类也属于水的。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类聚的方法就是五行归类,在五行归类那边的类聚将五脏中的肾和五味中的咸聚在一块。


因此大家以后就要注意了,若是发觉你的口总是咸的,那就是一种肾虚的表现。


2
莫名感到恐惧是肾虚


有的病人总无缘无故的恐惧,总觉得害怕,这是与肾虚有关系的。因为在肾的情志那边,恐是属于肾的,没有原因就会害怕,那是属于肾虚,肾气不充足。


我们前面讲到过精气神,我们“气”跟“神”从哪儿来的?是从“精”来的,“精”从哪里来得?


是从肾来的,肾气虚弱,我们神智就会恐惧,出现无缘无故的恐惧的时候,大家要引起注意,恐是肾虚的表现。


3
做梦总梦见水是肾虚


大家都会做梦,甚至有的人天天都会做梦,但是如果你做的梦老是跟水有关系,或者你乘的船翻了,或者你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也要注意,这也是一种肾虚的表现。


4
怕冷是肾虚


有的人很怕冷,老是觉得冷,人家觉得热,他还觉得冷,夏天他要穿多一点的衣服,畏寒也是肾虚的表现。


肾是先天之本,肾中藏的精气,有几个阳气,也藏了人体的阴精。


阳气根源于肾,如果肾虚,人体的元阳虚弱,阳气不太充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怕冷。所以老觉得怕冷的人,肯定是肾虚的。



5
不缺觉还总打哈欠是肾虚


还有的人整天打哈欠,这个问题是肾的问题。肾主欠,这个“欠”就是哈欠的欠。


如果说你有几天没睡觉,熬的你不行了,你打哈欠,那是因为你熬夜的关系,身体疲惫的关系,当然你打哈欠也是身体的问题,如果你不熬夜整天打哈欠肯定是和肾虚有关系。


6
经常不断打喷嚏是肾虚


在临床上有很多人说我有过敏性的鼻炎,表现是不断的打喷嚏,天气稍微一变凉就打喷嚏,或者有时候无缘无故不断的打喷嚏,它也是肾虚的表现。


对于过敏性鼻炎的人,根本的问题是肾虚的问题,你老打喷嚏要找医生给你补肾。


7
脚跟疼是肾虚


还有的人会出现脚跟疼痛,脚跟痛是典型的肾虚的表现,临床上凡是说我的脚跟老疼,那自然要补肾了。为什么脚跟疼跟肾有关系呢?是因为我们的肾经是从脚底开始的。


我们前面讲肾是主骨的,脚跟有跟骨,脚跟的跟骨是我们人体最辛苦的地方,我们所有的重量都在这个上面。所以如果你的肾虚,肾气不太充分,然后你的骨头不太坚强,而这个地方承重又最多,就容易损伤产生疼痛,你的经脉运行不通畅也会疼痛,如果你足跟疼痛肯定是肾虚的。



8
面黑无光泽是肾虚


有些人面色黑,而且无光泽,这肯定是肾虚,当然黑人除外,如果你是黄种人,你的面色很黑,而且没有光泽一定是肾虚。


有的人原来面色很好,现在面色越来越黑了,这个也要注意,那是你的肾气有点虚了。


大家都有经验,特别是女性,你要是几天不睡觉的话,马上就会出现黑眼圈,出现黑眼圈就是肾虚的表现,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老熬夜,熬夜是最损伤身体的。


老年人会长老年斑,老年斑就是色素的沉着,色素沉着的后果就是皮肤颜色变黑,如果年轻人长老年斑就是肾虚了。皮肤越来越黑,这是肾虚特征性的表现。


9
经常无病呻吟是肾虚


如果一个人整天总是哼哼唧唧的,我们常说无病呻吟,老爱呻吟的人,就是一种肾虚的表现。


我记得以前在农村的时候,能见到很多妇女,老觉得哼才舒服,其实这是一种肾虚的表现。


中医将人常发出的声音概括为“呼、笑、歌、哭、呻”五声,并分别与五脏相对应,即肝呼、心笑、脾歌、肺哭、肾呻。所以呻吟就是肾虚,现在纠正一下,不是无病呻吟,呻吟是肾虚的表现。


10
说话声音低沉是肾虚


古代的声音分成五音,叫做宫、商、角、征、羽,我们常说的五音不全指的是这个。


羽是什么意思?这个人的声音低沉,这个声音还有一个特点,开始还比较高,越来越低,这种音就是“羽”音的特征。


一个人说话的声音低沉,同时是一个下降的趋势,说话说着说着别人就听不见了,这肯定是肾虚,要去补肾了。


11
无缘无故总颤栗是肾虚


很多人无缘无故总爱颤栗,这个栗与前面讲的恐惧、畏寒是相关联的肾虚的表现,肾虚的人会比较恐惧,恐惧的人会颤抖,怕冷的人也会颤抖。


大家都有体会,冷的不行的时候,身体就会颤抖。所以你如果老是觉得无缘无故的颤抖,也要注意这就是肾虚的表现。



12
唾多唾少反映肾虚


口里面的口水有两种,口水比较清晰叫涎,比较稠的叫唾,如果是涎,是脾的问题,如果是唾,是肾的问题。


如果口里面的口水多还比较粘稠是肾阳虚的表现。反过来也一样,这个病人老觉得口里面很干燥,说话都很困难,事实上就是我们的口水少了,这叫少唾,少唾也是肾虚的表现。


我们正常的口腔是通过脾胃和肾来滋养的,舌头为什么能够尝出味来,为什么可以灵活的转动,我们为什么能流畅的表达,是因为有肾精和脾的滋养,所以口里面唾液的多或者少都反映了我们肾的问题。


13
身上有腐臭味是肾虚


还有,人体的气味也可以反映肾虚。如果身体上最近感觉到有一种异常的腐朽的气味,坏了!这个人一定是肾虚了。


为什么呢?腐的味道是属于肾的味道,五嗅(臊焦香腥腐)里面的腐就是肾的味道。


大家如果到我看病的地方看一看就会发现,尿毒病的病人身上就是臭的。如果身上发生腐朽的味道,说明这个人肾病很严重。


14
耳朵焦枯是肾虚


耳轮可以反映肾气和肾衰。如果耳朵是焦枯的,大部分是肾有问题,肾衰的人耳朵是干瘪的,颜色也是黑的,然后是焦枯的表现,这是典型的肾虚的表现。


15
牙齿稀松焦黄是肾虚


下面一个表现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如果你的牙齿总是有问题,稀松或者焦黄或者掉了,肯定是肾有问题。


为什么牙齿跟肾有关系呢?我们在前面讲到肾主骨,骨头是肾主的。齿为骨之余,骨头多的地方就长齿了,牙齿反映了肾。



16
疲劳=衰老衰老=肾虚


下面告诉大家肾虚的年龄结构。女性到35岁的时候,是肾气开始虚衰的阶段,这是一个转折点,按照中医的理论,女性从35岁以后应该适当吃补肾的药。


男性到40岁的时候,身体开始虚衰,这个时候也要适当补肾,这样会有健康的身体。


17
总感觉疲劳是肾虚


天天都喊疲劳:“我很忙,我很累!”累的问题是什么呢?疲劳其实是一种衰老的症状,大家想一想,正常的人会感觉到疲劳吗?不会的。


我们所说的这种疲劳不是说今天劳动了一天,我很累,我想休息一下,休息一下就可以解除的,这是一个可以释放、可以解除的疲劳。现在的疲劳是什么?是持续的不能解除的、也不能解释的疲劳,他老觉得累,一持续就是很多年。


当然还有一些很明确的问题,有的人说腰痛,有的人说视力减退、听力减退、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这些,大家一听就知道它是肾虚的表现。我们只有发现这样的问题才能够去考虑补肾。


从一方名医家书中,摘录的临床经验方

  • 单味苜蓿(mù xu)能治肾结石


昨天你走之后,我才想起10年前曾治1例双侧肾结石病人,服药3月,既未见排出,复查时却都消失了。药只一味苜蓿,干品每日一两,煎水服。


苜蓿能溶解尿酸结石,见于叶橘泉的《本草推陈续编》,《国药提要》也作为治疗尿结石的验方介绍,但它是用鲜品捣汁蒸后服,每次1小杯,每日3次。


苜蓿是一种喂马的饲料,到处都有,有的地方还当作野蔬食用,我估计绩溪也会有的。如无人认得,那就只好找上海群力草药店了。此药我在临床用过,疗效可靠,因此,今天补写这信给你。(1985年6月14日寄侄书)


  • 治肾炎单方


最近有人告诉我一个治肾炎的单方,有1例肾炎病人,在安徽某医院内科治疗4年无效,服这个单方,1个月就好了,尿蛋白、红细胞完全消失,观察2年未复发。这个单方只三味药:


二两重的鲫鱼两尾,土大黄、生地榆各五钱,煎汁服,连服1个月。如你那里肾炎病人多,不妨观察一下看。(1981年4月17日寄侄书)


  • 五味子和垂盆草


五味子降酶是有效的,但有两个缺点:一是用量需较大,容易引起胃酸増多,有胃病的人受不了;二是有反跳现象,停药之后,即又升高。所以我不大用它。


用垂盆草治疗慢性肝炎,是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介绍的。他们治疗40例转氨酶升高的患者,降至正常的近80%,总有效率为90%,对消除恶心、腹胀,促进食欲,清利小便,效果较好;对麝浊度、锌浊度异常,亦有一定疗效。但对胁痛和肝、脾肿大无明显效果。作为一味配伍药,我也常用它。(1978年6月4日答侄书)


  • 银花与连翘作用并不完全一致


银花与连翘虽同为清热药,但除了清热这一点相同外,作用并不完全一致。例如,从降酶来说,银花就不如连翘显著,另外,连翘还有止呕作用,只是这些未为本草所录载就是了。(据家书)


本文来源:《中医杂志》2012年6月第53卷第12期


治久卧暗室、4年不起的奔豚气病人(癔症,神经症,疑难病症)

  • 诊疗经过


盛某,女,40岁,农民。初起头眩耳鸣,心悸不宁,肢体困倦,渐至卧床不起,且畏光惧明,竟自闭门塞窗,躺于暗室,如此一卧不起,竟达4年之久。但语声、饮食、二便正常,众皆惑为奇病。


1969年盛夏,我受邀前往视之,见病人所居之卧室昏暗,门窗紧闭。询其病状,心悸而有恐惧感,目胀而弦,视物模糊,所见有如大雾弥漫之状;胸中闷痛,一阵阵犹如大水撞击,四肢疲倦乏力,不能动作,如稍微动作,其“大水撞心”便更加剧烈,心中愈是难忍,兼之泛泛欲吐;若见阳光,则呼其眼珠胀而似欲迸出。如此,既不能动作,又不敢见阳光,终日卧床于暗室而不起。4年多来,其饮食、二便均需人料理。


为了望舌察色,欲将病人抬出外室诊察,病人坚决拒绝,并一再声称,若将她抬出房门,她就会立马死去。我思忖,病人神志清楚,语言清晰,何以抬出房门就会死呢?


于是,便遣四人将其稳稳抬出室外平放于卧榻上。可是,刚抬出房门外,病人竟然昏厥,四肢逆冷,口闭眼合。急以姜汤灌之,少时而醒,犹自以手扪胸,痛苦莫可名状。察其面色惨白,形容憔悴,蓬头垢面,秽气熏人。舌质淡红、苔灰白,脉弦而稍数。


详审此证,其言胸中闷痛,一阵阵犹如大水撞击,甚为难受,恰似奔豚之势。顾名思义,本病总是以“如豚上奔”之状为主征。拟以奔豚气病论治。


《金匮要略》谓奔豚气有3种,有因心阳虚而水饮内动者,责之于心;有因外邪伤阳,冲气上逆而偏于寒者,责之于肾;有因肝郁气冲而偏于热者,责之于肝。


本病人久居暗室之中,自觉心悸恐惧,实为惊恐之兆。其目胀、畏光、头眩、耳鸣,泛泛欲吐以及脉弦而稍数,当属肝阳亢逆之候。综观诸症,乃系肝气上逆而发为奔豚气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此病奔豚昌盛,虽正气已虚,然究其所因,仍当以治奔豚为急务。乃取平肝和胃以降冲逆之法,用《金匮要略》奔豚汤加减。其火热不甚,减去黄芩之苦寒,脾虚饮泛,取用茯苓之淡渗。处方:


李根白皮30g,茯苓30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6g,法半夏10g,葛根10g,甘草6g,生姜12g。


药进3剂,诸症缓解。服至8剂,病人信步出卧室矣。乃以六君子汤加当归、白芍,以调理月余,恢复健康,嗣后追访,病已痊愈。


  • 简要阐述


(1)关于奔豚气病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谓奔豚:“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病是一种奇怪的疾病,此病呈阵发性,发作时有一股无形之气从少腹开始,上冲胸中,甚至上冲至咽喉,犹如小猪奔跑之势,使病人极其难受,几欲致死。


据《金匮要略》记载,奔豚气病的证治有3种:


有因肝郁气冲而偏于热者,责之于肝,治以奔豚汤,即“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有因外部伤阳,冲气上逆而偏于寒者,责之于肾,当内外并治,外灸核上,温经散寒;内服桂枝加桂汤解肌散寒,助阳平冲。即“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有因心阳虚而水饮内动者,责之于心,所谓:“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本病人的主症是胸中闷痛,一阵阵犹如大水撞击胸中,发作时极其难受,并且发生昏厥。这恰恰与“奔豚气上冲胸”“发作欲死”的特征相符,故而诊断为奔豚气病。


而病人久居暗室之中,自觉心悸恐惧,实为惊恐之兆。其目胀、畏光、头眩、耳鸣,泛泛欲吐以及脉弦而稍数,当属肝阳亢逆之候。综观诸症,此乃系肝气上逆而发为奔豚,故选用奔豚汤加减。


(2)中医的书本知识与临证实践是有一定距离的


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常说,学习中医首先要熟读经典,但只是读熟还是不够的,你还要会用,还要能融会贯通运用于临床,变成自己的东西。


比如这个病例,仅仅知道“奔豚气上冲胸”、“气从少腹上至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敏锐的思维,能从病人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抓住“病人胸中犹如大水撞击”之特点,意识到这是个奔豚气病。并能准确辨识出该例病人病机关键为肝气上逆,辨证处方,方能收到“拔刺雪污”之效。


本文来源:《中医杂志》2012年6月第53卷第12期


黄煌:用小柴胡汤治疱疹,疗效也一样好!

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所谓的调和,不是补益,也不全是清热,而是对机体抗病能力的调整。所以,对于那些反复发作的疾病,所谓往来寒热的疾病,一般都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

 

下面我们举个病例来说明小柴胡汤的作用。

 

  • 病例1


奋某,男,39岁,2007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诉每年春秋季节脸上热毒都发作。2005年秋曾发作一次后,2006年春又发作了。3月17日先鼻塞,在鼻左翼出现肉肿,按之有点痛,感觉发炎了。鼻右翼边上的脸皮有点痒,感觉要出疹了。


一夜过后,鼻两侧的情况更严重了,右侧的皮下水疱出现了。此处皮肤慢慢痒起来,慢慢变红色。

 

去看西医,说是抵抗力低了,是疱疹,要用抗生素。


去看中医,说是血热,开了5剂汤药(生地、丹皮、赤芍、大青叶、板蓝根、玄参、生甘草、三叶青、蝉衣)。我也告诉中医,有多年的左侧鼻息肉,多年的慢性鼻炎,当天开始喝汤药。

 

3月19日一夜过后,鼻面两侧更严重了,黄色的出现了,在上嘴唇左边出现一皮下水疱,感觉热毒又要由里往外攻出来了。

 

患者服用那个中医开的凉血方1剂,感觉没什么改善,黄色脓头出来了。仍鼻塞,唇干,但口不渴,打喷嚏,额头微热。

 

给予处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制半夏6克,党参10克,生甘草5克,连翘40克,山栀子10克,防风10克。5剂。水煎,每日分3次服。

 

患者一剂下去,就感觉好多了!服5剂后,鼻塞、脓肿、发热、疱疹都基本消失,感觉很舒爽。

 

这是单纯性疱疹中的一种类型——唇疱疹。这种病常见于成年人,多在原发性疱疹感染后,当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发生。表现为唇红,黏膜与皮肤交界处有灼痛感、肿胀、发痒,继之红斑发疱,数目多,呈粟粒样大小,常成簇。

 

初期疱液稍黄透明,以后水疱高起扩大,相互融合,疱液变为浑浊。疱破裂后干涸结黄痂,痂皮脱落后不留瘢痕,但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疱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疼痛加剧。本病亦有自限性,可自行愈合,但易反复发作。

 

现代医学目前还缺少抗病毒的特效疗法,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以缩短病程,减轻痛苦,促进愈合。

 

给这位患者开的处方是小柴胡汤加连翘、山栀子、防风。为什么用这张经方?


道理其实很简单。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所谓的调和,不是补益,也不全是清热,而是对机体抗病能力的调整。所以,对于那些反复发作的疾病,所谓往来寒热的疾病,一般都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

 

现在看来,许多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是常常反复发作的,具有往来特征的。


比如这位患者所患的单纯性疱疹就是春秋季节发作。而药理研究,也提示小柴胡汤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的作用。所以,可以将小柴胡汤看作是天然的抗病毒剂。

 

不过,光用原方还不够。


我的经验,病毒性疾病有局部红肿疼痛,或其人舌红唇红,或咽喉充血疼痛,或经常鼻衄目赤者,或烦躁身热者,一般要加连翘、山栀,以清热泻火。唇疱疹多为中医所说的风热证,用小柴胡汤加山栀、连翘是有效的


还有临床常见的带状疱疹,也属于病毒感染,也可以使用小柴胡汤加连翘

 

  • 病例2


最近有朋友顾志君介绍他治疗的一个病例:浦女,本院食堂职工,右前臂疱疹4天,已找本院西医用利巴韦林、炉甘石洗剂等,效果不佳。


白天不能工作,入夜疼痛钻心,视其疱疹成簇,口苦干,舌红苔黄腻。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2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生甘草6克,龙胆草6克,川乌9克,连翘30克,马齿苋30克。当夜痛减能睡,3剂后疼痛显减,原方去马齿苋续服3剂痊愈。


他介绍说:“本方为山西田隽老师的经验方(马齿苋自加),本人已经运用多例,全部是用一剂后,疼痛明显减轻,数剂之内可以痊愈。”

 

患单纯性疱疹的人,大多是热性体质。平时多咽喉红肿疼痛,或易烦躁失眠,唇黏膜红,小便黄短等。


老百姓也知道,这是“上火”,平时应该多吃些清凉的素菜及其食品,比如菊叶、马兰、茼蒿、绿豆等,或经常用菊花泡茶等。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炸的食物。这些为医者不可不知。


本文来源:《中医杂志》2012年6月第53卷第12期


用针少、疗效卓越的配穴八法

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某些疼痛、痉挛、出血等危急病症,由于选配腧穴得当,进针后,尚未作任何补泻手法,即应针而愈者,屡见不鲜。但也有由于选配腧穴与病不合,虽反复运用各种手法进行补泻,而毫不收效者,此时如再选配一个适当腧穴刺入后,随手奏效者,也常有之。因此,选穴配穴是针灸治疗的关键。


《灵枢·官能》说:“先得其道,稀而疏之。”《医学入门》说:“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如何做到配穴精、用针少、奏效速,是所有针灸医生的共同愿望。愿将自己沿用多年,用针少、疗效卓越的配穴八法,分述如下。


一、同舟共济法


同舟共济法,是以双手操作,同时刺入左右两侧同名穴,同一手法,同时进针,同时运针,同时留针,同时退针为特点的配穴方法。此法最适合于治疗脏腑病或脏腑有关的组织器官疾病及全身性疾病。


  • 病例


笔者早在1954年夏,为一位男性急性胃脘痛病人治疗时,先刺入左侧足三里穴一针,尚未做任何补泻手法,疼痛顿失。接着又在右侧足三里穴刺入一针后,亦未做任何补泻手法,但疼痛立复。随后用泻法捻转左侧针柄,疼痛又作。于是左右手同样的手法,以次指向前用力捻转时,疼痛又立即消失,病人并感到腹内格外舒适。


  • 启发


由于这一病例的启发,结合前贤“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的经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观察体验,发现:


单刺一侧腧穴,与左右两个同名穴一齐配合,其作用并不同;在刺入的两个同名腧穴时,采用同样的手法,捻转完一侧之针接着捻转另一侧之针,与采用同样的手法,同时捻转两侧之针,其作用亦不相同。而且捻完一侧再捻一侧,有时可产生互相对抗、互相抵消之弊。


因此,予在治疗急性病时,凡取四肢左右成对腧穴,一般是单刺一穴,效不再针。或左右两穴同时下针,同时运针,同时留针,同时退针。若治疗慢性疾病病人,多配用原、络、郄、会、下合等要穴,但必须左右同取。这种同气相合、左右夹攻的配穴法,能收到互相资助、互相促进、增强补虚泻实之效。


二、交经接气法


交经接气法是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配穴方法。其特点是以上下同名经左右交叉进行配穴。此法适用于治疗头、面、耳、目诸病。


  • 原理


由于十二经脉大多左右交错,例如手阳明大肠经脉,从手走头“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止于迎香”,足阳明之脉,从头走足“起于鼻,交頞中”等。因此,本法以首尾相接,同脉相应,其目的在于激发经气左右交接,上下沟通,使有关脏腑经络之气血畅行无阻,从而迅速获得疗效。


《灵枢·厥病第二十四》说:“耳聋取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灵枢·癫狂第二十二》说:“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这些经文,虽未提及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穴相配合,但其理一也。


  • 应用


在临床治疗中,若右上齿痛,刺局部足阳明之经穴下关穴,配对侧足阳明之内庭穴;右下齿痛,刺局部足阳明之颊车穴,配对侧手阳明之合谷穴;偏头痛,刺局部手少阳经穴丝竹空透足少阳之经穴率谷,再配对侧手少阳经之中渚、外关,或足少阳经之足窍阴、足临泣穴;目疾,刺局部足少阳经之瞳子髎穴,再配对侧足少阳经之络穴光明等。


这些都属于上下同经、首尾相交这一配穴方法,有疏通经络阻滞、畅行气血之功,实为临床之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的良法。


三、左右逢源法


左右逢源配穴法,是同时选配左右两侧经穴,在一侧施针而在另一侧施灸,或在一侧运用补的手法而在另一侧则运用泻的手法,从而调理由于阴阳气血失调出现的左右偏盛偏衰,而使之趋于平衡协调的一种配穴方法。


  • 应用


(1)本法适用于半身不遂、手足麻木、口眼喎斜以及颜面抽动等疾病,且较单侧取穴收效迅速。例如临床治疗半身不遂病人,可先刺患侧曲池、环跳等穴,运用补的手法,待针下气机充实后,再刺健侧曲池、环跳等穴,运用轻泻的手法,将针下气机调匀后,一齐留针。《灵枢·终始第九》说:“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2)若遇病人手足冷如冰者,可用艾炷或艾卷重灸患侧合谷、曲池、阳陵泉、环跳等穴,针刺健侧曲池、环跳等穴。《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3)又如治疗口眼喎斜病人,可先刺左右两侧颊车穴,针尖都向地仓方向平刺,然后一手在患侧运用提拉手法,轻轻向患侧拉动,另一手在健侧运用推送手法频频向患侧捣动,左右两手必须同时进行。


这一补泻并举、针灸兼施、刚柔相济的配穴法,可以显著增强针灸疗效,缩短病程。若能结合针下气机,运用适当手法,其效更佳。


四、左右相应法


左右相应法,是左侧有病配用右侧腧穴、右侧有病配用左侧腧穴的交错配穴法。


  • 原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说:“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灵枢·官针第七》:“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篇第六十三》说:“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也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医学入门》:“左病取右,而应针以左;右病取左,而应之以右。”《金针赋》:“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由上可知,历代医家无不重视左右相应配穴法。


人体十二经脉大都左右交错,并通过左右相交会的腧穴,使脉气左右贯通,传输转注。如手、足三阳经脉,皆左右交会于第7颈椎下督脉之大椎穴;足三阴经脉,又都交会于任脉之中极、关元穴处。


且同一经脉,也有左右两脉相交叉。例如足阳明之左右两脉,在承浆穴相交;手阳明之左右两脉,在水沟穴相交;足厥阴之左右两脉,在少腹下方,当阴器部相交。


根据历代文献记载,人体全身共有会穴95个。从生理上说,某一会穴为某两经或数经通路所过之处,故在病理上,当某一经脉或本经直属的脏腑发生病变时,不仅可以左右有互相影响,并且能够通过经脉之交会关系,导致他经发生病变。因此,左右相应的配穴法,正是通过这种生理功能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的。


予运用左右相应法,治疗偏瘫等多种疾病,其疗效十分理想。


  • 病例


回忆在1956年以前,对古人这一宝贵遗产怀疑,而不敢多想,惟恐影响疗效,延误病情。


(1)1956年春,余祖母患中风症,经抢救苏醒后,左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口眼喎斜,言语不利,试以左右相应配穴治疗,第一次仅刺健侧肩髃、曲池、环跳、阳陵4穴,翌日清晨,左臂即能举起,下肢也能活动。第二次又配健侧曲池、合谷、环跳、下曲池,如此重病,从此而愈。


(2)同年秋天,本邑城子乡东遥庄,韩某,74岁,患偏瘫病,仅刺健侧诸穴3次而痊愈。


(3)又不久,本族张某之母,54岁,患中风症,经急救苏醒后,左侧上下肢偏废,口眼喎斜,言语不利,面赤头痛,经刺双风池及健侧曲池、下曲池,退针后即言语清晰,患臂能举,患腿能收,并能自己起坐。连刺4次健侧而告痊。迄今84岁,仍健在无恙。(以上3例均未留后遗症,亦未用任何药物。)


从此,予对左右相应配穴法,感到莫大兴趣,数十年来,将这一配穴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 应用


又如左上齿痛,单取右侧内庭穴;右下齿痛,单灸左侧合谷穴;左疝痛,单灸右侧大敦穴;落枕痛之左痛刺右悬钟穴,右痛刺左悬钟穴;坐骨神经痛,连刺8~10次患侧不效,经改刺对侧有关腧穴,而一次即愈者,更是屡见不鲜。


不仅如此,临床运用左右相应法,还为学习和研究经络学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治疗偏瘫和坐骨神经痛病人,经刺健侧腧穴后,针感直达患侧,退针后即诸症消失,活动自如。


五、循经逆顺法


循经逆顺法,可分为循经逆顺法和循痛逆顺配穴法两种。


  • 循经逆顺配穴法


是根据病情的虚实,顺着经脉的走向,或逆行经脉的走行方向,依次进行补泻的一种配穴方法。人体十二经脉,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胸腹。


例如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先刺位于胸部的中府穴,或先刺上臂的天府穴,再向下臂及腕、指部依次配尺泽、列缺等穴。即“随而济之,谓之补”的顺经取穴法。反之,先刺指、腕部的少商、鱼际等穴,再依次向上臂及胸部配合尺泽、云门等穴,即“迎而夺之,谓之泻”的逆经配穴法


  • 循痛逆顺法


《灵枢·周痹第二十七》:“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遏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遏之,后刺其下以脱之。”本法就是根据这个原则治疗风寒湿痹等各种疼痛疾病的配穴方法。


例如:臂痛由肩向肘、腕部放散者,先刺合谷、曲池等穴遏之,再配肩髃、肩髎等穴以脱之;若痛由指、腕向肩部放散者,则先刺肩髃等穴以遏之,再配曲池、合谷等穴以脱之。若是下肢疼痛的病人,痛由髀枢向下放散者,当先刺昆仑、悬钟等穴以遏之,再配刺阳陵、环跳等穴以脱之。


六、上病下取法


上病下取法,是按照经脉循行径路,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属于何经何脏,然后取其在下肢的有关腧穴,以治疗头、面、胸、腹以及上肢等疾病的一种配穴法。《灵枢·终始第九》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标幽赋》:“头有疾而脚上针。”


此法不仅适应范围相当广泛,而且疗效也较为显著。如临床治疗胃脘痛刺足三里,癃闭刺曲泉,鼻衄刺委中出血,眩晕刺太冲,肩痛刺阳陵、条山,喉痛刺照海,崩漏灸隐白,头面浮肿刺内庭等,往往可以收到针到而愈的奇效。


七、下病上取法


下病上取法,是选配头、面、上肢腧穴,以治疗脏腑和腰以下等多种疾病的配穴方法。


《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灵枢·终始第九》说:“病在下者高取之。”《玉龙赋》:“二白医痔瘘。”《席弘赋》:“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后鸠尾。”《通玄指要赋》:“人中除脊膂之强痛。”


由上可知,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下病上取之这一配穴法,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如在临床治疗中,刺偏历利小便,刺尺泽治遗尿,刺合谷治经闭,刺后溪治疗腰腿痛,支沟治便秘等,都是古人长期实践的结晶。尤其是灸百会治疗小儿脱肛的神效,更是有口皆碑。


八、手足相应法


手足相应配穴法可分为手足同名经相应法和手足痛点相应法两类。这一配穴法,主要适用于治疗偏瘫、痿病、手足麻木以及挫扭疼痛等多种疾病。此法具有取穴精、奏效速的优点。


  • 手足同名经相应法


本法是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属于手、足何经循行经路,然后取其同名经脉循行所过的有关腧穴施治。其特点必须是以上下肢左右交错进行配穴。


例如手阳明经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若患左肩痛,应先刺手阳明经肩髃穴,然后配右足阳明经条口穴;右侧髀枢痛,先刺局部足少阳经之环跳穴,以手少阳三焦经之三阳络;或仅刺相应经穴,以上治下,以下治上。《南丰李氏补泻》:“两手踡挛,则以两足为应;两足踡挛,则以两手为应。先下主针,后下应针”。


  • 手足痛点相应法


即根据其上下肢疼痛的部位,取其相应的部位配穴施治。例如左足背痛,即取其右手背相应部位的外劳宫穴或阿是穴进行治疗;若是右脚跟痛,即取其左手掌根部的大陵穴或阿是穴进行治疗。左手腕痛刺右足腕,右足腕痛刺左手腕等,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此外,左手指与右足趾相应,右上臂与左大腿相应,左下臂与右小腿相应等,皆可在临床互相选用。若遇扭伤、伤挫、无名肿痛等局部不宜针刺时,采用此法更为适宜。


本文来源:《中医杂志》2012年6月第53卷第12期


髌腱疼痛居家康复指南

Hello,大家好,今天我们对髌腱(膝盖正下方)疼痛的问题进行科普以及做一些简单的居家康复训练。


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髌腱疼痛:髌腱位于髌骨正下方,是跨过髌骨的一条肌腱也叫髌韧带,这条肌腱损伤发炎产生疼痛就是所说的髌腱疼痛。



对于髌腱疼的朋友,一般会有一些非常恐惧不敢尝试的动作,主要不敢做的三个动作,分别是上下楼、跑步、跳跃


那么,为什不敢尝试这三个动作呢,因为这三个动作非常容易出现膝盖超过脚尖,且在屈膝角度处于30到45度时,这个角度给髌腱的压力非常大,当髌腱处于紧张状态时,髌腱位置的疼痛感就会明显的诱发出来

 


但对于髌腱疼痛的问题很难短时间通过自身恢复,其中两点原因很关键:


  • 一种是髌腱属于血供不足的地方恢复起来比较慢

  • 另一点是髌腱出现疼痛后非常容易紧张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之前康复过的朋友进行总结时,发现他们相对于另一条腿的髌腱,伤侧腿基本上都会有髌腱紧张的问题,而在于髌腱紧张的情况下,它的循环效果就更差了。 


髌腱疼痛一般好发与什么样的人群:


  • 多见于篮球、排球、田径、跳水等跳跃性项目

  • 发生髌腱疼痛的原因与跑跳姿势的改变、肥胖、过度运动、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有很大关系; 



髌腱疼痛的居家康复


缓解髌腱和股直肌压力:

  • 在屈膝九十度、屈髋九十度位的点按放松髌腱,可以用手指点按的同时小幅度的上下左右拨动



  • 通过泡沫轴或者按摩放松大腿前侧的肌肉(股直肌)以及拉伸大腿前侧的股直肌。

 

髂腰肌拉伸


消除炎症: 

  • 如果髌腱处于明显发热的状态可以采用冰敷降温;

 

  • 可以涂扶他林、法斯通等非甾体抗炎药;

 


  • 也可以去医院使用超声波进行消炎和加速恢复。


力量训练:

首先对于大部分髌腱疼痛的人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可以通过他们的步态明显看出走路时很容易向前踢小腿,这和腘绳肌离心肌肉力量差有关系,可以通过加强腘绳肌的离心力量训练来改善,比如俯卧屈膝做的时候做离心训练(大腿后群被拉长的训练)。



另外,髌腱疼痛的人都伴随着大腿前侧的股直肌紧张,在牵拉放松后增强股直肌的离心力量训练比如屈膝大角度位做屈伸膝


(抗阻伸膝)


总之增强大腿后群和前群的离心训练可以增加膝关节矢状面的控制能力。


动作模式改善:

跑的发力在于髋、膝、踝周围肌肉力量的协调使用,如果跑的时候时候单以膝关节的活动和屈伸为主,就很容易出现膝前痛的问题;


所以在跑之前,髋关节的活动度和踝关节的活动度需要改善起来以及髋、踝关节周围的力量也需要有一定的激活;


跑的过程中躯干维持中立位的姿势对于髋、膝、踝三个关节的协调活动也有一定的帮助。


如何预防髌腱疼痛:

髌腱的强度跟股直肌的强弱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


泡沫轴滚大腿前侧、手法放松股直肌和牵拉股直肌减轻髌腱的压力


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股直肌的力量从而增加髌腱的强度,比如蹬腿、靠球静蹲



加强臀中肌的力量以及改善动作模式对髌腱炎的预防也能到一定的作用,比如蟹行



此外运动时贴V的肌贴或者髌腱带对髌腱的刺激也会降低一些。



对于髌腱疼痛的预防可以参考之前我们之前的订阅号。


1

END

1

实习康复师若干名

锐博康复

ID:锐博运动康复陈老师


农历四月廿八,药王孙真人圣诞,持诵药王宝诰,可保长生!

 道医


自古道门内部有“十道九医”之说,农历四月廿八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真人圣诞,当愿众生,福寿康宁!


在道教中,与医学相关的神仙信仰有很多,较多有神农、岐伯、雷公、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淳于意、王叔和、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刘守真、韦慈藏、韦善俊等。


最著名的药王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他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徽宗曾封其为"妙应真人",孙思邈信仰较为普遍,很多宫观或自取名药王庙、或设药王殿供奉。孙思邈祖师在道教尊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医大圣”、“药王孙大真人”、“开元普度天尊”、“感应普救天尊”等,居天医采访院药王妙济宫、九天保莲宫等。 


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孙大真人一生炼气养神,精究医药,务行阴德,常蕴仁慈,汲汲以善为务。小蛇之伤,昆虫之微尔,思邈以药封而放之,其德及昆虫,非人可及,至于龙宫之报,感灵异之若此。《道德经》曰: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真人深合其道也!



药王孙真人宝诰 一

志心皈命礼。

太极宫中,全真天上。擅回生之妙术,开大道之菁华。幼号神童,长多奇迹。羡门广成之誉,睿赏非虚;齐梁随唐之朝,年华莫测。峨峰谢表书墨迹以无痕,肘后天机入龙宫而启秘论。谕该三教,方著千金。洵药镜之医王,实玄宗之领袖。大慈大悲,大圣大愿,至妙至神,降龙伏虎,护国救民,灵感孙大真人。


药王孙真人宝诰 二

志心皈命礼。

百家门上炼丹成,神虎巡风游世界。身穿龙袍,脚腾火轮。凡民有难来相请,护助弟子救万民。千处有请千处应,万处有请万处灵。屋宅化做黄金殿,病人化作天生人。吃药有效,用药有灵。消除灾障,治邪亡魂。二把老龙当眼看,唐朝香火救凡民。起死回生如反掌,灵丹救济世间人。炼灵丹,治妙药。传海上之仙方,引龙宫之妙诀。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唐医祖,济世高隍天尊。  


持诵药王孙真人宝诰可保长生,勤行念诵,自有灵验! 


行善济人,而得道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约公元541年出生在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


孙思邈七岁入学就读,由于聪明过人,每日能诵读千余字,很受老师的器重,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孙思邈成年后,对老庄百家之说犹感兴趣。周宣帝时,他便退隐至太白山学道,每日炼气养形,求学度世之术,终有成就,体合道真。他不但通晓如何推算天文历法,还精究医药之学,且通过审察人之声色,以诊其疾。


孙思邈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


他还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孙思邈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后周宣帝(公元579年)时,朝廷多故,,孙思邈隐居秦岭太白山中。当时,大将军扬坚辅政,下诏征孙思邈为国子博士。孙思邈托疾不就任。他曾对人说:“过此五十年,当有圣人出现,我才出来帮助他,来济世活人”。


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认为道在身内而不在身外,一个人只要潜心静性、炼气养形,虽无师傅指点,也可达到养炼目的。所以,孙思邈拒绝世俗往来,倾心于道的修炼,并不绝总结前人养炼的宝貴经验,而最终功满道成,成了一名恪守道规,无师自通的道士。


孙思邈不断总结仙道经验。他认为修道之士飞升成仙,必须修德积善,积善愈多,仙阶就愈高。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还制定了“救疾济危”“无欲无求”的标准,广积善德,务欲成仙。医离不开药,他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深入太白山、终南山、峨嵋山的老林中,寻求药农,多方采集,分类总结。后来,他所著的医书中八百多种草药,就是这个时期积累的。


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根据史志、本草、《道藏》等文献,以及陕西省耀县药王山有关碑刻,孙思邈的著作80余种,今多亡佚。 


孙思邈医德也十分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


虎守杏林



有一天,孙思邈正在一座高山的独一小路上行走,抬头一看,一只老虎挡住去路。要逃跑已来不及了,只能不知所措地愣在那里。没想到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而是半跪两条前腿,连连给孙思邈叩头,然后又张开大口给他看。孙思邈看到老虎瘦骨嶙峋的身形,又看到老虎的这些超乎寻常的举动,他断定老虎是生了病,来找他看病。


孙思邈大着胆子上前去看,只见老虎的咽喉处肿胀厉害,细看有一根骨刺横扎在咽喉上下两端,他不顾危险用一根铁棍把虎嘴支住,防止治疗时它因疼痛而咬下造成伤害。然后拔出骨刺,割除烂肉,上上药,取下铁棍。老虎掉转头跑走了,孙思邈并不介意它的失礼举动,只是如释重负般地笑笑。


这座山太大了,用了半天时间才来到山脚下。正走着,又见一只老虎迎面跑来,还没等他回过神来,老虎已跑到面前,放下嘴里叼着的东西,连连给他点头,然后几步一回头地走远了。


他拿起老虎放下的东西一看,原来是鹿胎膏,这可以说是药中至宝,打着灯笼也难寻的治病瑰宝。直到这时他才相信老虎是通人性的动物,它也懂得如何报恩。


悬丝诊脉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太宗每日愁锁眉头,坐卧不宁。


有一日,唐太宗理完朝政以后,留大臣徐茂功问道:“皇后身患重病,经太医不断诊治,百药全无效果。卿可知哪里有名医?请来为她继续治疗才是!”徐茂功闻言,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说道:“臣早听说华原县(今耀县)有位民间医生孙思邈,常到各地采药为群众治病,对妇儿科尤其擅长。疑难之症一经他手,都能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以臣之见,还是将他召进宫来,为皇后治疗才好!”


唐太宗听过徐茂功的一番话后,表示同意。便派遣使臣马不停蹄,星夜奔赴华原县,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


但是,在封建社会,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医生给宫内妇女看病,大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孙思邈是一位民间医生,穿着粗布衣衫,皇后的“凤体”他更是不能接近的。于是他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他根据这些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开始 “悬丝诊脉”了。


没有多大工夫,孙思邈便诊完了皇后的脉。原来,孙思邈医术神奇,靠着一根细线的传动,竟能诊断清人体脉搏的跳动。


内心仁慈,积功累行



内心仁慈,每以阴德济物作为自己积功累行的途径。


有一次,在他出行的路上,遇到一位牧牛童子,那童子正在宰杀小蛇,那蛇已受伤,血流不止,于是便上前恳求牧童将此小蛇放生,且脱下自己身上的衣物以为赎换;遂以药将蛇身上的伤口封裹,并放于草内,自己便离去了。


几个月后,他又一次出行,远远便看见一位白衣少年,骑在马上,前有马仆牵马,那少年见到孙思邈,忙下马叩拜,并连声谢道:“多亏道长,救了我小弟一命”。思邈闻之,不明其所谢为何。此时少年复拜思邈,并请他跨上另一只马,偕行如飞,霎时间来到一城廓,这里花木正春,景色和媚,门庭焕赫,人物繁杂,一派王者居所的气势。少年引思邈入庭,只见一人,端正美貌,祫帽绛衣,旁边有众多侍者;见到思邈到来,急忙欣喜相接,并向思邈表谢:“我十分想见道长,所以才派我的儿子前去相迎。前此日子,我小儿独自外出玩耍,路遇愚人所伤,幸亏您脱衣赎救,才保全他的性命。


请您到此,就是为了领同阖家,感谢您对我儿的再生之恩。今日得见道长真容,深感荣幸啊!”。说话间,几人已至庭院深处,这里犹比皇宫后廷,只见一少年女子,领着一位身着青衣的小儿朝这边走来,对思邈行了三跪九叩大礼,谢曰:“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私自外出,不料为人伤损,幸亏您救了他!”。听到这里,思邈才反应过来,想起自己数月前曾救过一条青蛇的命,一便惊讶“这里是何所在?”。却又见这庭院中的所有人,都称呼那位祫帽者为君王,称那位领着小孩的女子为后妃。越感奇异,于是便小声问到身边的人,答曰:“此泾阳水府也。”,这时思邈方才知道,自己已然来到了龙宫胜境,那祫帽者即是泾阳龙王。


龙王本来想设酒馔歌舞宴谢思邈的救命之恩,但因其辟谷服气,所以只小酌几杯酒而己。一晃三日过去了,龙王问思邈:“你想要什么,尽管说来”,思邈对曰:“我在山中居住,犹乐于道,只愿思真炼神,所以一切于我而言只是过眼烟云罢了”。龙王听后,则备以珠宝金银相赠,见思邈坚辞不受。便问道:“道长既然不要这些珠宝金银,我当何以相报啊?”话间乃命其子取来龙官药方三十首,赠与思邈,并说:这些是我龙宫的真宝,可以济世救人。遂命仆马送思邈归山。


淡泊名利,得道升仙



潜心医药治病救人,淡泊名利得道升仙。


思邈回到山中,对自己的这段经历犹感奇异。于是便怀着尝试的心态,用那些药方为人治病除疾,不料皆有立竿见影之神效。在其所著的《千金方》三十卷里,就散布着这些来自龙宫的仙方在内。孙思邈素以察人声色而诊人之疾而著名,他编著的《脉经》,对我国医学的发展起了犹为重要的作用。


隋文帝辅政时期,预聘其为国子博士,遭其婉拒,并说:“五十年后,自会有圣人出世,那时我自然会去助他,以济生人”。唐太宗时,下旨召请思邈入京。但当太宗皇帝见到其真人时,不禁惊讶其容貌仿若少壮一般,感叹道:“我素来听说道长之德行,对您十分尊重,真羡慕那些能在您门下从学的徒众,这是我的真心话”。遂欲授以爵位,思邈固辞不受。唐高宗初即位时,欲拜其为谏议大夫,思邈复固辞之。


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时年已百有余岁的孙思邈,于清晨沐浴后,俨其衣冠,端拱以坐。叫来堂下子孙说:“我为世人所逼,隐于洞府修炼,将升无何有之乡,臣于金阙,不能应召往来。”并留遗嘱,丧事从简,语罢便气绝身死。后人守丧一月有余,见其容颜丝毫不变,犹如在世一般。刚欲举尸入棺,却只有一件空衣在此。在场的人这才省觉,其早已炼就尸解上道,位证真仙了。



道家秘法中介绍如何补肾的方法!

道教天下


道家秘法中介绍如何补肾的方法:


方法一:呼吸心法


道家秘法中补肾的方法基本动作: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宽,双臂上举伸直,在脑后交叉,此时小腹部略微向前倾斜,两只手尽量向上伸直后压,所有力量、意念集中在腰椎。


尽力将力量从腰椎间发出,使两手臂以最大弧度从脑后向身体两侧压下来,同时下蹲,然后让两手在两膝间交叉,最后将意念集中在前脚掌5秒钟。脚后跟不可离地。


再站起时,前脚掌先用力,做为起动能量,随后将所有力量、意念,再次集中在腰椎,两腿无须用力,向起站立。两手一直交叉,从胸前-直上头顶-到脑后。


呼吸方法:在身体缓慢下蹲的这个过程里均匀地呼气。身体缓慢向上站起来的这个过程,吸气。在呼吸转接时,略屏息两秒钟。


在什么时间段练习应依照个人体质,以不觉疲劳为宜。练后,很多人会觉腰酸,需将两只手攥紧空拳,轻轻捶打后腰。


反应:通常练两分钟就会浑身微汗,脚掌发热。有人会打嗝、放屁。双手同时投实心球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长期效果,自己去感受吧,如出现腹痛,腰酸等不适症状,可按摩复溜、太溪穴,很快解决。


方法二:引火归源法



点按涌泉即点按足心。每晚临睡前,用温水将脚洗净,盘膝坐于床上,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点足心,每次点下去的时候要隐隐的疼。


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穴位,摩擦此穴,可以补肾益精,通调气血,肾气充足,则体健寿延。


最重要的能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肾精存到银行里。换句话说就是固肾。


方法三:心肾相交法


此法不仅强补肾精,通治一切耳病


心肾相交法一:鸣天鼓


心肾相交法的第一种叫做鸣天鼓。我们的后脑勺就叫做天鼓。鸣天鼓要用到我们的听闻穴和劳宫穴。


人体的劳宫穴是最操劳的一个穴位,它是一个火穴,像我们肚子疼了,马上就不自觉地用手去捂肚子,所以它是很操劳的。


具体鸣天鼓的做法是:


先用我们的手掌心,即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把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


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然后弹拨后脑壳,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经常这样做对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心肾相交法二:按摩听闻穴


第二种叫做按摩听闻穴。耳朵里的听闻穴要怎么做才能按摩到呢?其实还是采取的心肾相交法。


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井穴,属于心,耳朵、眼属于肾。


首先,掌心向后,然后用中指插进耳朵孔里去,塞进去以后,手指在里面转180度,让掌心向前,然后让手指轻轻地在里边蠕动。


要注意,不要使劲地杵,而是轻轻地蠕动,就像小虫子一样在里面轻轻的动,按摩上二三十秒后,突然将手指向前外方猛的拔出来,最好能听见响。


这就是完整的按摩听闻穴的一个方法。如果你的手指插进耳朵里去以后,觉得指尖有一种黏着感,有吸力的话,这就是湿气太盛的一种感觉,那在按摩完了以后,猛的将手指拔出来就可以了。


这里提醒一件事,做任何动作都要以不受伤为原则,就是说动作要轻、要柔、要缓,要轻轻地做,指甲也一定要铰得很干净,然后用指尖轻轻地按摩耳朵里边的听闻穴,千万不要伤到耳朵。 


《道家秘法中介绍如何补肾的方法》由我要咒语网资料整理与编写,转摘请注明出处。

道医学堂丨每日养生所应注意的事项之沐浴

 道医


沐浴就是要把身上的一些尘垢除尽。另外沐浴能起到一种疏通经脉和气血的作用,尤其在沐浴时的搓揉,是对身体的一一种按摩,所以道教的养生法中还有一种浴叫“干浴”。所谓的干浴就是在睡觉前用手摩擦四肢及胸腹等,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

  

当然,在道教中的沐浴还有一层与众不同的方法,那就是不仅能够把一些外在的尘垢除去,还可以用意念把内心的“尘垢除尽。首先,一个人在沐浴时能把身外的泥垢除去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心内的污垢如何除去呢?在(沐浴身心经》中说:“沐浴内净者,虚心无垢;外净者,身垢尽除。存念真一,离诸色染,证人无为,进品圣阶,诸天纪善,调汤之人功德无量。天真皇人复白:‘天尊审五种香汤,获七福因,何者为是?何所修行?有何胜业?原更开晓。’天尊答日:‘五香者,一者白芷,能去三尸:二者桃皮,能辟邪气;三者柏叶,能降真仙;四者零陵,能集灵圣;五者青木香,能消秽召真。此之五香,有斯五德。七福因者,者上善水,二者火薪,三者香药,四者洛衣,五者澡豆,六者净巾,七者蜜汤”。”可见,这种沐浴不仅是对身体的一种沐浴,也是对心灵的一种洗涤。如果能做到身心的沐浴,才可能除去身体与心灵的尘垢,从而达到身体与心灵上的双重健康。



 专业学术,严肃易学,传播文化经典,打造智慧平台,传播正能量,天罡大师:擅长周易八卦、风水布局、奇门遁甲、梅花易数、麻衣神相。柳庄相法,阴阳宅堪舆之术,道家玄术,姓名学等,专注领域:企业投资咨询、建筑地产风水布局、家居风水布局讲座、名称策划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