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90天|方剂学28 附录 方剂间的鉴别

2023-06-05 13:39:33


方名后红色☆→大纲要求考察的一级方剂。

方名后绿色☆→大纲要求考察的二级方剂

方剂歌诀中蓝色文字→易错/易混。

方剂歌诀中绿色文字→本方君药。


附录  方剂间的鉴别

1.麻黄汤VS桂枝汤

麻黄汤

同属辛温解表之剂,皆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麻桂相须,并佐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兼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之恶寒发热无汗而喘。

桂枝汤

桂芍配伍,佐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恶风发热而有汗


2.银翘散VS桑菊饮

银翘散

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皆可治温病初起之表证。

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

桑菊饮

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弱,为“辛凉轻剂”。

 


3.小承气汤VS调胃承气汤VS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合称“三承气汤”,为寒下法中的代表方剂。均以等量大黄[四两]泻热通便,主治阳明腑实之证。

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腑实证。

小承气汤

大黄倍厚朴,枳实少二枚,三味同煎,其功轻下,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腑实证。

调胃承气汤

甘草与大黄同煎,取其和中调胃,下不伤正,主治以燥实为主之阳明热结证。燥实不甚者,稍稍与之,有燥实者,一剂顿服。


4.逍遥散VS一贯煎

逍遥散

均能疏肝理气,主治肝郁不舒之胁痛。

疏肝养血健脾三者并重,主治肝郁兼血虚、脾虚之胁肋疼痛,常兼有头痛目眩、神疲食少等症。

一贯煎

重在滋养肝肾之阴,主治阴虚气滞之胁肋疼痛,而见咽干口燥、吞酸吐苦者。


5.清暑益气汤VS竹叶石膏汤VS生脉散VS清燥救肺汤

清暑益气汤

均能治疗气阴两虚证。

用西瓜翠衣、荷梗等,其清暑养阴生津之力较强,常用于感暑受热,气津两伤的体倦少气,汗多脉虚者。

竹叶石膏汤

用石膏、竹叶等药,清热和胃之力尤效,多用于热病之后,余热未尽,气阴两伤的呕逆虚烦者。

清燥救肺汤

用桑叶、石膏等药,其清燥润肺之力较强,用于温燥伤肺之重症。

生脉散

重在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适宜于热病后期,气阴两伤之重证。


6.葶苈大枣泻肺汤VS泻白散

葶苈大枣泻肺汤

均可泻肺气,有培土生金之功;用于肺气不利之咳喘。

主以葶苈子,重在泻肺之气与水[],培土之力不及泻白散,治肺有痰水之咳喘。

泻白散

主以桑白皮,重在泻肺之气与热[伏火],培土之力略胜,治小儿肺中伏火之咳喘。


7.芍药汤VS白头翁汤VS葛根芩连汤VS真人养脏汤

芍药汤

同为治痢疾之方。

治湿热痢,下痢赤白,兼气血失调证,清热燥湿与调气和血并进,取“通因通用”之法。

白头翁汤

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痢止而后重自除。

葛根芩连汤

 

表里双解,尤以清里热为主,治热痢兼太阳表证者。

真人养脏汤

 

涩肠固脱之力较强,重在治标,适宜于脾肾虚寒,关门不固之泻痢无度。


8.理中丸VS吴茱萸汤

理中丸

均可治中焦虚寒证。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为治脾胃虚寒,腹痛吐利之基础方。

吴茱萸汤

温胃降逆为主,兼补中虚,为治胃寒呕吐、肝寒及肾寒上逆之经典方。


9.牡蛎散VS玉屏风散

牡蛎散

均具固表止汗之功。

固表敛汗之力较强,主治卫气不固,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属标本兼治之法。

玉屏风散

健脾益气之力较大,主治表虚自汗或体虚易感风邪者,属治本之法。


10.炙甘草汤VS生脉散

炙甘草汤

均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气阴两虚之久咳不已。

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敛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偏于温补。

生脉散

伍用收敛之五味子,故止咳之功较著,偏于清补。

 


11.固经丸VS固冲汤

固经丸

均有固涩止血之功,可用于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下血。

用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之崩漏。

固冲汤

用于脾肾两虚,冲脉不固之血崩。


12.至宝丹VS安宫牛黄丸VS紫雪

至宝丹

合称“凉开三宝”,清热开窍,治热闭心包之证。

凉性再次之,采用许多芳香开窍的药,化浊辟秽,适用于秽浊偏盛、邪热较轻,昏迷深重伴发热痰盛,表现得不声不响患者,即“不声不响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

最凉,清热解毒,适用于热盛之证,高烧不止,神智昏迷,仿佛如稀里糊涂一般,即“稀里糊涂牛黄丸”。

紫雪

凉性次之,长于息风止痉,适用于伴惊厥、手脚抽搐,经常发出乒乒乓乓声响的高热、烦躁甚至昏迷的患者,即“乒乒乓乓紫雪丹”。


13.小青龙汤VS苏子降气汤VS定喘汤

小青龙汤

均有祛痰止咳之功,治疗咳喘症。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导致肺失宣降之外寒内饮证。

苏子降气汤

降气平喘,主以降气消痰之苏子,配以下气祛痰,温肾纳气之品,主治上实下虚而以上实为主之喘咳。

定喘汤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


14.复原活血汤VS血府逐瘀汤

复原活血汤

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主治血瘀证。

瘀血留于胁肋,配伍大黄、山甲等,活血破瘀之力较强,兼以疏肝通络。

血府逐瘀汤

血停于胸部,除重用活血化瘀药外,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等行气引血之品,活血化瘀与行气止痛之力均较强。


15.黄土汤VS归脾汤

黄土汤

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

归脾汤

补气健脾与养心安神并重,适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亦治心脾气血两虚之神志不宁证。


16.镇肝熄风汤VS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

均具平肝息风之功,证属于本虚标实之肝肾不足导致肝阳偏亢。

镇潜降逆之力较强,兼能条达肝气,多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之类中风证,表现出口眼喎斜,肢体渐觉不利之类似中风的症状。

天麻钩藤饮

镇潜平肝息风之力较缓,但兼有清热活血安神之效,适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眩晕,头痛等。

羚角钩藤汤

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由温热病邪传入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治以清热凉肝息风,养阴增液舒筋。


17.真武汤VS实脾散

真武汤

均含有附子、白术、茯苓、生姜,均具温补脾肾、利水渗湿之功,可治阳虚水肿。

偏于温肾,并善散水消肿,兼可敛阴缓急,宜于阳虚水肿,或阳虚水泛而见身瞤动者。

实脾散

温脾之力胜于真武汤,且配行气除满之品,宜于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者。


18.香薷散VS藿香正气散

香薷散

均可治夏月感寒伤湿,脾胃失和之证。

药简力薄,宜于外感于寒,内伤暑湿之证,多治夏季之阴暑。

藿香正气散

解表散寒与化湿和中之力皆胜于香薷散,宜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重证四时感冒皆宜。


19.温胆汤VS蒿芩清胆汤

温胆汤

皆可治痰热内蕴,胆胃失和之证。

重在燥湿化痰,清热力微,宜于痰浊内扰,胆胃失和而热象不显者。

蒿芩清胆汤

清热之力较著,兼可透邪,宜于少阳胆热较甚,兼有湿热痰浊之证。


20.导痰汤VS涤痰汤

导痰汤

均由二陈汤化裁而成,均有燥湿化痰之功。

二陈去乌梅,加南星、枳实,主治痰厥及顽痰胶固所致的咳嗽喘促,痰涎壅盛之证。

涤痰汤

在导痰汤的基础上又加石菖蒲、竹茹和人参,多了涤痰开窍、益气扶正之功,治疗中风痰迷心窍证之常用方。


21.木香槟榔丸VS枳实导滞丸

木香槟榔丸

均为消下兼清,“通因通用”之剂,皆治湿热积滞之便秘或痢疾。

行气攻积之力较强,祛湿之力弱,用于积滞较重、脘腹胀痛较甚者。

枳实导滞丸

行气攻下之力较和缓,清热利湿之效佳,用于湿热食积病情较轻者。


22.桑杏汤VS杏苏散

桑杏汤

病机均为燥邪伤肺,肺失宣肃。

辛凉之桑叶,杏仁为君药,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主治外感温燥证。表现为头痛、身热不甚,微恶风寒,舌红脉浮数而右脉大

杏苏散

辛温之苏叶、杏仁为君药,清宣凉燥,理肺化痰,主治外感凉燥证。表现为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23.磁朱丸VS朱砂安神丸

磁朱丸

均用重镇安神之朱砂,皆治心悸失眠等症。

长于重镇安神,交通心肾;主治肾阴不足,心阳偏亢,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耳鸣、视物昏花等症。

朱砂安神丸

 

长于镇心泻火,养血滋阴;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心悸失眠。


24.酸枣仁汤VS天王补心丹

酸枣仁汤

均具滋阴养血安神之功;用治阴血不足,虚热内扰之虚烦失眠证。

养肝血,宁心神,主治肝血不足之证。

天王补心丹

主治心肾阴亏血少,虚火内扰之证。

——内容来自《中综知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