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胃镜的时代,中医是怎么窥探胃的大千世界 内有口腔溃疡特效方

2020-09-08 12:59:32

享受美食本来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儿

可对于我来说,却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儿 


每顿饭只能吃一点,只要多吃了两口,胃就会隐隐作痛。真的是一边嘴巴在享受,一边胃在难受。好纠结

关键是过两三个小时又觉得很饿,正在上班,吃东西也不合适呀。


朋友们说可能是胃炎,去做个胃镜看看吧

懵懵懂懂的我,有个疑惑,古人肯定也有患胃病的时候,他们那个时代也没有胃镜,怎么知道胃的情况呢?


胃镜是怎样一种体验?

还是担心啊,先了解下胃镜吧。不看不知道看了度娘吓一跳。
截图为证,并非小编杜撰的

一看又是麻醉,又是插管的。。。

顿时就懵了,脑海中马上闪现了一副画面


在这里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胃镜哈

在做胃镜时,有一步是需要把胃镜的探头吞到胃中,在吞咽的过程中咽喉会有短暂的疼痛,想呕吐,是最不舒服的,其他过程并无太大痛苦。

而且现在也有胶囊胃镜,无痛胃镜,所以选择性较大,对胃镜并不用那么害怕。


这时候在胃镜下,可能就会看到胃黏膜有充血,或者渗出物,再严重一些可能也会有溃疡,糜烂等。

一般诊断多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者胃溃疡等。


但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压力大,熬夜,饮食寒凉等生活方式都会抽调胃气,伤了脾胃。所以现在都说十人九胃,也就是10个人有9个都会有浅表性胃炎。不信去大街上随便抓个人做一下胃镜,肯定多少都会有


而我们作为一名中医,能给大家的建议,胃镜可以做,对身体没有太大的伤害。

但有些童鞋可能打心底对做胃镜就比较抗拒,比较担心。这时候怎么判断胃里是否有炎症呢?


是啊,没有胃镜的时代,我们中医是怎么窥探胃中的大千世界呢?


手把手教你看胃炎


没错,就是手诊~~


标准1: 此处有杂乱的网状纹或”十”字状纹

标准2: 此处有横纹穿过

标准3: 此2处有红白斑。


手纹有以上表现的人,平时往往容易有饭后胃部觉得不舒服,有饱,痛,闷,压迫感,有时还有恶心,呕吐,吐酸。打嗝后一般觉得舒服一点。


通过手诊上的表现,结合伴随的症状基本可以判断,胃里有炎症。

比如是说胃气不降的情况下就容易胃胀,打嗝,恶心,口气等。

胃里虚热重就容易胃疼。

当然我们没有天眼,看不到炎症的具体表现,如果想确诊,可以做胃镜检查。

当然不管结果如何,关键在于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如果出现了胃疼、胃胀、泛酸…你第一时间想到的解决方法有什么?

吗丁啉、斯达舒?你造吗 ,我们中医也有很多方法哦。

可能有人就会反驳了,中医不是还要熬汤药嘛,太慢了,操作不方便。

确实如此,但小编想说,西药有西药的方便,中药有中药的优势,这是个人选择,小编也无法强求。但我们就算不用汤药,也有解决方法哦。你想到是什么了吗?


1、

没错,它就是小柴胡颗粒

主治 [泛酸、烧心、恶心、轻度胃疼]

小柴胡颗粒化裁自经方——小柴胡汤:

原方: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半夏 半升 人参 三两  炙甘草 三两 生姜 三两 大枣12枚


参考剂量:

①根据汉制一两等于15.625g:

柴胡30g 黄芩45g 姜半夏30g 红参15g 炙甘草45g 生姜45g 大枣12枚


②根据一两等于5g :

柴胡15g 黄芩15g 姜半夏15g 红参10g 炙甘草15g 生姜15g 大枣12枚


当然为了更加方便,也可以服用小柴胡颗粒一次4袋

柴胡、黄芩有清局部虚热的作用

半夏、生姜都有降胃气的功效

人参、大枣、炙甘草能恢复胃气、恢复津液

 

2、

半夏泻心汤  [以饭后胃疼为主]

 

原方:半夏半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参考剂量:

①根据汉制一两等于15.625g:

姜半夏30g 黄芩45g 干姜45g 炙甘草45g 红参30g 黄连15g 大枣12枚

 

曾治患者张××,男,30岁。口疮数月,前医先以西药冶之不效,后以中药牛黄解毒丸、清胃散、外用冰硼散不效。审其口腔粘膜、舌尖有溃疡6处,大者如豆大,小者如高粱大,疼痛,大便正常,小便黄赤。综合脉证,诊为心胃火盛,冶宜导赤散加元参。处方:生地12克,木通10克,竹叶10觅,甘草10克,元参15克。药进2剂,溃疡消失,继进2剂而愈。

某医云:余读《中医喉科学讲义》云:其治或以凉膈散,或以导赤散,然用之久久不愈者何也?

答曰:李翰卿先生曾云:口疮、口糜,若大便秘结,或大便黄臭呈不消化状,或有粘液者,治宜通下;大便正常,小便黄赤者,宜利小便,使其火从小便而解;但下之不可太过,利之不可不及。又说:口疮、口糜,必须察其大小便,若胃脘有压痛,大便秘结或不秘结者,宜下。心火尿赤者,宜利小便。总之,或从心火以泻小肠,或从胃热以通腑。此证大便正常,亦无胃脘压痛,故应从泻心火论治,然其口腔粘膜有多处口疮,此胃中虚火所致也。故以导赤散中加元参以泻心胃之火。

==============================================================

程××,男,26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两年,吃葱蒜则加重,吃冷食则腹痛。前医遍用西药及清胃散和芩、连、银、翘等不但无效,反见脘腹冷痛,腰困乏力。细察其证,除以上诸证外,并见舌苔薄白,脉沉细尺大稍弦。综合脉证,诊为肾气不足,虚火上炎,治宜十味地黄汤。处方:熟地15克,山药9克,五味子9克,茯苓9克,泽泻9克,丹皮9克,附子9克,肉桂9克,元参15克,麦冬12克,白芍12克。服药4剂后,口疮大减,8剂后,口疮消失,因其腰痛仍在,加怀牛膝10克,继服8剂而愈。

某医云:为什么用十味地黄汤?

答曰:李翰卿先生曾云:急性者,多实,但一两剂不愈者不可不注意虚;慢性久久不愈者多虚,但尤多兼实火;若火证为主者,不可仅注意火,因其多兼寒邪,故临证时必须审慎考虑。虚实夹杂者,以寒积不化,郁而化火,上热下寒者为多,此证往往具有胃脘、脐腹隐痛,压之则疼痛加剧,或吃肉、油腻以后加重,大便兼有粘液或不消化状的食物残渣,治宜理中大黄汤或理中承气合方,但攻下之时只可缓攻,不可大泻下,否则胃、腹疼痛加剧而口疮不除。脾肺俱虚,虚火上炎者,往往具有疲乏无力,胃脘痞满,脉象虚大或右大于左,治宜补中益气汤加元参、知母、黄柏;若寒热夹杂者,亦有脾肾之别,脾胃者,证见胃脘痞满,嘈杂或冷痛,两脉弦,治宜黄连汤加减;肾者,证见腰困腰冷,脉沉细尺大而弦,治宜十味地黄汤加减。本证腰困乏力,脉沉细尺大稍弦,为肾虚火炎,寒热并见之疾,故以十味地黄汤加减治之。

================================================================================================== 

曾治患者杨××,女,29岁。一年多来上唇肿胀紫暗僵硬微痒。某院诊为唇癌?丹毒?因患者拒绝病理切片检查未确诊?先反复应用抗生素及中药清热解毒无效。审其上唇紫暗肿硬,舌苔白,脉沉细。综合脉证,诊为脾胃湿热为本,风邪为标:治以清胃泻火,除湿散风:升麻9克,防风9克,白芷9克.黄芩9克,生姜9克,藿香9克,枳壳9克,半夏6克,石斛9克,甘草6克,黄柏9克。2剂后,肿胀紫暗好转;10剂后,消退七八,但大便此时数日不行,加大黄4.5克,10剂而愈。

病愈之后,一实习学生问:为什么前医用清胃散、甘露饮、玉女煎等久治不效,而你却用泻黄散取效呢?为什么同是泻脾胃火热之剂,一方取效若神,一方却寸效无见呢?

答曰:东垣制升阳散火汤之治火在于解郁火,钱乙制泻黄散亦在于解郁火,郁火非散不解。清胃散之泻火在于一个泻,玉女煎、甘露饮之泻火在于一个养阴泻火。当泻之火,若予疏散,必使火邪炎炎而更炽,然若郁火徒用泻降,必使火邪更郁,而病难除。此方所以取效就在于散以解郁,而火邪得除耳。

====================================================================              
又治患者王××,女,15岁。1岁时因地震在外露宿而发现上唇目中胀。医诊日光性皮炎?唇炎?治疗一个月后未见明显改善,后又去大同、北京等地医院住院治疗,前后住院10个多月,不但无效,反见日渐加重。14年来前后住院10次,服中药达干剂,西药不计其数,一直不效,特别是近一年来更加严重,上唇肿胀,麻木,微有痒痛。审其证,除口唇肿胀外,并见有少许鳞屑状物,间有少量黄色脓痂,鼻头及其周围少许丘疹,鼻头色红,舌苔白,脉弦缓。余始以清胃散、甘露饮加减治之,七日不效。思其证脉弦缓,此乃脾湿郁火之象。拟泻黄散:防风10克,甘草6克,栀子10克,藿香10克,白芷10克。服药4剂,痒痛略减,但肿胀不减;审其舌苔白润,脉濡缓,濡缓之脉者,湿热蕴结之象,又思湿热日久阴液必伤,故改予赤小豆当归散加减:赤小豆60克,防风5克,当归10克,石斛9克,元参9克,大黄1克。服药6剂,肿胀大减,麻木、痒痛消失七八,继服12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问:赤小豆当归散仲景本用于近血和狐惑,你用于唇病者为何呢?

曰:仲景用其治先血后便和狐惑目赤如鸠眼者,在于其能除湿热,而此病亦因湿热所致耳。

【推荐阅读】

②根据一两等于5g :

姜半夏15g 黄芩15g 干姜15g 炙甘草15g 红参10g 黄连5g 大枣12枚


胃气有通降之性,半夏能降胃气,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黄芩、黄连3:1的比例,可以清胃中的虚热。

人参将外周的血收敛到腹腔,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干姜温煦了参与消化吸收的血、温通经脉

 

3、

理中汤加黄连 [以饭前胃疼为主]

理中汤化裁自《伤寒论》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三两



参考剂量:

①根据汉制一两等于15.625g:

红参30g 干姜30g 白术30g 炙甘草30g 黄连15g 


②根据一两等于5g :

红参10g 干姜10g 白术10g 炙甘草10g 黄连5g 


4、

厚姜半甘参  [以胃胀为主]

原方: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升,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参考剂量:

①根据汉制一两等于15.625g:

厚朴60g 生姜60g 姜半夏30g 炙甘草30g 红参15g


②根据一两等于5g :

厚朴30g 生姜30g 姜半夏15g 炙甘草10g 红参10g


厚朴、生姜、半夏降胃气,帮助消胀

同时有红参、甘草帮助养胃,恢复脾胃的功能。


熬服方法:

药材倒入锅中,第一次煎药时间为大火烧开,小火煎50分钟,倒出药液。

将剩下的药材再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煎30分钟,倒出药液。

熬药过程中如果水少了,可以加入热水煎煮。


将两次的药液合到一起,搅拌均匀后分成两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饭后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服用。喝之前热透。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