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谌予 医论医话

2018-06-16 22:20:28



「最受欢迎的传统中医公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养生社群」

中医经典 | 养生之道 | 膳食调理 | 国学文化


医论医话

一、辨证论治琐谈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和特色,我常讲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辨治水平,这是形势的需要。

目前有的中医大夫临床基本功不扎实,对辨证论治方法掌握不够,看病时总是去追求所谓“特效方”、“特效药”,或者热衷于抄录偏方、验方,以所学之方去碰病人所患之病。一旦遇到疑难复杂的病证,往往无所适从、胸无定见,或固守死方,冀有一获;或开大方杂药,漫天撒网,其结果适得其反。这种处方我们称之为不遵法度,即没有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我并不否认某些民间验方的治疗作用,仲景的经方及后世的时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称之为“验方”,不过应在辨第二卷133证的前提下使用,才会奏效如神。

谈起辨证,首先应当明确“证”与“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汉代以前并无症字,这是后世医家为了与证字区别才解出来的。症指症状而言,如慢性肝炎病人常见有乏力、纳差、胁痛、腹胀、便溏、口苦、尿黄等都是个别单独的症状,医生根据这些不同症状再结合客观检查,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则可归纳为证候。如前所述可辨为脾虚健运无力,表示病位在脾,性质属虚,病理是健运无力。针对这一证候而立健脾益气之法,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这就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理、法、方、药浑然一体,形成中医特色。因此我认为所谓辨证就是寻找病因、病机及治疗规律的过程,有的疾病只能辨出几种类型,每个类型再探索出合适的处方治疗,找出规律后就可以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二、勤求古训与博采众方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有“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这样两句话,我非常赞赏。勤求古训就是要接受和继承前人的宝贵经验,许多古方都是前贤在临床上经过千锤百炼累积而来的,显示出卓越的疗效。例如《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方和唐宋金元以降的时方,其效果至今仍屡试不爽,备受推崇,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悉心体会。但是古代疾病的种类不如现代广泛,其原因之一是古人认识和检查疾病的手段不如今人,再者古代社会环境也不如现代复杂,如放化疗后综合征、,所以使用古方时要经过我们思考、运化,从而扩大它们的治疗范围。譬如苓桂术甘汤原为仲景治疗“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的通阳化饮之方,我常用其合小半夏茯苓汤治疗美尼尔氏病引起的眩晕、呕吐,效果很理想。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本治阴虚盗汗,汗出湿衣,淅淅而燥热,我在临床见到不少甲亢病人燥热多汗,心烦易怒,心慌失眠等阴虚内热之象,于是选其加沙参、麦冬、五味子、生牡蛎等治疗,很快就可控制症状,也可认为是古方今用。又如当归芍药散证,在《金匮要略》的原文是“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运用范围比较狭窄。数年前我曾治一尿毒症的老年妇女,由于尿中毒致神识昏迷,头身抽动,手足振颤不已,入医院急诊抢救,经用镇静、止痉药等皆不能解除其神昏肢颤,乃邀我会诊。患者唇干面青,双目紧闭,尿少不畅,肢冷不温,按手止颤取脉,得细弦数之脉。启口观舌淡暗,辨证为血虚风动,窍闭湿阻。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论,立养血柔肝,渗湿开窍为治,选当归芍药散加味。方中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泽泻利水渗湿,给邪以出路,导水湿从小便而去,配以白蒺藜、生牡蛎熄风平肝,水牛角开窍醒神。一付药后头定神清,二付药后尿量增多,肢颤消除,三付药后患者可下床活动,由家属搀扶来谢。

至于博采众方是讲我们要向现代的名家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我认为,不论是哪一级的医生,或者书刊、杂志所载,甚至是民间流传的,只要其一方一药有效,益于病家,我们都要取其所长,化为己用。我曾向宋向元老先生求教过如何使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支气管哮喘、肾炎水肿的经验。又如验方过敏煎,是我从杂志上看到的,非我所创,但经我体会和变化之后治疗荨麻疹、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等病确实有效。1974年时在医院急诊室参加抢救一肝昏迷病人,家属举荐一民间验方,药味有十几种,我根据病情裁减为六味药,病人服后次日神志转清。后来在协和医院配制为成药“牛麝散”治疗多例肝性脑病和高热神昏患者颇有效验,变第二卷134成了我的经验。又如我治疗瘀血型糖尿病所用广木香、当归、益母草、川芎为主组成降糖活血方,并非我任意杜撰,而是有其来源的。有一种ABO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病,原因是母婴血型不合产生抗体后溶血,新生儿出生后全身黄染,存活率很低。西医用换血疗法,一般基层医院很难做到,所以认为有该病病史的妇女不宜再次怀孕。曾有一位新生儿溶血病的孕妇,再次怀孕后我院产科劝其中止妊娠,本人坚持不从。愈1年抱子复诊,母子均健,未出现过黄疸。询其原因系在孕期服当地某老中医的中药预防,成分就是上述五味药。北医大谢少文教授等进行药理研究发现该方确有抑制或者消除免疫性血型抗体的作用。我考虑糖尿病发病机理上有部分人与自身免疫有关,又结合诸多之血瘀见证,所以用其为主组成降糖活血方,取其既有活血化瘀之功又有抗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

三、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代兵家无不奉为至诫。医家治病,有如兵家打仗,用药用兵,均同此理。

所谓用药如用兵,意即医家治病须通晓药性,用之得当,则疾病立消,有如兵家用兵,用之得当,则旗开得胜。若医家不谙药性,用药不当,则不仅病邪不去,反伤正气,甚者贻误性命,有如兵家用兵不当,非但不能取胜,反而损兵折将,一败涂地。历代兵家常胜者,必善用兵;历代医家有名者,必善用药。著名已故医家施今墨先生在用药上颇有创新。施先生治病,常以两药相伍而用,名之曰对药,配伍得当,常能取得奇妙的功效。如黄芩单用可清肺胃之热,配伍白术则为保胎圣药;配伍半夏则可制胃酸。一味药经过巧妙配伍,能超出原有的功效,可见配伍用药是很有学问的。其它如桔梗配枳壳,二药一升一降,上下通达,可理气机;苍术配元参,二药一燥一润,一散一收,治消渴、降血糖等,这种例子很多,不一一枚举。关于对药配伍的方法,在古代医家亦不乏其例。张仲景在《伤寒论》桂枝汤中,以桂枝配白芍,二药一阳一阴,一表一里,一通一收以和营卫;生姜配大枣,二药一表一里,一辛一甘,既调营卫,又保胃气,其择药之精,组方之巧,令人叹为观止。

以上例子说明熟知药性,合理组方之重要性,临床医生切切不可忽视,这是学习中医重要的基本功,掌握了这项基本功,辨证准确,治疗中便可驾轻就熟,有如兵家通晓兵法,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如此方能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四、用药配伍发挥医家治病的主要武器是藉靠药物调整阴阳、扶正驱邪。中药有数千种之多,临床常用者亦有四百余味,每味药单用仅能起单一的治疗功效,只有合理配伍之后才能发挥多种治疗功效。

张仲景《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仅用九十多味药,治疗范围之广,令后人仰止,其关键是配伍严谨。缪仲淳《本草经疏》曰:“上古之人,病生于六淫者多,发于七情者寡。故其主治尝以一药治一病或一药治数病。今时则不然,七情弥厚,五欲弥深,精气既亏,六淫易入,内外胶固,病情殊古,则须合众药之所长,而又善护其所短,乃能苏凋瘵而起沉疴。”可见医家不仅要熟谙药性,而且要详究配伍,再参照现代某些药理研究成果,方可用之有效。余临证数十年,对用药配伍聊第二卷135有心得,兹举十对药配伍为例示范于下,供同道参考。

1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大肠经。苦能燥湿,寒能清热。能清肺、胃、大肠之火热兼有解毒、燥湿、止血、安胎作用。药理研究可抗菌、降压。配柴胡清少阳而退寒热往来;配白前、桑白皮清肺热而治咳嗽;配白术清热而治胎动不安;配黄连、葛根清大肠热而治湿热泻痢;配半夏和胃降逆而制酸;配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而治痈肿疗毒;配白茅根凉血而治鼻衄;配茵陈、金钱草利胆而治胆石症、胆囊炎。

2黄连:性味大苦大寒性燥,归心、肝、胃、大肠经。尤擅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治湿热、火郁、热毒之要药。常治心火亢盛之烦热神昏、心烦失眠,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胃肠湿热之呕吐泻痢及热实之消渴症。配黄芩善治烘热多汗;配枣仁清心除烦而治不寐;配山栀泻火解毒而治痈肿;配干姜和胃降逆而治呕吐泛酸;配胆草清肝泻火而治目赤肿痛;配桂枝治上热下寒之口苦足冷;配羚羊角清热凉血而治高热神昏;配花粉、生地清胃火而治消渴。

3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经。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其主要功效。又能外达肌表,护卫阳、实腠理以固表止汗,鼓舞正气以托毒生肌,温运脾阳以利水消肿。药理研究有利尿消肿、降低血糖、消尿蛋白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配地黄益气养阴、降低血糖而治糖尿病;配枳壳升清降浊而治脱肛;配当归气血双补治血虚贫血;配桂枝温运阳气治疮疡久不收口或下肢溃疡;配补肾药如川断、女贞子等治气血两亏、肾失摄纳之习惯性流产;配石韦治化疗后血象低下;配桔梗托疮生肌而排脓;配柴胡升阳举陷治头晕;配防己益气利尿治水肿;配苍白术益气健脾治久泻;配肉苁蓉益气润肠治老人气虚便秘;配芥穗炭、艾叶炭益气摄血治妇女崩漏。

4桂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本药辛散温通,有温通一身之阳气,流畅气血的功效。可治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心悸水肿等症,不要把其功效只局限于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配麻黄辛温发汗而治太阳伤寒无汗;配白芍调和营卫而治太阳中风有汗;配柴胡解肌退热治发热身痛;配白术温阳降逆治寒饮上冲之眩晕;配防己、茯苓温阳利水治尿少浮肿;配羌活、独活祛寒蠲痹治风寒痹痛;配香附温通经脉治经闭、痛经;配五味子温通心阳治心悸怔忡;配黄芪温中健脾治虚寒胃痛;配仙灵脾温阳壮肾治、早泄。

5桔梗:性味苦辛平,归肺经。能开宣肺气,利咽止痛,化痰排脓,导肠滞,启癃闭,治疗咳嗽痰喘,咽痛失音,胸膈满闷,肺痈吐脓等症,有“诸药舟辑”之称。配甘草为甘桔汤,利咽喉而治咽痛音哑;配黄芪排脓生肌而治咳吐脓血,疮疡不敛;配杏仁宣肺止咳而治咳喘多;配枳壳宣畅气机而治胸膈满闷;配萆宣肺利水而治身体浮肿;配石韦、土茯苓利水通淋而治淋痛、尿道炎;配银花、地丁解毒消肿而治肺痈、肠痈。

6川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能温通血脉,辛散气滞,为“血中气药”,有活血行气功效。气血流行,血脉畅通,通则不痛,故又为止痛要药,尤其是顽固性头痛,可大量用至20克。常治气滞血瘀之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仆作痛、疮痈肿痛及风湿痛等症。配白芷、菊花辛温升散,清肝明目而治风寒头痛或肝热目昏;配当归、丹参活血行瘀而治肺心病及冠心病心绞痛;配羌活活血散寒而治肩背风寒痹痛;配白芷祛瘀消斑而治面部色素沉着斑;配香附活血行气可治经行腹痛;配桂枝温经活血可治经闭。

7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专入血分而凉血散瘀,凉血而不致留瘀,散瘀而不致血液妄行。有凉血化瘀、清心除烦之功,主治妇女闭经、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心烦不寐,肝脾肿大等症,近年研究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故常用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配当第二卷136归养血活血可治经闭;配元胡行气止痛可治痛经;配黄连凉血清心可治心烦失眠;配川芎行瘀止痛治瘀血头痛;配柴胡、牡蛎软坚消症治肝硬化肝脾肿大;配生山楂扩冠定痛治心绞痛;配刘寄奴、苏木破血通络治脉管炎;配三棱、莪术治腹部肿瘤。

8生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能消食健胃,更长于消磨油垢内积,散瘀活血,用治消化不良之泻痢腹痛,亦治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生胃酸,降血脂,配神曲、麦芽醒脾开胃,治食欲不振或小儿停食;配槟榔消食化积治宿食不化,大便秘结;配川楝子、乌药治疝气疼痛;配川芎、当归治红细胞增多症;配红花化瘀治经闭和产后恶露不净;配丹参治血脂增高之心绞痛;配制首乌治胆固醇增多症;配乌梅治胃酸缺乏。

9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五味俱备,而酸独胜,《本草汇言》称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故主治久嗽虚喘,滑精,尿频遗尿,自汗盗汗,久泻不止,津伤口渴,心悸失眠等症。药理研究五味子对神经有双向调节作用,其核仁中有降转氨酶的有效成分,故打碎后用之有效。配麦冬生津止渴,宁心润肺治津伤口渴,心烦失眠;配熟地补肾固精治;配生牡蛎潜阳敛阴治自汗、盗汗;配枣仁养血安神治失眠多梦;配人参、蛤蚧益气定喘治肾虚久喘;配补骨脂温阳止泻治久泻;配益智仁、桑螵蛸固肾缩尿治滑精、遗尿,加入枳壳治尿失禁则效果更佳。

10石菖蒲:性味辛温,入心、胃经。其气清爽芬芳,为宣气通窍之佳品。功用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化痰开窍,用于治疗湿阻中焦,气机不畅之胸脘闷胀、不思饮食以及湿浊蒙闭清窍而致的神昏、癫痫、痴呆等症,也可治疗耳鸣、耳聋、健忘。配佩兰芳香化浊而治脘痞不饥;配郁金解郁开窍、宣痹止痛可治气滞血瘀之心绞痛;配蝉衣启闭开窍可治耳鸣、耳聋;配远志交通心肾可治失眠、健忘;配生蒲黄化痰祛瘀可治中风舌謇;配辛夷宣肺通窍可治鼻塞不通;配羌活、路路通温通胞脉可治输卵管不通;配乌药化气启闭可治尿频不畅。

五、精通治则治法贵在应用辨证明确之后,选方用药之前,精通治则与治法至为重要,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中医的治则、治法丰富多彩,例如“上病取其下,下病取其上,上下之病取其中”的原则,我常用于指导治疗血证。即人体上部之出血如衄血、咯血、呕血等称为“病在上”,治宜用降气、降火的方法“取其下”,常选用苏子、代赭石、牛膝、大小蓟等降气引血下行的药物。人体下部之出血如尿血、便血、崩漏等称为“病在下”,治宜用升提、举陷的方法“取其上”,常选用柴胡、黑升麻、黑芥穗、生荷叶等轻清上浮的药物。如人体上下均出血,治疗惟有“取其中”,可选用独参汤或五味异功散为主,补中益气,中气旺则血自归经。施今墨先生曾治一人,暴怒伤肝,呕血盈碗,便血如注,脉微欲绝。乃用老山参二两炖汤频饮,结果一昼夜而血止。但并不能说治疗所有的血证都要采用上述方法,而是要正确理解上、中、下的含义,举一反三,指导临证。

又如中医有“热见热亲,寒见寒亲”的说法,其实是论寒热病证与寒热药物的关系。一般治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有时治温热病邪在肺卫而过用苦寒,则会发生阳热被阴寒格拒于内的“寒包火”现象,亦称“冰伏”。表被寒遏,内有郁热不得发泄,治疗不能再用常法,可根据“火郁发之”的治法,在大量清热药物中配以少量辛温透邪之品如麻黄、荆芥等,外透内清则病易速愈。可见治则治法要活泼泼的。

第二卷137还有某些比较特殊的治法,如“肾病治胃,胃病治肾”是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归纳出来的。胃为阳土,肾为阴水。肾者胃之关也,二者关系密切。如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虽病位在肾,但常伴纳食不甘、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考虑从胃治疗,我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加菖蒲、佩兰、竹茹、旋复花等和胃降逆之品,亦称为培土制水法。溃疡病多年的患者主要病位在胃,但常会伴腰酸背痛,膝软等肾虚症状,当治胃不效时可改用治肾,我常以钟乳石方(药味见前)为主寒温并举,暖火生土。

六、桂枝汤方论桂枝汤为群方之冠,名医家均以“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论述其功用。个人体会桂枝汤实为健脾胃、和营卫的强壮剂。调和营卫根源于健脾和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营卫之气滋生于中焦脾胃,故曰脾主营,胃主卫。从《伤寒论》有关桂枝汤证诸条文来看大都具有脾胃症状。外邪侵袭人体受病,主要在于内因。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都说明正气不足以抗御外邪则易受病。正气即指脾胃之气,人体虽赖先天之肾气资生,但必须由后天脾胃之气不断补充。从药物功能来看,桂枝有解肌温通经脉的作用,药理研究桂枝含桂皮油,能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本草纲目》载白芍有“安脾肺,收胃气,理中气,治脾虚中满”的作用。药理研究白芍能抑制胃液分泌。桂枝配白芍能调节胃液分泌(前者促进,后者抑制)。《本草纲目》载甘草可用于“温中下气、烦满短气……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药理研究甘草有解痉和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生姜温中散寒,健胃止呕,助桂枝以行卫气;大枣调补脾胃,益气生津,助白芍以和营阴。可见方中五味药物,无一不是对脾胃起治疗作用。况原方后注云:“服已,更啜稀粥一盏,以助药力。”此藉谷气内充健胃则邪不复入。再从桂枝汤衍化出的方剂来分析,如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方也都是温阳健胃的名方。

因此我认为桂枝汤之和营卫源于健脾胃,是扶正的强壮剂。常用其治疗由脾胃不足所引起的诸多病证及虚人感冒,取效理想。

七、补阳还五汤之应用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制治疗半身不遂的名方,体现出补气以活血的治则。

人体气血不可分割,气为血帅,血随气行,人所共知,所以从古至今的活血化瘀方剂总离不开气分药,不是补气便是行气,这方面在《医林改错》中得到充分发挥。我常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病在上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病在中的冠心病心绞痛以及病在下的深部静脉炎或栓塞,但必须是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者,而且有加减。如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神志不清加菖蒲、远志开窍化痰;头痛头晕加茺蔚子、钩藤解痉熄风;血压增高加珍珠母、怀牛膝平肝潜阳;肢体麻木加莶草、鸡血藤、桑枝、桑寄生;口眼歪斜加全蝎、白僵蚕;语涩言迟加菖蒲、生蒲黄、白术;痰涎壅盛加天竺黄、竹沥水、化橘红;下肢无力加千年健、十大功劳、桑寄生、金狗脊。治冠心病如胸闷短气加瓜蒌、薤白、枳壳、桔梗通阳宣痹;心痛频发加菖蒲、郁金、丹参、三七行气活血;心悸脉律不整加党参、麦冬、五味子、柏子仁益气养阴。治下肢深部静脉炎或栓塞如见肢冷者加麻黄、桂枝、川草乌等温通阳气;患处红肿者加金银花、蒲公英、黄柏等清热解毒;肢体水肿加益母草、泽兰叶、车第二卷138前子、防己活血消肿;疼痛不能远行加苏木、刘寄奴、鸡血藤活血止痛。

八、治嗽四法宣降润收咳嗽之证,内伤外感,病因颇多,然其病位不离乎肺。盖肺位最高,主清肃之令,司一身之治节、百脉之朝会。外合皮毛,管连于喉,窍通于鼻,为诸气之海、呼吸之机也。故病则声嘶咳嗽气喘,虽似轻症,能酿大患。余见时医治嗽,不辨病情,不求病理,或谓嗽属“炎症”,动辄银花、连翘、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等大量清热解毒之剂滥施;或谓咳乃阴虚,随意川贝、枇杷叶、沙参、麦冬等滋润寒凉之品杂投,殊不知愈治愈嗽,数日之病延至数月不解。张景岳论治咳嗽云:“治表邪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它病。故忌寒凉收敛,经所谓肺欲辛者是也。治里证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所谓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是也。”此论颇有临床指导意义。余根据咳嗽诊治规律,曾拟出宣、降、润、收四个治疗法则,适用于咳嗽发展的各个时期,尚感得心应手,兹介绍于下:

1宣法:咳嗽多由外邪引起。六淫袭人,风为先导,皮毛先受,是谓表证。皮毛应肺,故多见寒热咳嗽、咽痒咽痛、咳呛频作、痰白不多、舌白苔、脉浮滑。此时当用宣法,宣者,宣解、宣散、宣透也,即用之以宣发在表在肺之邪,则肺气畅达,咳嗽遂止。常用自拟方:钩藤、薄荷、桑叶、菊花、前胡、白前、桔梗、杏仁、桑白皮、炙紫菀、甘草。胸闷痰多加厚朴、陈皮;咽喉肿痛加银花、连翘;头身痛加荆芥、防风;痰黄加鱼腥草、黄芩。

2降法:邪袭肺卫,经用宣法,多可邪解咳平。但亦有表证已除,咳逆未止,甚则肺胀胸满、咳嗽多痰、气急上涌、咳呛频作、脉弦滑有力者,此时宜用降法,以使上逆之肺气得以清肃下降,常用五子定喘汤(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葶苈子、杏仁)加半夏、茯苓、前胡、旋复花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若内有停饮,咳喘气逆亦用苓桂术甘汤之属温阳化饮、平冲降逆。

3润法:久咳不已,耗气伤津,燥咳无痰,甚则伤及血络而见痰带血丝,咽喉干痛,便干尿赤,胸胁刺痛,舌红,脉细数。宜用润法,滋肺胃之津液,清肺肝之邪火。常用沙参麦冬汤、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等随证情轻重投之。可加川贝母、枇杷叶、黛蛤散等润燥化痰之品。若兼乏力神疲、气短不续是属气阴两伤,我喜用张锡纯升陷汤加沙参、麦冬、五味子、桑皮、杷叶等益气养阴,生津润肺。亦有肝强肺燥、木火刑金之咳嗽,症见咳嗽气逆、口咽干燥、心烦易怒、胸胁刺痛、舌红脉弦数,常用丹栀逍遥散加桑皮、地骨皮、沙参、麦冬、枇叶等清金制木,润肺宁嗽。

4收法:咳嗽日久,咳而无力,短气不足以息,劳则加剧,伴头晕心悸、腰酸膝软,咳则遗尿,舌淡,脉沉细,此肺气亏损,金不生水,而致肾气不固,摄纳无权。此时宜用收法,收敛肺肾耗散之真气,纳气归元。常用百合固金汤、麦味地黄丸加生白果、益智仁、诃子肉、乌梅等养肺肾之阴以补敛耗散之气。若虚极欲脱者可用独参汤,急挽其气。

以上四法,次序不可前后颠倒,但也不能截然分开,有时两法可因病情合用,但有主次之分,贵在掌握时机,以免误治。

九、诸病不愈寻到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他擅长治第二卷139疗脾胃内伤疾病,注重以升阳益气为主调理脾胃升降,补脾以甘温为重,参以苦寒泻火而护元气,创制了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清暑益气汤等著名补脾胃方剂,开补土派之先河。我在治疗有些慢性病如眩晕、胸痹、低热、崩漏等疗效不佳时,常从调理脾胃而另辟途径,应手取效。

我认为中医的脾胃病不仅包括西医消化系统疾病,也包括其他系统有脾胃损伤的病证。

因脾胃之盛衰对肝、心、肺、肾四脏皆有影响,脾胃之气衰败,可以导致其它脏腑之气的衰败。

《脾胃论》云:“脾胃不足,不同余脏,无定体故也。其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周慎斋亦云:“诸病不已,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矣。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甚众。”所以,我治疗脾胃与肝、心、肺、肾四脏同病时,常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培土兼治四脏。如慢性肝炎患者症见肝区疼痛,口苦咽干,乏力腹胀,纳差便溏,用本方合逍遥散健脾疏肝,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见胸闷气短,心区隐痛,心悸乏力或脉律不整,嗳气打呃,用本方加生脉散、柏子仁、丹参、生山楂、菖蒲、郁金等益气养阴,活瘀止痛,心脾同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症见咳嗽痰多,动则气喘,胸闷少食,大便溏薄,用本方合三子养亲汤或止嗽散加减,健脾益气,化痰止嗽,培土生金;慢性肾炎或尿毒症患者,症见肢体浮肿,头晕耳鸣,纳差呕恶,腰酸尿少,治用本方加大黄、附子或合六味地黄汤化裁,健脾益肾,利水消肿,脾肾合治。

十、高血压用桂附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众多,但还没有发现一种药物或方法可以统治各种类型的高血压。

缘由其体质不同、病因复杂、病机多变,尤其是精神因素的影响甚大,故而调整机体阴阳气血之平衡相当重要。据说有的中医治疗高血压时,不敢应用肉桂、附子,认为用肉桂、附子等温热药物后能升高血压,于病情不利,不知此理论源自何处?盖古人云:“有是病就用是药。”高血压辨证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时用温热药固然不宜,但若辨证属阴阳两虚、虚阳上浮者则非投桂附之剂不可,其临床特征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尿频便溏,肢麻浮肿。我曾治一老妪,患高血压有年,血压波动于234~260/130~143kPa,遍尝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之剂无效,询其腰酸膝冷,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胖,脉弦。投桂附地黄汤加怀牛膝、桑寄生、夏枯草、钩藤等阴阳双补,温养命门。服药1周后血压即降至195/117kPa,足以说明中西医结合不能脱离辨证论治,孰谓治高血压不能用桂附?十一、心律失常证治一得心律不齐在脉象上中医称之为结脉、代脉或促脉。现代医生在病历上书写“脉结代”,把二者混为一谈是不对的。结脉是脉缓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代脉是有规律的间歇;促脉则是脉数而有不规律的间歇,所以结脉与代脉不能相提并论。结脉、促脉在临床常见,代脉则极为少见。

结脉多见于慢性病,促脉多见于热性病。

出现结脉必还伴有其他症状如胸闷、憋气、心悸、自汗、畏寒、浮肿或者气喘、怕热、咳嗽、胸第二卷140痛、肢麻,舌质有淡、有暗、有瘀,从而可辨为“阴盛气结”、“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心阳不振”等不同证候。现在有些中医对心律不齐,不加辨证,统以炙甘草汤作为治疗心律不齐的“特效方”,其实炙甘草汤对于心气不足,心血亏损者效果较好,对于其他类型之心脏病则不适宜。我个人的经验是:气虚血瘀者用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气滞血瘀者用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心阳不振者用真武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本方;气血两亏者炙甘草汤为基本方。可随证加生脉散、柏子仁、桂枝、菖蒲、远志等强心之药。如确系冠心病之心律不齐,有时也用自拟葛红汤(药味见前)为主加减治之。

经验方

一、诃子亮音丸药物组成:诃子肉60克(生、煨各半)、苦桔梗60克(生、炒各半)、甘草60克(生、炙各半)、凤凰衣(即鸡蛋内层白色薄膜)30克、冰糖250克。

制法:将前四药共研极细末,再将冰糖置大铜锅内,加热熔化成糖稀,兑入药末,揉合为丸,如弹子大小,晾凉封储备用。

用法:每日数次,每次数丸,频频含化。

功用:宣肺亮音,利咽开窍。

适应证:外感风热、内热上蒸或过度用嗓而致急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声带充血。症见骤然发音不出或声音嘶哑、咽干不适。

二、四藤一仙汤药物组成:海风藤20克、络石藤15克、鸡血藤30克、钩藤10克、威灵仙10克、生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饭后服。

功用:祛寒除湿,散风通络。

适应证:风寒湿痹,气血阻滞而症见关节肌肉疼痛、麻木,屈伸不利,行动不便,近之则痛剧。常见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病。风痹加防风、秦艽;寒痹加炮附子、细辛;湿痹加防己、晚蚕砂;热痹加紫血散;关节变形加大蜈蚣、白僵蚕。

三、健脾益肾退肿汤药物组成:生黄芪30克、防己10克、生白术15克、桂枝10克、茯苓20克、车前草30克、旱莲草15克、川萆15克、石韦15克。

第二卷141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用: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适应证:面部或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乏力神疲,腰膝酸软,肢端不温,面白舌淡,脉来细弱。

四、芩连四物加味汤药物组成: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10克、生熟地各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用:养血平肝,调和冲任。

适应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属于血虚肝旺,冲任失调者,症见烘热汗出,每日数次,心烦易怒,口咽干燥,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舌淡或红,脉细弦。

五、促孕基本方药物组成:广木香30克、当归30克、益母草90克、赤白芍各30克、川芎30克、五味子30克、女贞子30克、菟丝子30克、枸杞子30克、车前子30克、覆盆子30克、韭菜子30克、蛇床子20克、川续断60克、紫河车60克、肉苁蓉60克。

制法:诸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约10克。

用法:每服1丸,每日三次,白开水送服。

功用:补肝肾精,调经促孕。

适应证:男女不育症属肝肾精亏,气血不调者。男子常规可见精子数量减少,活动度低下;妇女可因子宫发育不全、卵巢功能低下或输卵管炎性阻塞而久不受孕。后者可去川芎加羌活30克、菖蒲30克、路路通30克。本方亦可治疗妇女产史不良、习惯性流产等。


推荐2015最HOT中医公众号

黄帝内经:neijinga


最大的黄帝内经养生社区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刮痧拔罐艾灸图解:huoguan1

最大的刮痧拔罐艾灸社区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mzsz1234

最大的面诊手诊舌诊脉诊社区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辟谷排毒:bigupaidu

最大的中医辟谷爱好者社区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汉古中医研究院:hg13711166609

命、卜、山、相、医五术文化交流,中医推拿、针炙、祝由等传统中医技术的继承、学习、推广与发扬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亲,上品姜粉、姜膏、艾条、温灸服、道地药材?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